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撒哈拉,西撒哈拉是哪个国家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9 03:31:2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西撒哈拉和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指代的地区是哪个

1,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西撒哈拉(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Sáhara Occidental)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利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
2,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Wallis et Futuna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斐济和萨摩亚群岛之间。由瓦利斯群岛的主岛乌维阿、富图纳群岛的富图纳和阿洛菲岛以及周围小岛组成,面积274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西撒哈拉气候特征: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地理特征:瓦利斯群岛(Wallis Islands)面积159平方公里,包括主岛瓦利斯(当地语称乌韦阿,面积60平方公里)及附近的22个小岛,主岛有火山和泻湖,最高点海拔150米。瓦利斯岛还包括陡峭的海边悬崖和许多有水注入的火山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是哪个国家的

可以说基本是摩洛哥吧。
西撒本地组织宣布建立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一直在争取独立,目前得到一些非洲小国承认。
但摩洛哥占领和统治90%以上领域,有政权。西撒控制自然条件差的小部分地区。
西属撒哈拉曾是西班牙殖民地,所以名为“西属撒哈拉”,英文spanish Sahara之意。1958年改为西班牙海外省。现名称为“西撒哈拉”,即West Sahara。
西撒哈拉北邻摩洛哥,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
它的邻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反对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统治。
1973年5月,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哈拉独立。
1975年西班牙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协定,次年撤离西撒哈拉。
1976年西班牙退出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同时对西撒哈拉宣布主权,并分别占领。
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阵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自此,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军队与西撒人阵武装力量不断发生冲突。
1979年8月,毛里塔尼亚同西撒人阵签订和平规定,退出西撒战争,摩洛哥占领了毛里塔尼亚退出的地区,统治西撒哈拉。至1987年摩洛哥几乎控制了西撒全部领土。
非洲统一组织出面干涉,联合国大会多次调研,组织摩洛哥和西撒人阵谈判。
1988年8月15日德奎利亚尔会见两国外交代表提出解决西撒问题的和平建议,摩洛哥表示原则同意、西撒人阵表示有条件地接受。
1990年6月19日德奎利亚尔提出了和平计划的执行计划。
1991年4月29日联合国一致通过决议,批准秘书长关于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的修正案。9月6日宣布正式停火,结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军事冲突。
西撒哈拉目前在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分别控制之下。摩洛哥在西撒哈拉设立4个省的建制,建立了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地方会议、协商会议,在西撒哈拉的驻军及附属人员共15万。西撒人阵控制区。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把西撒哈拉分为5大行政区,实际上仅控制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交界的狭窄地带。

西撒哈拉简介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滨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利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海岸线长约900公里,面积266000平方千米。

目前,共有47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政权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西撒哈拉占是典型的风沙地貌,全境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全是沙漠。

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海拔约450 米。东北省海拔800米为全区最高地区。高原上有深谷,以萨吉耶哈拉干河谷最大,又称萨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无一条常年性河流。

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使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15世纪中叶遭到葡萄牙、西班牙入侵。1886年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8年划为西班牙海外省,称为西属撒哈拉。

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离西撒哈拉,并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分别签署分治协议,随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也对西撒哈拉提出领土要求,此后三方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1979年毛里塔尼亚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要求。而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冲突一直持续到1991年。目前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四分之三的地区。


西撒哈拉磷酸盐矿藏量丰富,仅布克拉的藏量即达17亿吨。建有现代化磷酸盐开采场。1976年发生战争后,生产陷于停顿;1979年恢复生产。

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资源。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羊和骆驼。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居民以捕鱼为生。

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羊和骆驼。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海蟹、海狼、沙丁鱼、鲭鱼等著名。


西撒哈拉人口27万,主要民族为阿拉伯人和柏柏尓人。通用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西撒哈拉 社会 以部落为基础,最大的部落是拉基巴特,占总人口的一半。每一个部落包括几个家族,同族人在一起游牧。每个家族由年长、有名望的人担任族长。各族的族长组成一个小组,根据伊斯兰法律制定部落的法令,任命酋长(主席)。各部落的酋长组成西撒哈拉的酋长大会,成员几十人,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西撒人偏爱蓝色,不论男女,差不多全身都用一块蓝布裹着,因而有“蓝人”之称。在城市,贵族、宗教学者和行政长官常穿白色长袍。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旗”)

西撒哈拉是国家吗

西撒哈拉是一个国家。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西撒哈拉历史上曾为西班牙殖民地。截止2011年,摩洛哥实际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目前的情况对西撒哈拉来说并不太好。
同时,西撒哈拉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另外,当地的一个独立武装组织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四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截至2019年,有54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西撒哈拉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西撒哈拉的地理环境
西撒哈拉是典型的风沙地貌,全境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海拔约450米。东北省海拔800米为全区最高地区。高原上有深谷,以萨吉耶哈拉干河谷最大,又称萨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无一条常年性河流。
西撒哈拉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到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到43毫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是国家吗

1.西撒哈拉简介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北部,南部和东部被毗邻马里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西南部与大西洋接壤。其总面积为266000平方公里。西撒哈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胜地。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西撒哈拉的主权争议一直存在。
2.不同国家的主张
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声称,西撒哈拉是它们的领土,而在1975年,西撒哈拉被西班牙殖民时,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声称这些领土曾属于它们。但是,1976年,西班牙宣布将其从西撒哈拉撤离,这引起了独立运动的兴起。同年,受联合阿拉伯共和国(即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拉伯民主共和国)支持的波利萨里奥分离主义者宣布建立了所谓的“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并声称控制整个地区。
3.西撒哈拉的独立运动
西撒哈拉独立运动始于1970年代。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成立于1973年,旨在争取西撒哈拉的自主独立权。撒哈拉阵线自称代表着西撒哈拉人民的利益,建立了自己的概念、斗争形式和组织结构,并开始使用暴力手段反对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
4.联合国介入
1975年,西班牙表示要将其从西撒哈拉地区的殖民统治下撤出。这引起了革命独立派运动的浪潮。联合国特别代表Diego Cordovez被任命为联合国代表,以协调包括西班牙和摩洛哥在内的主权转移进程。联合国935号决议确定了西撒哈拉问题的解决方案。决议指出,西撒哈拉问题是主权争议问题,并呼吁直接谈判和自决。
5.西班牙的撤退
西班牙宣布撤军计划期间,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和摩洛哥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越来越激烈。1976年3月28日,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随后遭到了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武装干预。同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379号决议,在联合国尼科西亚办事处设立的临时特别委员会(即UNCHE)授权的基础上,派遣了一个由第一任个人代表Juan Somavía领导的小组来评估这一冲突,并研究如何通过对话解决这一争议。
6.最新进展
自1976年,西撒哈拉的争议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联合国已经派遣了一支小组观察停火协议的执行情况。摩洛哥和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的谈判已经进行多年,但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7.结论
到目前为止,有关西撒哈拉的主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尽管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已经介入,但两个主张领土主权的国家仍然在等待一个可接受解决方案。实现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地居民、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期望和愿望。

西撒哈拉是哪个国家的领土?

西撒哈拉是一个国家。
西撒哈拉在萨拉哈沙漠的西边, 旁边挨着大西洋,和摩洛哥、毛利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是邻居。
西撒哈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地方,摩洛哥一直声都说自己在西撒哈拉地区拥有自己的主权。
但是西撒哈拉不承认摩洛哥的主权存在所以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
在西撒哈拉地区当地的武装组织统治着西撒哈拉四分之一的领土但是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
1911年四月总共有47个国家承认西撒哈拉当地的武装政权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是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
西撒哈拉旧称西属撒哈拉,原为西班牙殖民地,地处非洲大陆西北,北与摩洛哥毗邻,东北、东南与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接壤,西望大西洋。西撒哈拉由于存在着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的主权之争。
1991年4月,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成立。在双方达成协议的基础上,联撒团负责组织和监督全民公投,以此确定西撒哈拉的未来地位。
联撒团在西撒哈拉部署有来自36个国家的约230名军事观察员。 西撒哈拉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境内留下了大量的地雷、炮弹、集束炸弹等未爆弹。
由于地处西撒哈拉沙漠腹地,沙丘流动性大,雷随沙走,因此难以确定未爆弹的准确位置。常常是一场沙尘暴或暴雨后,原本安全的路线上就会冒出几颗未爆弹。
尽管联合国长期以来花费大量资金聘请扫雷公司夜以继日地开展扫雷工作,但仍然进展缓慢。据统计,目前仅在摩洛哥控制区内,尚未排除的未爆弹就有200多万颗。
而在西撒人阵控制区,由于没有留下布雷资料,加上他们也没有扫雷能力,未爆弹的位置和数目均不明。
未爆弹成为了西撒哈拉地区军民最大的生命威胁,每年都有人员和牲畜误入雷区而伤亡的报告。由于沙漠里没有硬化路面,只能依照前人行车压出的车辙行进,因此,外出巡逻必须非常小心严格地按照导航定位系统设定的路线行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是国家吗?

西撒哈拉(自称“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北接摩洛哥,东北一隅触阿尔及利亚,整个东部、南部与毛里塔尼亚相交,海岸线900多公里,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当地独立武装组织西撒人阵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王国所占领。共有47个国家承认西撒人阵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撒哈拉人。
气候特征:
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境内大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沿海气候湿润,东部高原气候干燥。内地每日平均温差11℃~14℃。
回答于 2022-02-19
西撒哈拉不是国家。
西撒哈拉(自称“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北接摩洛哥,东北一隅触阿尔及利亚,整个东部、南部与毛里塔尼亚相交,海岸线900多公里,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当地独立武装组织西撒人阵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三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王国所占领。共有47个国家承认西撒人阵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撒哈拉人。
气候特征:
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境内大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沿海气候湿润,东部高原气候干燥。内地每日平均温差11℃~14℃。

西撒哈拉是国家吗?

西撒哈拉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西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公里。北邻摩洛哥,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
该地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现今摩洛哥据有西撒哈拉约3/4地区,余下的由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控制,不过多为荒凉凄苦之地。
行政区划
境内仅有3座较大的城镇:
阿尤恩,在国境西北部,现由摩洛哥实际控制,距大西洋30公里,始建于1934年。原为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军事和欧洲人居住中心。城南开采磷酸盐矿。人口13.3万(2007)。
达赫拉,在中部大西洋岸,原名锡兹内罗斯城,为一渔港,人口约2.1万(2008)。
斯马拉,在北部,是伊斯兰圣城,人口约8000。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人均gdp

2000多美元。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在撒哈拉沙漠西面,领土面积26.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0万多,根据国家官方数据统计,这个国家的GDP总量是140多亿美元,人均GDP2000多美元,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撒哈拉正式国号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实行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的总统共和制度,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阿尤恩。

最悲催殖民地:西撒哈拉好不容易摆脱殖民,为何却反遭邻国吞并?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大规模的去殖民化浪潮席卷了非洲,大部分非洲国家基本通过独立战争、和平协议、全民公投等形式相继获得独立。

到1975年,共有50多个非洲国家脱离欧洲殖民列强独立建国。

非洲“去殖民化”过程图

然而,在非洲的西北角有一块地区始终未能成功独立建国。这块地区就是原西班牙人的殖民地 西撒哈拉 ,它与周围的独立国家(1956年摩洛哥独立、1969年毛里塔尼亚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西撒哈拉目前只能算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

1976年,迟迟未撤出西撒哈拉的西班牙决定全面撤军,但这次没有按照和周边国家独立那样的剧本出牌,西撒拉哈人迟迟没能追随邻居的脚步获得独立。

尽管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 (又称 西撒人阵 )在当地宣布成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

但周边几个早早就独立的 摩洛哥 和 毛里塔尼亚 迅速进军西撒哈拉,和西撒人阵开展武装冲突,不允许西撒哈拉独立,西撒战争爆发。

毛里塔尼亚因战事不利,在西撒战争开始4年后退出,其原先所占西撒哈拉南部地区被摩洛哥侵吞。

到1987年,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80%的领土,西撒人阵统治着东部大约20%的地区。

摩洛哥(蓝色)和西撒人阵(绿色)占领区域

截至2021年,有41个联合国成员国(包括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而 原宗主国西班牙 以及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和法国)支持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占领。

那么,为何西撒哈拉未能赶上 “独立潮” 成功建国,反而被周边国家侵占?


单从非洲地图看,现代的摩洛哥现在是位于西北非的一个偏居一隅的不起眼小国,面积仅为45万平方公里。

非洲的西北角

但是从欧亚大陆角度看,摩洛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和地中海南岸,扼守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

摩洛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

虽然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但是摩洛哥斜贯全境的 阿特拉斯山脉 (最高峰海拔4167米)阻挡了沙漠热浪的侵袭。

摩洛哥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合人口繁育发展,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摩洛哥地形图

因此,自7世纪以来,历代摩洛哥王朝都从这里起家(包括 穆拉比特王朝 、 穆瓦希德王朝 和 马林王朝 )。

摩洛哥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混合民族)南征北战,向北甚至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两个世纪,让欧洲人闻风丧胆。领土最大的时候一度包括西北非洲和伊比利亚半岛。

1076年穆拉比特王朝的最大版图(红色)

虽然摩洛哥王朝把撒哈拉沙漠西部纳入其势力范围,但是当地处于阿特拉斯山脉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环境恶劣,降水稀少,不适合生存,这片区域当时只被摩洛哥人当成边缘地带。

摩洛哥 历史 上对西北非地中海到大西洋沿岸的控制,为当代大摩洛哥概念奠定了基础,也为摩洛哥和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大摩洛哥概念的版图


从7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南部被伊斯兰势力占领开始 (包括摩洛哥王朝占领近两个世纪),基督教国家一直在尝试恢复版图。

收复失地运动,橙色为伊斯兰政权

在向南抗击伊斯兰势力的过程中,葡萄牙王国于1139年建立,并于1249年到达南部海岸,率先完成扩张和统一,此后国境线几乎不再发生变动。

而西班牙王国于1469年成立,在经过了700多年的收复失地运动后,最终在1492年灭亡 格拉纳达酋长国 ,标志着半岛上最后一个伊斯兰政权的终结。

收复失地运动的时间节点

在收复失地运动接近尾声的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南和西扩张,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建立坚固的前哨作为贸易港口。

作为扼守直布罗陀南岸的商业重镇以及军事要地, 休达 于1415年被葡萄牙占领后成为其领地。

1580年,葡萄牙发生王位继承危机后,西葡合并 (1640年解体),休达随葡萄牙接受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统治,并于1668年被正式割让给西班牙。而另一座地中海重镇 梅利利亚 也在1494年纳入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葡萄牙在摩洛哥建立据点

直到19世纪初,欧洲殖民势力主要限于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贸易站点,与当地贸易网络建立联系。

早期欧洲殖民者只是在摩洛哥的气候适宜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据点,进行商业贸易和渔业活动,并未深入影响到摩洛哥的沙漠腹地。

虽然并未像埃塞俄比亚那样成功抵御意大利殖民势力并且从始至终保持独立,但在19世纪前, 阿拉维王朝 统治下的摩洛哥是为数不多能够抵御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成功维持独立地位的非洲国家之一。

18世纪的阿拉维王朝

19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完成工业化后,对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求激增。西北非洲比非洲其他未知地区更为富庶,并处在对地中海的贸易产生战略影响的位置,有着越来越大的殖民潜力。

法国于1830年入侵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并且继续向南进攻,遭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

在法国成功征服阿尔及利亚当地许多部落后,阿尔及利亚抵抗军领袖 阿卜杜·卡迪尔 逃往摩洛哥东北地区,并以此为募兵基地,进行反法军事行动。

法国进攻阿尔及利亚的进程图

随着法国和摩洛哥矛盾加剧,两国于1844爆发战争。摩洛哥战败后被迫签订协议,正式承认阿尔及利亚属于法兰西帝国,这个协议动摇了摩洛哥王朝在面对欧洲殖民势力的政治独立地位。

法国摩洛哥战争 (1844年)

西班牙由于无法抵挡19世纪初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不得不撤出美洲,把目光重新投向西北非洲。摩洛哥和西班牙两国对休达边界以及西撒哈拉领土要求的纷争,引发了1859至1860年的西班牙-摩洛哥战争。

摩洛哥未能在冲突中获胜,被迫签订协议,同意西班牙在非洲大西洋沿岸扩张领土。继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港口成为西班牙领土后,这个协议是西班牙对摩洛哥王朝的又一个打击。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摩洛哥的内部动荡,欧洲列强得以进一步入侵摩洛哥。

到了1880年,摩洛哥苏丹哈桑一世和欧洲列强签订 《马德里协议》 ,第一次在国际场合上正式承认 法国 (摩洛哥西部地区包括马拉喀什)和 西班牙 (摩洛哥北部包括休达和梅利利亚)在摩洛哥的殖民地 ,并且赋予其对摩洛哥土地的所有权、资源使用权和定居权。

1880年和1913年的非洲地图对比,西北角为摩洛哥

19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对非洲有了更大的兴趣,殖民范围逐渐扩大。

之后的三四十年里,法国在几乎在非洲建立起东西贯通的殖民地,控制非洲35%的领土。英国企图打造一条南北走向的非洲走廊,控制着非洲近30%的领土。

1880年的非洲殖民地

刚果河(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最先发现刚果河)全貌于1877年被完全了解后,比利时尝试把刚果纳入版图。意大利王国和刚刚崛起的德意志帝国也各自占领了约8%的非洲领土。

随着欧洲列强围绕非洲殖民地的矛盾加剧,各国为了避免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于1884年在柏林召开国际会议。

柏林会议 初步确立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在 柏林会议 之后短短三四十年内,非洲被欧洲势力控制的土地从1870年的一成飙升至1914年的近九成。

1913年的非洲殖民地

1884年,西班牙围绕西撒哈拉地区建立起了殖民统治,设立总督进行管辖。由于当地原住民的反抗,西班牙政府直到1934年左右才得以控制位于沙漠地区的西撒哈拉领土。

从15世纪开始,摩洛哥就被列强一步步侵蚀权益,但摩洛哥的独立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最终因为 阿加迪尔危机 而加速沦为了殖民地。

德国作为后起之秀,于1871年完成统一后,在非洲可供选择的殖民地已经所剩无几。1911年,德国和法国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矛盾升级,德意志帝国派出战列舰到摩洛哥,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阿加迪尔危机 爆发。

德国和法国为了缓解矛盾,进行了谈判并且签订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政治地位,而法国割让部分法属赤道非洲作为赔偿。

法国征服摩洛哥

得到德国同意后,法国与摩洛哥于1912年签署《非斯条约》,摩洛哥成为法属保护国,沦为殖民地 (摩洛哥苏丹仍然保留签署法令的权利 ),而西班牙获得了摩洛哥北面和南面小部分地区。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到一战爆发前,法国控制了中西非洲大片领土,而西班牙主要控制较为分散的小块领土(西属摩洛哥、西属撒哈拉和西属几内亚)。

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上百万非洲士兵被征召入伍,在欧洲和亚洲作战,促进了非洲人民更深刻的政治意识和对民族自决的期望。

英法等殖民国家由于参加了一战二战,元气大伤。法国在二战时期,其许多殖民地被日英美德等国家侵吞。1956年,摩洛哥王国从法国控制下重获政治独立,法国正式放弃对摩洛哥的保护。

1960年,在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的影响下,几乎所有其他法国殖民地在全民公投后获得独立。阿尔及利亚经过漫长而且残酷的独立战争,最终在1962年脱离了法国殖民统治。

英国为了避免与殖民地国家发生战争,损伤国本,迅速推行去殖民化的变革之风,到1970年所有英国在非洲大陆的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

英国在非洲的去殖民化过程(括号为独立年份)

然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没有参与两次大战,仍能维持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大部分葡萄牙殖民地(几内亚比绍、安哥拉、莫桑比克等)直到1975年才独立建国。

西班牙在独裁者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的统治下(1939年-1975年),始终尝试维持对殖民地的控制。


西班牙躲过了二战,但迎来了独裁者

在联合国的压力下, 西属几内亚 才得以在1968年独立。西撒哈拉在1958年正式成为西班牙的行省。

直到1975年,迫于国际压力、民族独立情绪以及佛朗哥的病情,西班牙才宣布次年从西撒哈拉撤军。

西属几内亚独立后为赤道几内亚

自欧洲殖民者入侵西撒哈拉地区开始,西撒哈拉人便开始奋起反抗,进行一次次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20世纪初,西撒哈拉人民同摩洛哥苏丹结盟,联合毛里塔尼亚抵抗法国侵略者。但是由于摩洛哥苏丹的背叛,斗争失败。

20世纪30年代,西撒哈拉人民举行大规模起义,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最终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撒哈拉人民在独立国家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与帮助下,展开了抗击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1973年,一些撒哈拉大学的学生和撒哈拉退役老兵成立了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 ,主张通过武装斗争驱逐西班牙殖民者,实现民族解放。

西撒人阵军队

西撒人阵成立之初,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邻国出于巩固其自身独立地位等目的,对西撒人阵的独立斗争给予大力支持。

但是,西撒人阵坚决要求独立,不接受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对西撒哈拉的领土要求,这与摩、毛两国的政策相抵触,因此摩、毛两国停止了对西撒人阵的支持。

1974年,西班牙同意西撒哈拉自治,并于1975年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西撒哈拉地区的前途。

然而,西班牙给予西撒哈拉自治并举行公民投票的决定遭到了摩洛哥的坚决反对,而西撒哈拉的另外两个邻国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也对西撒哈拉归属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得西撒哈拉局势复杂化。

摩洛哥表示,西撒哈拉的某些部落于19世纪表示效忠于摩洛哥苏丹,而这种效忠关系在摩洛哥看来就是主权关系。

并且,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主权要求由来已久,但在19世纪由于实力远不如西班牙而被迫同意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统治。

早在1963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就主张建立一个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部分地区、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以及西班牙占领的休达与梅利利亚在内的大摩洛哥,企图确立其在马格里布地区的霸权。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

同时,摩洛哥与西撒哈拉居民在宗教、法律、文化上有密切联系。既然西班牙宣布撤出西撒哈拉,摩洛哥认为西撒哈拉应该回归摩洛哥。因此,摩洛哥坚决反对在西撒哈拉地区举行全民公投,主张西撒哈拉归属摩洛哥。

其次, 毛里塔尼亚 表示,西撒哈拉同毛里塔尼亚在种族、文化方面有密切联系。因此,毛里塔尼亚也对西撒哈拉南部地区提出主权要求。

“西撒哈拉是我们的家园”

阿尔及利亚在独立之初就与摩洛哥爆发了边界冲突。阿尔及利亚担心,一旦西撒哈拉归属于摩洛哥,就会助长摩洛哥的扩张野心,从而危及阿尔及利亚自身的安全。

因此,阿尔及利亚坚决主张西撒哈拉人民通过全民公投实现独立,并且为西撒人阵提供资金和军事援助。

在国际法院驳回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领土要求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了大型群众游行活动 “ 绿色进军 ”,号召35万非武装民众进入西撒哈拉宣誓主权,使撒哈拉领土 “返回祖国的怀抱”。

绿色进军

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该协议实际上将撒哈拉地区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交给了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

1976年2月西班牙宣布全面撤军后,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两国军队进入西撒哈拉开始分区占领。同日,西撒人阵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西撒战争爆发,双方武装冲突不断。

毛里塔尼亚因战事不利,于1978年宣布退出战争并且放弃领土要求,西撒战争演变为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之间的武装冲突。1987年,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的大部分领土,并建立起防御墙 (摩洛哥墙)。

彩色线条为摩洛哥墙

1991年,在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协调斡旋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阵签署停火协议,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以沙墙为界形成了对峙,结束了长达了16年的军事冲突。

虽然冲突双方实现了停火,双方就全民公投产生了分歧,至今仍未解决。

总体来看,西撒哈拉冲突的实质是西班牙殖民者撤离之后西撒哈拉的主权归属之争。摩洛哥主张西撒哈拉归属摩洛哥,而西撒人阵坚决要求实现独立。

进入危险区的联合国车辆


国际 社会 上,各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西撒哈拉冲突表明了不同立场。

美国基于自身的北非战略以及摩洛哥在阿拉伯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总体上在西撒哈拉问题上对摩洛哥持支持态度。

支持摩洛哥的国家(红)和支持西撒人阵的国家(绿)

自1950年起,摩洛哥已经成为除埃及之外阿拉伯世界中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援助的金额约占美国对非洲援助总量的五分之一。

美国-摩洛哥友谊法案(1787年),两国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法国作为摩洛哥的前宗主国,不愿失去摩洛哥这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向摩洛哥提供了巨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来保证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西撒哈拉冲突爆发后,法国明确表示支持摩洛哥,并且直接将西撒哈拉地区称为摩洛哥的 “南方诸省”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西班牙 作为西撒哈拉的前宗主国,在西撒哈拉问题上持所谓的积极中立态度。一方面,西班牙承认西撒人阵的合法性,来维护其在西撒哈拉地区的渔业和磷酸盐开采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西班牙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开始注重改善和摩洛哥的关系。

抗议摩洛哥墙的人们

摩洛哥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立场本质上从未改变,即坚决要求西撒哈拉回归摩洛哥。在美国和法国的支持和默许下,摩洛哥甚至多次阻挠联合国特派团和维和部队。

阿尔及利亚 自西撒哈拉问题爆发开始就给予西撒人阵坚定的支持,这使其和摩洛哥产生了利益冲突。虽然阿尔及利亚也认识到与摩洛哥改善关系的重要性,但其在西撒和平进程中的立场并未发生改变。

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逻辑上应支持西撒人阵的独立要求。

然而,自1996年以来,摩洛哥当局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金钱外交”攻势,一些非洲国家因此撤销了对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承认,激化了非洲内部的割裂和分歧。

摩洛哥(西)和西撒人阵(东)占领区域

摩洛哥控制了沙墙以西的主要城市和海岸线,占西撒哈拉面积达约3/4。

摩洛哥在其西撒哈拉控制区设立4个省的建制,并且建立了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摩洛哥的各个政党也在撒哈拉积极开展活动。西撒哈拉共有约60万人,摩洛哥驻军及附属人员共15万。

此外,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西撒哈拉西北角的首府阿尤恩(摩洛哥控制)也从原来的破败小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但西撒哈拉人仅占全市居民的1/5,大约四万人左右。

廷杜夫难民营

西撒人阵 控制的沙墙以东1/4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把西撒哈拉分为5大行政区,但实际上仅控制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交界的狭窄地带。

长达16年的战争造成了严重的难民潮,至今仍有15万西撒难民滞留在阿尔及利亚的廷杜夫难民营。

西撒人阵由秘书长领导,秘书长由每四年定期召开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所有难民营居民都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投票权。西撒人阵没有正式成员,任何参与该组织工作或在难民营生活的人都被视为该组织的成员。

难民营的环境

“11人房间”是难民营政治结构中最小的单元。这些机构通常负责本地区的食物、水和教育分配,并且与更高一级的机构(包括几个营地)合作,建立分配链。

虽然营地有学校、医院、卫生所,并进行生产活动,但是当地难民主要依靠联合国、欧洲国家以及阿尔及利亚的食品物资援助生活。

这片多难的土地何时能迎来持久和平,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