本文目录一览:
- 1、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凌晨又发生4.5级地震!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
- 2、雅安市石棉县凌晨又发生4.5级地震!当地的情况如何?
- 3、今年四川又地震了,为什么四川那么多地震?
- 4、汶川今天又发生7,8级地震是真的吗?
- 5、四川雅安又出现地震了,校园地震演练活动的开展有什么意义呢?
- 6、四川宜宾又发生了地震,为什么最近地震频发这么频繁?
- 7、唐山怎么又大地震?
- 8、中国刚刚又是哪里地震了?
- 9、2021.9.16四点半左右成都又地震了,感觉到摇了吗,震源在哪里?
- 10、四川怎么又发地震了 啊 。
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凌晨又发生4.5级地震!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
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09月07日02时42分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北纬29.42度,东经102.16度)发生 4.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雅安市发生的地震前前后后一步导致了34人遇难,而且此次地震也让很多人无家可归。
四川甘孜泸定发生地震后没多久,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在9月7日凌晨又发生了4.5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大概在11千米左右。在此之前,由于四川泸定县发生了6.8级的地震,雅安市石棉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多人遇难受伤。此次又发生了4.5级的地震,很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不过好在目前,并没有消息报道,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此次发生的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可能此次发生的地震等级比较小,并不会对建筑物和房屋造成损坏,对人们的危害性自然也会小一些。但是地震仍然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自然灾害,一旦地震的等级过大,对人类来说,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而且地震的发生往往还具有突发性,特别是在凌晨发生的地震,如果人们在此时没有及时进行躲避,那么其带来的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在平时,了解一些地震后的逃生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发生地震的时候在室内,那么应当立即躲在桌子或者是其他坚固家具的下方,同时用枕头或者是坐垫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避免头部被坠落物砸伤。要知道头部可是人体非常脆弱的部分,也是致命的部位,一旦被坠落物砸伤,很可能就会出现昏迷的情况,对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恰好在户外,那么切记,要远离路灯杆或者是广告牌等容易坠落的物品,可以及时找到空旷的地方蹲下来护住头部,也可以躲进排椅下方,用背包或者是手部保护好自己的头部。总的来说,在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的跑向户外,以免被碎玻璃或者是掉落下来的石块砸伤。
雅安市石棉县凌晨又发生4.5级地震!当地的情况如何?
当地的情况不是很友好,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很多人感到了轻微的摇晃。
在地震灾区,救援争分夺秒,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截至目前,受灾群众已全部得到转移安置
当地的情况很不妙。由于多次发生地震,有房屋发生了坍塌。不过还好当地迅速出击,减少了损失。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性伤害。看着许多人民群众失去了生命,看着他们的每一间房屋被地震无情的摧毁,可以看得出来,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有多么的渺小。但是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国家心中始终有着我们中国人民军人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在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的6.8级地震当中,就已经对雅安市造成了34人遇难,出9人,受伤12人,89人受伤。其中位于四川雅安的石棉县遇难人数最多。
目前雅安市正在全力开赴抢险救援工作。在9月7日,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凌晨2:42分又发生了一次4.5级的地震。虽然4.5级地震的强度比6.8级要弱很多,但是因为此前已经经历过一次地震,三体碎石等都有松动的迹象,所以哪怕是4.5级的地震,对于雅安市石棉县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在我们中国军人的努力之下,目前已经将受困人数尽最大努力救出,国务院工作组就明确给出过工作,要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因此救援被困人员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那么雅安市石棉县当地情况怎么样了呢?
据了解,目前在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海尔村的群众安置点,已经搭起了50顶帐篷。在此次地震中,有10多名小朋友被带到了受灾群众安置点,通过照片可以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童谣。这些老师在过程中不断的安抚孩子,陪着孩子们做游戏,还给孩子们准备了玩具和书本,这些举措都非常暖心到位。目前在搭建的帐篷当中,受灾群众也在自发的做起了一日三餐。
可以看得出来,在地震灾区救援争分夺秒,目前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受灾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也供应充足。
今年四川又地震了,为什么四川那么多地震?
地球上的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震就是由于这六大板块的运动的导致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造成板块边界和内部产生错动、破裂,从而向外界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地震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快,所以地震时,我们先感受到上下晃动,然后才是左右晃动。纵波的破坏性较弱,而横波的破坏性大,所以我们在感受到地震时理论上还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可以快速到安全位置进行避险。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两个绝世高手在打架,打架时拉拉扯扯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然后导致周围无辜的群众受到伤害。其实,地球上地震一直很活跃,据相关数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全球6级以上地震统计的次数891次,,80年代933次,90年代1203次,进入21世纪00年代1025次,10年至13年共300多次。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地震一直挺频繁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地震越来越频繁了呢?
一是客观事实,由于地球进入了相对活跃期,目前正处于板块活动频繁期,所以地震也相对较频繁。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以前发生地震,可能过很久其他地方的人才能收到消息。现在上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能传达到世界各地,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越来越频繁。
第三是因为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恰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所以地震活动频率高。另外还有就是以前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心思都在温饱问题上,对于发生在远处的事情也没那么上心,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也就开始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了。
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所在,处在地震带上面,所以经常发生。
因为四川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导致。
因为四川处于两个板块之间,因此容易有地震。
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以前发生地震,可能过很久其他地方的人才能收到消息。现在上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能传达到世界各地,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越来越频繁。
地球上的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震就是由于这六大板块的运动的导致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造成板块边界和内部产生错动、破裂,从而向外界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地震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快,所以地震时,我们先感受到上下晃动,然后才是左右晃动。纵波的破坏性较弱,而横波的破坏性大,所以我们在感受到地震时理论上还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可以快速到安全位置进行避险。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两个绝世高手在打架,打架时拉拉扯扯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然后导致周围无辜的群众受到伤害。其实,地球上地震一直很活跃,据相关数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全球6级以上地震统计的次数891次,,80年代933次,90年代1203次,进入21世纪00年代1025次,10年至13年共300多次。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地震一直挺频繁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地震越来越频繁了呢?
四川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百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南北地震带的形成:南北地震带是以青藏高原地壳为主体和兼并了扬子地块西部而成的新生度构造实体,具弥漫性边界。构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缓弧形构造带,分布在中部的弧问顶朝南的弧形构造以及发育在东界附近的旋卷构造,成为南北地震带的三大构造特色,它们都是塑性伸展流动的产物。
一是客观事实,由于地球进入了相对活跃期,目前正处于板块活动频繁期,所以地震也相对较频繁。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以前发生地震,可能过很久其他地方的人才能收到消息。现在上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能传达到世界各地,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越来越频繁。
第三是因为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恰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所以地震活动频率高。另外还有就是以前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心思都在温饱问题上,对于发生在远处的事情也没那么上心,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也就开始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了。
汶川今天又发生7,8级地震是真的吗?
因为汶川地震本来就是8级地震的。
5.12日当天四川台一直报的就是8级地震,然后后来统一口径才改为7.8级的。
据说地震上了8级。其他国家的国际救援不需要通过地震国的同意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国进行国际援。所以新闻报道成了7.8级。
**不是真的**。汶川今天并未发生7.8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官方资料,最近一次地震是在2023年2月28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四川雅安又出现地震了,校园地震演练活动的开展有什么意义呢?
校园地震演练活动的开展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经常的这样演练,可以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学生会临危不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可以在地震来临的时候,有秩序的进行撤离。
有特别大的意义,在校园里面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在真正危难来临的时候也不会特别慌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校园地震演练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孩子们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更迅速的逃离,减少人员伤亡和悲剧的发生。
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能够很好的去在地震发生时让同学们作出反应,而且不会因此而出现大量的伤亡,毕竟谁都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出现地震,所以说应该提前去进行演练。
可以让孩子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而且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地震来临的时候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从而快速逃离,保住自己的性命。
了解到四川雅安又出现地震了,那么对于校园地震演练活动的开展有什么意义呢?
就在四川雅安发生了3.1级的地震,自然灾害再次出现,这也再次提醒我们要时刻防备着,所以对于校园的地震演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开展这类活动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学校应该多多开展这类活动,让学生有这个防备心,知道当地震真正来袭时该怎么做,该如何逃生,而不是危险面前一团糟。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学到在地震中该如何正确的逃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我们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当它来临时,怎样去面对。
所以希望学校多给学生们灌输自然灾害方面的逃生知识,以及还要多多演习。这样就算地震来袭了,也可以避免意外严重化。
四川宜宾又发生了地震,为什么最近地震频发这么频繁?
种种迹象表明地震是由冰川融化导致的
“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这不假 但板块为什么平白无故就会运动呢
板块运动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目前世界上所有地震都是由太平洋引发的
冰川原本是凸出于海面之上的
他融化之后掉进海里倒不是说冲击波传了过来 而是融化变成海水增加了太平洋的体量
导致太平洋增重
向外挤压自身周边的所有版块
打破了原本板块之间保持的微妙的动态平衡
从而发生板块运动重新构筑平衡
这个过程就会伴随着地震
地震是表明发生了板块运动的象征 而不是板块运动的产物
就像你流鼻涕是在提醒你感冒了 而不是流鼻涕导致你感冒
太平洋的这种向外挤压会引起地震以及火山喷发
通常只会发生一种
当地火山喷发之后往往就不会地震
仿佛获得了一个能量的突破口
从地形图来看 亚洲是欧洲的屏障 而曰木跟治弯则是亚洲的屏障
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
所以板块西侧往往很多高山或者高原
而且高原有很多都是沙漠
板块东侧也会有南北向的细长的山脉
这就是海水在被地球往左边甩来挤压陆地板块所造成
如果是太平洋板块跟亚洲板块发生运动
地震就会发生在曰木
如果是亚洲板块跟欧洲板块发生运动
就会发生在四川
之所以近几年地震越来越多
都知道一杯水比一壶水降温快
所以说
冰川只会越融越快
之所以会产生冰川融化导致地震的看法是因为
地震大多发生在夏季 而很少发生在冬季
并且都是在夏季气温最高的那几天
现在夏季最高气温每年都会创造新高 并不能说这跟冰川融化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
上面这些只是一些推测 并没有科学依据
不过有一个现象
就是地震往往会在同一天里在多地同时发生
其中有些地方会以火山喷发的形式
如同古人一样
虽然歪果仁会总结出各种效应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的天气现象
但是这种连锁反应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仅仅蝴蝶效应所能解释的
四川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所以常常会发生地震,不过不要紧,我国的地震预防和预警的专业能力在不断提升,宜宾地震成都也提前接收到了预警。
其实处于地震带的地区,地震都非常频繁。我感觉应该是之前也有小型地震发生过,但是对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大,所以新闻没有报道。最近大地震经常报道,让我们感觉是最近的地震灾害发生很多。
四川整个都处于地震带,最近日本那边也发生了6级以上的地震,说明近期的地球地壳板块还是在活跃,所以有地震也很正常。我们需要放宽心,不是很轻易会有巨强的地震的。
本来就是盆地地形,而且近期全球地壳活动都比较频繁,四川宜宾处于这种易震地区还是比较难以避免的,只能全员加强防范意识,祝安好。
四川宜宾因为处于地震带,所以地震才会这么频繁。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
7月4日上午,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多名珙县居民称,此次地震震感强烈。也有居民表示近期余震频繁,自己已有了应急反应,逃生时不是很紧张。地震袭来时房屋震感明显,餐桌上的花瓶剧烈晃动,柜架上有物品掉落。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唐山怎么又大地震?
河北唐山本来就是处于三条地震带的交汇处,分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燕山地震带以及海河(河北)平原地震带。与此同时,又是大陆断裂地震带的边缘,所以直接导致唐山地质活动频繁,地震次数较多,震级较高。1979年的那次大地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预警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河北唐山处于三条地震带的交汇处,分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燕山地震带以及海河(河北)平原地震带。与此同时,又是大陆断裂地震带的边缘,所以直接导致唐山地质活动频繁,地震次数较多,震级较高。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古冶区发生(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京津冀多地区震感明显。同日,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此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唐山古冶5.1级地震情况通报会确认,本次地震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总工程师蒋海昆研究员科普解释说,根据初步研究结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比起来,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会持续上百年。
扩展资料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1811-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感悟: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我们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只是流泪水,抹鼻涕,然后,哀叹一声:悲矣!这将是最错误的行为。
中国刚刚又是哪里地震了?
应该是四川的汶川又地震了呀,好像是不超过5级的地震吧。
四川卢州凌晨4点30分发生6级地震,此次地震房屋受损严重
查询中国地震台网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9月18日13时20分在四川自贡市荣县(北纬29.48度,东经104.52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9.48度,东经104.52度。
本次地震发生时处于午休时间段,地震发生后,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反馈表示有感觉到地震带来的震动,有不少正在睡午觉的网友表示以为是出现了幻觉。
一、本次地震范围
本次地震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7米。在本次地震的前天(9月16日)凌晨,四川泸县就发生了规模6.0级的地震,造成了当地及附近周边震感明显。
二、荣县基本情况
荣县位于四川南部,属自贡市管辖,全县面积1605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荣县常住人口为469488人,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柑桔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属自贡市管辖,以煤、陶土、页岩气、岩盐等矿产,工业以机械、建材、盐化工、食品、能源为主。
拓展知识: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2021.9.16四点半左右成都又地震了,感觉到摇了吗,震源在哪里?
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
发布时间:2021-09-16 04:47:10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在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专家:该区域近期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截至2021年09月16日06时00分,震区尚未记录到M3.0级以上余震。专家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水平、地震序列特点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近期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余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应注意后续余震的防范工作。
震中附近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后续地震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四川怎么又发地震了 啊 。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如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会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区与盆地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大地震为什么又发生在四川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四川为何地震多发?
大致看看四川省的结构。西部多山区,中间是盆地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天府之国”最为直观的印象。把视角切回到四川历来大大小小的地震上,如果将震中所在的位置投影在地图中,大致能发现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大致都排在西部的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至于盆地中央,虽然会遭到地震的影响,但很少是直接的震中区域。
如此可得出第一步推论:四川的地震,与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着相关性。因为这条俗称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应力场分析表明挤压应力来自青藏高原,那么,为什么青藏高原会提供这么大的应力场,持续不断地压迫它东部边缘的四川盆地,以至于在前锋形成这么大的断裂系统呢?原来,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个结果,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区与盆地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千年无大震”是谬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就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并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所以自然就有了“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汶川地震把震源点上应力(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2000至3000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
相反,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宝兴-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200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认为,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
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地震学家嵇少丞的通俗说法,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应成为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而绝非什么“安全地带”。
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雅安芦山距离汶川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左右,许多网友可能会问,这次雅安地震会否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表示,昨晨发生的雅安7级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它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所谓余震,是指跟随在主震后发生的一连串地震。主震发生后,断层上的应力分布会产生改变,在应力再调整的过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余震。余震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只有在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才算,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余震才是地震的常态。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许多最近发生的地震都可能是几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专家认为此次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与三峡大坝扯联系太牵强
“地震”是地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三峡等水坝受质疑的原因在于蓄水产生的压力,会增加额外的地壳应力,水坝沿线的地震活动也会略有增加。但水库诱发小微地震和能远距离引发破坏性大地震是两回事,水库可以诱发地震,和能证明这些项目会引发大地震完全是两回事。
“大坝建成前该地区的地震活动率是多少?大坝建成贮水后该活动率增加了多少?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出判断。”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小组的地球物理学家罗斯斯坦因这样表达他的观点。
有关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科学家们总结出了它的特点:第一,水库地震的震中仅分布在水库及其周围,一般位于水库及其附近5公里范围内,震源深度大多在5公里内,少有超过10公里的。
第二,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一般较小。全球来看,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属于弱震或微震,数量占水库诱发地震总数的80%以上。而5.0-5.9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6.0-6.4级强度地震仅4例。在中国,最大的水库地震196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新丰江下游新丰江水库,这场地震虽然造成了不少损失,但震级也只有6.1级,震源深同样不足5公里。
地震学家嵇少丞的观点更明确:“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但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深源且特大震级的地震的形成。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而综合这些因素看,不论是震级还是距离水坝距离,此次地震要和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大坝联系上过于牵强。(据4月20日腾讯新闻、新华社相关报道)
链接
建国以来
雅安市地震一览
1970年6月27日,雅安天全发生4.2级地震。
1970年3月5日,雅安芦山发生4.7级地震。
1970年2月24日,雅安芦山县与成都大邑县交界发生6.2级地震。
1968年1月9日,雅安石棉发生4.1级地震。
1966年4月30日,雅安石棉发生4.75级地震。
1965年8月22日,雅安宝兴发生4.3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