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汉朝多少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7 05:31:58 浏览6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汉朝历史简介

西汉
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初期的皇帝为避免秦朝的经验,采取安民的措施,恢复国家的力量。刘邦沿用了许多秦朝的制度,比如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汉律也基本上是基于秦律上制定的,但对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很快的恢复,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减轻人民徭役的负担,减轻刑罚,历史上被称作文景之治。同时汉初的皇帝们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都为汉武帝的强盛时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对内他使用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力量,禁止诸侯国自己制造钱币,改革了选择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学,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对外他攻击匈奴,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打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
汉昭帝和汉宣帝恢复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称昭宣中兴。
西汉晚期国家税收再次加强,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以及皇室内部的混乱,为王莽篡权提供了机会。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尽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西汉文化的影响。
汉初道家的影响比较强,从武帝起独尊儒家。
司马迁所著《史记》在中国的历史学和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成书的,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经过光武帝、汉明帝(58年—76年在位)、汉章帝(76年—89年在位)三朝的治理,东汉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由于后来由于皇帝年幼,导致了东汉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局面。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东汉宣布灭亡,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历12帝,共195年.
强盛的封建帝国--汉朝
建都长安的西汉帝国
秦朝末年,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加残酷,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失败以后,继起领导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公元前 206年,刘邦的军队攻陷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秦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了将近4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gai1)下被刘邦的军队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便拔剑自杀。项羽一死,刘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后建立的朝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许多奴隶也恢复了自由,农业经济因而在汉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铁制的农具在汉代大量使用。汉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的时期。从中国多个地区所发现的汉代人工凿井,可以证明当时的农民已经普遍地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此外,在同一块农耕地上每年轮番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代田法”也开始出现。 1:开沟作垄(long3)
将农作物的种子散播在沟中
2:逐次培壅(yong1)

作物长出幼苗后,进行施肥,使苗茁壮成长,能耐风旱。

3:土地轮番使用
西汉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不断地侵扰中国,掠夺中国人民的财物,汉高祖刘邦曾经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但因财力与物力不足,无法在军事上完全阻止匈奴的侵扰。到了汉武帝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大为增强。汉武帝于是起用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对匈奴发动多次自卫反击战,终于瓦解了匈奴的军事力量,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要求进一步实现思想统一,接纳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尊君的理论,屏弃百家,独尊儒术,在太学中设置五经博士,宣讲儒家的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从此,儒家思想便被确定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天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是万民的主宰,因此应该拥有一切的权力。他也鼓吹“天人感应”,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上天的监视,因此应该顺从天意,如果违背天意,就会受到警告,遭受水旱天灾或地震之类的磨难。不过,人也可以用行为感动上天,以消灾解难。

定都洛阳的东汉帝国
西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逐渐腐败,到了汉平帝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王莽掌握了西汉王朝的大权。到了公元8年,王莽索性篡(cuan4)位(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王莽夺位后,曾设法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可惜改革不得其法,反而加深了社会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推翻了王莽政权。公元25年,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的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洛阳。洛阳在长安的东面,因此,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王朝为东汉,以别于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便是汉光武帝。汉光武帝成功地推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复兴汉朝,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光武中兴”。

东汉在科学上取得了夺目的成绩。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减低了造纸成本。在天文学上,著名的科学家张衡论证了天地都是圆的,日月星辰都在不断地转动的道理;他也基本上论证了月食的原理,指出月亮不会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照,当日光被地影遮住时,就会产生月食现象。

张衡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利用地震波来测定地震的方向。地动仪于公元132年发明,并在公元138年准确地预测到离洛阳一千里以外地区的地震。地动仪的制成,比欧洲制成相类似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东汉也是医学发达的时代。中医的重要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成书于这一时期,作者是汉末名医张仲景。东汉末年好多人死于伤寒症,张仲景一面继承前代的医学成果,一面搜集民间药方,并结合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写下了《伤寒杂病论》,有系统地整理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时期的杰出医生还有华佗。他擅长内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尤精于外科。他配制了“麻沸散”,让病人服后麻醉,再开刀动手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法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华佗的医术,反映了汉代医学的高超水平。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灾荒连年,广大的农民无衣无食。河北人张角见民不聊生,便号召农民起义推翻东汉政权。起义军头裹黄色头巾,称为“黄巾军”。汉朝与起义军断断续续战斗了几十年,最后虽然平定了“黄巾之乱,但国力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以致东汉政权奄奄一息。中央政权的脆弱导致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互相征讨。到了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为“三国时代”。

公元220年,魏国曹丕(pi1)代汉称帝,东汉灭亡。汉朝前后经历了426年。
刘邦打败了劲敌项羽,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使中华帝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西汉的二百余年间,在中国持续了近两千年的专制政治制度得以确立。而“汉族”这一称谓也与西汉政权对天下政治形势的基本确定有关。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异姓封王的矛盾不断加剧,刘邦先后翦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并杀白马立誓,异姓不准封王。刘邦死后不久,吕后篡夺政权,重用吕氏亲族。后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努力下铲除吕氏,恢复了刘氏江山。景帝在位时,刘濞等同姓王不服从中央集权,发动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了叛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国家逐渐走向了安定和繁荣,出现了所谓的“文景之治”。
景帝之后的汉武帝,是汉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但由于其一生与匈奴作战,并由此引发了朝廷内部持不同意见的政治派别的争斗,终使西汉政权由极盛转向衰败。后来虽然有“宣帝中兴”的努力,但必竟元气大伤,无法恢复到武帝之前的盛世。从昭帝、宣帝时代出现的外戚专权的风气最终发展为王莽独掌朝政,建立“新朝”。至此西汉统制结束。
王莽托古改制不合时宜,结果大规模农民起义暴发。公元25年夏,刘氏宗室刘秀正式称帝,重新建立起汉朝的统制,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的建立得力于豪强地主,刘秀对他们采取了在政治上限制,经济上优待的政策。不过刘秀多次下诏释放官私奴婢,限制奴婢主暴虐,并下诏检查垦田与户口实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汉后期土地兼并的问题和奴隶问题。他还加强中央集权,调整经济政策,发展生产,与民休养,对国力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汉明帝、汉章帝都继承了刘秀的做法,继续推动东汉经济的发展。东汉的科学技术、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改进了造纸术,等等。为加强思想统治,东汉王朝大力提倡儒学。另外,道教发展起来,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
从汉和帝开始,东汉基本上都是幼年皇帝即位,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政权。正是这两股势力的斗争,使东汉王朝日益衰败下去。到汉恒帝,汉灵帝时期,腐朽程度达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184年,张角带领的省事浩大的黄金起义爆发,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继而发生董卓之乱,汉献帝成为名付其实的傀儡,东汉名存实亡。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即位称帝汉朝灭亡。
1、汉朝一劳永逸的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曾称霸东北亚一时的强大匈奴人开始分裂,其中一部分到了东欧,他们不但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掘墓人,还引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迁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朝大破匈奴,改变了的不仅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的影响了世界。
2、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汉朝摸索创立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手段。其“和亲、征伐、迁居、编籍、同化”等具体方略,更是成为了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事务的“葵花宝典”。同时,中国历代汉族政权浓厚的“华夷”思想,也由此得到强化,而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中扮演了极为独特的角色。
3、罢黜百家,独遵儒术。中国的封建帝王们,从此找到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精神武器”和“理论依据”。以某一种学术思想来统治国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比外国神权统治最高明的地方。西方的帝王术直到中世纪末期,才由意大利人马基雅威利较系统的整理总结出来,真是落后的可以。
4、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不但其国势蒸蒸日上,而且汉代人的进取精神也非同一般。张骞班固的经略西域,卫青霍去病的驰骋沙场,皆是如此。尤其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西方交流渐入佳境。而罗马帝国权贵们对中国丝绸的狂热需求,更是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据外国历史学家分析,由于大量使用白银换取中国丝织品,罗马的贵金属严重外流,这最终成为了罗马帝国财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5、汉朝在削藩上的经验教训,成为了后世处理同样问题的参照系。凡是没有汲取汉朝分封藩王教训的王朝,如西晋和明朝,都发生了皇族内战;而那些坚持了中央集权的王朝,如清朝,则能够保持住皇权的稳固。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不仅具有“汉景帝七国之乱”的特点,也带有“异姓王”的特征--而这正是当年刘邦最大的心头之患。
6、汉朝宫廷斗争的残酷,外戚宦官的擅权,给了后世王朝以莫大的刺激。虽然这些问题此后一直困扰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但汉朝宫廷史所具有的强烈警示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自宋以后,宦官控制皇帝的历史悲剧就很少再上演了--明朝虽然有宦官干政现象,但皇权仍然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明朝擅权宦官的倒台,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句话。这同汉唐宦官掌握皇帝生杀大权,绝不可同日而语。
7、汉朝充分吸取暴秦覆亡的前车之鉴,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其“轻徭薄赋、修生养息、宽仁慎刑”的治国思想,成为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创造一个又一个盛世的不二法门。
8、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使者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帝赐其印绶。印即“汉倭奴国王”金印。请注意--这里接受我天朝册封的倭奴王,正是其后绵延千年的日本皇室的先人,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前,日本王室即已甘为我大汉“倭奴”。
两汉时期政局稳定,生产力飞速发展,开通了丝绸之路
  历史简介:
  汉朝(前202—8年,25—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汉代因尚火德而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故称刘汉。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之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相继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被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之治 。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公元2年,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汉朝重大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
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汉朝存在了多少年?

从汉高祖刘邦算起,汉朝历史一共持续了约400年,从202年到220年,共有218年的历史。汉朝历史被分成四个阶段:建国阶段(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56年),最晚期(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50年),安史之乱(公元前50年至公元23年)和汉室持久(公元23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一共存在407年。其中东汉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持续了195年;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持续了210年。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史称西汉。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扩展资料:
汉朝著名的皇帝:
1、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趁势而起。项梁立楚王的后代为楚怀王(后改为楚义帝),并且各自举兵讨伐暴秦。刘邦于公元前207年12月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项羽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后退军霸上。
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并建立西楚,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楚义帝,自封“西楚霸王”。一共分封18个诸侯,将刘邦封在巴、蜀、汉中地,且将刘邦的封国国号定为汉。公元前206年八月,因楚义帝为项羽所弑,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前期虽屡屡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才,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得胜利,项羽自刎乌江,西楚覆灭。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大军行至氾水之北时,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帝。
经过几次谦让后刘邦才答应:“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称帝,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刘邦原想定都洛阳,后来娄敬向刘邦指出:应定都关中。
娄敬详细地分析了将国都定关中的好处使刘邦下定决心,并拜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氏,当天即下令定都关中。刘邦车驾由洛阳入居关中,开始先在秦国旧都栎阳暂居,同时命少府阳城延在原秦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乡修建新城,至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始具规模,首都从栎阳迁往长安。自此长安成为西汉政治中心。
2、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刘钦曾任济阳县、南顿县县令。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新朝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长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王莽地皇四年(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标志着新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
同年绿林军攻破许昌,王莽死于义军之手,新朝灭亡。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使他在河北站稳了脚。此后,刘秀拒听更始政权的号令。同年秋,又迫降和收编了铜马等部农民起义军逐渐自立。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
东汉开国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拥立汉朝皇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刘秀在鄗(河北省柏乡县)南千秋亭五成陌(河北省柏乡县十五里铺)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皇帝,改元建武。时关西号为铜马帝。
刘秀定都洛阳后,把南阳设为陪都,并开始东汉统一战争,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称王的隗嚣与盘据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公元36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
自此,历经新莽末年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朝是什么时候的朝代?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享国405年。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之后经历楚汉争霸战胜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汉朝历史简介

1、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2、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史称“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3、公元25年,汉朝宗室后裔刘秀统一天下匡复汉室,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东汉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4、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5、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一共多少年

汉朝一共四百零七年。汉朝是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分为东汉和西汉,公元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起义废末帝,西汉灭亡,到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东汉末帝刘协于公元220年被迫禅位,东汉灭亡。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分为东汉和西汉,其中共有29帝执政,享国四百零七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而后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之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攘夷拓土,至汉宣帝时国力达到鼎盛,公元8年,王莽起义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到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汉和帝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后,各地拥兵自重,220年末帝汉献帝刘协被曹丕控制,被迫禅位,东汉灭亡。
汉朝历史政治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济)、少府(掌皇室财政)。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尚书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汉武帝将身边重臣如严安、主父偃、朱买臣等为郎加以侍中,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又称内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西汉时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东汉时期,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你举荐个人,还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二十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支为北军,保卫首都其他地区。

汉朝是什么年代

  汉朝是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其具体介绍如下:

  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2、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楚汉相争获胜建立西汉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

  3、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开创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5、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后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

  6、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标志汉朝告终。

汉朝多少年

汉朝的简介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可以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汉朝起于汉高祖刘邦,终于汉献帝刘协,一共经历了29个皇帝。汉朝可以说在科技领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经历多少年
汉朝一共经历了四百零七年。从公元前二百零二年起,汉高祖刘邦推翻秦的统治,建立了大汉王朝,将都城设置在了长安,历史上称之为西汉。而在公元八年,王莽废掉了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将都城定在了常安,历史上称之为新朝。
在公元二十三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定都南阳,历史上称之为玄汉。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一统天下,继续沿用汉作为国号,定都洛阳,历史上将之成为东汉。而在二百二十年,曹丕挟持汉献帝刘协,让其禅让帝位,至此汉朝结束。

汉朝经历了多少年?

经历了405年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1)汉高祖 刘邦(前256--前195年)
(2)惠帝 刘盈(前211--前188)
(3)吕后 吕雉(前241--前180)
(4)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
(5)景帝 刘启(前188--前141年)
(6)武帝 刘彻(前157--前87年)
(7)昭帝 刘弗陵(前95--前74年)
(8)宣帝 刘病已(前91--前49年)
(9)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
(10)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
(11)哀帝 刘欣(前26--前1)
(12)平帝 刘衎(前9--公元5年)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1)光武帝 刘秀(前6--57年)
(2)明帝 刘庄(28--75年)
(3)章帝 刘炟(58--88年)
(4)和帝 刘肇(79--105年)
(5)殇帝 刘隆(105--106年)
(6)安帝 刘祜(94--125)
(7)顺帝 刘保(114--144年)
(8)冲帝 刘炳(143--145年)
(9)质帝 刘缵(138--146年)
(10)桓帝 刘志(132--167年)
(11)灵帝 刘宏(156--189年)
(12)献帝 刘协(181--234年)
扩展资料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朝多少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簒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 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享国四百零七年。

汉朝一共407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后,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又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建立魏国,东汉至此正式灭亡。 汉朝经历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25年到220年,因此汉朝享国四百零七年。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 , 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汉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如下: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国号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莽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政权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一共经历29位皇帝,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汉末代皇帝汉孺帝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
16、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17、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18、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19、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20、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21、东汉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
22、东汉第七位皇帝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23、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24、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25、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26、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刘志(公元146年—148年)。
27、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孝灵皇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
28、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29、东汉第十四位皇帝孝献皇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
相关说明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
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 。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