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冥王星后面还有一颗行星
- 2、太阳系九大行星排列顺序
- 3、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名
- 4、冥王星之后,第九行星有了新线索,科学家发现一颗轨道异常的行星
- 5、在冥王星外还有大行星吗?
- 6、冥王星轨道附近有和它大小差不多大的天体吗
- 7、冥王星后面可能有星体吗?
- 8、八大行星以外还有—'个行星那是什么
- 9、八大行星中,那一个行星最大?
冥王星后面还有一颗行星
在柯伊伯带之外,但还不确定。科学家认为第九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它也是一颗气态行星,在形成的时候也处在距离太阳很近的轨道上,但是由于和木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颗行星不幸被弹射了出去。2013年,科学家在距离地球336光年外一个双星系统HD106906的轨道外发现了一颗巨型气态行星HD106906b,它的质量估计为木星的11倍。最终停留在了柯伊伯带之外。它的轨道一直在螺旋靠近双星系统,最终在靠近双星以后,被双恒星旋转的引力甩了出去,最终使他停留在了非常遥远的轨道上,而且轨道与恒星盘也形成了非常大的夹角。
太阳系九大行星排列顺序
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
1、水星
水星(英语:Mercury;拉丁语:Mercurius),因快速运动,欧洲古代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意为古罗马神话中飞速奔跑的信使神。中国古称辰星,西汉《史记?天官书》的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属水,将其命名为水星。
2、金星
金星(英语、拉丁语:Venus,天文符号:♀),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
3、地球
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的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冰川、河流和其他淡水体覆盖着,尤其冰川覆盖最多,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4、火星
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天文符号:♂),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欧洲古称火星为“马尔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也被称为“红色星球”。
5、木星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6、土星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符号:?),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古代中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土星的英文名称Saturn来自于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恩。
7、天王星
天王星(英文:Uranus,天文符号:?,占星符号:?),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18.37~20.08天文单位),其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8、海王星
海王星(英语:Neptune,天文符号:?)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轨道半长轴为30.07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64.8年,质量为17.147地球质量(第3位,比它的近邻天王星稍大),半径为3.86地球半径(第4位)。
9、冥王星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外海王星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名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
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按照大小排名分别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而在2006年,又新增了一个矮行星——冥王星,虽然不再被认为是行星,但是在此仍然列出。
1.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直径短轴达到了约71,492公里,是地球的11倍。木星的质量也非常大,是太阳系中第一位的。木星拥有多个卫星,其中最大的四个是伽利略卫星、伊欧卫星、欧罗巴卫星和卡利斯托卫星。
2. 土星
土星的直径短轴比木星小,约为58,232公里,但是体积仍可达木星的三分之一。土星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环,由多条极细的环组成,非常引人注目。土星还有多个卫星,其中最大的是泰坦卫星。
3. 木星
不可否认,月球是太阳系中最有名的卫星之一,同时它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天体。月球的直径短轴约为3474公里,其表面充满了撞击形成的坑坑洼洼,也有一些山脉和峡谷。由于距离地球较近,因此也成为了人类探索和观测太空的重要场所。
4. 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行星,直径短轴大约为6779公里。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地貌特征,例如火山、撞击坑、沟壑和高原等。火星上还有地球之外条件下唯一的流水存在证据,因此也是人类探索火星和地外生命的目标之一。
5. 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但是它的大小却比地球小得多,直径短轴只有12104公里。金星的表面非常热,并且被浓密的大气所覆盖。由于表面温度极高,金星上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生命存在。
6.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直径短轴约为12742公里。地球是唯一一个被已知的地球形式生命所居住的行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个拥有大气层、水和生命的可居住行星。
7. 海王星
海王星的直径短轴约为49532公里,是木星的四分之一大小。海王星拥有若干的卫星和环,但是因为距离地球较远,我们对海王星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8.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直径短轴大约为50,724公里。由于它的自转轴倒置,因此天王星上的季节非常特殊。
9. 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直径短轴仅有2370公里。由于它的轨道非常偏离其他行星轨道,因此在2006年被取消了行星地位,但是它仍然是太阳系中一个有趣的天体。
冥王星之后,第九行星有了新线索,科学家发现一颗轨道异常的行星
但这也没办法,谁让冥王星的个头太小,而且轨道异常,最主要的是它没有清除自身轨道周围的其他小型天体。
你看除了冥王星以外,我们还在海王星轨道外,也就是 柯伊伯带附近 发现以上的一些矮行星。如果不贬冥王星的话,太阳系的行星数量现在已经飙升到了两位数了。
所以说就目前我们所知,按照我们对行星的新定义,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不过,喜欢天文学的你应该也听说了,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会认为太阳系海王星轨道以外,或者 柯伊伯带以外 还有一颗行星没有被发现呢?
其实关于第九颗行星的存在我们其实没有任何的直接证据,而是一些说服力不怎么强的间接证据,而科学家坚信这个间接证据就预示着还有一颗行星为被发现的原因是:
当年我们通过同样的方式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
我们知道海王星的轨道位于天王星之外,距离太阳大约30个天文单位,这个距离非常遥远,而相邻的天王星距离太阳大约20个天文单位。
中间差的这10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土星到太阳的距离,也相当于10倍的地日距离。可以看出太阳系越往外就越是空旷。
海王星如此远的距离就造成了我们很难利用望远镜发现它的存在;
而天王星由于比海王星近了10个天文单位,因此在 1781年由 威廉·赫歇尔通过望远镜首次被发现,这也是人类第一次通过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太阳系其他的行星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肉眼可见)
天王星被发现以后人类经过对它几十年的观测就发现了天王星轨道的异常,和牛顿力学预测的轨道参数不一致,有时运行的快,有时慢,有时又恢复了正常。
当时的天文学家坚信牛顿是正确的,没有会怀疑牛顿力学有问题,因此所有的人都坚信,在天王星的轨道外,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大行星。
1846年 奥本·勒维耶 准确的算出了海王星的位置,同年的9月23日人们在 勒维耶预测 的位置相差不到1 的地方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海王星。
所以说海王星是一颗被计算出来的行星,这显示牛顿力学伟大的魔力,海王星被发现的过程成就了牛顿力学的巅峰时刻。
这次的成功也让人类相信,科学可以预测未知,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在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不过这次的预测并不那么成功,在海王星以外不仅仅有冥王星,还有很多的矮行星,甚至 柯伊伯带 众多的小天体。(海王星以外的太阳系的情况是我们后来才慢慢知道的)
因此把发现海王星的方法用在发现冥王星的身上,只能说是一次歪打正着。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 柯伊伯带 的存在,还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矮行星,为什么还认为有位置的大行星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科学家发现 柯伊伯带 的6颗天体的轨道异常,这六颗天体的轨道倾角一致,但是速率不同,科学家认为一定有位置的引力在背后默默的发挥着作用。
这项研究2016年发表在了《天文物理期刊》上。
想法也跟天王星轨道异常预示着有新的天体一样。但是经过几年的寻找我们依旧没有发现这颗行星,虽然我们现在拥有非常先进的望远镜,但是想要在 柯伊伯带 以外存照位置天体就跟在煤堆里找一直黑猫一样。
不过科学家还是预测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一些情况,科学家认为它的轨道在 柯伊伯带 以外,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20亿公里,这相当于210个天文单位,远日点在1600亿千米,这相当于1000个天文单位;
绕着太阳运行一周至少需要大约2万年的时间,要知道冥王星才需要248年的时间, 柯伊伯带的 范围只有30个天文单位到50个天文单位。
所以说这颗行星距离太阳非常非常遥远。想直接用望远镜看见它几乎不可能。并且这颗行星的轨道和太阳系的黄道平面应该有很大的夹角,并且偏心率也很大。
其实关于这颗行星是否存在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第九大行星可能就是科学家的一厢情愿,也许 柯伊伯带 内的天体轨道异常只不过是众多小行星整体引力的影响。
但还是有不少的天文学家坚持有第九颗行星的存在。
而最近发表在《天文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更加让相信存在第九颗行星的人有了更大的希望。这篇论文为太阳系内第九行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和线索。
2013年,科学家在距离地球336光年外一个双星系统HD106906的轨道外发现了一颗巨型气态行星HD106906 b,它的质量估计为木星的11倍。
发现系外天体并不稀奇,但奇怪的是这颗行星距离自己的母恒星足足有738个天文单位,也就是相当于738个地日距离。
并且这颗气态行星的轨道倾斜度很高,而且偏心率很大,运行速度很缓慢,它完成一周公转需要1.5万年。
有没有感觉到,这颗距离自己母恒星非常遥远的行星,跟科学家预测的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很相似。
确实!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的发现,以及近些年来通过哈勃望远镜对它轨道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了46亿年前的太阳系,也让我们能够想象到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模样。
(这里说一句,虽说这些系外行星是在2013年发现的,但是对于它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持续进行的)
那么这颗系外行星为何会离自己的母恒星如此遥远?
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在形成的时候距离它的母恒星距离并不远,也就是几个天文单位内,但是由于行星盘内的尘埃气体阻力导致了它在形成以后一直受到阻力;
它的轨道一直在螺旋靠近双星系统,最终在靠近双星以后,被双恒星旋转的引力甩了出去,最终使他停留在了非常遥远的轨道上,而且轨道与恒星盘也形成了非常大的夹角。
如果把行星HD106906 b的情况用在太阳系上,我们也能预见出太阳系在形成初期的活跃状态,万物相互推挤、重新排列时的情况。
科学家认为第九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它也是一颗气态行星,它在形成的时候也处在距离太阳很近的轨道上,但是由于和木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颗行星不幸被弹射了出去。最终停留在了柯伊伯带之外。
这种情况现在看来非常有可能,所以说对HD106906 b的研究让我们坚信了第九颗行星的存在,也为它为何会出现在如此远的轨道上提供了依据。
未来哈勃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升空以后,会继续对HD106906 b的更多信息进行研究,希望帮助我们找到未知的第九大行星。
在冥王星外还有大行星吗?
有,柯伯伊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转动的,现在的观点认为冥王星也是柯伯伊小行星带上的一颗小行星
有行星,但不是大行星!
首先,冥王星就不属于大行星,它的运行轨道与太阳自转平面角度过大,而且运行轨道与八大行星过于相异,已经不被算做大行星的行列
冥王星外有柯伊伯带,其中有很多体积不小于冥王星的行星,只是不能算作大行星,因为他们不再符合大行星的定义。比如运行角度之类的
冥王星轨道附近有和它大小差不多大的天体吗
有的。和冥王星(Pluto)同属柯伊伯带同时体积也比较大的有鸟神星(Makemake),其中冥王星直径1185±10km,鸟神星直径715±7km。
当年因为冥王星太小,冥卫一作为它的卫星直径都有它一半大,而且冥王星的质量只是其轨道上其他所有天体质量之和的7%,再加上越来越多类似冥王星的天体被发现,国际天文联合会才把冥王星认定为矮行星。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怎么定义“附近”。
①如果说,轨道近日点到远日点和冥王星的有交集就视为附近的话,下面这个表格里的天体除了谷神星都可以视为附近。
②如果“附近”要求在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带的话,那目前已知最大的天体就数鸟神星、妊神星、冥卫一和创神星了。轨道示意图如下:
其中,Pluto为冥王星,Makemake鸟神星,Haumea为妊神星,Quaoar为创神星。
下面这幅图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些天体的大小:
【注意】:上述结论是按照目前的探测结果所推出的。也就是说,这些天体的数据会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而修正,而且未来还有可能探测到新的天体。
冥王星后面可能有星体吗?
根据海王星和冥王星运行的轨迹计算,冥王星后面可能有星体但是还没找到。
有,特别是一类比行星小、比小行星大的天体还有不少,现在统称为矮行星,冥王星就是一颗矮行星,在它之外当然有不少星体,比如卡戎、阋神星(以前叫齐娜)等。
我不喜欢复制粘贴,还是你自己按下面的去看吧。
柯伊伯带:http://baike.baidu.com/view/39710.htm
冥王星后面可能有星体但是还没找到。冥王星,或被称为134340号小行星[2],是太阳系中第十二大的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它于1930年1月被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希腊神话中的哈迪斯),中文意译为冥王星。起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 planet)。这一决定当时在天文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而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学会再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矮行星(Plutoid)的原型。平均半径 5.91352×10^9 km(39.956天文单位) 偏心率 0.24901 公转周期 248年197天5.5小时 会合周期 366.74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490 km/s 轨道倾角 17.1449° 卫星数量 3 近日点 4,436,824,613 千米(29.658 340 67 天文单位) 远日点 7,375,927,931 千米(49.305 032 87 天文单位)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2344 千米 表面积 1700万 平方千米 质量 1.290×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1.1 g/cm^3 表面重力加速度 0.6 米/秒^2 自转周期 6天9小时17.6分 轴倾角 119.61° 星体反照率 0.30 逃逸速度 1.22 km/s 表面温度 最低 一般 最高 33K 44K 55K 大气参数 气压 0 - 0.01 kPa 氮 90% 甲烷 10% 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3%EE%D6%E6%DA%A4%CD%F5%D0%C7&in=1604&cl=2&cm=1&sc=0&lm=-1&pn=2&rn=1&di=10362804368&ln=2000&fr=&ic=0&s=0
八大行星以外还有—'个行星那是什么
冥王星,或被称为134340号小行星,于1930年1月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它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后来被降格为矮行星。
如果你说的包括矮行星的话,那就是冥王星了。
第一次登月的是阿姆斯特朗,人类还从没登上过火星
冥王星
冥王星
一般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and 海卫一)。
公转轨道: 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2274 千米
质量: 1.27e22 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可能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也可能是因为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他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对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博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见左图和上图)。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
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斯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博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有些人指出,冥王星更应该被归作是一颗小行星或是彗星,而不是行星。一些认为这是Kuiper Belt(轨道比冥王星更远的星体“云”)物质中最大的一个。尽管还有对冥王星的最新地位的评估,但在历史上冥王星被认为是行星,而且可能这样保持下去。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也与大多数其他行星的方向相反。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巴。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牲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云(Kuiper带中的物质)。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的行星天像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像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灿烂星河”可以绘制准确的天像图。
--------------------------------------------------------------------------------
Charon
冥卫一
Charon ( "KAIR en" )是冥王星唯一一颗已知的卫星:
公转轨道: 离冥王星19,640 千米
卫星直径: 1172 千米
质量: 1.90e21 千克
Charon(卡戎或查农--译注)是以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他专门摆渡死者通过River Styx冥河来到冥界。
(虽然学术界以这个神秘人物来命名,但冥卫一的发现者这样命名也是为了纪念他的妻子Charlene。正如所知道的,他们英语发音的第一音节是相同的,就象“shard"("SHAHR en")一样。)
冥卫一是在1978年被Jim Christy发现的。在此之前由于冥卫一与冥王星被模糊地看成一体,所以冥王星被看作的比实际的大许多。
冥卫一很不寻常是因为在太阳系中相对于各自主星来比较,它是最大的一颗卫星。(一个与月球的区别)。一些人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是一个双星系统而不是行星与卫星的系统。
冥卫一的半径也不是知道得很清楚,JPL认为586千米的数据存在+-15的误差,大于2%。它的质量和密度也不是知道得很确切。
冥王星与冥卫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们自转是同步的。它们俩保持同一面相对(这使得在冥王星上看见的冥卫一的位相十分有趣)。
冥卫一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它的低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它可能很像土星的冰质卫星(如土卫五)。它的表面可能覆盖着冰水。
不像冥王星那样,冥卫一没有很大反照率,虽然还未断定它的是不是已经更小了。
有人认为冥卫一是经过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的,就好像形成月球那样。
人们还怀疑冥卫一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大气层。
--------------------------------------------------------------------------------
关于冥王星和冥卫一更多的网站
更多的冥王星和冥卫一的图片
出色的冥王星主页来自科罗拉多大学
来自 ASU
来自 LANL
来自 JPL
来自 StarDate
来自 RGO
来自 TPS
冥王星,第九颗行星 来自 Mark Buie (Pluto 先生)
最新理解 摘自冥王星直达计划的有关冥王星的信息
发现第九颗行星之争 作者 Clyde W. Tombaugh
低温世界之热 作者 Alan Stern
来自 NASA Spacelink
Planet X, 一首由 Christine Lavin 所作的冥王星之歌
连接到更多有关冥王星的文件html
未知点
关于冥王星和冥卫一的基本质量与直径、密度仍旧无法确定。
一些外形与冥王星类似的Kuiper带物体最近被发现,他们与冥王星一样大吗?
冥王星的黑暗区由什么组成呢?
冥王星和冥卫一存在什么地质特点与演化过程呢?
冥王星直达计划会不会被搁置呢?如果我们无法在冥王星到近日点时观察冥王星,我们的下次机会将会在第廿三世纪。
在冥王星漫长的“一年”中,会有什么季节性变化呢?
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一颗大行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历时248年之久,平均速度每秒只有3.0英里.它距离太阳大约40天文单位,其表面温度大概是-348°F.由于它距离地球过于遥远,故对它进行观测相当困难.然而,加拿大汉太华自治领天文台的哈第(R.Hardie)居然用光电方法测出了它的自转周期.它的表面显然不是匀整平滑的,因为其反射光具有以6天零9小时17分为周期的变化,这就被认为是它的自转周期.
关于冥王星的直径大小问题尚未定论,尽管已经估计其最大值为3600英里(有人也测定它并不比月亮大,即在2170英里以下).这一估计的依据是冥王星的细小视圆面在天空中运行时对恒星的掩食情况.
因为在冥王星的光谱中没发现任何分子吸收带,故我们认为,冥王星完全不同于从火星至冥王星之间的几颗大行星. 有人推测,它曾一度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在逃逸出来后才开始在它自己的绕日轨道上运动(既然冥王星现在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绕海王星运转,所以应归类于行星。而不再属于卫星)该假说的主要理由就是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太大.冥王星绕太阳的运行轨道确实有一部分是处于海王星轨道的内侧.
八大行星中,那一个行星最大?
九大行星的大小: 水星:直径 4
878 km 金星:直径 12
103.6 km 地球:直径 12
756.3 km 火星:直径 6
794 km 木星:直径 142
984 km 土星:直径 120
536 km 天王星:直径 51
118 km 海王星:直径 49
528 km 大小排列: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水星: 水星算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大行星,受到太阳强大的引力作用,所以围绕太阳旋转很快。而它公转一年相当于地球的88天,特别的是它自转一周也是88天,所以在水星上等于是没有昼夜的分别。因此,水星永远以一面朝着太阳,另一面永远被著太阳。 水星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400℃以上,就算有水也化成蒸气了。而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温度非常低,所以也不可能有液态水,不过,是否有少量结成固体的冰,至今还没法证实。 金 星 也许是因为她是天空上﹐除太 阳﹐ 月亮以外﹐最亮的星体。光线从太阳到金星只要6分钟。金星是在太阳系中可以感觉太阳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的行星(由于云层 厚﹐所以无法看见太阳﹐只有百分之二至三的阳光可到达地面)。这是由于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刚好相反。她是由东向西转的。 金星的公转和自转时间比率也是很特别的。她的公转速度是每小时126
108 公里。一"金星年"相约是225地球日。而一"金星日"则比一"金星年"长﹐大约是243地球日。话虽如此﹐由于她的自转方向特殊﹐一金星庪可感到两次日出。59日后﹐在太阳东面落下。 地 球 潮 汐 的 计 算 方 法 非 常 复 杂 , 首 先 要 计 算 太 阳 和 月 球 对 地 球 的 引 力 , 然 后 还 要 计 算 水 流 和 海 床 摩 擦 力 , 加 上 地 形 对 水 流 速 度 的 影 响 , 甚 至 气 象 的 因 素 。 不 同 地 方 的 数 据 都 是 不 同 的 , 而 且 很 多 时 都 只 是 凭 经 验 观 察 得 来 , 难 以 实 际 测 量 。 再 者 , 人 们 还 未 清 楚 有 没 有 其 他 会 影 响 潮 汐 的 因 素 存 在 , 所 以 要 像 预 测 行 星 位 置 一 样 准 确 预 测 潮 汐 是 近 乎 不 可 能 的 。 火星: 火星和地球虽然只相隔五千万到八千万公里,气候却迥然不同。它的表面温度最高和最低可以相差到摄氏一百六十度,昼夜也有摄氏六十度的温差,这可能是因为大气过于稀薄的缘故。 由于表面温度低、压力小,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大致都呈饱和的状态,只要气温稍一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就会凝结下来。所以火星极区一到冬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便开始凝结,使得极冠加大;一到夏季,极冠又逐渐退缩,而在北半球显露出冰退旳痕迹。 木 星 由于组成中氢元素占了绝大部分,木星的密度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一个膨松的大球大概再重上七、八十倍,就可以变成如太阳一般的恒星;而且很有趣的是,如果木星只重上十到五十倍,它不但不会变得更太,反而会因为自我收缩变得比现在还小。 土星 她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她有着一对土星环。她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是第二大的行星。土星也是 一个类木行星也就是由气体元素组成。赤道直径大约是80
000公里。但土星环 G (第二条外环)两未端的距离已是相等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土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95 倍。而其体则可以容下800多个地球﹗ 天王星 天王星在距离太阳大约二十九亿公里的轨道上,每八十四年环绕太阳一圈。由于它的自转轴倾斜九十八度左右,所以如果北极或南极的观点来看,每一昼、每一夜都要延续很多年。现在天王星的北极差不多直指太阳,使得北半球一直都是白天。半年(地球的四十二年)之后,才轮到南半球为白天。 海王星 海王星是个非常类似天王星的气体行星,它的体积比天王星小一点,质量却比天王星稍微大一点;两个行星都因为大气中含有甲烷而呈现蓝色,不过,大气的主要成分仍然和其他木星型行星一样,是氢和氦。 要八大行星轨迹图片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91100163 八大行星图片 aerospacescholars.jsc.nasa/HAS/cirr/Images/trip ipcvision/page03/plas/amercury/me-traj2 vathena.arc.nasa/curric/space/plas/planin vathena.arc.nasa/curric/space/plas/planout physics.uoregon.edu/~jimbrau/BrauImNew/Chap06/FG06_05 2007-02-27 20:17:12 补充: 木星最大 2007-02-27 20:19:57 补充: 概述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00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
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木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Excellent ar~ Very detailed explanation with the relative web sites. Well done! Great job!
第一名.木星 第二名.土星 第三名.海王星 第四名.天皇星 第五名.地球 第六名.金星 第七名.火星 第八名.水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木星最大 有水星
火星
地球
海王星
土星
天王星
金星. 最小是水星之后是火星然后是金星之后是地球之后是天王星之后是海王星之后是土星最后是木星!
参考: 今日常识新 领域
太阳系内的行星现被定义为八颗,依距太阳由近至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后四颗行星还各自有环系统。而相对于月球较小的被定义为矮行星,如冥王星。参见2006年行星重定义。另还「太阳系内的小天体」,包括各行星、小行星与矮行星的卫星、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公转的众多小行星、彗星、海王星外天体(TNOs,如齐娜)与流星体等其他零碎天体。 木星(Jupiter)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00倍。它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因为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所以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在西方称它为朱比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2007-02-27 20:00:39 补充: 行星 体积水星 0.06金星 0.86地球 1火星 0.15木星 1321土星 764天王星 63海王星 58以地球为1作为标准 2007-02-27 20:01:43 补充: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400多倍,而质量比其他星体质量的总和还大一倍多。它有16个卫星,其中两个比月球还大。木星的表面有一圈一圈的纹路,明暗相间,宽窄不一,是由木星的对流所造成的。木星主要是由液态氢、氨、氦及甲烷所组成,因此它的密度非常低。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九大行星中最短的,只需9小时50分。木星一共有60个卫星哩! 除了体积庞大,位于它赤度南侧的「大红斑」也是木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2007-02-27 20:02:13 补充: 数字并不代表各星体实际的直径长度,而是一个用作比较的数值,并以地球作为标准。地球的代表数值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