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 2、强直性脊椎炎简介
- 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什么疾病?
- 4、强直性脊柱炎简介
- 5、什么叫强直性脊柱炎呢
- 6、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 7、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 8、强直性脊柱炎怎么办
- 9、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 10、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白领们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室内,并且还要长时间的久坐,很容易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和大家分享一下强制性脊柱炎的知识。1.首先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2.然后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3.最后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的得病原因到现在还不能确认,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在的治疗只能是进行控制和缓解。注意事项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能从事很累的体力劳动的,并且也要经常的卧床休息,否则脊柱是会变形的,并且在生活中注意补充蛋白质,还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强直性脊椎炎简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周围关节、内脏系统的全身性炎性疾病。早期本病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统一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韧带钙化及骨性强直为其重要特点。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目录 1 拼音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依据 4 治疗原则 5 用药原则 6 辅助检查 7 疗效评价 1 拼音 qiáng zhí xìng jǐ zhuī yán
强直性脊椎炎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过去认为它是中枢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认为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是一种独特的疾病。本病类风湿因数阴性,属血清反应阴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有遗传因素,男性多于女性,国内统计约为14:1。病人亲属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约96%的病人含有血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
2 临床表现
1.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70%以上在1530岁之间。40岁以后很少发病。
2.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渐感腰部活动不灵活,晨起明显,活动后好转,久坐后活动又不灵活。症状日渐加重,并向上发展。
3.关节疼痛最先出现在氐髂关节,可先在一侧,继之对侧发生,也可同时双侧发病。骶髂关节处有压痛,骶髂关节试验阳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动不便为早期症状,逐渐发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关节时,出现呼吸不畅,有束带状胸痛,咳嗽、喷嚏时脊椎剧痛。发展到颈椎时,头部转动不易,整个脊柱完全僵硬。由于屈肌较伸肌强,及患者喜蜷曲躯干之姿势,脊柱呈圆形驼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痛,久之髋关节活动受限,呈屈曲强直。髋关节发病率约3855%。
6.3040%病人可伴发急性虹膜炎。
3 诊断依据
1.根据纽约临床诊断标准。首先将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为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轻微不正常,有局限性骨腐蚀或骨硬化,关节间隙无变化;Ⅲ级:中度不正常,骨腐蚀与硬化明显,关节间隙有改变;Ⅳ级:严重不正常,已强直。
2.诊断标准是:(1)腰椎于前俯、后伸和侧弯均受限;(2)胸腰段或腰椎有症状或疼痛;(3)呼吸胸扩张在第4肋间隙水平只有或少于2.5cm。
3.肯定强直性脊椎炎者:(1)ⅢⅥ级双侧性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上述的一条标准;(2)ⅢⅣ级或Ⅱ级双侧性骶髂关节加上第1条标准或加上第2与第3条标准。
4.可能强直性脊椎炎:ⅢⅣ级双侧性骶髂关节炎而没有任何一条标准。
5.可有轻度贫血,血沉增快,90%HLA-B27抗原阳性。
6.脊柱早期普遍性骨质疏松,渐次附件模糊,软骨下骨硬化,脊柱变直,脊椎呈竹节样改变。
4 治疗原则
1.强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岁以后病变明显缓和,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镇痛药物和湿热外敷控制症状的情况下,尽早进行矫正和预防畸形的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
2.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3.为了预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牵引等方法治疗。
4.晚期已有畸形强直者,应在病变静止后施行矫形手术,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术有脊柱截骨术,髋关节人工全关节置换术,股骨髁上截骨术等。
5.放射治疗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变的发展,且有诱发白血病或纤维肉瘤等恶性肿瘤之可能,故应慎用。
5 用药原则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减至50100毫克维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约3克,注意副作用,特别是骨出血,骨髓抑制。为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可用肠溶阿司匹林。
3.强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镇痛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应用。每日用量不超过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并有牛皮癣,则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6 辅助检查 强直性脊椎炎主要靠临床表现、X线改变进行诊断、而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快、类风湿因数阴性,所以基本检查项中是常规之检查。尤其骨盆摄片了解骶髂关节X线改变对早期明确诊断很有帮助。
7 疗效评价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手术后畸形矫正伤口愈合,无合并症。
2.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手术后畸形基本消失,功能有所改善。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什么疾病?
强直性脊椎炎在医学上称为强直性脊柱炎,是指发生于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脊柱附着点纤维化和骨化、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多发于青年男性,早期常症状较轻,仅有腰背区发僵、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夜间臀区、腰背痛明显,起床困难,甚至会出现低热、消瘦、乏力等症状。早期由于病情较轻,临床表现不特异,部分患者并不能查明病因;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出现骶髂关节的特殊病变,并开始向脊柱、髋关节等重要部位侵犯,此时患者逐渐出现腰椎等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等,影响正常生活。在现代医学范围内,强直性脊柱炎是可治的,配合体育疗法、药物疗法,患者的身体疼痛能大幅度减轻,提升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20~30岁男性,以骶髂关节炎、脊柱炎、肌腱端炎为主要特点,进行性脊柱运动受限甚至畸形,对眼睛、肺脏、肠道等关节外组织亦可造成不同程度损伤。遗传、环境与免疫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一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袭。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厌食、低热、乏力、消瘦、贫血等,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强直性脊柱炎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
二常见受累部位
(1)骶髂关节:最早为骶髂关节炎,后发展至腰骶部、胸椎及颈椎。
(2)腰椎:下腰痛和活动受限多为腰椎受累和骶骼关节炎所致。
(3)胸椎:腰椎受累后波及胸椎。
(4)颈椎早期改变:可为颈椎炎由腰胸椎病变上行而来。
(5)后期脊柱改变:固定于前屈位,胸椎后凸畸形,胸廓固定,腰椎后凸畸形,髋和膝关节屈曲挛缩是 AS 后期特征性姿势。
(6)周围关节:周围关节受累率为肩和髋关节 40%、膝关节 15%、距小腿关节 10%,腕关节和足各关节 5%,极少累及手。
强直性脊柱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强直性脊柱炎的别名 5 疾病分类 6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6.1 遗传 6.2 感染 6.3 自身免疫 6.4 其它 7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8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9 需要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的疾病 10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10.1 非甾体抗炎药 10.2 柳氮磺吡啶 10.3 阿米替林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 10.4 植物药 10.5 注意事项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 1 拼音 qiáng zhí xìng jǐ zhù yán
2 英文参考 ankylosing spondy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1];AS)为病名[2]。是指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2][1]。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3]。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3]。
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26%。以往认为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6:1.现报告男女之比为5:1,只不过女性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较轻[3]。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3]。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HLA 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3]。环境因素和细菌感染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中也有着重要作用[3]。
4 强直性脊柱炎的别名 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AS
5 疾病分类 风湿性疾病 >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6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
6.1 遗传 遗传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HLA 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3]。
据流行病学调查,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而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9%;HLAB27阳性者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相差约100倍。有报道,强直性脊柱炎一组亲属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20~40倍[12],国内调查强直性脊柱炎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4.2%,比正常人群高出120倍。HLAB27阳性健康者,亲属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率远比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亲属低。所有这些说明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应当看到,一方面HLAB27阳性者并不全部都发生脊柱关节病,另一方面约有5%~20%脊柱关节病病人检测HLAB27呈阴性,提示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因此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本病的唯一因素[13、14]。有几种假设可以解释HLAB27与脊柱关节病的关节:①HLAB27充当一种感染因子的受体部位;②HLAB27是免疫应答基因的土改的,决定对环境激发因素的易感性;③HLAB27可与外来抗原交叉反应,从而诱导产生对外来抗原的耐受性;④HLAB27增强中性白细胞活动性[15]。籍助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免疫电泳及限制片段长度多形态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 *** ),目前已确定HLAB27约有7种或8种亚型[1]。HLAB27阳性的健康者与脊柱病病人可能有遗传差别,例如所有HLAB27个体都有一个恒定的HLAB27M1抗原决定簇,针对此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可与HLAB27交叉反应。多数HLAB27分子还有M2抗原决定簇。HLAB27M2阴性分子似乎比其他HLAB27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有更强的联系,尤其是亚洲人,而HLAB27M2阳性亚型可能对Reiter综合征的易感性增强。现已证明,HLAB27M1与M2两种抗原决定簇和致关节因素绍克雷白菌、志贺杆菌和那尔森菌能发生交叉反应。反应低下者似乎多表现为强直性脊柱炎,反应增强者则发展为反应性关节炎或Reiter综合征。
6.2 感染 近年来研究提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Ebrimger[16]等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便中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为79%,而对照组<30%;在AS活动期中肠道肺炎克雷白菌的携带率及血清中针对该菌的IgA型抗体滴度均较对照组高,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有人提高克雷白菌属与HLAB27可能有抗原残期间交叉反应或有共同结构[17、18],如HLAB27(宿主抗原残基72至77)与肺为克雷白菌(残基188至193)其有同源性氧基酸序列,其他革兰阴怀菌是否有抗体与这种合成的肽序列结合,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29%,而对照组仅5%[15]。Mason等统计,83%男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合并前列腺炎,有的作者发现约6%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其他报道也证实,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溃疡性结疡炎和局限性肠炎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许多,故推测强直性脊柱炎可能与感染有关。Romonus则认为可能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经脊柱静脉丛播散到脊柱,但在病变部位未能找到感染原(细菌或病毒)。
6.3 自身免疫 有人发现6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类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抗原性质未确定。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6.4 其它 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总之,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尚无一种学说能完满解释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部表现,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致病。
环境因素和细菌感染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中也有着重要作用[3]。
7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8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袭[3]。
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为炎性下腰背僵痛[3]。表现为背部不适、背痛伴发晨僵发生在40岁以前;缓慢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活动后减轻或消失[3]。
早期体征为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逐渐出现腰椎前凸变平,脊柱各个方向活动受限[3]。
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3]。
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3]。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目前仍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3]:
如果患者具备以下标准中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9 需要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的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需与类风湿关节炎、椎闻盘脱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髂骨致密性骨炎以及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诊断[3]。
10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10.1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可迅速改善患者关节症状,是解除症状的首选用药[3]。
布洛芬400~600mg,一日3~4次;双氯芬酸钠,25~50mg/d,一日2~3次;吲哚美辛栓,50~100mg(塞肛),一日1~2次[3]。如症状较轻也可只每晚用一次[3]。使用该类药物时应注意单品种、短疗程、最小有效剂量[3]。
如用药时间较长,应酌情加用制酸剂或黏膜保护剂,如雷尼替丁,150mg,一日1~2次,或奥美拉唑,20mg,一日1~2次,和(或)枸橼酸铋钾,0.3g,一日2~3次[3]。
10.2 柳氮磺吡啶 口服每日0.5g~0.75g,分2~3次服用开始,之后每周增加0.5g,直至2.0~3.0g,维持剂量0.5~1.0g/d,用药期间注意血常规和肝功能;活动性或前述治疗无效患者可以使用甲氨蝶呤,7.5~15mg,每周一次,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3]。
10.3 阿米替林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 阿米替林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缓解症状[3]。常用剂量:30mg,每晚1次[3]。
10.4 植物药 雷公藤多苷,20mg,一日3次;病情控制后,减半量[3]。
10.5 注意事项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保护关节的灵活性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基础[3]。
什么叫强直性脊柱炎呢
前段时间我刚刚治疗过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经常会使我浑身酸痛,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叫强直性脊柱炎。 1. 症状一,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病人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功能活动受限;强直性脊柱炎在患病早期,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患者会感觉到脊柱酸痛或轻度,天气一变化,如阴天下雨,患者的症状更加明显,在过渡劳累后,症状也会加重,有时弯腰也会。由于这时期很多脊柱活动没受到限止,通常以为是过渡劳累引起,因此经常导致误诊误治。2. 症状二,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病人腰背、下肢关节疼痛较重,脊柱功能活动受限。此时,如果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大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3. 症状三,而且强直性脊柱炎在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人们的关节出现畸形的情况,在阴雨天气也会出现水肿或者是疼痛的症状。 注意事项在患有了强直性脊柱炎之后要注意自己坐姿跟睡姿,饮食上多喝牛奶。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的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易患。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和免疫因素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脊柱疼痛和僵硬:最早表现为腰部疼痛和僵硬,逐渐向上扩散至胸椎和颈椎,影响正常的活动和姿势。
非脊柱关节疼痛:如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处也可能出现疼痛和肿胀。
疲劳和身体不适。
视力问题:约10%的患者会出现眼部症状,如结膜炎、虹膜炎等。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生物制剂等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维持正确的姿势,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如果您存在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中医上属于痹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建议:尚无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强直居-优堂传世贴】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及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对于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也可表现为夜间疼,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关节疼痛减轻,而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贵阳强直医院介绍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疾病,其大部分人表现为HLAB27阳性,患者通常表现为30~50岁期间出现的晨僵,一般情况下超过一小时,以及隐匿发作的后背和髋关节疼痛,最终可以导致进行性的脊柱活动度的丧失。
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临床特点是,患者经常在夜间因背部疼痛而行,在轻微的活动后疼痛可以缓解。另外一些患者可以表现为非对称性的外周性关节炎症,以及单侧的前葡萄膜炎,少数情况下可有心脏和肺部的受累。
强直性脊柱炎预防:
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实际上来讲,达到完全预防是不大现实的。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是不清楚的,但是对于那些,比如经常腹泻的病人,腹泻病人可以引起脊柱炎的发生,这样的病人对一些食物的摄入要注意,寒冷的食物、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就要尽量避免。
再一点就是B27阳性的病人,对于这样的病人,从流行病学调查来讲,强直性脊柱炎发作的概率是高的,这样病人就要注意,当发现了一些症状,比如晨僵、背部发僵,以及眼睛的一些症状,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色素膜炎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来做出一些早期诊断,经过一些检查判断到底是不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这样治疗也能达到一个预防的目的。另外一个是活动的问题,尽量不要去做强度很大的活动,包括一些负重的运动。
在门诊有些病人患病以后,去做举重、一些负重的这些锻炼,想减体重,但是会引起脊柱损害。而还有一些其它的病因,包括感染和过敏,这些情况下也要注意,因为这些过敏、感染的情况同样可以引起来强直性脊柱炎的发作,这种情况避免和预防以后,能够减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作。所以严格说起来,强直性脊柱炎真正的预防是不现实的。但是经过以上的调整能够减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作,即便发作以后也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办
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由于很多人在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后,其骨骼也会出现病变而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因此,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就应当尽快的治疗,下面本文就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办法分享给大家。 1. 方法一:体疗。体育疗法对各种慢性疾病均有好处,对AS更为重要,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保持胸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在平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方法和运动的强度,如新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2. 方法二:物理治疗。理疗一般可用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矿泉温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3. 方法三: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 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2)柳氮磺胺吡啶 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AS,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上可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应对,而在平常,则应该注意避免强力负重,使病变加重,还要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起病较为缓慢,多发于15-30岁的男性青壮年。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和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有调查发现,90%的患者家族中有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亲属。但是并不意味着患者的下一代肯定会罹患本病,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外国学者发现,有八成左右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大便中含肺炎克雷伯菌,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通常合并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染。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隐匿性较强不易被发现。早期患者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大多对生活没有严重的影响;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中期,主要表 现为腰背、下肢关节疼痛明显,严重时可明显感觉脊柱功能活动受限。该病发展到晚期,患者腰骶部疼痛加剧,脊柱疼痛严重,并伴有全身关节疼痛,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病变规律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发展规律呢?很多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都是一知半解的,才会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隐匿性,那么,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发展有哪些规律呢?
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的过程中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情况下病变的发展遵循以下的规律:脊柱受累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改变。首先累及双骶髂关节,自下而上地出现腰椎、胸椎和颈椎病变,导致完全性强直和驼背,形成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进行性的伸展受限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特征,表现为腰部前屈、后仰及两侧运动受限,腰椎前曲逐渐消失,变平直。腰椎的前屈受限以如下方式表示:从腰4水平向上量10厘米作一标记(也有再向下延伸5厘米),然后固定下端,让患者尽量向前弯腰,测定腰椎直立位与前屈时米尺移动范围,正常5厘米以上,有病变时移动度减少,小于2.5厘米为阳性。
胸椎病变出现稍晚,但亦有个别患者先有胸椎疼痛,然后才出现腰痛症状。患者多数表现为胸背痛,逐渐出现胸闷,憋气,胸锁关节、胸肋关节可出现肿胀、疼痛、呼吸痛和压痛,渐出现胸廓扩展度减低,胸廓固定畸形、胸椎驼背畸形。胸廓运动主要以扩胸度大小测定,即以第4胸椎水平测量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间胸廓运动周径,正常大于5厘米,小于2.5厘米即有意义。
晚期可以出现颈椎的活动受限,低头、仰头、偏头困难,后颈部疼痛、僵硬,最后完全固定,类似“龟颈样”畸形。脊椎的病变不但可使椎体形状改变、骨刺形成,还可影响脊椎关节病变,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韧带炎症,椎间隙、椎间盘病变。颈椎病变可压迫颈丛神经,如出现半脱位还可能压迫脊髓,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压迫椎动脉可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出现类似颈椎病的表现。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一旦发展到了晚期,该病的症状就会愈发的严重,并且对患者健康的伤害也就越大,因此建议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治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英文简称AS,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骶髂关节,导致腰背部、胸背部、骶尾部和颈部的疼痛,以及僵硬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属于风湿性疾病,而所谓“强直”即僵直、强迫直立等意思。针对脊柱主要是指颈椎、腰椎不能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头部无法左右转动、点头,不能弯腰等。
强制性脊柱炎并不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为0.1%~0.4%。年轻人容易遭受强制性脊柱炎的侵袭,发病一般在20~30岁。因其有着慢性、进行性等特点,使得该病病程绵延终身,发病时,患者疼痛难耐,备受煎熬,故有“不死癌症”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