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鳜鱼怎么读?
鳜鱼肥读gui。
“鳜”字是多音字,当“鳜”字组词为鳜鱼时,它的读音是ɡuì。当“鳜”字组词为鳜鯞时,它的读音是jué,鳜鯞是鳑鲏的别称。鳜鱼一般也被叫做桂鱼或是花鲫鱼。
名桂花鱼、鯚花鱼。鱼纲鮨科。体侧扁,背隆起,青黄色,腹部灰白色,全身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大口,细鳞。生活在淡水中,是我国的特产,肉味鲜美。
鳜鱼生活习性
1、鳜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种。
鳜鱼生性凶猛,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欢吃小鱼小虾,大鱼就以吃鱼类为主,尤其喜欢吃泥鳅。
2、鳜鱼对水质要求高
鳜鱼生活的地方一般水质都比较干净,常生活在山洞边,涵洞中,石头较多的小溪,或者树枝比较杂乱的间隙中,常待在静水或缓水域底层。
3、鳜鱼捕食属“蹲点狩猎”
鳜鱼虽然生性凶猛,但很多时候它并不像一般鱼种那样会经常游走觅食,它善于伪装,有花鲫鱼之称,身上斑纹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若有小鱼游过身边,它就会发起猛烈攻击。
4、低温不觅食,喜群聚
鳜鱼在冬季的时候一般在水深处越冬,不太会出来觅食,所以冬季不是钓鳜鱼的季节,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岸边浅水处觅食,觅食多在夜晚,鳜鱼喜欢群聚,通常一条鳜鱼的后面还有一条或者几条紧随其后。
鳜鱼读什么
鳜鱼读 guì jué 鳜
“鳜”是多音字,有2种读法,读“?[ jué ]”或者“?[ guì ]”。
1. [ jué ]:〔鳜鯞(?jué?zhǒu)〕即“鳑鲏”
2. [ guì ]:〔鳜鱼(guì yú)〕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亦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鳜:guì 形声。字从鱼,从厥,厥亦声。“厥”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引申为“欠身”。“鱼”和“厥”联合起来表示“背部隆起之鱼”。本义:隆背(欠身)之鱼。
简体部首:鱼
部首笔画:8
总笔画:20
繁体部首:鱼
部首笔画:11
总笔画:23
康熙字典笔画( 鳜:23; )
首尾分解查字:鱼厥(yujue)
汉字部件构造:鱼厂丷一屮欠
鳜鱼怎么读
鳜鱼念gui。
拓展:
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的鱼类,又名菊花鱼、桂花鱼、桂鱼、鳌鱼、脊花鱼、花鲫鱼、母猪壳等。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大部分水域都有分布。
鳜鱼体肥肉厚、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价值不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鱼类。鳜鱼在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鲤鱼、鲢鱼、鳙鱼高4~10倍左右,但是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鳜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鳜鱼全长28厘米左右,体长大约24厘米,在天然水域中鳜鱼的最大长度可达80厘米以上、体重大约7.5公斤。鳜鱼体形呈纺锤状,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其中体长为体高2.9~3.0倍,为头长2.7倍;头长为眼径2.9倍,为吻长9.0倍,为尾柄高3.5倍。
鳜鱼不开口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水温过高或过低: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鳜鱼的进食能力。2. 水质不好:水中污染物含量过大,也会影响鳜鱼的进食能力。3. 饲料不合适:饲料不新鲜、营养成分不够等都会导致鳜鱼不开口。4. 鳜鱼身体不适或感染病毒等疾病,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鳜鱼不愿意开口进食。因此,在垂钓桂鱼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注意水温、水质和饲料等因素,以增加桂鱼开口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桂鱼长时间不进食,可能是身体不适或感染疾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鳜鱼是什么鱼
鳜鱼是淡水鱼类,又称为季花鱼、花鲫鱼、鲑鱼,是一种凶猛型鱼类。
鳜鱼是真鲈科鳜属淡水鱼类,俗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鱼之一。鳜鱼一般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的水体中,白天的时候一般潜伏于水底,在夜间的时候开始活动觅食。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性情比较凶猛,主要以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其中鱼苗阶段主要捕食其他鱼类的鱼苗,体长至200毫米时主要捕食小鱼、虾类、蝌蚪、幼蛙等,体长至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捕食鲫鱼、白条鱼、泥鳅等鱼类。
鳜鱼的品种
1、波纹鳜:波纹鳜又叫花鳜鱼等,体长为圆形,侧扁,头部比较大,眼睛大多数为蓝色,一般生活在水质比较好的江河中,和其它鳜鱼差不多,是一种高氧底栖淡水鱼,大多数栖息在底质为砾石或沙滩的水域中。
2、白头鳜:白头鳜的头部略尖,口比较大,下颌稍向前突出,鼻孔离眼前缘远,在眼后缘的鳃盖上有3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个体比较小。
3、斑鳜:斑鳜体颜色为棕黄色或者灰黄色,在头部有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也有比较多的环形斑,主要栖息在流水环境,个体比较小。
4、翘嘴鳜:翘嘴鳜又叫桂鱼、桂花鱼等,因为生活的水域的不同,所以它生长速度也不同,总的来说江南地区生长的比北方要快。
鳜鱼是淡水还是海水
鳜鱼是淡水鱼类。
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鲈形目鳜鱼属的一种淡水鱼类。
鳜鱼全长28厘米左右,体形呈纺锤状,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头大,口裂倾斜,下颌突出,下颌后伸至眼后缘,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鳜鱼圆鳞细小,背鳍长,体背呈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鳜鱼简介
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的鱼类,又名菊花鱼、桂花鱼、桂鱼、鳌鱼、脊花鱼、花鲫鱼、母猪壳等。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大部分水域都有分布。
鳜鱼体肥肉厚、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价值不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鱼类。鳜鱼在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鲤鱼、鲢鱼、鳙鱼高4~10倍左右,但是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鳜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鳜鱼全长28厘米左右,体长大约24厘米,在天然水域中鳜鱼的最大长度可达80厘米以上、体重大约7.5公斤。鳜鱼体形呈纺锤状,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其中体长为体高2.9~3.0倍,为头长2.7倍;头长为眼径2.9倍,为吻长9.0倍,为尾柄高3.5倍。
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鳜鱼和桂鱼没有区别,桂鱼是鳜鱼的别称,因鳜字较为生僻,与桂同音,因此写法上进行了简化。
鳜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也是三花五罗中最为名贵的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鱼中之佳品,一直以来,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鳜鱼和桂鱼是同一种鱼,并没有什么区别。
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鳜鱼和桂鱼没有区别。鳜鱼就是桂鱼,因为鳜鱼的鳜(读音:gui,第四声)字比较难写,又很容易读错,所以就写成桂鱼了。
鳜鱼的别称有哪些:
桂鱼、鳌花鱼、季花鱼、花鲫鱼、桂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等,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
鳜(学名:Siniperca chuatsi)是鮨科、鳜属的鱼类。体高,侧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头中大。吻尖突,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略大于眼间隔。口大,端位,斜裂。具一辅上颌骨。上颌骨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方,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两颌前部数齿扩大或犬齿。
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鳃盖后缘有2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棒状,上有细齿。头、体被小圆鳞,吻部和眼间无鳞。侧线完全,伸达尾鳍基。背鳍连续,始于胸鳍基上方,鳍棘部为鳍条部基底长2.1~2.3倍。臀鳍始于背鳍最后鳍条下方。
腹鳍胸位,始于胸鳍基下方。胸鳍和尾鳍圆形。体背侧棕黄色,腹面白色。体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斑块和斑点。自吻端经眼至背鳍第至第三鳍棘基底有1条黑褐色斜纹,在第六至第八鳍棘下方有1条垂直宽纹。背侧背鳍基底有4~5个斑块。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色点斑。胸鳍和腹鳍浅色。
鳜鱼指的是什么鱼?
鳜鱼又名菊花鱼、桂花鱼、花鲫鱼等。
鳜鱼是一种很常见的淡水鱼种,在各大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是钓鱼人喜欢垂钓的目标鱼种之一。鳜鱼生长快,在我国各大水域均有一定的分布。“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就是这种鱼,也表明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正好是垂钓该鱼的好时节。
鳜鱼的特点
鳜鱼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不喜欢做长距离的徊游和迁移,不喜群居。
鳜鱼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栖息于静水或缓水域底层,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觅食多在夜间,雨后常在急流处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