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厚德载物下一句怎么接
- 2、清华校训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厚德载物后一句简介
- 3、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 4、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 5、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 6、“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下一句是什么?
- 7、厚德载物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 8、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 9、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厚德载物下一句怎么接
\"厚德载物,广积善缘\"可以作为\"厚德载物\"的下一句。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应该积极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同时广泛积累善行和善事,以造福他人和社会。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应该具备崇高的品德和道德,以及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责任。\"厚德\"指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强调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载物\"表示个人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修养,还要担负起为社会和他人承担责任的使命。
\"广积善缘\"则进一步强调个人应该广泛积累善行和善事,积极行善积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正能量。
因此,\"厚德载物,广积善缘\"表达了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同时通过善行与善事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贡献。
“厚德载物”是一个成语,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不过,通常在表达类似意思时,会使用类似的成语,如:
●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需要保持坚强和毅力。
厚德载物下一句通常接“物以群分”。这是一句出自《周易》的名言,全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物以群分,吉凶生也。”
首先,我们来解析这个成语引申的含义是,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担当大任,承载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物以群分的含义是指性质相同的事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同类相聚、同气相求的道理,意味着不同性质的事物会相互区分、形成不同的群体。
这两句话联系在一起,意思是说,大地因为具备了厚实的德行,所以能够承载万物;而性质相同的事物也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群体。
这个道理引申出来的含义是,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才能担当大任,承载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而不同性质的人也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作用。
这句名言出自《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被广泛传颂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古代,这句名言被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尤其是对于领导者而言。
在今天的社会中,这句名言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职场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道理。
此外,这句名言还可以启示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事物。当我们遇到新事物或者不同性质的事物时,应该先了解它们的本质和特点,然后找到与它们相匹配或者相通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或者处理它们带来的问题。
总之,“厚德载物,物以群分”这句名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导我们在人生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同时,这句名言还可以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大任、承载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同时也要注重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找到与它们相匹配或者相通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
清华校训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厚德载物后一句简介
1、厚德载物下一句是自强不息。
2、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源自《周易》。《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厚德载物的上一句是:地势,坤;下一句是: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这句话出自《周易·坤》,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释义:
君子应该像大地那样,胸怀宽广、宽厚待人。当脚踏上冰霜的时候,说明寒气已经开始凝聚。
厚德载物造句:
(1)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挑战自我、勇创佳绩。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用她那宽广无垠的胸膛容纳万物:春风细雨,夏日骄阳,秋霜硕果,冬寒雪景。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能看到秋野的金黄,我们能闻到碧草的芳香,我们能听到江河的澎湃。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承古纳今龙气度;兼容并蓄海襟怀。横批:厚德载物。
(8)其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作风,以务实诚信、思利及人为理念,主张诚信经营,倡导保健品的理性消费。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01 厚德载物没有下一句,“厚德载物”的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用自己的品德对待他人。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水利万物而不争。
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厚德载物的下一句是雅量容人,出自《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厚德载物的上一句是地势坤,出自《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雅量容人。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下一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释义: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雅量容人。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厚德载物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雅量容人。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厚德载物"是一句成语,通常是独立使用的,没有上一句或下一句。它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广泛的知识才能,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句成语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上一句是:地势,坤;下一句是:覆霜坚冰,阴是凝也。
上一句是:地势,坤。下一句是: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全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意思是: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出处:《易传·象传上·坤》。
语句赏析:
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虽然没有上天那么高高在上、神圣而神秘,却让人感到实在、亲切。“坤”卦几乎涉及到了人们在大地上所从事的衣、食、住、行等全部重要活动,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古人凭直感体验到的贴近大地胸膛的那种亲切而深情的眷恋,因而从大地占得的征兆都是吉祥顺意的。这样一种认识和现念,简直可以说是一首大地母亲的颂歌。
人类由远古的采集、狩猎的生存方式,过渡到相对稳定和有保障的从事农牧商业的生存方式,是从漂泊、冒险、为生存而挣扎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巨大飞跃。在这个飞跃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人类对大地无尽的亲情。西方传说中的巨人,只有紧贴大地才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可见,对大地的亲情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白话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上善若水”四字却是和孔夫子有关的。
另外,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不争名利,关注自身;保持沉静,不受影响;愿意施与,不求目的;当断就断,顺势而为;自身发光,善于影响;认清优势,善于应用;时不赋我,静待时机。我等俗人,只能先参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达到自然的境界似乎还很远哦。
望采纳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补充: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基本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第四声)故几于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原文是这样的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雅量容人。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一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下面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的下一句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厚德载物的下一句是雅量容人,出自《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厚德载物的上一句是地势坤,出自《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的意思 厚德载物是一个汉语成语,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
厚德载物的典故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南,坤在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下一句是雅量容人。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只有行善积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所享受物质和精神文明。享受的多、拥有的多就越需要更多的积功累德。否则只怕是德(得)不配位,早晚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