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帝国崛起,重生之第三帝国的崛起属于什么小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5 09:13:16 浏览1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崛起之第三帝国这本小说怎么样

崛起之第三帝国这本小说很好。1、讲述的是一名中国留学生穿越成为德国上尉,从1917年开始布局,历经整整28年,带领帝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2、这本书是严谨的,在庞大的战略刻画中带有对小人物的描写,关于武器装备也颇有研究,是一本不错的书。
关于这本小说的评价有以下几点:
1. 书中对各个主要角色的人物设定和刻画较为深入,特别是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描写,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对他的认知,让人耳目一新。
2. 书中对二战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释较为准确,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3. 书中对战争场面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较为生动,让人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复杂。
总的来说,崛起之第三帝国这本小说在刻画人物、描述历史事件、描写战争场面和人物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得较为出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军事小说。

德意志第三帝国是怎样重新崛起的?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国(Gro?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纳粹(Nazi)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是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为NSDAP,简称为“国社党”或纳粹党)的制度化意识形态。 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与军国主义的日本(裕仁天皇) 和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本尼托·墨索里尼)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同盟(Berlin-Rome-Tokyo Axis)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策动者。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 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1918 德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纳粹党通过迫害被认为是不纯的事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特别针对少数人群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治敌人。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後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sung,一般将犹太人杀死就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等。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後期随著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号称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後期常常充当战场消防员的角色。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兼元首,海军部部长,作战部部长。最后邓尼茨向盟军投降。第三帝国时代终结。 纳粹的意义(名词解释):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大事记 魏玛共和国 (包括致使希特勒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事件) 一体化 (纳粹建立独裁的合法手段) 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 (歧视政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事件为中心)
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6?4菲奥雷斯(Joachim von Fiores)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Reich des Vaters)、“圣子之国”(Reich des Sohnes)之后的“圣灵之国”(Reich des heiligen 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 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 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1918 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纳粹(Nazi)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是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为NSDAP,简称为“国社党”或纳粹党)的制度化意识形态。 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与军国主义的日本(裕仁天皇) 和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本尼托·墨索里尼)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同盟(Berlin-Rome-Tokyo Axis)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策动者。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 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1918 德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纳粹党通过迫害被认为是不纯的事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特别针对少数人群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治敌人。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後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sung,一般将犹太人杀死就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等。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後期随著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号称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後期常常充当战场消防员的角色。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兼元首,海军部部长,作战部部长。最后邓尼茨向盟军投降。第三帝国时代终结。 纳粹的意义(名词解释):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并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在当时的不少德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使德国摆脱困境的良方。1928年后的几次选举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主要问题、实现德意志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由此获得了组阁大权。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将国家再魔法化,第三帝国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在“决断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但已被迷惑了的德国人忘了,希特勒虽然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但他从来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在《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早就透露过他的长远扩张计划,引导德国走向战争是他必然的选择。而后的事态发展证明,那是一条德国的通往毁灭之路。

第三帝国崛起的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在举国贫穷与绝望中,希特勒到处说:“只要支持我,我就会拯救你们!”他的演讲经常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希特勒这种蛊惑人心的演讲,欺骗了千百万容易轻信的群众,特别是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民主党右翼。为了欺骗对手,帝国主义列强都玩弄假裁军、真扩军的手法,大唱和平赞歌。国联有关裁军的会议开了几百次,通过的议也数以百计,并没有使各国减少一兵一卒。反而更加疯狂地备战了。

德意志第三帝国是否能以和平方式崛起?

我认为是不能的。
先说文化吧,德国是日耳曼民族,从神圣罗马帝国到普鲁士都是欧洲强国和大国,尚武热血不甘为人后这个是他们民族的性格,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限制非常严重,等于是任人宰割,这个是德国人非常痛恨的条约,也被他们认为是耻辱,荣誉与尊严对他们来说可以比生命更重要。
历史背景就是作为一战战败国。凡尔赛条约特别限制的是德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及军备,无论是海外殖民地还是欧洲大陆土地,而且作为其邻国法国是巴不得其一直堕落,所以就算德国老实发展,其发展来的资源和市场也会受限,而且其军备被限制,就算做生意亏了也没人理他。
经济与政治,德国是大资产阶级主导的国家政治,那时候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地步,其特点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德国的资本主义又是自上而下建立的,国家政权就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国家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资源和外交支持,而这三点当时的德国政权均无法满足,所以有势力的资本家希望有个强大的政权可以保障和提高他们的利益,历史上他们也曾经受惠于威廉一世和二世当时强大的国家力量。
个人,个人对历史的发展很重要,希特勒这个人物算是败者寇吧,再过个百把年也许会被公正评价,他起家就是靠德国对别国和犹太人的仇恨,他给德国人许诺的就是尊严荣誉和利益,他一步步的将许诺变成现实,至少在尊严荣誉方面实现了,所以他就是德国复兴的希望,而希特勒的许诺都是要将凡尔赛条约一个个变成空话,这必然与英法发生直接冲突,希特勒自己的野心和壮志也不会让他把德国变成一个老好人。
最后我想说,和平崛起都是扯淡,崛起就是打破就有的世界格局和世界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是旧体系中其主导作用所不能容忍的。当今世界我们提出来的和平崛起,是因为世界大范围内还是处于和平的,各国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而且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中国有众多的人口和资源,内撑性发展能力比较强,想遏止也不容易,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淡化以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友好忍让互不干涉的方式与外接触,世界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才会接纳中国,所以才有了和平发展,这是德国所没有的筹码。

纳粹为什么叫“第三帝国”?第一、第二帝国都是什么呢?

第一帝国是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是罗马帝国。这是因为当时德国是纳粹党执政的,然后纳粹党的野心非常大,所以称为是第三帝国,实力也比较强。
因为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很强,所以才会获得第三帝国的称号。第一帝国是东法兰克王国,第二帝国是德意志帝国,这两个帝国的军事实力以及发展都非常的强盛。
这是因为纳粹党非常有野心,然后也希望能够统治一部分国家,在当时第一帝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罗马帝国,然后纳粹党被叫做是第三帝国。
因为纳粹想要继承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的法统;第一帝国为罗马帝国,第二帝国为普鲁士帝国。
那个时代,英国人正在给它们的女王庆生;法国人陷入贿选丑闻;美国人排华法案以及在纳粹化的边缘;苏俄就不多说了——然后,最后的民选政府,一个本国人民极度支持的政府,被恐惧的帝国主义者们标榜为了“第三帝国”??
希特勒称自己的纳粹政权为“第三帝国”,自认为是“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的继承者。在他看来,他到底继承了谁呢?所谓第一帝国,就是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第二帝国,就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在希特勒看来,这两个帝国,都给德国带来了荣耀,而他希特勒,将带领德国恢复这样的荣耀。
第一帝国,要从德意志国家的诞生开始说起了。早期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北欧地区,古罗马时期,迁徙到了今德国北部等地区,形成了许多部族。这些部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的亲属关系,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部落王国。后来,法兰克王国建立,统治了西欧,后又分为东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两个王国。
其中,东法兰克亡国境内,日耳曼世族家族的势力比较大,这些家族通过相互兼并,形成了五大公国。在抵抗匈牙利人的进攻中,为了保持团结,五大公国推举自己的国王,也就形成了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王国建立后,立刻表现出重建古罗马大帝国的雄心壮志。
962人,奥托一世出征罗马,罗马教皇为其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随即,罗马教廷承认: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随后,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也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神圣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统治的地区包括今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及匈牙利大部、法国东部、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帝国。
当然,在真正的封建时代(封邑制),在如此庞大的帝国要一直维系皇权的唯一权威性是不可能的,皇权很快就衰落了,地方的实际权力很快落到了大小诸侯手中。不过,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才在拿破仑的威逼下解散,彻底灭亡。追认为“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自然不可能自己称自己为“第一帝国”的。这个称呼,是20世纪时的德国人追认的。
希特勒等人之所以要视自己为该帝国的继承者,主要有2个原因。
1、德意志的荣光。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教皇确认的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毫无疑问是无上的荣光。希特勒,宣扬自己要恢复德意志的荣光,自然要将自己与这个古老的帝国相提并论了。
2、利于兼并。
神圣罗马帝国,是由德意志王国发展而来的,后来,因其主体民族为德意志人,也被称为“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除了德国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地都聚集了许多德意志人,甚至希特勒本人也是出生在奥地利。通过这样的历史联系,希特勒可以获得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德意志人的支持,利于其扩张。
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
1871年,普鲁士军攻入巴黎,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当年,法国人用大炮逼着神圣罗马帝国解散,而今,威廉一世在你巴黎凡尔赛宫重新建立起德意志人的帝国。德意志帝国就是在大败欧洲大陆第一强国法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德意志帝国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
统一后的德意志,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军队征战于世界各地,以后起之秀的姿态争夺殖民地。不仅如此,东方的日本、大清帝国,也都推崇德意志的军事,派人到德意志学习。可以说,在19-20世纪的世纪之交,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与崛起是全球的热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国内爆发革命,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
希特勒想要继承的“第二帝国”
纳粹德国时期,德国流行一种明信片,上面印着腓特烈、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的肖像,文字说明是:国王(腓特烈)所征服的,由亲王(俾斯麦)建成,元帅(兴登堡)保卫,士兵(希特勒)拯救和统一。相比于遥远的“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这个不太遥远的“第二帝国”是希特勒真正要“继承”的。
1、思想继承。
德意志帝国,就是在“铁与血”中建立起来着,崇尚武力,到后期,又鼓吹“生存空间论”,极力宣扬对外扩张的思想。同时,由于统一后地位的迅速提高,德意志帝国已经开始流行各种大国沙文主义、大日耳曼主义等思潮。
当年,青年希特勒正是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带着笑容,以一位士兵的身份加入一战。希特勒的思想,确实是继承了这些德意志帝国时期流行的思想!
2、不甘!
德意志帝国,一直是很强悍的。当时,德国人认为:德国在一战中表现更为优秀,本不会战败,只是因为“不爱国”的人和“卖国”的人破坏才输的。确实,即使在战争的最后一年,1918年初,鲁登道夫还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取得了大胜,只是因为后方跟不上才无法进一步发展。因此,德国人流行着“刀刺在背传说”。
如果不是不爱国的人组织工人罢工,生产怎么会跟不上?如果不是那些被怂恿的水兵起义,德意志帝国又怎么会灭亡?德意志帝国不灭亡,尚有战斗力的德国又怎么会接受如此屈辱的投降条件?这些不甘,是“教训”。希特勒宣称要带领德国人消灭那些不爱国的和卖国的家伙,以及他们所建立的政府(魏玛共和国)!这些不敢,也是“决心”。希特勒宣称自己要带领德国“再来一次”,结束屈辱,重建辉煌!
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推出“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的说法,是一次成功的宣传,他将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与自己的政治形象直接联系到一起,将自己的个人形象与腓特烈、俾斯麦等德国人所推崇的人物联系到一起,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希特勒要从德意志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本无可厚非。
然而,希特勒及其支持者,别有用心,将德意志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大日耳曼主义”、“仇视犹太理论”、“铁与血”等思想片面截取,加以放大,制造极端的狂热思潮,最终,即将自己送上了元首之位,更把德国带入了狂热的战争中。历史,是一门学术。学术,当时关键是要讲理性。如果脱离了理性,为狂热的思潮所牵引。那么,历史,一定会为别有用心者所扭曲、利用。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哪位老哥给一下

《崛起之第三帝国》小说全本免费百度云资源: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VwyWyDQabAAX7SWeoX4Iw
?pwd=1234 提取码: 1234简介:《崛起之第三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士在漫长的堑壕中拼尽全力挣扎,不可一世的公海舰队被牢牢困死在威廉港内日益朽坏,美利坚帝国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准备扑向疲惫的旧大陆,屈辱战败和永世沉沦仿佛就要降临在普鲁士的土地上。被一个来自后世东方灵魂附体的赫斯曼少校却胸有成竹:“现在是时候孕育第三帝国了,这一次它将存在一千年”。

主角让中国从一战崛起的小说

  《第三帝国》,作者是华东之雄。
  讲述了一个华夏人穿越到了一战后的德国,如果迈上战车之巅,最后带着德意志的怒火,回到华夏,狠揍小太阳。这本书是我很早之前看过的,情节记得不太清了,构思和文笔不错。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远不要忘记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如何来的!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0Av3B9l54vS6Si1XxUnaQ
?pwd=w99s 提取码:w99s简介:汉太祖高皇帝建立前汉,世祖光武皇帝中兴汉室建立后汉,现在轮到我来建立叔汉了。或者,叫做大汉第三帝国。

有哪些关于第三帝国的小说?

具体小说如下:
1.《崛起之第三帝国》,作者大罗罗,穿越时间点是1917年德二大总参的一名上尉。前期被威廉派去跟乌里扬诺夫同志混,成了亲密战友,然后又成功忽悠威廉在战争结束之前改组东欧格局,让波兰-乌克兰联邦拉仇恨。
2.《第三帝国之鹰》后改名《帝国之鹰》,没写完就封了,作者恶鬼福多(现在换了个新马甲写封神演义同人去了,忘了哪本,反正是成了梅山的一个小猴子),穿越时间点是波兰战役的一个空军少校,戈林的小舅子(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作者把姓氏搞错了,后来改也不方便就没变)。
3.《我的第三帝国》,作者龙灵骑士,这本书知道的人很多,剧情就不写了,反正一搜一大堆。作者后来又写了本《帝国霸主》,也是没写完就挂了。
4.《铁十字》,作者月影梧桐,有个绰号是“书越写越少”。这本争议很大,就不多介绍了,怕惹祸。
5.《奋斗之第三帝国》,作者夕阳西下的时候,穿越成1941年的小胡子本人。这本书不算一本严肃的历史小说,因为作者为了发挥一些文学效果故意增加了很多剧情,比如把《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里描写沙盘推演进攻南天门的片段,移植到了弗拉索夫VS古德里安在斯大林格勒的推演,不过文学性还是很不错的。

重生之第三帝国的崛起属于什么小说

《重生之第三帝国的崛起》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科幻幻想类小说,作者是小周周1919。内容简介:一次意外让19岁的他想离开离开这个世界,当他醒来时发现知自己还活着而当他发现自己还活着但莫名其妙的还回到了二战。
1、《重生之第三帝国的崛起》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科幻幻想类小说,作者是小周周1919。内容简介:一次意外让19岁的他想离开离开这个世界,当他醒来时发现知自己还活着而当他发现自己还活着但莫名其妙的还回到了二战。
2、《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是由锋锐著作的战争幻想类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飞机事故中死了,复活后开始了他在二战中的生活。
3、《重生德意志之虎》是连载于17k小说网的一部科幻幻想类小说,小说作者是小猫不怕人。讲述了一个中国军迷如何在国防军第7装甲师担任一个好车长。
如何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活下来,如何猎杀T34 JS2 JS3如何驾驶这Ⅳ号战车和黑豹驰骋在苏联的土地上,如何获得一块块精美的勋章,一次次死里逃生的故事。
4、《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是威廉亚当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讲的是二战中,德军在柏林没有战败,最后恢复了祖国的荣耀。这是一本架空历史的小说。
5、《热血重生在第三帝国》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幻想小说,作者是古之恶来。讲述了现代一名大学生,一次意外,他被卷入了那波澜壮阔的二战当中,而且,他还成为日后有着“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