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汉语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7 04:59:10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历史汉语歇后语
历史汉语歇后语是结合历史人物、事件、典故形成的语言智慧结晶,兼具趣味性与文化内涵。以下分类整理经典例子,并附典故解析:

一、先秦历史人物类


  1.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 典故:姜子牙晚年在渭水用直钩钓鱼,不设饵、不沉水,称 “愿者上钩”,后被周文王赏识。
    ▶ 寓意:比喻心甘情愿落入圈套,或主动寻求机会。
  2.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
    ▶ 典故:孔子周游列国,学识渊博,搬家时书籍众多。“书” 与 “输” 谐音。
    ▶ 寓意:形容失败次数多,或物品以书籍为主。
  3.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 典故:项羽(楚霸王)年少时能举起千斤大鼎,展现神力。
    ▶ 寓意:形容力量极大,或能力超群。

二、汉代典故类


  1. 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 典故: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答 “臣多多而益善耳”,体现其自信的统兵能力。
    ▶ 寓意:指数量越多越好。
  2.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典故:三国时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立足,后占据不还,引发吴蜀矛盾。
    ▶ 寓意:比喻借东西不归还。
  3.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 典故:三国魏司马昭掌权时,篡魏野心明显,连路人都知道。
    ▶ 寓意:形容野心或阴谋公开,人人皆知。

三、三国人物经典歇后语


  1.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
    ▶ 典故: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利用大雾用草船骗曹军射箭,成功 “借” 箭十万支。
    ▶ 寓意:形容收获颇丰,或用智慧达成目标。
  2. 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
    ▶ 典故:张飞勇猛,比喻吃豆芽这种小事轻而易举。
    ▶ 寓意:形容事情简单,毫不费力。
  3.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典故:赤壁之战中,周瑜与黄盖合演苦肉计,黄盖故意受罚以骗取曹操信任。
    ▶ 寓意: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配合做某事。
  4.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典故:曹操攻汉中时,以 “鸡肋” 为夜间口令,杨修猜中其 “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的心理。
    ▶ 寓意:形容事物虽无价值,舍弃又觉可惜。

四、唐宋明清历史类


  1.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
    ▶ 典故:宋代包拯(包公)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常喻公正严明。
    ▶ 寓意:形容人公正无私,不畏权贵。
  2. 岳飞背刺字 —— 精忠报国
    ▶ 典故:岳飞母在其背刺 “尽忠报国”(后传为 “精忠报国”),激励其抗金。
    ▶ 寓意:形容忠诚爱国,甘于奉献。
  3. 秦桧跪岳飞 —— 罪有应得
    ▶ 典故:秦桧夫妇跪于岳飞墓前谢罪,象征奸臣受罚。
    ▶ 寓意:指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4. 唐僧取经 —— 多灾多难
    ▶ 典故:《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源自唐代玄奘西行史实。
    ▶ 寓意:形容过程充满坎坷。

五、历史事件与典籍类


  1. 火烧赤壁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典故:赤壁之战前,周瑜做好火攻准备,唯缺东风,后诸葛亮 “借” 东风助战。
    ▶ 寓意:比喻一切准备就绪,只差关键条件。
  2. 大禹治水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典故:大禹为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进去,体现公而忘私。
    ▶ 寓意:形容人专注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3. 愚公移山 —— 持之以恒
    ▶ 典故:《列子》中愚公率子孙挖山,终感动天帝派神移山。
    ▶ 寓意: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六、谐音与历史关联类


  1. 秦始皇的碑 —— 一字不刻
    ▶ 典故:秦始皇泰山刻石原刻字多,后仅存残碑,民间附会为 “不刻字” 以显功绩无需多言。
    ▶ 寓意:(谐音)指 “一言不发” 或事物空白。
  2. 赵匡胤下棋 —— 输了华山
    ▶ 典故: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未称帝时下棋输于陈抟,将华山赠予,后成典故。
    ▶ 寓意:形容因小失大,或打赌失利。

使用小贴士


歇后语是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学习时可结合典故理解背后的人物性格、事件逻辑,既能体会语言幽默,也能加深对历史的记忆。若需特定时期或人物的歇后语,可进一步补充探讨!
历史汉语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