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尔赛条约,凡尔塞条约的内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9 03:47:15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凡尔赛条约

  1、《凡尔赛和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2、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疆界的决定
军事上的限制
战争责任
战争赔偿
偿还赔款
http://baike.baidu.com/view/32233.htm#4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等战胜国为一方,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美国代表虽签了字,但因参议院未批准该和约,故签字无效。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代表顾维钧、陆徵祥、王正廷、魏宸组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一、凡尔赛和约签署地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二、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三、条约文的主要内容有:
1、国际联盟盟约。主要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
2、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3、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属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其前殖民地按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被主要协约国瓜分。
4、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严格限制德国军备的数量,陆、海、空军总数分别不准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拥有飞机和潜艇。
5、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6、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规与惯例的行为者交军事法庭审判。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屈辱性规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它的签订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但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凡尔赛条约内容(重塑欧洲秩序与国际关系)

重塑欧洲秩序与国际关系——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个条约被认为是重塑欧洲秩序与国际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它对战胜国和战败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条约内容
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涵盖了战胜国对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严厉要求。首先,德国被迫承认对战败的责任,并同意支付巨额的赔款。其次,德国的领土被削减,包括失去了一部分领土给法国、波兰和丹麦。此外,德国的军队被限制在一定规模内,军备和军事设施也受到了限制。最后,凡尔赛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影响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对欧洲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重塑欧洲秩序
凡尔赛条约通过削弱德国的实力,试图阻止德国再次崛起并重塑欧洲的平衡。然而,这种做法却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2引发经济危机
巨额的赔款使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种经济困境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土壤,并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3国际联盟的成立
凡尔赛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然而,由于一些大国的不参加和联盟内部的矛盾,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结束语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不仅重塑了欧洲的秩序,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试图通过对德国的严厉要求来阻止其再次崛起,但却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心理,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此外,凡尔赛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但由于一些原因,国际联盟未能履行其职责,这也是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凡尔赛条约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和平与公正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平等和合作,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一、总览
  凡尔赛和约签署地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二、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约之一。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10日生效。签字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为沙特阿拉伯一省)、洪都拉斯、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暹罗(今泰国)、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等战胜国为一方,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美国代表虽签了字,但因参议院未批准该和约,故签字无效。
  和约包括15部分、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主要内容有:
  ①国际联盟盟约。主要规定了国际联盟的组成、宗旨,会员国的权利、义务以及有关建立委任统治制度的规章。
  ②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③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属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其前殖民地按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被主要协约国瓜分:德属东非大部(坦噶尼喀)让与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瓜分,卢旺达和乌隆迪归比利时,西南非洲由英自治领南非联邦统治;德属太平洋岛屿之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归日本,新几内亚归英自治领澳大利亚,西萨摩亚归新西兰。此外,和约还规定,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④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参谋部及其类似组织;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严格限制德国军备的数量,陆、海、空军总数分别不准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拥有飞机和潜艇;海军舰只最高限额为战列舰、轻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鱼雷舰各12艘;成立协约国监督委员会以监督上述军事条款的实施。
  ⑤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须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在30年内应付清的赔偿总额;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国应付清总值200亿金马克的赔偿,可用黄金、商品、船只、有价证券及其他物资支付;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
  ⑥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审判犯有“侵害国际道德及条约尊严”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有权对被控违犯战争法规与惯例的行为者交军事法庭审判。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德国霸占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及其他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屈辱性规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当时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是在美、英、法、意、日等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它的签订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但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凡尔赛宫镜厅-凡尔赛条约签约点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总览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编辑本段]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凡尔赛条约后的德国领土形势凡尔赛条约后的德国领土形势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主要内容如下: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扩展资料: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的性质及内容

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所签订的一份条约。它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条约之一,不仅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凡尔赛条约的性质是一份和平协定,它的目的是为了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恢复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领土、军备、赔款等。
在领土方面,德国必须放弃所有殖民地和领土,包括波兰、阿尔萨斯-洛林、以及瑞士、比利时、丹麦、卢森堡、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土地。此外,德国还必须将其领土缩小至1914年的范围,并向法国赔偿军事和经济损失。
在军备方面,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力量,并减少其海军和空军。德国还被禁止拥有大炮、坦克、潜艇和战斗机等现代武器。
在赔款方面,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以弥补他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赔款数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导致德国陷入经济困境。
除此之外,凡尔赛条约还规定了国际联盟的成立,并要求德国承认其战争罪行和对战胜国的责任。
总的来说,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对德国来说是十分苛刻的,在德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不满和反感。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凡尔赛条约内容

  1、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i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3、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4、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关于凡尔赛和约的资料

更多图片(16张)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上网查询就知道了
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20日生效。
凡尔赛和约规定: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②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对德国的军备,和约规定:它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宁;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得拥有空军;此外,解散总参谋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关于德国的赔款总数,和会未达成一致的协议,仅规定建立赔款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以前确定赔款总数。在这以前,德国应交付价值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实物或现金。
在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从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和会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竟然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这种强权政治大大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18年3月3日,当时尚处在胜利中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强迫战败的俄国接受一个和约,这个和约剥夺的俄国领土几乎有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加起来一般大,居民5600万,亦即其全部人口的32%;三分之一的铁路线,73%的铁矿,89%的煤产量,5000多个工厂。此外,俄国还得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赔款。
德国人高兴得实在太早了,第二年,即1919年,德国人受报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协约国未经与德国协商,片面规定的凡尔赛和约条件于5月7日在柏林发表。这对于一个到最后一刻钟还耽溺在幻想中的国家的人民来说,这是个惊人的打击。全国纷纷举行愤怒的群众集会,对和约表示抗议,要求德国政府拒绝签字。在魏玛议会期间担任总理的谢德曼叫嚷道:“谁在这个和约上签字,就让谁的手烂掉吧!”5月8日,德国临时总统埃伯特和政府公开声称,和约条款是“不能实现和不能负担的”。第二天,在凡尔赛的德国代表团照会固执的法国总统克莱孟梭说,这种和约是“任何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它到底有什么地方是这么让德国人不能容忍的呢?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必须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给法国,一小块领土归还给比利时,石勒亦益格邦一小块领土在经过公民投票后归还给丹麦,而这是俾斯麦在上一世纪同丹麦作战胜利后从丹麦那里割取的。它也把德国人在瓜分波兰时夺去的领土归还给波兰,其中一部分还要经过公民投票。这是使德国人最为恼怒的规定之一,尤其使他们不满的,不仅是因为给了波兰一条通向海路的走廊使得东普鲁士同祖国隔绝,而且因为他们瞧不起波兰人,认为波兰人是劣等民族。同样使德国人感到恼怒的是,和约强迫他们接受发动战争的责任,要求他们把德皇威廉二世和800名左右其他“战争罪犯”交给协约国。
和约规定赔款数目以后再规定,但是在1919年到1921年之间先要付一笔50亿美元的金马克,如无现款,可以付某些实物——如煤、船只、木材、牛羊等等。
不过最伤害德国人自尊心的是,凡尔赛和约实际上解除了德国的武装,从而——至少是暂时——排除了德国在欧洲称霸的可能性。
距离协约国最后通牒的限期只差19分钟,德国国民议会终于以绝大多数票通过签订和约,并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克莱孟梭。4天以后,即1919年6月28日,和约在凡尔赛宫的明镜殿签了字。

凡尔塞条约的内容。

1919年6 月协约国同德国签定了凡尔塞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设防{军事};禁止德国同奥地利合并{政治};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还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殖民地}。
凡尔赛条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联盟条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德条约。对德条约前文已经回答得很详细了。我刚考完这个,详细答案参考现代国关史,方连庆主编。
补充:战争赔款问题没有详细规定,留给一个赔款委员会来制定计划,不过在21年某月某日前要赔款500亿金马克。协约国军队分区(三区)占领莱茵河西岸(这涉及到后来的杨格计划中的法国撤军问题)
凡尔赛条约体系包含凡尔赛条约和其他条约。
凡尔赛条约内容: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十五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还给波兰。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内容?

凡尔赛和约,全称为《协约和参展各国对德和约》,因签订地点在法国的凡尔赛宫,也被人们一直成为凡尔赛和约。
该条约是一战结束后,英法美日意等协约国与战败的德国等轴心国,签订的和约。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
该条约大致内容为: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国联代管15年,莱茵河西岸由战胜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德国不驻军。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瓜分,德国受到严格的军备限制。德国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值得注意的的一点,是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想要收复山东,但是巴黎和会不顾中国的抗议,欣然将山东半岛权益,交由日本管理,从而引发“五.四”爱国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