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望而不可及的下一句,关于青鸟探看的诗句古诗词(关于青鸟的诗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13:52:13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可望不可及下一句是什么

“可望不可及”的下一句是: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的意思是:任何事物或东西,只要是你的,你通过努力抓住时机即会得到,不该是你的则不可强求。“可望不可及”的意思是: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出自宋代惠洪《次韵朝阳二首》之一:“如追蓟子训,可望不可及。”含义“可望不可即”指可以看见却不可以接近。“即”本指“就食”,又指接近,如《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既表接近,又可表亲近,唐·宋之问《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之句。所以早期只有“可望不可即”而无“可望不可及”,如元·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及”指赶上,如《论语·颜渊》中的“驷不及舌”,或指至、到,如《论语·卫灵公》中的“师冕见,及阶”。由于“即”与“及”都有“靠近、赶上”等意思,于是较晚又出现了“可望不可及”。

此女遥望而不可及下一句

此女遥不可及下一句是,但愿此生永不分离。这句话是表达对于此女的认可和心愿。
可望不可及下一句是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意思是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及”也可作“即”。出处:宋代惠洪《次韵朝阳二首》之一:“如追蓟子训,可望不可及。”
此女遥望而不可及,下一句:
但愿她一生平安,永远健康幸福。
遥望而不可极,相望不如相忘
近在咫尺 何不把握当下
此女遥望而不可及下一句是,可遇而不可求

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下联是什么

能等但未能获
注意仄起平落嘛`~~
“可望而不可及”,无论怎么看这一句都是一个下联。

望而不可即,即而不可见,见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这是什么?

画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可望而不可及,就像画一样,景物虽美,但只可以看,你无法进入其中。。。。。。
命运,亦或将来。
窗前遥望树下人,眼中有意却无言。
心中有语口中止,唯有梦里说真话。
所谓相思,望而不可即,即而不可见,见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爱情里的种种磨难,不过如此。其意是指爱情之坎坷难求,虽然童话里的爱情很完美,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在现实中,必须接受现实的残酷。很多少男少女都是因为一些彷徨,茫然,等待而丧失了最佳的表白机会,更有甚者则是自卑,自觉得配不上对方,但是你不表达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对她的爱,而且真正的爱不是喜欢对方的外表,而是内在美。。。不知道楼主清楚了没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意思

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赏析: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无 题
作者:李商隐
原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扩展资料: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字面本意是:春蚕一直到死都在吐丝,蜡烛烧成灰才停止滴泪。寓意: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
我们以前上课学习这句诗的时候,就是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我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其寓意是说起蜡烛这种品质,我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文翻译: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是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理解了全诗的大意以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诗人在写这首诗的背景,才能加深全诗的理解以及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我们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熏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这是出自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两句诗写的是对人的思念之情.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大致可以解释为 春蚕(代指作者本人)直到死的时候他的丝(思念)才到了尽头
蜡烛(代指作者本人)直到烧光了 他的泪才流干
多指无私的精神,有很多人称赞老师用这句诗
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原文节选: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而分离的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晓镜但愁云鬓改”,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夜吟应觉月光寒”,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结茧到死时,缠绵的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眼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作年代不明,有说作于开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内容而言,吴、冯、张、汪诸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方及第后,调弘农尉时,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属猜度而无实证。从明显描写的内容看,似是一首爱情诗。
参考资料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爱情诗)_百度百科

可望不可即的下一句可望不可即的下一句是什么

可望不可即的下一句:剖竹守穷渚。可望不可即的下一句:剖竹守穷渚。诗词名称:《游洞庭湖湘》。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可望不可即”的详细介绍:一、《游洞庭湖湘》的全文点此查看《游洞庭湖湘》的详细内容缅邈洞庭岫,葱蒙水雾色。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剖竹守穷渚,开门对奇域。城池自絷笼,缨绶为徽_。靡日不思往,经时始愿克。飞棹越溟波,维舟恣攀陟。窈窕入云步,崎岖倚松息。岩坛有鹤过,壁字无人识。滴石香乳溜,垂崖灵草植。玩幽轻雾阻,讨异忘曛逼。寒沙际水平,霜树笼烟直。空宫闻莫睹,地道窥难测。此处学金丹,何人生羽翼。谁传九光要,几拜三仙职。紫气徒想像,清潭长眇默。霓裳若有来,觏我云峰侧。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游洞庭湖湘的详细信息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李商隐。
一、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三、出处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扩展资料
赏析
李商隐是唐朝别具一格的诗人,尤其擅长写《无题》,他的诗意境之丰富深邃、色彩之瑰丽秾妍、语言之典雅优美、韵律之铿锵和谐,在晚唐堪称独步。
他的《无题》诗,以“无”写“有”,多描写刻骨铭心、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当中又曲折含蓄地寄寓着深沉难言的人生经验,所以诗味格外醇厚,耐人咀嚼。
陈寅恪曾说,李商隐的诗歌,是最接近西方所谓的“纯诗”。大约就是那种类似天籁之音境界的诗歌,只要静静在风中轻吟,就会有浓浓的诗意遍洒尘寰。
李商隐
这句话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诗人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朝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赏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爱情诗,主题是男女分离。整首诗的内容都围绕着第一句话,尤其是“也难离开”这三个字。三、四句是相互忠诚和承诺的写照。五、六句分别描述了,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忧郁、怨恨、忧虑的情绪,以及冷漠甚至崩溃的感觉。
唯一能期待的是七、八两句中的假设: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这首诗以句子中的“告别”一词作为全文的眼睛,描写了一对恋人离别的痛苦,和离别后的思绪,表达了相思离别的心声。
但也揭示了诗人的政治挫折和精神痛苦,具有强烈的悲凉色彩,极为抒写了深沉而悲凉的伤痛,并以神话传说的缺失,表达了心中对恋人无比的爱和深情,这首诗融合了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15、16岁时,被家人送去玉阳山学习道教。其间,和阳山灵都寺女姓宋华阳相识相恋于,但感情外人无法知晓,作者的内心涌动着无法控制的爱的波澜,只能用诗歌记录自己的感情,隐藏自己的主题,使诗歌显得晦涩优美,深邃深邃。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是关于两人的爱情诗,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个人背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百度百科——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01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春蚕到死丝方尽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是诗人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全诗“别”字为通篇文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再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



该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李商隐。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唐)(节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扩展资料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关于青鸟探看的诗句古诗词(关于青鸟的诗句)

1.关于青鸟的诗句 关于青鸟的诗句如下:
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释义: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
释义: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3.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唐代:杜甫
释义: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4.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清代:纳兰性德
释义:
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5.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相逢行二首》唐代:李白
释义:
愿托王母的三青鸟,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
6.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代:张耒
释义: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7.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宴梅道士山房》唐代:孟浩然
释义: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8. 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临江仙·忆旧》元代:张宏范
释义:
黄鹂惊醒了美梦,希望青鸟可以唤来春天。
9.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唐代:李白
释义: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10.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代:李白
释义:
称我不愧于你,宛如青鸟有丹心。
2.与“青鸟”有关的古诗词 1.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唐·陈子昂《感遇诗》 2.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 符因青鸟送,囊用绛纱缝。
——唐·李贺《恼公》 4.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唐·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 5.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6.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唐·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7. 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 8.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唐·刘禹锡《琴曲歌辞·飞鸢操》 9.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唐·刘禹锡《吐绶鸟词》 10. 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衔笺。
——唐·刘禹锡《怀妓》 1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12.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唐·韩愈《华山女》 13. 不学兰香中道绝,却教青鸟报相思。——唐·李康成《玉华仙子歌》 14.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唐·杜甫《丽人行》 15. 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唐·卢肇《杨柳枝》 16. 紫书分付与青鸟,却向人间求好花。
——唐·顾况《梁广画花歌》 17.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18. 青鸟密传云外信,王母夜临香案。
——宋·葛长庚《贺新郎》 19.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宋·朱熹《鹧鸪天》 20. 青鸟沈沈音尘绝,烟锁蓬莱宫殿。
——宋·史达祖《贺新郎》 21. 当年青鸟去,落叶无人扫。——宋·刘辰翁《千秋岁》 22. 青鸟衔巾久欲飞,黄莺别主更悲啼。
——宋·苏轼《赠别》 23. 谁家青鸟穿帘幕,暗传空有阳台约。——宋·赵善括《一斛珠》 24. 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苹中。
——宋·彭元逊《满江红》 25. 青鸟来云外,铜驼卧棘中。——宋·陆游《浮世》 26.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元·白朴《木兰花慢》。
3.有关青鸟的诗句 【青鸟】 古代有8种意思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鹍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濉!?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于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说。”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恚嗄衲固铩!辈渭?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P 《述异记》卷上:“古人说: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4.找寻有关青鸟的诗句(最好是古代的) 诗词名: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作者:薛涛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类型:答谢
--------------------------------------------------------------------------------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诗词名:春词 作者:常建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类型:
--------------------------------------------------------------------------------
春词
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
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
闻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诗词名:七夕 作者:崔国辅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类型:
--------------------------------------------------------------------------------
七夕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search.asp?TT=青鸟&RR=&page=2
太多了,自已去看吧
5.关于青鸟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青鸟的诗句如下:
1.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释义: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
释义: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3.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唐代:杜甫
释义: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4.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清代:纳兰性德
释义:
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
5.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相逢行二首》唐代:李白
释义:
愿托王母的三青鸟,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
6.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代:张耒
释义: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7.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宴梅道士山房》唐代:孟浩然
释义: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8. 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临江仙·忆旧》元代:张宏范
释义:
黄鹂惊醒了美梦,希望青鸟可以唤来春天。
9.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唐代:李白
释义: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10.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代:李白
释义:
称我不愧于你,宛如青鸟有丹心。
6.与青鸟有关的古诗词 【有所思】 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相逢行二首·之一】 李白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怜肠愁欲断,斜日复相催。
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 邀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无令旷佳期。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李白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字,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 李白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代寄情楚词体 】 李白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 留余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 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
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琴曲歌辞·飞鸢操】 刘禹锡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
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飞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鸳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朴木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五】 陈子昂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七夕】 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贞懿皇后挽词】 钱起 淑丽诗传美,徽章礼饰哀。 有恩加象服,无日祀高禖。
晓月孤秋殿,寒山出夜台。 通灵深眷想,青鸟独飞来 【怀妓·之四】 刘禹锡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 】 元稹 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
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 【宫词 】 殷尧藩 悄悄深宫不见人,倚阑惟见石麒麟。
芙蓉帐冷愁长夜,翡翠帘垂隔小春。 天远难通青鸟信,风寒欲动锦花茵。
夜深怕有羊车过,自起笼灯看雪纹。 【无题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日 】 李商隐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祀敬亭山春雨 】 谢朓 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
白云帝乡下。行雨巫山来。
歌风赞灵德。舞蹈起轻埃。
高轩乍留吹。玄羽或徘徊。
福降羣仙下。识逸百神该。
青鸟飞层隙。赤鲤泳澜隈。
【杨柳枝 】 卢肇 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 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诗】 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薛涛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生查子·之五 】 孙光宪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
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
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浣溪沙·之四 】 顾夐 惆怅经年别谢娘,月窗花院好风光,此时相望最情伤。
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忍教魂。
7.关于青鸟的诗句 1、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 《无题》2、青鸟飞去衔红巾 唐 杜甫 《丽人行》3、不知青鸟全相误 唐 冯延巳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4、西来青鸟东飞去 唐 李白 《有所思》5、青鸟不传云外信 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6、符因青鸟送 唐 李贺 《恼公》7、符因青鸟送 唐 李贺 《恼公》8、使青鸟兮衔书 唐 李白 《代寄情楚词体》9、青鸟来去闲 唐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10、因遣林间青鸟 宋 曾布 《水调歌头·袖笼鞭敲镫》11、似近日、曾教青鸟传佳耗 宋 晁补之 《安公子·少日狂游好》12、青鸟沈浮 宋 张耒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13、青鸟传言若可凭 宋 李纲 《减字木兰花·龟台金母》14、青鸟呼君君莫听 宋 朱松 《蝶恋花·清晓方塘开一镜》15、青鸟仍传信 宋 王之望 《菩萨蛮·华灯的皪明金碧》16、青鸟衔来恼暗期 宋王之望 《减字木兰花·珠帘乍见》。
8.与青鸟有关的古诗词 【有所思】 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相逢行二首·之一】 李白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怜肠愁欲断,斜日复相催。
下车何轻盈,飘然似落梅。 邀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无令旷佳期。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李白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字,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 李白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代寄情楚词体 】 李白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 留余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 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
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琴曲歌辞·飞鸢操】 刘禹锡 鸢飞杳杳青云里,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箭头砉划声相似。
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飞烟。 游鹍翔雁出其下,庆云清景相回旋。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鸳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俯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朴木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众禽各有类,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五】 陈子昂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七夕】 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贞懿皇后挽词】 钱起 淑丽诗传美,徽章礼饰哀。 有恩加象服,无日祀高禖。
晓月孤秋殿,寒山出夜台。 通灵深眷想,青鸟独飞来 【怀妓·之四】 刘禹锡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 】 元稹 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
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 【宫词 】 殷尧藩 悄悄深宫不见人,倚阑惟见石麒麟。
芙蓉帐冷愁长夜,翡翠帘垂隔小春。 天远难通青鸟信,风寒欲动锦花茵。
夜深怕有羊车过,自起笼灯看雪纹。 【无题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日 】 李商隐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祀敬亭山春雨 】 谢朓 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
白云帝乡下。行雨巫山来。
歌风赞灵德。舞蹈起轻埃。
高轩乍留吹。玄羽或徘徊。
福降羣仙下。识逸百神该。
青鸟飞层隙。赤鲤泳澜隈。
【杨柳枝 】 卢肇 青鸟泉边草木春,黄云塞上是征人。 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诗】 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薛涛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生查子·之五 】 孙光宪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
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
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浣溪沙·之四 】 顾夐 惆怅经年别谢娘,月窗花院好风光,此时相望最情伤。
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忍教魂。
9.关于青鸟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青鸟的诗句如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释义: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释义: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丽人行》唐代:杜甫 释义: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清代:纳兰性德释义: 哪怕十年音尘绝,回想起来也只有彼时是美好的,否则就算一样月钩精巧、柳絮轻盈,也只是憔悴人看憔悴景,一发凄清。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相逢行二首》唐代:李白释义: 愿托王母的三青鸟,为我捎去相思的思念信。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宋代:张耒 释义: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宴梅道士山房》唐代:孟浩然释义: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临江仙·忆旧》元代:张宏范 释义: 黄鹂惊醒了美梦,希望青鸟可以唤来春天。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唐代:李白释义: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代:李白释义: 称我不愧于你,宛如青鸟有丹心。

求陆游关于沈园的诗词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多波折,仕途坎坷,爱情生活也不幸。宋高宗绍兴十四年陆游与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唐婉结为夫妻。婚后二人花前月下,感情弥深,功名利禄抛掷脑后。这些都引起陆母不满,觉得陆游应以仕途为重,光耀门庭,不应以儿女私情耽误了前程,屡劝无效,认为唐婉会把儿子的前程贻误殆尽,最后棒打鸳鸯。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制,最后陆游不得以一纸休书结束了这一美满婚姻。十年后陆游在沈园借酒浇愁,偶遇唐婉与其夫君赵士程,如今已物是人非,当年的爱妻已如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真是千般柔情,万般情怀,不仅悲从中来,两行热泪凄然而下,奋笔在墙上写下千古绝唱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第二年春天,唐婉又一次来到沈园,看见陆游在墙上的题词,想起往昔二人一起吟诗作词,泪流满面,不胜心碎,不觉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两阙词出自不同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沈园情梦。唐婉是一个极其重情的女子,与陆游完满的婚姻毁于世俗的风雨中,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感情世界的最深处,久久回味,难以忘怀。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自从看到陆游的题词,终日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息无奈世事,抑郁成疾,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化作一片落叶悄然逝去。只留下一阕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喟叹不已。此后,陆游北上抗金,想借此忘却与唐婉的凄婉往事,几十年的风雨生涯,唐婉也早已香消玉损,仍无法派遣心中的眷恋,63岁时又写下两首情词哀怨的情诗:
采得黄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他73岁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浦龛一炷香。
七十五岁时,蒙受金紫绶还乡,浪迹天涯几十年,唐婉的影子始终环绕心头,常常在沈园幽径踽踽而行,追忆这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不能胜情。写下“沈园怀旧诗"两首: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做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地方,也是伤心地,风烛残年的陆游虽不能亲至沈园寻觅往昔踪影,然而那次沈园偶遇,伊人那哀婉的眼神,多情而又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81岁时又写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到沈园凭吊唐婉,82岁又作悼念唐婉的绝句: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土墙?
陆游85岁春日一天,由儿孙搀扶又至沈园,写下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做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爱,为什么会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做土”、“红粉成灰”之后六十年里,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唐婉若地下有知,今生亦足矣。人间的万事可以消磨殆尽,而情爱的清香却历久弥新。陆游与唐婉千古一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久久流传而不衰。
。。。(百度知道)
望采纳!
钗头凤 陆游 -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
钗头凤 唐婉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
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
瞒,瞒,瞒! -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它提醒着人们:好好珍惜你拥有的那份感情,不要轻易道别离,酿成无奈终身悔。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第二年春天,唐婉又一次来到沈园,看见陆游在墙上的题词,想起往昔二人一起吟诗作词,泪流满面,不胜心碎,不觉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钗头凤
1、《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文: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在此曾见她的倩影如惊鸿飘来。
2、《沈园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自身即将化为会稽山一抔泥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3、《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扩展资料
唐琬与陆游
唐琬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生得很漂亮,而且是当时有点小名气的才女。和陆游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在家庭中的行为可能属于比较开明的一类,时常令婆婆感到不敬。陆游的母亲虽然经常抱怨和训斥她,但也还是能够容忍的。
但有件事情是她无法容忍的:唐琬婚后数年未育。她不愿意让儿子因为这个女人而绝了后。当时,生育是家族的大事。陆游母亲以这个理由提出要休唐琬,无论陆、唐两家的谁,都觉得提不出很多有力的理由来反对。最后,两人终究被迫离婚。
离婚后陆游先娶妇,新娘姓王,过门后很快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另外的一个文人。这文人对唐琬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琬,想尽力令她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