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麦克阿瑟是谁?
- 2、麦克阿瑟是谁介绍
- 3、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简要介绍。
- 4、麦克阿瑟英文
- 5、麦克阿瑟简历
- 6、麦克阿瑟将军的全名是什么?
- 7、麦克阿瑟将军的生平事迹
- 8、麦克阿瑟的生平
- 9、麦克阿瑟现在还活着吗
- 10、麦克阿瑟是怎么死得
麦克阿瑟是谁?
麦克阿瑟将军的简介是: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
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麦克阿瑟的政治举措:
麦克阿瑟在刚踏上日本土地时,曾想严惩日本、审判天皇,但当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看到各地负隅顽抗的日军在天皇的命令下迅速解除了武装。
他意识到“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萌生了利用天皇进行间接统治的想法。于是,麦克阿瑟决定不再更换天皇,而要极力维护裕仁和日本的天皇制度。
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1945年12月初,盟军最高司令部国际检察局局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基南动身前往日本,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一封杜鲁门总统的信交到他手里,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起诉。但在二战中深受日本之害的盟国们提出了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
美国政府一面游说盟国不要起诉天皇,一面向麦克阿瑟发出秘密指示:“日本国民显然是支持天皇制的。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总司令官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并促使其化神为人。”
麦克阿瑟是谁介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著名军事将领。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20世纪20-30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5年9月2日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并代表同盟国签字。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等职,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终年84岁。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简要介绍。
1、人物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麦克阿瑟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麦克阿瑟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其三个“最年轻”的经历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2、人物生平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的军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麦克阿瑟晚年曾说:“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军号声!而这一切,都是我的父亲给我的。我的父亲不仅给予我生命,而且给予我一生的职业道路。”1912年9月5日,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因心肌梗塞去世。为了纪念父亲,麦克阿瑟还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名为阿瑟·麦克阿瑟三世,并且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上,半个世纪没离身。
1903年,麦克阿瑟以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因为出色的成绩他被任命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
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
1944年,因为战功卓著,晋升为五星上将。
3、人物形象
玉米芯烟斗
雷朋黑色墨镜
卡其布素色军装
卡里玛军用皮靴/拉菲尔皮鞋
珍珠把手枪
麦克阿瑟英文
麦克阿瑟的英文可以翻译为MacArthur。
麦克阿瑟(MacArthur)是一个英文姓氏,它可能指:
1、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曾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指挥美国军队作战。
2、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美国基督教牧师,著名的圣经学者和作家,出版了诸多畅销书,热心于宣传福音和教导圣经。
3、鲁珀特·麦克阿瑟(Rupert MacArhur):英国著名的插画家和水彩画家,以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色彩鲜艳的作品著称。
除以上三个人物外,麦克阿瑟这个姓氏还可能指其他的个人、家族或者公司等。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将军之一,总称“麦阿瑟将军”。他于1880年1月26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等多次战争。
在二战期间,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南西太平洋地区打败日军,并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担任日本统治下的盟军最高指挥官。在朝鲜战争中,他曾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并率军进攻朝鲜北部,但由于其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矛盾而被罢免。
麦克阿瑟将军以其出色的战略思考、强烈的独立精神和精彩的演讲而闻名,被誉为美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多次发表著名的演讲和言论,其中最著名的是1951年在国会作证时所说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了”(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他于1964年4月5日逝世,享年84岁。
麦克阿瑟简历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毕业于西点军校。先后去过亚洲和欧洲,显示出才干和勇敢,一战后晋升为师长。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1925年,晋升为少将。1927年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30年,麦克阿瑟接受上将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极大的改进了美军军力。1941年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在后来与日本的战争中提出了越岛战术。后来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问题上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并于1944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打败北朝鲜)而骄傲轻敌,自以为是,最终溃败,而后依然我行我素,不知反省,于1951年4月被解除一切职务。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去世。
麦克阿瑟将军的全名是什么?
约翰·约瑟夫·潘兴(全名:John Joseph Pershing),生卒1860年09月13日--1948年07月15日,1919年09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是美军历史上唯一位陆军特级上将。毕业于西点军校。
点评:约翰·约瑟夫·潘兴最大功绩是1917年对德宣战后,其一为保证了美国军队独立建制成军作战,顶住英法强烈要求与美军混编压力,并在欧洲建立了美国集团军群。其二为适应欧战实际需要对美国远征军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扩大军队编制每师增至2.8万人,是德、英、法师的人数的两倍;参照英法的参谋制度,设立了参谋部;建立陆军兵站、医院、仓库和机场;建立整套军官训练计划;对士兵整肃军容风纪和服装上执行严格的规定,禁止酗酒、嫖妓;强调美国远征军采用陆军野战战术,强调使用步枪火力和炮火支援;
“这场战争是以无私无畏的英勇不屈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行的,这种精神是取得最终胜利所必需的。” ——约翰·约瑟夫·潘兴
1860年9月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1886年 西点军校毕业后,曾到美陆军第6骑兵团任职。
1890~1891年 在新墨西哥州和南达科他州参加“征剿”印第安人的作战(鬼跳舞叛乱)。
1897~1898年 在西点军校出任战术教官。
1898年 美西战争期间,参加古巴战场作战,与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斯福总统)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
1899~1903年 在驻菲律宾美军中服役,参加镇压菲律宾人民起义。
1904~1905年 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军事观察员。
1906年 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赏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上尉破格提拔为准将。
1906~1913年 再度到菲律宾服役,历任要塞司令和省总督。
1914年 任第8旅旅长。
1916~1917年 率远征军入侵墨西哥,镇压当地的农民游击队。
1917年2月 晋升为少将。
1917年4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后,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司令。
1917年10月 被授予临时陆军上将军衔。
1918年7月 参加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1918年9月 指挥美第1集团军独立实施圣米耶勒战役和默兹--阿戈纳战役。
1918年10月 任集团军群司令。
1918年11月初 率军协同英法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国投降。
1919年9月 正式晋升为陆军特级上将。
1921年 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24年 退役,任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主席。
1931年 写回忆录《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
1948年7月 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8岁。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
(1880.1.26—1964.4.5),美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造成错误的选择
"it is fatal to enter any war without the will to win it."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没有必胜的决心,战争必败无疑。"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说的是麦克阿瑟,别跑题了。
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生于公元1880年1月26日,卒于公元1964年4月5日)
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一军人世家。
小学毕业后入西得克萨斯军校中学。1899年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0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在工程兵部队任职,赴菲律宾执勤。1905~1906年随其父赴日本、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考察军事。回国后曾一度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随从副官。1912年调陆军部任职。1917年任陆军第42师参谋长,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任西点军校校长,推行一系列改革。
1922年再赴菲律宾,任马尼拉特区司令。1925年晋少将,回国任第3军区司令。1928年任驻菲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大力促进美军现代化建设。1935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翌年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称号。1937年退出美军现役。1941年7月复入军界,任远东美军司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菲律宾指挥美菲军抵御日军进攻,因作战失利被迫放弃马尼拉,退守巴丹半岛。1942年3月被调往澳大利亚,不久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他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对“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持异议。1942年7月~1943年1月指挥西南太平洋盟军取得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随后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实施两栖登陆,至1944年7月夺取新几内亚。同年10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2月攻取莱特岛。1945年1月率部在吕宋岛登陆,3月初攻占马尼拉,7月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执行对日占领任务。9月2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
在占领日本期间,全面推行民主改革,对日本战后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命令美国第8集团军进入朝鲜,协同韩国军队固守釜山地区。9月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向鸭绿江推进。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力反击下,被迫退守三八线以南地区。因竭力主张扩大侵朝战争规模,公开指责杜鲁门总统的全球战略,于1951年4月被解职。回国后曾参加总统竞选,失败。1952年出任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
麦克阿瑟将军的生平事迹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1899年,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班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上尉。 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有“彩虹师”的美誉的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晋升为准将。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 1922年—1930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军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第九军团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37年12月31日,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 1937年4月,与琼妮·费尔克洛思结婚。 1938年2月21日,其子亚瑟·麦克阿瑟出生。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 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1942年2月2日,日本空军空袭菲律宾,麦克阿瑟被迫组织民兵抵抗。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我将会回来的”。 1943年,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复马尼拉。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视为太上皇。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7月31日,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达成同美国与台湾外交关系。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1950年10月15日,由于麦克阿瑟告知白宫自己太忙不能回华盛顿之后,他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在麦克阿瑟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解除其一切职务。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 《老兵永不死》 。 1951年,以五星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卸任。 1952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麦克阿瑟的生平
麦克阿瑟 生平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一生说话无数,一生中最有号召力的话是: “我出来了,但是我将回来!”
麦克阿瑟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是二战在他手里终结,是他主持了日本的受降仪式。
巴顿好大喜功,却从不忽略或轻视参谋人员的意见,一旦定下决心,巴顿是从不干涉部下的行动,如果战后总结,一切的功劳不要问我,去找我的参谋,因为我有很好的参谋。这个是巴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麦克阿瑟则不然,麦克阿瑟高傲、自我,一旦定下决心,他再也不愿意听到“行不通”,或者“也许行得通”之类的话。巴顿讲话无论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很少拿稿子,内容扼要、中肯,绘声绘色;但是麦克阿瑟则不同,他非正式的讲话谈笑风生,文不加点,但是如果是正式讲话,他总是要撰稿,讲究语言修辞,讲究说话的逻辑结构,两个人同样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但是巴顿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麦克阿瑟不仅婚姻是梅开二度,而且一生绯闻不断,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他在西点军校上学期间,他曾经同时和八个情人约会,创造了西点军校约会情人最多的学员的记录。那么他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巴顿牛仔风格浓烈,而麦克阿瑟英俊潇洒。
麦克阿瑟最崇拜的英雄就是他的父亲了,麦克阿瑟的父亲叫阿瑟·麦克阿瑟,是苏格兰人,苏格兰的后裔。1863年,林肯总统亲自推荐老麦克阿瑟到西点军校读书。
将西点作为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
1964年4月5号14点30分,麦克阿瑟因病去世,终年84岁。
麦克阿瑟现在还活着吗
去世了。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于1964年4月5日去世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麦克阿瑟于1964年4月5日去世了,并没有存活到现在。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 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所以并没有存活到现在。
麦克阿瑟是怎么死得
被解职后不再注意自己的身体(可以理解为慢性自杀),好像是在腹腔里有个瘤,切除以后复发了(当时他很虚弱),再手术,又大出血什么的,救过来之后就半死不活的,有一天突然恶化了,在他儿子的怀里(还在医院里)死了。可以理解为老死的
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6?0,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3日)获得美国五星上将和美国荣誉勋章。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阿瑟·麦克阿瑟之子。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进行干涉。麦克阿瑟出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在美国第24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鸭绿江推进。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战争失利和所谓“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职务
1964年4月3日,因病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