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1 04:46:17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奠定了长征和胜利的基础,开创了独立自主领导的先河,开启了马克思中国化的新征程,开始形成第一代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
《遵义会议》的价值
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体现了在真理面前敢于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在错误面前敢于承认失败、修正错误,在困难面前敢于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在问题面前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精神。历经几十年岁月沧桑,遵义会议彰显的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复兴中华的担当,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顽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斗志。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气魄,尊重群众、崇尚民主的作风,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胸襟,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其意义为:1、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2、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3、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主席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做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主席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会议集中全力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2、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3、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鲜明特点有哪些

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他是党的历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解决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
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在于:
1.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以上就是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的一些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遵义会议背后的故事对薄、李错误的“一边倒”批判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老一辈革命家在历史转折的背后扮演了什么角色?知道的人可能不多。1990年8月29日,在纪念张闻天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耿飚讲了一个党的历史上闻所未闻的细节: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当军委纵队到达黄平县时,在一片茂密的桔树林中,张闻天、王稼祥的担架被放下休息。他们两个头朝下躺着,谈论着当前的形势,都很担心。王稼祥问,中央确定的红军最终目标在哪里?张闻天说,没有明确的目标。他说,这场仗不看好,或者毛泽东、毛泽东的战争比我们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红军的几位主要将领中传开了。大家都同意开个会,让毛泽东出来指挥。据考证,中央军委纵队到达黄平的时间是1934年12月20日。耿飚当时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长征时的许多重要战役中,四团都是前卫团。张闻天、王稼祥在橘林的谈话是在强渡乌江前,红军参谋长左权和参谋长刘伯承分别告诉他的。长征途中,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后,兵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面对严酷的事实,一些曾经支持“左”倾观点的领导人正在逐渐改变态度。在通道、黎平会议上,正是在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被大家采纳,从而否定了最高“三人团”决定在湘西与红二、公刘兵团会合的计划。这时,周恩来已经开始站在毛泽东和张闻天一边,而博古和李德则不愿放弃原来的计划。他们的主导思想是,只有到了湘西根据地,才能放下包袱去打仗。虽然部队暂时脱离了蒋介石设下的陷阱,向西行进,但博古和李德却一直在思考如何回到湘西。因此,在未来,党和红军的前途仍将充满各种变数和危险。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只要博古和李德继续有军事指挥权,错误就难以避免。于是张闻天开始考虑更换军事领导人的问题。他与王稼祥的唐林的谈话是他深思熟虑的想法。这也是20多人参加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由来。怎样才能改变军事领导人?遵义会议原来的议题是:一、中央政治局审议黎平会议张闻天起草了批判“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提纲,到达遵义后提交会议讨论。毛、张、王的意见得到的赞同,他们同意把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作为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红军总部召开。虽然薄谷开来不愿意和他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这个话题他和周恩来作战局的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完成了一份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批评了薄谷开来、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自我批评。接着张闻天作了报告,批评了“左”倾军事错误,使会议在讨论和发言前有了正确的导向,从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在、王稼祥、朱德先后作了重要讲话后,整个会议形成了批判薄、李错误的“一边倒”局面。让毛泽东指挥红军,更换红军的军事领导人,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最后,根据大多数同志的意见,会议决定:毛泽东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恢复红军总司令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和红军总政委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军事指挥权,而周恩来则是党在军事指挥最后决定权上的委托领导人。会后,毛泽东成了周恩来军事指挥部的助手。不久,李德、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薄谷开来不再担任军事指挥职务。周勃讲了遵义会议后,被大家诟病的博古离开了遵义,和军委纵队的同志们一起北上。一路上,他深思,不思茶饭,郁郁寡欢。一战失败后,遵义会议原定的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计划不得不改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前夜,明天还是未知。以博古目前的精神状态,很难继续领导下去。当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和周恩来一起讨论时,张闻天明确表示,是时候改变党的领导了。然而,薄谷开来在政治路线上紧跟共产国际。遵义会议基本上肯定了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政治路线,所以很难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询问他被免职的原因。同时,当时处于紧急战争环境,保持领导层的相对稳定非常重要。要维护六届五中全会的选举结果,所以只能调整政治局常委的分工。1935年2月初,当红军挺进云南扎西,经过一个叫“纪明三省”的小村庄时,周恩来来到薄谷开来的住处,和他促膝谈心。周恩来说:会前我和大家讨论过,湘江战役中“红印”纵队行动缓慢,主要是老弱病残、妇女和一些机关干部走不动,累马不怕鞭打,命令没有效果。当初,把它们单独放在一个野战纵队里,雇5000个搬运工挑重担,一起搬运,是欠考虑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人不接受渡江延误的责任,而不接受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组织上的疏漏的责任。因此,我多次向你们建议,先代表中央彻底检讨反“围剿”的失败和军事路线的错误,最后讲湘江的教训,使会议顺利进行。但是,你没有检讨军事路线的错误,你对李德的批评只是一带而过。你们早早就把湘江问题作为会议的焦点,把矛头指向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这就把会议置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这促使我以中央军委首长的身份站出来检讨“围剿”失败的军事指挥责任,承认我犯了“左”倾路线错误,批评你们盲从李德,包庇李德。关于focu的会议从心底里,你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谁也不是领导,谁也不是教练。毛泽东是继彭湃之后又一位善于从事农民运动的人。他在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扩大红军、筹集粮草、打游击战和运动战方面有一套成熟的经验,非常适合驾驭当前的战争。红军长征以来,我一直在想办法让他尽快回到军事领导岗位。在黎平会议上,他合理地驳斥了李德关于要折进黔东,进湘鄂情的错误主张。我深信,凭借毛泽东的才能,我可以带领红军走出困境。所以在遵义会议上,我力劝他进政治局常委,参加军事领导。我希望你能支持我。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告诫薄谷开来:现在谁是“总书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来带领军队打好仗。只有在战争中不断得到军队支持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党的领袖。遵义会议已经表明,军队不可能让一个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的人继续指挥。况且你自己也没有强烈的当领导的欲望。周恩来的谈话使博古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解决了十多天的思想疙瘩。当晚,当政治局常委开会重新研究常委分工时,周恩来主张由毛泽东取代薄谷开来。但毛泽东说,张闻天是五中全会选出来的常委,大家容易接受。同时他从莫斯科留学回来,共产国际很容易通过。大家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认为应该由张闻天而不是薄谷开来负责党内的工作。红军长征时,军事工作是第一位的,党的工作主要以打仗为主。早在反围剿战争时期,张闻天和毛泽东就因其军事指挥才能而受人钦佩。让毛泽东直接领导红军也是他的初衷。而且张闻天的风格是民主而不专制,不会对薄谷开来赋予他的“总责”沾沾自喜,独断专行。这样,毛泽东参与了中央常委和红军的领导,有了发挥核心作用的平台,成为红军长征的实际领导者。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内容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当时的中央红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惨重的失败,险恶的环境,使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严重怀疑和不满。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不负众望,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四渡赤水、屡出奇兵……终于让红军化险为夷,红色的火焰从西南燃向西北,最终燃向全中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走上胜利的道路,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这一重要转变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结果。正如陈云同志在遵义会议传达提纲中所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的。”遵义会议及其前后的一系列会议,围绕实现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对中国革命的领导这条主线,各自担负了不同任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链条。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到后来的“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红军犹如惊涛骇浪中的航船,渐渐地拨正了前进的航向。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唤起工农千百万”“夺过鞭子揍敌人”,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遵义会议是哪年开的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内容:
1、在政治上,“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
2、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3、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4、军事路线上,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 *** 机构,推选 *** 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 *** 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 *** 、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