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 2、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 3、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真的假的
- 4、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 5、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女孩样貌和现代人无异
- 6、8亿年前的女孩是真的吗 这样荒唐的传闻都有人信
- 7、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看完照片后发现真的是假的离谱
- 8、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
- 9、达尔文资料简介
- 10、第1个进入南极的人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很明显是谣言,很早以前就有营销号带节奏,如今依旧还有此类谣言,大家不要轻信!而且,并没有禁止不让进南极,只是有些地方不让进,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1、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假的。
先上结论,这个很明显是谣言,是一些营销号散布出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智商,如果您继续相信这种虚假信息,则意味着智商要比普通人低,大脑回路是奇特的,具有被诈骗的潜质,于是营销号就会定向诈骗。
让我们再谈谈这个主题。八亿年前,地球上没有动物,而南极的土地不在南极,没有冰,所以怎么谈得上冰封?实际上,南极洲的冰层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没有您想象的那么长。
2、南极为什么禁止进入 划定一些特殊区域,禁止游客进入,非常必要的。
首先是保证游客安全,探险总有意外,专业科考队有国家或机构的支持,阵容强大,经验多器材全,安全系数较高。户外探险者刘银川,徒步穿越可可西里,单枪匹马给养不足,导致失踪就是明显的例证。
其次是环保问题,私人进入未开发区域,带入污染与废弃物,甚至发生盗猎,盗采事件,管理比较困难。
如果救援问题,个人行为引发的风险成本,让社会买单,有违公平原则。
3、南极再往南走会怎样 南极点再往南走就远离南极了,因为南极已经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是地球上没有方向性的两个点之一(另一个是北极)。站在南极上,东,西和南三个方向完全没有意义,而向北只有一个方向。
南极点不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覆盖南极的冰雪每年以约10米的速度移动,因此,科学家必须每年重新校准南极的最新位置并设定基准。在南极,太阳每年仅升起并落下一次,有半年太阳从未落山,全是白天。太阳绕着南极旋转,位于不离地平线不高且永不落山的地方。
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假的。
之前网络上有新闻称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新闻称科学家经过碳同位素检测发现她是八亿年前的人物,一度震惊了大家。其实南极发现八亿年前女孩的事是假的,新闻中信誓旦旦的证据都是编造出来的,而新闻里配的照片更是拍摄白雪公主的剧照,所以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的事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注意。
南极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仅发现了“八亿年前的女孩”,还发现了三十米高的“白色人形生物”,据说是有人不小心拍摄到的不明生物的照片,不过由于目击者过少,照片和视频都比较模糊,因此大家至今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真的假的
1、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真的假的 一条假新闻,主要是为了博眼球吸引大家的眼球
通过调查,发现8亿岁小女孩被发现的消息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南极洲的发现,第二个是俄罗斯的发现。 除此之外,内容基本相同,反正都有科学家,小女孩都是十几岁的样子,看起来还没有死等等,当然,最特别的是这两个陈述用了一张图片,所以这个陈述不能再假了。
2、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真的假的图片 这种新闻一看就是假的,假的很离谱。人类尸体不能保存8亿年,即便保存了八亿年,也不可能如此栩栩如生。人类尸体如果保存100年,就会脱水,蜡化了,更别说8亿年了,地球才46亿年。这句话就如同千年女尸生下七斤女婴一样神奇。
查清事情真相后,可以确定,网传《特大新闻,南极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是一篇零碎拼凑的文章,纯属谣言,博人眼球。
3、普通人可以去南极旅游吗 普通人是可以去南极旅游的。这几年南极旅游也慢慢变得热门。好几个旅游平台都陆陆续续送了不少人去南极。中国平均每年有5000人左右会去南极旅游。南极最小从4岁小孩到76岁老人都有登陆过,不用担心年龄限制。
去南极需要提前预约,南极的船票大约在4万元起步,大多数全都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坐船出发。也有一些船是从澳大利亚或者是智利的蓬塔出发。如果是从阿根廷出发的话,就需要有美国签证或者是阿根廷签证。
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一个假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眼球吸引大家关注的
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发现8亿年小女孩的新闻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南极发现,第二种就是俄国发现,除此之外其他的内容基本上一模一样。反正都有科学家,而且小女孩都是十几岁,看着和没死一样等等,当然最特别的就是这两个说法使用了一张图片,所以这个说法假的不能再假。
扩展资料:
网络上流传的8亿年小女孩的说法可能只是俄罗斯的“纪录片”,在其中有关事情的真相说的也是相当含糊,里面村民也没有多少实际的证据。
结果纪录片之后网络上莫名其妙就流行8亿年小女孩的说法了,这个说法和千年女尸生下7斤重女婴感觉一样神奇。
经过查找图片的功能发现,这个所谓小女孩图片和八亿年之前的女孩完全搭不上边,她来自1987年的美国电影白雪公主,而小女孩是白雪公主在吃了有毒的苹果之后晕倒了所以被放置在了棺材中间。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 女孩样貌和现代人无异
因为南北两极自然环境恶劣,很难正常生存,据说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当地发现了一个棺椁,里面竟然有一个8亿年前的女孩。传闻出现之后引起大家的关注,好奇此事的真假。
等到科学家将棺椁打开之后,里面躺着一个小女孩,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小女孩的皮肤和头发竟然像是活人一般,看上去非常的好看,像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公主。
她的样子长得很美,皮肤白皙,瞳孔是漂亮的湖蓝色,身上的衣服也是好看的。从女孩的特征来看她很可能是白种人。除了这个发现之外,科学家推算,女孩可能是八亿年前的人。
之后科学家在女孩的棺椁旁有了别的发现,那就是四颗螺旋针,长度在18厘米左右,另外还在女孩的膝盖位置有一条漂亮的白色连衣裙。将连衣裙取出后检查,上面的花纹很有质感。因为女孩的出现,可能会证明人类其实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推测和人类进化史相矛盾,令人陷入沉思。
从女孩的服饰和容貌,还有死后身体特征变化来看,有人猜测可能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而且这里的人类文明说的还不是原始社会,毕竟女孩的样貌和我们现代人差不多。
如果用当代人的审美来看,女孩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公主。事情出现之后科学家陷入沉思,甚至是有部分科学家开始重新认定人类进化,因为小女孩的出现实在太意外了。
虽然科学家有如此多的质疑,但是关于女孩身份和她确切存在的时代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按照女孩存在时代来说,根据记载了解到那个时代正好是恐龙的时代,难道说当时人类已经出现后来又灭亡了吗?关于女孩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传说是真的,所以说吃瓜要理性。
8亿年前的女孩是真的吗 这样荒唐的传闻都有人信
之前有一篇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中煞有介事的表示,在南极的冰层中发现了一个八亿年前的女孩的尸体,先不说八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在冰层中发现沉睡了八亿年的女孩,这样子的新闻居然也有人相信。南极发现8亿年前的女孩是真的吗?答案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了,恐怕科幻片都不敢这么演吧?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特大新闻,南极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是一篇两年前在网上热传的文章,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很少会有人相信这种事情的真实性,很显然就是一些网友闲着没事脑洞大开的产物,就连新闻配图用的都是电影里的剧照。
我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说的吧。文章中称科学家在南极的冰层中发现了一个棺椁,棺椁中躺着一个八亿年前的女孩子,至于怎么知道她是八亿年前的人的呢?据文章介绍称是利用碳的同位素检测方法。
这个女孩子的皮肤雪白,瞳孔是湛蓝色的,虽然已经死去了八亿年了,但是她的头发依然浓密,就像刚刚沉睡过去一样。据悉。女孩子死的时候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这个新闻里面还配了一张图片,但是图片其实是1987年上映的电影《白雪公主》的剧照,在影片中,白雪公主明明是因为吃了毒苹果才昏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她就变成了死亡了有八亿年的女孩了。果然是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有网友查证后发现,这篇文章是受到了很早之前一部俄罗斯纪录片;的启发,纪录片声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前苏联在一个煤矿中发现了一位沉睡了八亿年的十三岁少女,这个纪录片是不是也在无中生有我们不知道,因为纪录片并没有放出任何证据资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纪录片也开始走科幻片路线了呢?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真的吗?看完照片后发现真的是假的离谱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文章,那就是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南极发现了8亿年前的女孩了,然后大家也都懂的,不仅仅是发现了,这一次的发现那就是需要改写这个人类文明历史起源的,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一看就是谣言,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下。
先看一张图如下:
大家看到了吧,一位女孩的照片放在一副石棺附近,文章的题目就是《特大新闻,南极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进化论已无法解释人类起源》,内容大家也可以仔细的看下,也算是写得有模有样的。
好继续再来看一张图如下:
这是另外一篇关于这个南极8亿年前的女孩的文章了,文章标题《俄国科学家发现八亿年前美女女尸》,简单看下内容差不多的。只不过这一次这个女孩变成了俄罗斯女孩,在俄罗斯地区被发现了。咦,这女孩果然厉害,会穿越哦,从南极到俄罗斯,是用电视信号穿越的吗?
然后我们在继续看几站图如下:
咦!这女孩不是南极8亿前的女孩嘛,这怎么回事?这好像是电影啊,对的你没看错,这个就是1987年美国电影《白雪公主》中的剧照。这是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之后的情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那两张图呢?这个就得从《俄国科学家发现八亿年前美女女尸》这个事情说起,这个事情1969年的时候在前苏联是出了纪录片的,但是本来就是假的,所以当时就放了这个白雪公主的剧照。
后来又越穿越玄乎,最后变成了《特大新闻,南极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这样一分析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啊,什么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是假的,而且非常假。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会让人们继续去探索。自然界中常常出现一些神奇的事情。下文分享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的相关内容。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1 南极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仅发现了“八亿年前的女孩”,还发现了三十米高的“白色人形生物”,据说是有人不小心拍摄到的不明生物的照片,不过由于目击者过少,照片和视频都比较模糊,因此大家至今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有传说称它是日本科学家制作出来的一种神秘生物,叫做Ningen,不过这也是人们对于未知生物的一种猜测,不知真假。
鲛人是不是灭绝了
鲛人是人类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传说它上半身是人,但是下半身是鱼,眼泪可以变成珍珠,能够织出薄如蝉翼的鲛纱,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关于鲛人的传说,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鲛人是真实存在的物种,所以一种并没有存在过的物种也就不存在灭绝这种说法了。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2 近日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了一个棺椁,里面躺着一个小女孩,科学家们用碳的同位素检测到这个小女孩距离现在大约有8亿年了,很快这则消息被其他科学家知道了,所有人对此都感到非常震惊,那些信奉达尔文主义的人似乎陷入了恐慌。
据悉这个小女孩前往天国的时候只有13岁,她有着纤细的身材,她的头发浓密皮肤雪白,蓝色的瞳孔似乎预示着她属于白人。
她有着一双洁白柔软的双手,手指上还戴着不同寻常的戒指。她躺着的棺椁的边源塞满了粉红色的蓝色矿物透明液体。
在棺盖四周有四枚螺旋针,每个大约有18厘米长。在她膝盖放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短袖点缀着充满活力的花朵,好多科学家第一次看到她都认为:她看起来不像是前往天国了,而是睡着了。
她的头部有个黑色的长方形花饰,花饰一端弯曲,花饰的边角有个类似金属盒的物品,看起来像个手机。这个棺椁的现世无疑留下了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大问题。
对于那些相信达尔文主义的人来说,前往天国的小女孩的模样并不是类人猿,而且这个小女孩躺着的棺椁似乎证明了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文明的时代,她周围的同伴并不是蛮荒未开启智慧的猿人。
相信进化论的科学家们似乎陷入了困境,进化论问世之初,很多科学家都持有怀疑态度,因为远古智人到现代人进化的化石并没有被发现,按照进化论所说的,进化是一件非常缓慢的事情,在很长的时间里总会有化石被保留下来,但是这个致命的缺陷却被达尔文本人以将来总会发现的为由否认了。但是地质学家表示该女子生活在石炭纪时代的古生代,她所处的地质年代比恐龙提前了许多万年。在这个确凿的证据面前,似乎预示着进化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进化或有其他的说法。
达尔文的进化论无法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
近代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迷一般的人类化石、人造工具、人造建筑物等人类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遗留在地下、地面上、山上、山洞中、海底甚至天上,如2亿年前人类脚印、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埃及的大金字塔、玛雅文明、希腊文明、巨石建筑、月球起源的发现等等。
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测定了它们的年代,结果发现,这些文明古迹具有极其遥远的历史,从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直到数十亿年。不仅如此,这些文明还具有极高的科技、艺术、文化水平。
在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中,也流传着关于人类远古时期文明的种种传说,来自不同民族的传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关于史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的描述等等。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假说,我们人类由猿经过千百万年而进化成人,可是科家学至今却无法找到这千百万年的中间过程,找不到猿与人之间的人存在的.任何证据;按照通常的认识,人类从最原始的状态到发展到现在的高度文明不超过一万年时间,有文字记载不过5000年时间。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假说,几亿年前不可能有人存在,更不可能创造出高度的人类文明。很显然,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本无法解释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文明。
中国的学者根据这些存在的种种无法解释的事情,提出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周期性理论,让人感觉很有深意。
根据已发现的具有遥远历史的人类文明遗迹,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地球上人类的起源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试图引导人们对人类文明的真正起源及其周期性发展有一个更为全面、合理的认识。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3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纯属骗人
有一篇关于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的帖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这片帖子中有一位女孩子的照片,非常唯美。其实,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纯属骗人,女孩配图竟是白雪公主,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
南极发现8亿年前女孩
事件发生在2017年,网上突然出现爆炸新闻——《特大新闻,南极冰层现8亿年前女孩》,该文章讲述科学家在南极发现被封在冰层中的女孩,据调查发现该女孩已经有8亿年历史了。
在网上这一新闻点击率大增,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该新闻相近的还有一篇,那就是《俄国科学家发现八亿年前美女女尸》。这两个新闻大体上意思差不多,细节上有点偏差,比如女孩年龄,一个说是10岁,另一个是13岁。
值得惊讶的是这两个文章的配图都是一样的,相同的水晶棺材、相同的女孩。
女孩配图竟是白雪公主
带着对南极女孩的怀疑,有人曾经将这个8亿年前的女孩照片在网上进行了搜索,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来这个新闻中展示的女孩照片,竟然是美国1987年一部名字叫《白雪公主》电影的剧照。之所以女孩被放入棺材,正是影片中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后的片段。
这哪里是什么南极女孩,更别提是8亿年前,这些完全是欺骗。对于这件事的调查,发现棺材地方附近居民并没有什么印象,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南极一直被人看作神秘的地方,8亿年前的女孩更是噱头,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将它们拼凑在一起,那么这个事件就会轰动世界,更博得了大众的眼球。
达尔文资料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 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扩展资料:
在达尔文研究物种演化时,物种行为的无情性引伸出的社会意义,经常被非国教论者及无神论者视作攻击英国国教会的理论的手段。达尔文更认为宗教信仰其实是生物族群的生存策略,虽然此时他仍然相信神是最终的自然法则制定者。
在1851年,他的女儿安尼逝世后,达尔文的信仰渐减,并倾向怀疑主义。这时虽然他仍继续协助进行一些教会事务,但已经不会在星期日上教会。他倾向相信痛苦是自然法则,多于神的试练。
当他被问及他的宗教取向时,他指出他从来不是无神论,但不可知论是对他的心思更准确的描述。达尔文在自传里亦曾表示,福音书的真确性存疑,他也没有充足证据相信基督教是神的教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
19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裏。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裏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於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於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裏,一位大学生围著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裏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裏,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裏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虫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著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裏的哪只给忘记了。嘴裏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裏。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著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著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著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麼产生的?他们为什麼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麼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麼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覆思索,他终於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著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於出版了。在这部书裏,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帜著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沈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著,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达尔文本人认为「他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他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物种起源》,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因为《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帜著十九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论者和具有目的论情绪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也引起维护达尔文主义的相应斗争,积极参加这一斗争的除达尔文本人外还有进步的博物学家;他们到处都成为达尔文学说的热烈拥护者。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9793.html(英语)
http://221.192.241.29/jiaoxue/jiaoyan/shengwu/ziyuanku/200504/650.html
达尔文简介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是英国伟大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人为之举行纪念活动。
达尔文出生在英格兰西部希鲁普郡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瓦尔宁曾把他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名医、继承家业。但是达尔文从小就十分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上,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831年,年青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有机会参加了贝格尔舰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这五年考察,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件决定了他一生整个事业的大事,在这五年中,他跋山涉水,进入深山密林。大自然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千奇百怪的变异,把他的整个心吸引去了,他开始对圣经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上帝制造出来,而且物种是不变的”说教,开始产生了怀疑。最后,他终于以“物种逐渐变化”的大胆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
为了避免偏见和替自己的理论找到更多的根据,当时他专心到甚至连自己的婚事都忘了,他不但细致地整理了在大自然中可收集到的各种变异事实,还广泛收集了动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各种变异事实,查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最后终于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马克思说,这本书实际上也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
达尔文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划时代贡献、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因此,1882年4月19日当他逝世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安葬在另一位科学界伟大人物牛顿的墓旁,享受着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达尔文51岁,发表《物种起源》后不久[1]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龚鼎夺刮懿钙额水帆惊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从进化的观点看,同时生存的不同生物种在时间的向度上可以回溯到一个共同祖先。因此,按照祖裔关系可以将现时生存的和曾经生存过的生物相互联结起来,这种表示祖裔关系的生物进化系统称为种系发生。
生物的种系发生可以形象地表示为一棵树:如果从树根到树顶代表时间向度,主干代表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进化线系,这就构成所谓种系发生树或进化树。
所谓进化型式就是进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特征,也就是种系发生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进化树的形态上:枝干的延续和分枝方式、树干的倾斜方向和在空间上的配置、树干的中断等等,它代表着种系发生中线系进化、种形成、绝灭等方面的特征。
扩展资料:
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
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可否认,由于当时科学不太发达,进化论存在理论缺陷,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进化论已经发展成现代综合进化论了。
其实反对进化论的目的只有一个——引出神。现在这些反对进化论人士已经很隐晦了,不直接说神造,而是智能设计论,可物种如何出现的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自然演化,一是被创造。
即使我们地球的生命是被外星人创造的,那么外星人从哪儿来依然是一个问题,依然存在是进化还是被创造的问题,因此,考虑宇宙中的生命,依然只存在自然演化与被创造两种可能。
达尔文本人说过:“我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我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
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物种起源》,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因为《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十九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论者和具有目的论情绪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也引起维护达尔文主义的相应斗争,积极参加这一斗争的除达尔文本人外还有进步的博物学家,他们到处都成为达尔文学说的热烈拥护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第1个进入南极的人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暖季也非常寒冷.冰层的厚度达2000多米.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水库.
南极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点是地球表面非常特殊的一个位置,在那里有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有些是平时生活在中低纬度的同学们一下子难以理解的,南极点的特点有:它是地球上没有方向性的两个点之一(另一个点是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东、西、南三个方向完全失去意义,只有北方一个方向;在南极点,太阳一年只升落一次,有半年太阳永不落,全是白天,太阳在离地平线不高的地方绕南极点一圈一圈地转,一直不落下,又称“极昼”,有半年见不到太阳,全是黑夜,又称“极夜”;如果说沿着地球的某一条纬线转一圈就算绕地球一圈的话,在南极点是最省力的的方法,只需要围绕南极点走一圈,只需要及秒钟就能环球一周;在南极点,你说现在的时间是几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地球上的经线在这里交汇,南极点可以属于任何一个时区;在南极点,你还可以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你可以一半身体属于今天,另一半身体属于昨天。
南极点终年被冰雪覆盖,冰雪厚度达2000米,海拔高度为3800米;气候异常恶劣,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9度,夏季平均气温为零下32度,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78度,最低气温为零下89度,年平均降水量3毫米。南极点并非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覆盖在南极点上面的冰雪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因此,科学家每年都要从新标定一次南极点的最新位置,立上标杆。
1957年,美国在南极点的冰盖上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考察基地,并以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阿蒙森和随后而来的斯科特两人的名字,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站上所需物资和人员往来都从美国在罗斯岛上的麦克莫多站用大力神飞机运输,至今已经有3000多人到达过南极点。
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著名探险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每年有30人左右在这里越冬。阿蒙森-斯科特站建有4270米长的飞机跑道、无线电通讯设备、地球物理监测站、大型计算机等。可以从事高空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地球科学、冰川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阿蒙森-斯科特站 阿蒙森与斯科特与几个伙伴一起进入南极极点,后以在归途中悲壮覆没.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脚印留在了南极极点上.
南极极点的地点就是所有经线都汇到的同一点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 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他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南极条约》和保护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是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和南非等12个国家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的,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共14条,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我国于1983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3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
《南极条约》的签署,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南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南极条约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8年6月又通过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的最后文件。《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国通过的140余项建议措施,被称为南极条约体系。
罗阿尔·阿蒙森
挪威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阿尔·阿蒙森上校率领一只5人的小分队登上南极,成为第一个有记载以来登上南极的人。
南极洲
Antarctica
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且唯一无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又称第七大陆。 位于地球最南端 , 与其他大陆隔南大洋相望,是地球上最偏远、最寒冷、领土主权悬而未决的大陆。
地理 南极洲为通 常 所说的南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 。 与南美洲最近的距离为965千米,距新西兰2000千米、澳大利亚 2500 千米、非州南端 3800 千米。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与印巴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横断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南极冰盖最高点为4100米。西南极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是南极最高峰。
水资源
南极洲 98% 的地域被一个直径 4500 千米的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冰架延伸到其周围的海域,夏季冰架面积为 265 万平方千米,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面积达1880万平方千米;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冰盖总贮冰量为25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60米。
气温
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其低温的最根本原因是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大陆永久冰封雪盖。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4~10月为冬季,11~3月为夏季,沿海地区夏季月均气温0℃左右,内陆地区为-35~-15℃ , 冬季沿海月均气温为-30~-15℃,内陆地区为-70~-40℃;位于东南极的前苏联东方站在1983年6月记录到的最低温度为-88.3℃。气温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下降,东南极比西南极低。南极虽然贮存了全球 75% 的淡水 ,但因其以永久固态方式存在,故南极异常干燥,有白色沙漠之称。沿海地区年降雪量相当于900毫米,而内陆仅为50毫米。在南纬 50°~70°南大洋水域,低压气旋不断,有时环南极水域中的低压气旋可同时有6个之多,并自西向东运动,风速可达85千米/小时。南极大陆的冷空气自海拔高的极点地区向地势较低的沿海区运动,形成强烈的下降风,风速最大可达300千米/小时。
3000万年前南极是个气候温和、草丰林茂、动物成群的大陆。到了2800万年前,冰盖逐渐形成,绝大多数动植物便绝迹了,已不存在高等动物和开花植物,仅有 34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200多种地衣、85种苔藓、28 种伞状菌和25种欧龙牙草。沿海有两种显花植物和近千种海藻。南极陆地上仅有一些微生物和少数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植物丛、地衣、泥沼中。在南极发现的无脊椎动物有 387种 。与南极大陆贫乏的生物种类相比较,南大洋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其生态系中有个稳定的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磷虾→乌贼、鱼类→企鹅、鸟类→海豹→鲸 ; 磷虾是南大洋食物链中关键的一环,其总贮量为6.5亿吨;除此 ,乌贼贮量为 1亿吨和近2万种鱼类。南极共有21种企鹅 , 大都生活在南纬 45°~55°地区。
矿物
根据近 30 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 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 , 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地质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探索
发现经过 18 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1775 年英国J.库克船长历时 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 ,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西经82°19′和南纬 68°43′、西经73°10′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J.威德尔南下到南纬 74° 15′ ,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 D.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 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J.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 E.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 ,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1909年 D.莫森 、E.戴维斯和 A.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L.阿蒙森和英国的R.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 找南方大陆 , 历史上把这一时 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 极和南极点 , 涌现了不少可 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 , 人类在 南极探 险逐 渐用 机械设 备取代了 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H.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R.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L.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
领土问题
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从 1908~1941年,共有7个国家先后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1908 年英国首先宣布对西经20°~50°、南纬50°以南和西经 50°~ 80°、南纬 58°以南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 ;1923 年英国又对从东经 160°到西经150°、南纬 60° 以南的罗斯扇形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并委托新西兰总督管理,这也是新西兰所要求的那块扇形大陆。实际上英国当时的真正企图是要将整个南极大陆纳入其版图。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亚人莫森率领的英-澳-新西兰联合考察队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考察。接着,英国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 亚对 南纬 60°以 南 、东经45°~ 136° 和东经142°~160°相当于南极大陆40%的650 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水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法国以他们的探险者最早发现阿德雷沿岸为由于1924年对东经136°~142°、南纬67°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
1938年德国派测绘船对毛德皇后地一带进行闪电式考察,在6天半时间内用飞机对毛德皇后地 60 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与拍照,并每隔25千米空投一颗曲十字金属标记物。挪威在 1939 年1月也声明对东经 45°至西经 20°之间的地域拥有主权,但既没向南延伸到极点,也没有规定其北部边界的纬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德国舰艇以凯尔盖朗岛为基地在西南极水域时常出没拦劫商船和捕鲸船,从而突出了南美大陆与南极半 岛之间德 雷克海 峡的军事意义。为此,智利在1940年宣布对西经53°~90°之间、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阿根廷于1941年宣布对西经25°~74°、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他们的依据是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地质上的亲缘关系、有效占领理论以及西班牙原来所宣称的对南极领土要求的继承。英国、智利、阿根廷3国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区相重叠,致使3国之间发生争论。英国于1947年和1955年为此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他们的领土,拒绝由国际法院审理。美国自30年代末开始,为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作准备 。1939年罗斯福总统即明确指示美国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人员在南极多设置一些美国标记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时在无人要求的伯德地(玛丽·伯德地)两侧各建了一个站。美国在 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并在1948年邀请英、法、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7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提出由 8 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与会国中有6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会议无任何结果。
上述8国的活动引起了苏联的关注。1950年6月8日苏联照会上述8国政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南极提出的领土要求,不承认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南极的任何决定。前苏的坚决立场以及俄早期探险者(如别林斯高晋)在南极考察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使美、英等8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南极领土纷争的途径。
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新西兰 7 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挪威4国互相承认各自的领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国3国要求的领土互相重叠,各方坚持各自的主权要求,互不承认他方的主权要求;美、苏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由于对领土要求的纷争,致使南极大陆成了多种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制定一个多边条约以缓解各种矛盾与纷争。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 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他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继《南极条约》之后,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年10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举行的第十六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了13项建议备忘录并发表了南极条约30周年宣言,重申《南极条约》的宗旨与原则:“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宣言建议1991~2000年为国际南极合作10年。
南极条约组织非联合国机构。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提出将南极问题列入联大议程,主张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由联合国管理,但遭到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一致抵制,因此尽管南极问题自1983年以后一直列在联大议程内,但未取得进展。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简称SCAR,隶属国际科联,是专门组织、协调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SCAR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国之间及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生物、地质、冰川、气象、高空大气物理、大地测量与制图、人体生理医学等学科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和南大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豹等方面的专家组会议。SCAR 自1958年成立至今召开过21次会议。1991年SCAR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大规模的南极科学大会,回顾、总结了30年来在南极研究方面各重大学科取得的进展。SCAR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南极在全球地圈-生物圈计划中的作用”。SCAR 现有21个正式成员国和7个非正式成员国。中国在1986 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并参加了第十九届以后的各届会议。中国也成立了与 国际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为该委员会主任。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乾在第二十一届SCAR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从1980年起派科学家到外国南极考察站同外国科学家一起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并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南纬62°13′、西经58°58′)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后又在1988年底选定南极大陆另一端的达拉斯曼地区南纬69°22′、东经 76°22′处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从 1984年起,中国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队 。自第五次起 ,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长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国在两个站上进行的主要考察项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质、冰川、环境、气象、高空大气物理、人体生理医学等。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苏、英、日6国各1名队员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出发,沿着过南极点、东方站最后到达和平站的最长路线,开始了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横穿南极大陆的征途,历时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经过南极点时曾发表《南极宣言》,1990年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胜利到达终点。
http://info.yqie.com/N/N0108.htm
这几个也不错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1-12/1107280975.shtml
http://www.zjgedu.com.cn/2003/txweb/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