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新凉》南宋徐玑七言绝句简介,译文赏析
- 2、符读书城南全文翻译及赏析
- 3、五言古诗:《符读书城南》
- 4、愿君暖阳待雪, 灯火可亲,今冬无恙。 什么意思?
- 5、醉蓬莱·正朱明时侯原文
- 6、时秋积雨霁
- 7、韩愈关于读书解惑的诗句
- 8、灯火可亲,家人可爱,来日可期什么意思
- 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出处
- 10、写巫山的诗句
《新凉》南宋徐玑七言绝句简介,译文赏析
《新凉》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新凉①
水满田畴②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词句注释
①新凉:指初秋凉爽的天气。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② 田畴:耕熟的田地。泛指田地。
白话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作品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全用白描手法。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有香菱说的一段话:“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又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确实,好诗就有那么股勾魂摄魄的能力,见诗能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同样,如果你亲临诗中所述的境界,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诗来。徐玑这两句诗,就具有这等魅力,每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读了都会浮现自己所见过的这一场景。
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三、四句仍不直接写,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
写景诗贵在景中含情,纤巧与浑融相结合,这首诗前两句工笔绘景,后两句寄情于景,所以很有感染力。诗中虽然没有人,但读后觉得人无所不在。
符读书城南全文翻译及赏析
翻译为:
木材能按照圆规曲尺最成器具,是因为木工和轮舆匠人的辛勤劳动;人之能够成才,是因为饱读诗书。诗书中的知识只有勤奋才能获得。不勤奋肚子里就空虚。人之初生,学力都是一样的,并无贤愚之分,由于有的不能勤学,所走的门径也就不同,两家生子时一样聪明,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一个队里的鱼群一样。到十二三岁,各人表现出来的就稍稍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污渠映在清沟中一样。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原因就在于勤学与否。黄金璧玉虽是重宝,难以储藏,学文藏在自己的身上,身在就用之有馀。积水池里的水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人不懂得古今之事,就像牛马穿着人的衣服,将深陷于不义之地,还想什么得到名誉。
赏析:
“符”是韩愈的儿子,“城南”指韩愈的别墅。这是韩愈为教诲和勉励正在城南别墅苦读的儿子而作的一首长诗。综观全诗,思想内容浸透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诗歌一开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是木料,经过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车轮,有的则做成了车厢,成为形状完全不同的两样物件。然后,诗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样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读书,有的不读书,于是便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贤愚,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只有读了书,才能以诗书的规矩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反之,“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不读书就不能以诗书的规矩处事做人,那么,人就等于是穿着衣裳的马牛,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
原文: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五言古诗:《符读书城南》
《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愿君暖阳待雪, 灯火可亲,今冬无恙。 什么意思?
愿君暖阳带雪,灯火可亲,今冬无恙,意思就是说,希望你能够在冬日里面能够有暖阳照着你,然后灯火之下依然能让你感觉到心里安定,希望你能够安然无恙的读完冷冬
愿你在拥有白雪纷纷的冬日里所有的温暖,时常悠哉地与家人闲坐在温暖柔和的灯光下静默饱含温暖,冬日里的一切都安好。
同时寓意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一家人,一盏灯,是寒冷的每一个冬季里最温暖闲适的光景了。只需有亲朋好友的围桌而坐,只需有温暖柔和闪亮的灯火,便是这人世间最平凡最简单的家。灯火之所以可亲,皆因光烛下有你我一同守候等待的人,岁末将至,顺问冬安!
扩展资料:
灯火可亲
读音: [ dēng huǒ kě qīn ]
释义:夜里微凉快,不觉灯火之热,为家人围坐好时光。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白话译文:人理想中的幸福,一家人闲坐,有一盏温暖的灯默默地点亮了居所,静默中饱含温情。
醉蓬莱·正朱明时侯原文
正朱明时侯,院宇清和,庆逢佳节。梦应熊罴,尧蓂翻三叶,罗绮如云,寿杯争劝,竞起歌新阕。瑞气氤氲,祥云缭绕,玉炉频爇。溪室封功,几多勋业,首冠今朝,一时英杰。得配侯门,岂不惭疏拙。彩凤和鸣,早膺荣擢。增盛斑衣列。福禄无穷,年过卫武,辉光阀阅。——宋代·霍安人《醉蓬莱·正朱明时侯》 醉蓬莱·正朱明时侯 正朱明时侯,院宇清和,庆逢佳节。梦应熊罴,尧蓂翻三叶,罗绮如云,寿杯争劝,竞起歌新阕。瑞气氤氲,祥云缭绕,玉炉频爇。溪室封功,几多勋业,首冠今朝,一时英杰。得配侯门,岂不惭疏拙。彩凤和鸣,早膺荣擢。增盛斑衣列。福禄无穷,年过卫武,辉光阀阅。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辞。井公莫怪惊,说我成憨痴。我纵有神力,争敢将公归。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唐代·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井》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井
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辞。井公莫怪惊,说我成憨痴。 我纵有神力,争敢将公归。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 符读书城南
唐代韩愈
展开阅读全文∨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 敲门惊昼睡,问报睦州吏。手把一封书,上有皇甫字。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悲哉无奇术,安得生两翅。——唐代·韩愈《寄皇甫湜》 寄皇甫湜
敲门惊昼睡,问报睦州吏。手把一封书,上有皇甫字。 拆书放床头,涕与泪垂四。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 悲哉无奇术,安得生两翅。
时秋积雨霁
秋天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季节,秋雨过后更是清新而美丽。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也可以享受到秋雨后的清爽与美丽。
步骤一:欣赏秋雨后的美景
秋雨过后,空气清新,树叶更加翠绿,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而美丽。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公园、山上或者湖边欣赏秋雨后的美景。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也可以享受到秋雨后的清爽与美丽。
步骤二:享受秋雨后的美食
秋雨后,天气凉爽,非常适合享受美食。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品尝一些秋天的美食,比如糯米糍、柿子、葡萄等等。这些美食都非常美味,而且非常适合秋天的气息。
步骤三:感受秋雨后的文艺气息
秋雨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文艺气息。比如,我们可以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看一场话剧。这些文艺活动都非常适合秋天的气息,而且非常适合秋雨后的清爽与美丽。
韩愈关于读书解惑的诗句
1. 韩愈关于读书的诗句
韩愈关于读书的诗句 1. 关于读书的诗句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 关于读书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 关于读书的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4. 韩愈所说知识的诗句
《符读书城南》唐 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赏析如下:
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是韩愈写给他儿子韩昶的劝学诗。韩昶小字符,读书于城南韩氏庄。
前六句为第一层,也是全诗的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诗歌一开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是木料,经过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车轮,有的则做成了车厢,成为形状完全不同的两样物件。然后,诗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样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读书,有的不读书,于是便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贤愚,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只有读了书,才能以诗书的规矩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由此说明读书的重要。那么如何来读书呢?韩愈提出一个字,就是“勤”。这是韩愈体会很深也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今天对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还非常熟悉。韩愈“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的诗句,与《进学解》中讲述的是同一个道理。
接下来,韩愈对比了读书不读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韩愈认为,“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人在一生下来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到了十二三岁,就有些不同了,到了二十岁,这种区别就非常明显了,到了三十岁,“一龙一猪”已成定局。“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这是造成不同前途的根本原因。……
供参考。
5. 关于读书的古诗
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涯苦作舟
6. 形容读书的诗句
比较多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 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杜甫《柏学士茅屋》
灯火可亲,家人可爱,来日可期什么意思
意思解析如下灯火可亲常用来指秋天夜晚凉爽宜人,感觉不到灯火之热之燥,为读书习文的好时节。此句出自于唐朝诗人韩愈的《符读书城南》,诗曰"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在冬日,灯火可亲也可用于一盏灯下,一家人,围坐灯下共度温暖闲适的时光。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出处
百度知道
不勤腹空虚上一句
不勤腹空虚上一句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出处
名言内容: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名言解释: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乃:才能够。有:有所得。这两句大意是: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
韩愈在此篇中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里以读书为准则,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勤。通过“勤”与“不勤”进一对立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体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名言内容: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名言解释: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乃:才能够。有:有所得。这两句大意是: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
韩愈在此篇中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里以读书为准则,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勤。通过“勤”与“不勤”进一对立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体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名言内容: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名言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乃:才能够。有:有所得。这两句大意是: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
韩愈在此篇中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这里以读书为准则,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勤。通过“勤”与“不勤”进一对立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体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作者] 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写巫山的诗句
写巫山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五首·其四》
唐 · 元稹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兴八首(其一)》
唐 · 杜甫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 · 萧纲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高唐赋》
先秦 · 宋玉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高唐赋》
先秦 · 宋玉
状若砾柱,杂巫山下;仰视山巅,肃何千千
《高唐赋》
先秦 · 宋玉
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
《高唐赋》
先秦 · 宋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 · 佚名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宋 · 苏轼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
《月三首》
唐 · 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月三首》
唐 · 杜甫
缘以大江,限以巫山
《子虚赋》
汉 · 司马相如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上三峡》
唐 · 李白
巫山高,巫山低
《长相思·汴水流》
唐 · 白居易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宿巫山下》
唐 · 李白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唐 · 李群玉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庄辛论幸臣》
先秦 · 佚名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花狼藉
《谒金门·风乍起》
唐 · 冯延巳
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雨》
唐 · 杜甫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秋风二首》
唐 · 杜甫
……
离思五首·其四
唐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关标签
情感悼亡哲理目的爱情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秋兴八首(其一)
唐 ·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相关标签
秋天思念情感写景季节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傅野要观新事业,巫山莫学短因缘。——出自虞俦《喜雨》
2、巫山高哉但入梦,安得插翅飞其傍。——出自吴龙翰《西湖曲》
3、重归山路烟岚隔,巫山未深晚花折。——出自唐·李德裕《南梁行》
4、巫山磊块山林姿,一邱一壑贪成痴。——出自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5、巫山一览窥妙处,写入长歌赓竹枝。——出自毋丘恪《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6、巫山岷岭遥相连,知是层城几洞天。——出自张嵲《西谷歌》
7、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出自唐·杜甫《见萤火》
8、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出自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9、巫山埋空晓光没,寒入风声散萧瑟。——出自曹勋《苦雨吟》
10、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出自唐·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11、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红。——出自毛直方《时秋积雨霁》
12、最是客途愁绝处,巫山庙下听猿声。——出自南宋·陆游《感昔》
13、洛浦乍阳新燕尔,巫山行雨左风怀。——出自元·滕宾《瑞鹧鸪 赠歌童阿珍 词品五》
14、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出自唐·白居易《入峡次巴东》
15、巫山龙嵷巫峡曲,一十二峰浅凝绿。——出自邹登龙《巫山高》
16、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出自唐·王建《寄远曲》
17、湘江水是巫山云,巫山云是湘江水。——出自释斯植《寄衣曲》
18、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出自唐·刘禹锡《别夔州官吏》
19、巫山仙子世莫识,十二高峰作颜色。——出自韩元吉《题陈季陵家巫山图一首》
20、巫山能雨亦能云,宫丽三千杳不闻。——出自郑樵《昭君解》
21、巫山洛水香成阵,天上晓云为翠鬓。——出自许必胜《睡起》
22、巫山小女隔云别,松花春风山上发。——出自唐·李贺《相和歌辞·神弦别曲》
23、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出自唐·戴叔伦《巫山高》
24、曲终满席悄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出自唐·王毂《吹笙引》
25、宋玉宅边新酒美,巫山庙下暮猿哀。——出自南宋·陆游《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
26、展转清宵成不寐,巫山有梦几时成。——出自宋·赵希蓬《瑞鹧鸪》
27、巫山之下江流清,偶然爱之不能去。——出自苏辙《巫山庙》
28、洛浦神仙临水立,巫山处子入宫时。——出自元·王结《望江南 戏…乐大黄…八百十三梅》
29、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出自唐·曹松《巫峡》
30、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出自唐·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31、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出自唐·崔珏《和人听歌》
32、碎如鸾铃与珂佩,巫山队仗迎湘君。——出自田锡《风筝歌》
3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4、巫山生女不必丑,湘树开花也自红。——出自黄彦平《归途次韵》
35、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出自唐·郎大家宋氏《相和歌辞·朝云引》
36、洞庭波上木叶脱,巫山宅前野花发。——出自杨万里《寄题吴仁杰架阁玩芳亭》
37、巫山神女欲回车,滕六留云布玉华。——出自陈着《雪寒》
38、深锁重门飞不去,巫山何日梦襄王。——出自宋·邓肃《浣溪沙》
39、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出自唐·李白《巫山枕障》
40、巫山有石称神女,何事江山亦号郎。——出自胡仲弓《江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