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含英咀华造句
- 2、含英咀华的造句有哪些?
- 3、含英咀华的意思和造句
- 4、含英咀华是什么意思?含英咀华成语造句和典故
- 5、用洋文造句(大约30个左右)
- 6、如沐春风、含英咀华、虚怀若谷、裳心悦目、玲珑剔透、任选四个来造一句话
- 7、成语造句 急急急!!!!
- 8、用李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 9、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造句
含英咀华造句:
1、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2、民国以来,史家述作甚丰,穆著述尤富,遍涉中国文史哲艺,诸多别识,今后学人含英咀华,必将有更深远之影响。
3、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含英咀华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4、我就顺手牵羊拿回来,想在英语课上含英咀华,不料刚扫了几眼,还没看懂什么意思,就被老师强行没收了。
5、对于古典诗词,我们要含英咀华,才能领略其韵味。
6、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
7、郑晓华的祖父曾当过小学校长,留下一个竹编的书箧,一个刻着“含英咀华”行书的书箱,还有一方石砚。
8、读李贺的诗,要含英咀华,仔细玩味,才能有所体会。
9、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
10、含英咀华,《图话心志》文集百部书籍大成,锤炼心志力量,经年砺剑,《图话心志》图映百态人生表征,励志照亮前程。
含英咀华的造句有哪些?
含英咀华,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那么含英咀华的造句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徐志摩的诗值得含英咀华。
2、 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含英咀华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3、 对于古典诗词,我们要含英咀华,才能领略其韵味。
4、 读李贺的诗,要含英咀华,仔细玩味,方能有所体会。
5、 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6、 读李贺的诗,要含英咀华,仔细回味,才能有所体会。
关于含英咀华的造句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含英咀华的意思和造句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 比喻 读书吸取其精华。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沈浸 浓郁 , 含英咀华 。” 成语例句: 含英咀华 ,早预蓬莱道山之选。 繁体写法: 含英咀华 注音: ㄏㄢˊ ㄧㄥ ㄗㄨㄟˇ ㄏㄨㄚˊ 含英咀华的近义词: 含菁咀华 见“ 含英咀华 ”。 含英咀华的反义词: 生吞活剥 喻指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文辞。现泛指不联系实际,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他们从欧美日本回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好读书,不求甚解。晋· 囫囵吞枣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tudy and relish the beauties of literature 成语谜语: 百花宴 读音注意: 咀,不能读作“zuǐ”;华,不能读作“huà”。 写法注意: 咀,不能写作“沮”。
含英咀华是什么意思?含英咀华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含英咀华 hán yīng jǔ huá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含英咀华】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含英咀华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含英咀华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正音] 咀;不能读作“zuǐ”;华;不能读作“huà”。
[辨形] 咀;不能写作“沮”。
[反义] 生吞活剥 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用法] 用来比喻琢磨和领会文章的精华要点。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①读李贺的诗;要~;仔细玩味;方能有所体会。
②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英译] study and relish the beauties of literature
百科解释如下:
含英咀华
hán yīng jǔ huá
〖解释〗英、华:这里指花朵;咀:细嚼,引申为体味。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示例〗~,早预蓬莱道山之选。 ★宋·陆游《答建宁陈通判启》
〖辨析〗易与含苞待放混淆
〖反例〗四月上旬,树枝上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造句〗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43654.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用洋文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这个的奇妙素材 含英咀华 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 乃。 2.朱家尖旖旎的自然海岛风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惹人留恋,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之一。 3.这一创建中的环太平洋文化是发达与不发达之间一种新型的关系。 4.两个最主要的机能元素,流行音乐中心与海洋文化展示中心,分别位居于爱河口的两侧,并有一连接性结构统合。 5.无些节日著实非很风趣,以是在标洋文明之外之处也很蒙接待。 6.舟山渔歌是舟山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若非去此谬误,自与西洋文明扞格不入。 8.比如桂北文化、红水河文化、北部湾海洋文化等。 9.你说,我只是会说一些洋文,我绝倒。这叫什么话! 10.以“海洋文化”以及帆船运动为切入点 勾勒出宝威所代表的富开拓与探索精神的男人形象 同时也是宝威品牌独有的内质表达. 11.浓厚的海洋文明的历史背景 决定了广东的诸多百年老店迥别于内地诸多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坐贾商号。lishixinzhi。 12.整个晚会不仅有海洋文化的表演 还融入了黎族文化元素 再加上琼剧戏曲表演 使得晚会更加丰富多彩。 13.古印度洋北岸是人类海洋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5000年前的哈拉帕文化时期 印度河流域与波斯湾一带已有了可观的海上联系。 14.当时北京卖洋文书的很少 琉璃厂是没有洋文书的 北京为数不多的洋文书店主要集中在东安市场的丹桂商场和西单 印象最深的两家字号是中原和春明。 15.的奇妙素材 含英咀华 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 乃。 16.学者搭脉海洋文化 普陀山。 17.雪华 你学习的是西洋文学 却对中国历史这般造诣 而且胸怀大局 人才难得!好 我会将你们意见 立即发送到开罗 供中国代表团参考。 18.洋文凭真假易辨含金量难断 文凭。 19.过去的旧书业还有一类就是洋文书。 20.上课一排全睡,考试全都不会,成绩全都个位,抽烟喝酒都会,打饭从不排队,逃课成群结队,短信发的欠费,上街花钱干脆,洋文个不会,气得爸妈真嘿! 21.记得我上学时,老师指定的英文暑假作业之一,便是阅读一些用较为浅易的英文改写成的西洋文学名著。 22.宋淇先生言谈举止常常带点矜持的关切和客气的隔阂另加孤傲的罗默契,林文月有一回在香港富丽酒店门口送别宋先生,她说她看着宋先生的背影不禁想哭。宋淇这样的器宇是六分往昔故园的教养四分西洋文化的陶铸。董桥 23.通过大篇幅的展板将北海的南珠文化以全方面多角度地向游客传述,使他们在了解中国的海洋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北海的特产和本土文化。 24.壁毯:借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许多表达城市生活与海洋文化的画面剪接拼合在一起,以绚丽的色彩和构图,传达一种海鲜酒楼浪漫华丽的城市文化气息。 25.温州模式的文化遗传因子包括:历史上的宗族制度;地理上海洋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学术上“永嘉学派”与刘基思想构筑的儒家文化影响。 26.通过大篇幅展板将北海南珠文化以全方面多角度地向游客传述,使他们在了解中国海洋文化同时也了解北海特产和本土文化。 27.海归人士不断涌入内地就业大军 多年前的免检标签被撕下 就业难变成海归整体性尴尬 曾经一纸洋文凭塑造的海归神话彻底碎了一地。 28.在299班班刊中 同学们生动描绘:历史老师博闻强识 纵横捭阖;政治老师经世致用 注重实际;数学老师思维理性 脚踏实地;英语老师洋文飘洒 青春激扬…… 29.观之昔日郑和七航成功 乃尊师孙子 敦睦邦交、推展和平海洋文化、文明。 30.近日 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被指为“文凭工厂” 浑水摸鱼取得洋文凭的丑闻引发舆论关注。
如沐春风、含英咀华、虚怀若谷、裳心悦目、玲珑剔透、任选四个来造一句话
今天得到老师的指点,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他拥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灵和虚怀若谷的胸襟,脸庞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赏心悦目。
成语造句 急急急!!!!
ljn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hhhhhhhhhhhhhhhhhhkkkkkkkkkkkkkknhhh bbyhuiyhuihiuhju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999999999999999999987y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1 在那风云际会之际战火纷飞之时,曹操借机揽人才,赢民心,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是时势造英雄 。
2 鲁迅宵衣旰食的写作,他的文章在救国救命的活动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后人望其项背。
3 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刻画得穷形尽相
4 读千古流传的唐诗,就如同含英咀华,韵味悠长,回味无穷。
5 这幅肖像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有呼之欲出之势
6 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偶不会)
用李贺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李贺诗中满是牛鬼蛇神的意象。 2)读李贺的诗,要含英咀华,仔细玩味,方能有所体会。 3)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构思奇特,色彩浓郁,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在唐诗中别树一帜。 4)读李贺的诗 要含英咀华 仔细玩味 才能有所体会。 5)在唐代诗擅上,李贺是一位以其怪异,主观性很强的诗风而自成一家的优秀诗人,其主观性之强,在李白之后是无人可与比并的。 6)老师:知道李贺吗?同学齐声答:唐朝大诗人。老师:可惜他死得太早,二十七岁就死了!一同学:不可惜!他要是活到七、八十岁,lishixinzhi/1894257我们又得多背多少唐诗呀! 7)在诗的品位上,一个人要能兼顾白居易与李贺,韩愈与李白,才算是通达而平衡。余光中 8)李贺、杜牧与李商隐,中晚唐交叉时期诗人,诗歌创作主要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历经六朝,他们是中晚唐诗坛上比较特别的三位诗人。 9)极富才情的中唐诗人李贺,在绚丽夺目的诗卷中,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塑造出一群美艳凄怨的女性来作为理想生命的象征。 10)李贺诗歌以瑰诡冷艳著称,其另类的诗风是李贺坎坷人生和独特个性的艺术体现。 11)中唐时期,刘言史、庄南杰、李贺等形成一个独立的诗派,这一诗派的核心人物是李贺。 12)李贺诗歌之所以吸引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不仅因为其诗风的诡异奇谲,想象的丰富奇特,而且还因为他的诗歌里充满悖论性。 13)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 14)李贺诗歌以其奇崛冷艳、朦胧晦涩、虚幻荒诞的独特个性而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近乎病态心理个性的影响。 15)正在李贺有点小灵感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 隔壁又传来了乒乒乓乓的打砸之声。 16)这里刘大成带了那女贞毒物 同李贺芳一齐到了陶家洼来见施公 已经下昼时分。 17)唐朝诗人李贺在其所作的《梦天》诗中曾有一句“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18)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轼等著名诗人也都欣慕罗浮 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 19)唐代诗人李贺更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不朽绝唱。 20)牌坊名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21)李贺很为韩愈在文中的仗义执言动容 但也不由叹道:“韩公之耿直 文中可见一斑。 22)实际上 李贺也有过类似的努力 但实验和混闹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知道李贺是如何苦吟。 23)唐代诗人李贺写下了‘遥望齐州九点烟’的诗句 齐烟九点因此得名。 24)经过李贺的这一解释 大家就像闻见鱼腥味的猫 立刻心领神会了 一个个的都在那擦拳磨掌。 25)37岁的李贺美和丈夫的老家在临沧县 现在在永平镇打工 主要工作是伐木头。 26)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独树一帜 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 27)李贺四面看去 果然 在唐诗的光辉圣殿里 诗仙、诗圣、诗佛、诗狂、诗魔、诗豪、甚至诗囚都已经就位 真的没位子了。 28)课间无聊几个同学玩提问。问:诗仙是谁?答:李白。问:诗圣是谁?答:杜甫。问:诗鬼呢?答:李贺。问:那诗王呢?旁边一路过的同学脱口而出:辛巴! 29)李商隐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体现师法自然的赋色原则,这与李白、王维、李贺诗歌的设色有所不同。 30)月亮西去 她又卷起帘栊 倚窗而望 恋恋不舍 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 波烟玉”。
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的意思是什么
含英咀华
hán yīng jǔ huá
〖解释〗英、华:这里指花朵;咀:细嚼,引申为体味。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
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示例〗~,早预蓬莱道山之选。 宋·陆游《答建宁陈通判启》
〖辨析〗易与含苞待放混淆
〖反例〗四月上旬,树枝上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造句〗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什么意思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
一、原文:
节选《进学解》唐代文学家 韩愈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二、译文:
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年复一年的读书学习。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 、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
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 *** 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二、主要内容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
含英咀华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
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
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更仆难数—“更”在这里指“换”。这个成语原来意思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
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木人石心—比喻人受诱惑,不动心。
期期艾艾 :口吃。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不孚众望: 不能使大家信服。
含英咀华的意思
口中含着花细细咀嚼。比喻读书时细细琢磨领会文章的精华。
一、拼音
含英咀华 [ hán yīng jǔ huá ]
二、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释义:
沉浸在如美酒般醇厚的典籍中,细细咀嚼体味它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堆得屋子满满的。
三、例句
1、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含英咀华的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2、 徐志摩的诗值得含英咀华。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含菁咀华 [ hán jīng jǔ huá ]
释义: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
翻译:现在的学者,读书吸取其精华,选用、写作的词语十分的华丽。
二、反义词:
不求甚解 [ bù qiú shèn jiě ]
释义: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