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蚱蜢,蚱蜢是一种什么昆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10:19:14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蚱蜢读音

蚱蜢读音:[zhà měng]
拓展资料: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蚱蜢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外形特征: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
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
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
蚱蜢解释
1、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是害虫,吃稻叶等。出处:蚱蜢,草上虫也。——《六书正伪》
2、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蚱蜢,拼音:[zhà měng]
蚱蜢解释
(1) [grasshopper] 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 ),是害虫,吃稻叶等。蚱蜢,草上虫也。——《六书正伪》(2) 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拓展资料:
1、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蚱蜢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2、外形特征: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
3、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4、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5、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蚱蜢是什么意思

蚱蜢(英文:Acrida)别名蚂蚱、油蚂蚱、草蜢子。
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後胸愈合不能活动。
脚达,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藷、空心菜等。常在田间、草丛间出没。
蚱蜢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种植食性昆虫。
蚱蜢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危害,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蚱蜢学名蝗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国有1000余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温带的草地以及沙漠地区。
蚱蜢特征: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Acrida chinensis),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蚱蜢习性:
1、蚂蚱为植食性昆虫,其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2、蚂蚱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
3、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至32℃,相对湿度为85%至92%,土壤含水量15%至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
4、蚂蚱产卵前期较长,一般为10至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产卵。雌成虫将卵聚产在土下。

蚱蜢怎么读

蚱蜢读zhà měng,蚱蜢就是蝗虫,俗称“蚂蚱”。
蚱蜢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蚱蜢的笔顺:
蚱总笔画:11笔。1.丨(竖)、2.?(横折)、3.一(横)、4.丨(竖)、5.一(横)、6.丶(点)、7.ノ(撇)、8.一(横)、9.丨(竖)、10.一(横)、11.一(横)。
蜢总笔画:14笔。1.丨(竖)、2.?(横折)、3.一(横)、4.丨(竖)、5.一(横)、6.丶(点)、7.乛(横撇/横钩)、8.亅(竖钩)、9.一(横)、10.丨(竖)、11.?(横折)、12.丨(竖)、13.丨(竖)、14.一(横)。

蚱蜢的意思 蚱蜢的意思是什么

蚱蜢的词语解释是:蚱蜢zhàměng。(1)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OxyachinensisThunb),是害虫,吃稻叶等。(2)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蚱蜢的词语解释是:蚱蜢zhàměng。(1)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OxyachinensisThunb),是害虫,吃稻叶等。(2)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注音是:ㄓㄚ_ㄇㄥˇ。 拼音是:zhà měng。 结构是:蚱(左右结构)蜢(左右结构)。蚱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国语词典【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蝗虫的俗称。参见「蝗虫」条。词语翻译英语grasshopper德语Heuschrecke(S)_法语sauterelle,truxale二、网络解释蚱蜢(直翅目蝗科动物)蚱蜢(英文:Acrida)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Acridachinensis),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ZhāZhā)”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为典型广栖、植食性优势种,数量大,分布广,常取食危害农作物及牧草,其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源。2018年7月,哥斯达黎加发现了一只少见的紫色蚱蜢。关于蚱蜢的诗词《论蚱蜢形·头大肩尖腿脚长》《石斛·蚱蜢髀多节》《论蚱蜢形》关于蚱蜢的诗句我的罗曼史在河的下游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八点半腿象蚱蜢腿草际跃过青蚱蜢关于蚱蜢的单词grasshopper关于蚱蜢的成语斗粟尺布惮赫千里东拉西扯独辟蹊径岛瘦郊寒担惊受怕电光朝露促膝谈心点金乏术独步当时关于蚱蜢的词语大含细入独步当时促膝谈心点金乏术东拉西扯独辟蹊径堤溃蚁孔斗粟尺布词不达意担惊受怕关于蚱蜢的造句1、风摇落了树上的一些花朵。沉甸甸、星儿一般的紫丁香花簇,在令人倦怠的空气中摆动着。一只蚱蜢开始在墙边呜叫,一个瘦长的蜻蜓,由薄纱似的棕色羽翼承载着,飘然而过,像一根蓝色的丝线。2、他编的草蚱蜢再也没有人开心地接过去了。3、签定了血契的宠物与主人之间,关系就像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4、总算是出来了,虽说还没脱离危险,但在外面比在阵法内的感觉可不一样,在那,就像是别人手中的一只蚱蜢,在这,至少自由多了。5、元枭只是冷冷的睥了宇凡一眼,在他看来,宇凡只不过是只蝼蚁而已,等他收拾了这几只蚱蜢以后再来收拾宇凡这只蝼蚁。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蚱蜢的详细信息

蚱蜢是什么意思

蚱蜢的解释 (1) [grasshopper] 别名 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 ),是害虫,吃稻叶等 蚱蜢,草上虫也。—— 《六书正伪》 (2) 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详细解释 (1).蝗属农业害虫。形似蝗而略小,头呈三角形,善跳跃,常 生活 在田陇间,吃食稻叶。 宋 杨 万里 《题山庄草虫扇》 诗:“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 十二 回:“这一 打开 ,里面跳出了无数的蚱蜢来。” 王统照 《沉船》 :“沿山 小径 ,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有 许多 灰黑点的蚱蜢跳来跳去,因为天旱,这些小 动物 便日加繁殖。” (2).船名。极其小而灵便。 明 唐寅 《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 诗之三:“寄情聊蚱蜢, 随手 奏觥船。” 清 曹寅 《岸上水牯》 诗:“平滩无蚱蜢,烟火足 黄昏 。” 清 周亮工 《桐江阻涨》 诗:“笭箵暮集喧如市,蚱蜢朝吹乱若云。” 词语分解 蚱的解释 蚱 à 〔蚱蜢〕昆虫,身体 绿色 或褐色,触角短,不能远飞,对农作物有害。 〔蚱蝉〕蝉的一种。 〔蚂( ?)蚱〕见“蚂”。 部首 :虫; 蜢的解释 蜢 ě 〔蚱蜢〕见“ 蚱”。 部首:虫。

蚱蜢是什么动物

蚱蜢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种植食性昆虫。
蚱蜢隶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危害,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蚱蜢学名蝗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国有1000余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温带的草地以及沙漠地区。
蚱蜢特征: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Acrida chinensis),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蚱蜢习性:
1、蚂蚱为植食性昆虫,其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
2、蚂蚱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
3、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至32℃,相对湿度为85%至92%,土壤含水量15%至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
4、蚂蚱产卵前期较长,一般为10至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产卵。雌成虫将卵聚产在土下。

蚱蜢是一种什么昆虫?

蚱蜢是一种常见的植食性昆虫
一、蚱蜢: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
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Zhā Zhā)”声。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为典型广栖 、植食性优势种 ,数量大,分布广,常取食危害农作物及牧草 ,其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源。
二、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
三、常见种类:
1、飞蝗
身体长约5.4cm,呈黄褐色。头顶部色淡,复眼棕色,卵圆形。单眼3个,作鼎足排列。触角丝状,褐色。
2、中华稻蝗
身体长圆形,大约长3~4cm,黄绿色或绿色,有时黄褐色,有光泽,头顶有圆形凹窝,颜面中部沟深。
3、稻叶大剑角蝗
身体细长圆形,雄虫长约5.4cm,雌虫长约9cm,全体绿色,有时呈灰褐色。头圆锥形,颜面尖形,显著倾斜,咀嚼式口器,触角剑形。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在土层中越冬。若虫(蝗蝻)为5龄。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
蚱蜢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此昆虫不完全变态,从卵孵化成若虫,以后经过羽化就成为成虫,不经过蛹的阶段,它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第2年初夏由卵孵化为若虫,若虫没有翅膀,其形状和生活方式和成虫相似。
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蚱蜢

蚱蜢??生活习性特点?

1、蚂蚱为植食性昆虫,其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2、蚂蚱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3、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至32℃,相对湿度为85%至92%,土壤含水量15%至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4、蚂蚱产卵前期较长,一般为10至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产卵。雌成虫将卵聚产在土下。
喜欢在植物茂盛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农作物里面,像一些玉米或者是小麦里面去找吃的。
蚱蜢,也称蝗虫,是一种昆虫,其生活习性有以下特点:
1. 蚱蜢具有植食性,主要以各种植物的茎、叶、花、果等为食。
2. 它们喜欢生活在无污染的草地、庄稼地等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蚱蜢死亡。
3. 蚱蜢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至32℃,相对湿度为85%至92%,土壤含水量15%至18%。
4. 蚱蜢具有极强的适应力,能分布在各种场所,包括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等。
5. 蚱蜢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
6.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这既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也有助于它们在自然界中伪装和隐藏。
以上是蚱蜢的生活习性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蚂蚱蚱蜢的区别

蚂蚱蚱蜢的区别有:体型不同、头部特征不同、翅膀颜色不同。
1、体型不同:蚱蜢的身体小一些,身长通常为1-2厘米;蚂蚱的身体大一些,身长通常在1-3寸之间。
2、头部特征不同:蚱蜢的头是尖的,有4片汤勺状的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嘴);蚂蚱的头是圆的,只有2片口器。
3、翅膀颜色不同:蚱蜢的翅膀颜色通常为褐色;而蚂蚱通常前翅为浅粉色,后翅为浅蓝色。
蚱蜢是益虫还是害虫
蚱蜢为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它们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经济损失惨重。危害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并能长距离迁飞。
全世界的蚱蜢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蚱蜢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蚱蜢。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蚱蜢的袭扰。
对于蚱蜢危害的防控,除了采取农业防治(减少食物源、生存地、产卵地等),生物防治手段也不可少,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蚱蜢、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蚱蜢、采用牧鸡、鸭防治蚱蜢等。

蚱蜢的学名叫什么?

中华蚱蜢(属直翅目锥尾亚目蝗总科剑角蝗科剑角蝗属,拉丁学名:Acrida cinerea),有夏季型(绿色),秋季型(土黄色有纹)。直翅目,蝗科。别名尖头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摆动)。在中国通常叫蚱蜢,有一些地区称其为“秀才”、‘扁担锅’、‘刀伶’‘担杖钩’。比中华负蝗大,细长。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