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骇人听闻,骇人听闻的意思解释词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5 09:41:04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骇人听闻怎么念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基本释义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贬义
出 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骇人听闻怎么读音是什么

骇人听闻怎么读音是什么
骇人听闻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骇人听闻什么意思?骇人听闻怎么读?

骇人听闻什么意思?骇人听闻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简 拼:hrtw

成语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成语例句: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繁体写法:骇人听闻

注音:ㄏㄞˋ ㄖㄣˊ ㄊㄧㄥ ㄨㄣˊ

骇人听闻的近义词:危言耸听 故意说惊人的话,让听的人惊恐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关于最近凶杀案的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骇人听闻的反义词:司空见惯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席间刘禹锡作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

成语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astounding; appalling

俄语翻译:чудóвищный

日语翻译:闻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

其他翻译:<德>haarstrǎubend <法>effroyable <épouvantable>

成语谜语:谨防隔墙有耳

读音注意:骇,不能读作“hái”。

写法注意:骇,不能写作“赅”。

骇人听闻是什么意思?骇人听闻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骇人听闻】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骇人听闻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正音] 骇;不能读作“hái”。
[辨形] 骇;不能写作“赅”。
[近义]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用法] 含贬义。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重在“骇”字;“耸人听闻”重在“耸”字;“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
[例句]     ①报纸登了一条~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②新闻媒介披露了这同一天同幢楼里发生了两起凶杀抢劫案;真是~啊!
[英译] astounding;appalling
[成语故事]   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成语资料
? 成语出处
? 成语示例
? 成语典故
? 成语故事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资料[回目录]   【汉语文字】骇人听闻


【汉语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词语解释】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字词解释】骇:惊吓,震惊,惊讶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危言耸听
  【反义词】 不偏不倚
成语出处[回目录]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成语示例[回目录]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 骇人听闻 的奇事。”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成语典故[回目录]   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
成语故事[回目录]   王劭是隋朝人,是隋文帝杨坚朝中的著作郎。著作郎,顾名思义,就是写书的人,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撰述国家的历史。王劭这个著作郎当了二十多年,他是怎么当的呢?王劭做官做得与众不同。他老研究皇上心里想什么。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希望他的王朝能往下传万年。隋文帝杨坚当了皇上以后也是这样。王劭发现了杨坚这种心理后,就投其所好。
  有一回,王劭弄来一只大乌龟。这只乌龟,翻过来一看,肚子的纹理上有字,写的是"杨氏千载"。隋文帝杨坚姓杨,就是说杨家要当一千年的皇帝。于是,王劭就把这事汇报给隋文帝了。隋文帝杨坚一听,当然非常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去世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隋文帝当众宣布了这个消息。皇帝刚说完,王劭便说:"臣有事启奏。""你有什么事?""昨天晚上,我听见有鼓乐之声,而且还看见天上有很多花飘落下来。据臣所知,皇后乃是妙善菩萨转世。皇后去世,其实乃是回天上了。这是回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不是坏事,是好事。"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天上有下雪的,哪有下花的。因为隋文帝信佛,所以王劭就讲皇后是菩萨转世。这番话,又让隋文帝很高兴,心想:皇后既然是菩萨托生,那她肯定会在天上保佑我。
  再有一回,有人从温泉里捡到了两块白石头。石头上面有纹理,好像是字,但是看不清,于是就拿给王劭。王劭端详半天后,不知怎么一来便看出字来--有人怀疑他可能做了手脚,在石头上拿刀刻了一下。他说这边有杨,那边有百年;这边有隋,那边有个吉,总之石头上写的是"杨百年、隋大吉",就是说杨坚能活一百多岁,隋朝大吉大利。据说,就根据这两块石头和这几个字,他写了二百多首诗,赞美隋朝、赞美皇帝,连同石头一起上交给朝廷。隋文帝一看,非常高兴,立即赏给他二百匹彩缎。王劭得了赏赐,劲头更足。他干脆把佛经上的一些东西收集到一起,再加上点民间听来的东西,还有一些自己编造的东西,最后竟写出一本书来,叫《隋皇灵感志》。这意思是隋朝皇帝有灵,连上天都有感应。这本书他也上交给皇帝。隋文帝很高兴,立即降旨,要求各州城府县和所有官员天天都要拜读《隋皇灵感志》,每天早晨起来,漱口洗脸之后要拜读这《灵感志》。结果,隋朝有个时期,地方官员整天念这玩艺儿,有的还把它背下来,有的像唱歌一样,有的像念经一样。
  因为这些事,王劭受到隋文帝的重视。有一天,隋文帝做了个梦,就对王劭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一个人在爬山。当我觉得上不去时,朝中就有两个大臣来帮我,一个是李胜,他托着我的胳膊;还有一个叫崔彭,他托着我的脚。最后,我爬上去了。""这是好梦啊,大吉大利。您想,山是坚固的物体。您爬山,这山就好像大隋朝如同山一样坚固。两个大臣,托着您脚的叫崔彭,彭就是彭祖的意思,彭祖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长的人,寿命是八百岁,这说明您起码得活几百岁。另一个人李胜托着您的胳膊,李是老子的姓啊,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不知所终,据说也活了好几百岁。也就是说,隋朝的江山要万年不朽,您起码得活好几百岁。"隋文帝一听又高兴了,又给王劭赏赐。可笑的是,就在做这个梦的那年,隋文帝就死了。
  王劭弄这些糊弄人的事情,有没有人看穿他呢?当时,有很多有识之士都耻笑他,鄙视他。大家都说,他整天不做什么正经事,净弄一些"骇人视听"的东西。
  "骇人视听",后来演化为"骇人听闻"这条成语,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严重到听了以后让人非常震惊。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85313.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什么人听闻 成语?

例如,耸人听闻。
希望能帮助到你,
谢谢!
骇人听闻的解释
成语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成语繁体骇人听闻
成语简拼HRTW
成语注音ㄏㄞˋ ㄖㄣˊ ㄊ一ㄥ ㄨ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骇,不能读作“hái”。
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
耸人听闻: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搜《什么人听闻的成语》在截图找到的——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1.骇人听闻。骇人听闻:是“夸大事态,制造谣言,使人听了感到惊异”的意思,多指一种行为,主要用定语。
2.耸人听闻。耸人听闻: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或者是夸大的事态、歪曲事实的言词,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
1、骇 人 听 闻
【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 骇:震 惊。使 人 听 了 非 常 吃 惊、害 怕。
【出处】: 宋 · 孟 元 老《东 京 梦 华 录 · 东 角 楼 街 巷》:“南 通 一 巷,谓 之 界 身,并 是 金 银 帛 交 易 之 所,屋 宇 雄 壮,门 面 广 阔,望 之 森 然,每 一 交 易,动 即 千 万,骇 人 闻 见。”
【举例造句】: 任 听 部 下 逞 艳 于 非 时 之 候,献 媚 于 世 主 之 前,致 令 时 序 颠 倒,骇 人 听 闻。 ★ 清 · 李 汝 珍《镜 花 缘》第 六 回
【拼音代码】: h r t w
【近义词】: 危 言 耸 听、耸 人 听 闻
【反义词】: 司 空 见 惯
【灯谜】: 谨 防 隔 墙 有 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 使 人 听 了 非 常 震 惊
【英文】: shocking
2、耸 人 听 闻
【拼音】: sǒng rén tīng wén
【解释】: 耸:惊 动。夸 大 或 捏 造 事 实,使 人 听 了 感 到 惊 异 或 震 动。
【出处】: 清 · 夏 敬 渠《野 叟 曝 言》第 三 十 五 回:“比 较 那 史 册 上 的 朱 云 请 剑,李 膺 破 柱,更 足 耸 人 听 闻。”
【举例造句】: 闲 官 之 挫 折,无 足 轻 重,不 足 耸 人 听 闻。(清 · 汪 师 韩《诗 学 纂 闻 · 刘 随 州 别 严 士 元 诗》)
【拼音代码】: s r t w
【近义词】: 骇 人 听 闻、危 言 耸 听
【反义词】: 本 来 面 目、不 偏 不 倚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 夸 大 或 捏 造 事 实
【英文】: frighten the horse

骇人听闻的意思解释词语

骇人听闻的解释[shocking;appalling] 事出 怪诞 ,听起来令人 害怕 骇人听闻的故事 详细解释 使人听了 非常 震惊 。 明 文秉 《先拨志始》 卷下:“奇贪异秽,骇人听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 :“梨花之事,新奇怪异,骇人听闻久矣。” 峻青 《秋色赋·女 英雄 孙玉敏》 :“和 日 寇的血腥 * 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奇事。”亦作“ 骇人闻听 ”。 《豆棚闲话·小乞儿 真心 孝义》 :“﹝ 吴贤 ﹞忽一日仰天而叹,说出一句骇人闻听之言, 道人 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 词语分解 骇人的解释 ∶使人充满 惊骇 恐慌骇人的 真情 ∶ 可怕 , 厉害 遭受一次骇人的火灾损失详细解释惊人。《吕氏春秋·遇合》:“与师伐 陈 三月 然后 丧,恶 足以 骇人,言足以丧国。” 高诱 注:“讎麋貌恶,足以惊人。” 魏巍 《东 听闻的解释 ∶听的活动骇人听闻 ∶指听到的内容以广听闻详细解释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唐 韩愈 《送穷文》:“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宋 曾巩

骇人听闻怎么读

骇人听闻的读音为:hài rén tīng wén。
一、释义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二、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三、近义词
1、危言耸听
释义: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出处: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2、骇人视听
释义: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出处:《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3、耸人听闻
释义: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例句:
1、这些个年代的银行家行为骇人听闻,往往完全忽视财政的安全性,但是一般而言,金融系统的严重损坏都由合法行为造成。
2、收入和财富不平等也再度扩大:贫困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失业、工资下降、工时削减都会造成劳动收入缩水而华尔街那骇人听闻的奖金不但卷土重来,而且变本加厉。
3、这张一千法郎的钞票经过大家议论夸大以后,在圣马塞尔葡萄园街一带的三姑六婆中就引起一大堆骇人听闻的怪话。
4、四年前的一天晚上,老板单独请他吃饭,说出了修车行骇人听闻的赚钱之道:假造车祸,骗取保金。
5、如果美国不理顺其财政状况,“我们就会重蹈欧洲的覆辙,甚至可能更糟,”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新任主席、共和党人保罗瑞安(paul ryan)断言这可谓是最骇人听闻的警告。

骇人听闻的拼音

【成语】:骇人听闻
【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骇人听闻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hairentingwen
骇人听闻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 骇人听闻
【拼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解释】: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近义词】: 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反义词】: 司空见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灯谜】: 谨防隔墙有耳
【举例造句】: 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故事】: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任命曾在北齐、北周都作过官的王劭为“著作郎”。到隋炀帝杨广时,他还是“著作郎”,他靠的就是散布离奇故事,歪曲奇异现象,为皇帝散布永坐江山等离奇谣言,真是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意思

骇人听闻的意思
  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意思】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骇人听闻的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骇人听闻的读音】骇;不能读作“hái”。

  【骇人听闻的书写】骇;不能写作“赅”。
  【骇人听闻的近义词】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的用法】含贬义。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骇人听闻的组成】兼语式。
  【骇人听闻的辨析】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骇人听闻重在“骇”字;“耸人听闻”重在“耸”字;“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
  【骇人听闻的举例】
  ①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路遥知马力)
  ②新闻媒介披露了这同一天同幢楼里发生了两起凶杀抢劫案;真是骇人听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