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针见血,一针见血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01:56:51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针见血的读音

一针见血的读音是yī、zhēn、jiàn、xiě。
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出自《后汉书·郭玉传》。也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用在“议论精确”的表述上。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六.鲁索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是故讲学者,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为目的,虽有善言,终不免于奴隶之学,此康氏一针见血之教也。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此真一针见血之言哉!
一针见血造句
1、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4、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
5、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7、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复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8、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

一针见血是什么意思

一针见血的意思是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拼音】yì zhēn jiàn xiě。
【基本释义】一针见血,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示例】《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不叱喝人,也不着急,但是他的话并不客气,老是一针见血地使他们在反感之中又有点佩服。”
【语法】构词方式是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批评性意见或建议。
【近义词】一语道破:道是指说。破是指揭穿。一句话就把用意说穿了。
一针见血造句
1、王老师批评社会的丑恶现象往往是一针见血。
2、他脑回路清晰,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3、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4、我喜欢跟那种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人做生意。
5、如此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发言,不免使几位作者有些难堪,小柯姆脸色铁青、嘴角紧闭,稿纸在手中瑟瑟作响。
6、必须有充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一针见血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7、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8、他最大的失败是自己没能力一针见血的写出其所厌恶制度的两面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针见血

一针见血什么意思

一针见血的意思是: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拼音:yī zhēn jiàn xi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见”,不能写作“现”。
例子: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不叱喝人,也不着急,但是他的话并不客气,老是一针见血地使他们在反感之中又有点佩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批评性意见或建议。
近义词:
一语道破。
拼音:yī yǔ dào pò。
解释: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例子:老王是个爽快人,他不顾旁人眼色,一语道破玄机。
正音:“语”,不能读作“yù”。

一针见血的意思解释 一针见血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一针见血的意思: [yīzhēnjiànxiě] 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百科解释: 一针见血,成语,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本义;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形容医生医术十分高明。
一针见血的详细解释: 一针见血 [yī zhēn jiàn xiě]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的近义词: 有的放矢,开门见山,鞭辟入里,对症下药,要言不烦,切中时弊,一语道破,言简意赅,刀刀见血,一语破的,单刀直入,提纲挈领,言必有中,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一针见血的反义词: 离题万里,空洞无物,无的放矢,言不及义,支吾其词,隔靴搔痒,言外之意,泛泛之谈,不痛不痒,不着边际,言之无物,莫衷一是 一针见血的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一针见血造句: 1、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2、王老师批评社会的丑恶现象往往是一针见血。
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4、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5、他说那家公司实际上正面临破产的危机,真是一针见血。
6、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
7、他的观点很正确,切中时弊,一针见血。
8、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9、在党组会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的原因所在。
10、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11、这篇文章一针见血,而且文辞相当优美。
12、他对事故发生原因的总结,真是一针见血。
13、而这种促销活动,往往都是一针见血,很有实效。
14、多想少说,要么不说,要么一针见血。
15、他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一小撮坏人疯狂叫嚣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
16、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覆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17、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18、他对我的错误提出批评,真是一针见血。
19、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刘明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学习不努力。
20、他的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击中要害。

一针见血的意思是什么

一针见血的意思:一针刺进去马上可以见到血流出。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看问题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读音:yī zhēn jiàn xiě。
引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瘥,召玉诘问其状。
例句:他平时虽然说话少,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近义词:一语中的、一语道破。
反义词: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言不及义。
一针见血造句
1、这篇文章写得一针见血,完美地概括了整个事件的核心。
2、他是一个演讲家,每次演讲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3、那位老师的讲解非常精辟,一针见血地解释了这道数学题的难点。
4、这位顾问对企业的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业的症结所在。
5、那个医生的诊断非常准确,一针见血地找到了病人的病因。
6、他是一个谈判高手,每次谈判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弱点。
7、这个律师的辩护非常有力,一针见血地驳斥了控方的指控。
8、这个评论家的评论很中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电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9、她是一个面试官,每次面试都能一针见血地发现应聘者的优缺点。
10、这个教练的指导非常到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运动员的训练问题。

一针见血的意思?


注音 一 ㄓㄣ ㄐ一ㄢˋ ㄒ一ㄝˇ
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词性 形容词 成语
基本释义

⒈ 比喻说话、做文章直截、简短而切中要害。
英hit *** .on the raw; penetratingly;
相似词
有的放矢 开门见山 鞭辟入里 对症下药 泛泛之谈 要言不烦 切中时弊 一语道破 一语说破 言简意赅 刀刀见血 一语破的 单刀直入 提纲挈领 言必有中 切中要害 提纲契领 一语中的
相反词
离题万里 空洞无物 无的放矢 言不及义 支吾其词 隔靴搔痒 言外之意 泛泛之谈 不痛不痒 不著边际 言之无物 莫衷一是
国语辞典简编本 一针见血「ㄧ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变)ㄧˋ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比喻议论透澈而中肯。
造句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公司的弊端,颇得大家的赞同。
国语辞典修订本 一针见血「一 ㄓㄣ ㄐ一ㄢˋ ㄒ一ㄝˇ」
⒈ 比喻议论透澈而中肯。也作「一语中的」。
例如:「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时下年轻人的通病。」
近刀刀见血 一语道破
反无的放矢
引证解释 ⒈ 比喻言辞直截简明,切中要害。
引梁启超 《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 《反对党八股》:“怎么样?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不叱喝人,也不著急,但是他的话并不客气,老是一针见血地使他们在反感之中又有点佩服。”
⒉ 比喻行动迅速果断,能立见功效。
引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八场:“好,按昨儿晚上说的,给他个一针见血。”

一针见血什么意思

一针见血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文章直截、简短而切中要害。
一针见血造句:
1、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2、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4、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
5、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覆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7、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
8、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1、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例句:他的言论真是一针见血。
出处: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2、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例句: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3、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例句: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出处: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一针见血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335 成语 一针见血 注音 ㄧ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变) ㄧˋ ㄓㄣ ㄐㄧㄢˋ ㄒㄧㄝˇ 汉语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变)yì zhēn jiàn xiě 释义 一针刺入手指,鲜血即出。 语本《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 后用「一针见血」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ㄑ|ㄥˋ)。 「一语道破」 典源 《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又尝如厕1>,见一人朱衣介帻2>,敛板3>曰:「以君长者,故来相报。 君后当为公,位至八州都督。」 有善相者师圭谓侃曰:「君左手中指有竖理4>,当为公。 若彻于上,贵不可言。」 侃以针决之见血,洒壁而为「公」字。 以纸裛5>手,「公」字愈明。 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注解〕(1)如厕:上厕所。 如,往、至。 (2)介帻:古代文人不分尊卑贵贱通用的长耳头巾。 帻,音ㄗㄜˊ。 (3)敛板:古代官员双手端持手板,贴近胸前,表示恭敬。 (4)竖理:垂直的指纹。 竖,音ㄕㄨˋ。 (5)裛:音|ˋ,缠绕、包裹。 典故说明 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浔阳人,东晋名臣。 父亲早年亡故,自幼由母亲抚养成人,并以恩威并重的方法教导,对陶侃日后为官的清廉,有着很大的影响。 典源此处是记录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厕所时,看见一个身穿红衣、包著头巾的人,说他以后会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 另外一个看相的人,也说他左手中指有一条垂直的指纹,将来地位会非常尊贵、崇高,会得到「公」的爵位。 陶侃就用针刺破手指,鲜血喷洒到墙壁上,居然形成了一个「公」字。 再用纸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发明显。 陶侃后来果真当了八州的都督。 这是关于「一针见血」的一段故事。 后来「一针见血」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已和此典故无关,转用字面义,表示一针下去,血即涌出,用来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集六.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书证 01.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六.卢梭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02.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一三.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是故讲学者,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为目的,虽有善言,终不免于奴隶之学。 此康氏一针见血之教也。」 03.清.梁启超《新民说.第一八节.论私德.私德之必要》:「(王)子曰:『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 』此真一针见血之言哉!」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 【使用类别】用在「议论精确」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0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0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04>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 <05>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0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07>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复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08>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 近义词: 一语中的,一语破的,一语道破 反义词: 不著边际,游谈无根,隔靴搔痒 辨识 请参考『辨识335』 参考语词 一刀见血

一针见血的意思

一针见血的意思: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近义词】有的放矢、开门见山、鞭辟入里、对症下药、要言不烦、切中时弊、一语道破、言简意赅、刀刀见血、一语破的、单刀直入、提纲挈领、言必有中、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反义词】离题万里、空洞无物、无的放矢、言不及义、支吾其词、隔靴搔痒、言外之意、泛泛之谈、不痛不痒、不着边际、言之无物、莫衷一是
一针见血造句
(1)王老师批评社会的丑恶现象往往是一针见血。
(2)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3)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4)我喜欢跟那种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人做生意。
(5)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6)他说那家公司实际上正面临破产的危机,真是一针见血。
(7)在党组会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