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合浦还珠的意思是什么?
- 2、合浦还珠成语意思
- 3、合浦珠还是什么意思
- 4、合浦珠还的解释
- 5、合浦还珠是什么意思?
- 6、合浦还珠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7、合浦还珠的典故
- 8、文言文合浦珠还的翻译
- 9、合浦还珠文言文
合浦还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hé pǔ huán zhū
【解释】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合浦还珠的故事
【例子】 合浦还珠 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相关】百度“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成语意思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合浦还珠 [hé pǔ huán zhū]
[释义]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 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合浦珠还是什么意思
合浦珠还是一个汉语成语,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也作“合浦还珠”、“珠还合浦”。
成语出处: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合浦珠还”。
合浦珠还的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 比喻 东西 失而复得 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出处: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成语例句: 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 究竟 能够 合浦珠还 ,我心里总觉 喜欢 得很。 繁体写法: 合浦珠还 注音: ㄏㄜˊ ㄆㄨˇ ㄓㄨ ㄏㄨㄢˊ 合浦珠还的近义词: 物归原主 物品归于原来拥有它的主人 合浦还珠 见“ 合浦珠还 ”。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he lost wealth is recovered.
合浦还珠是什么意思?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还有一个故事:东汉时代, 孟尝曾任全浦太守。 那一带地属沿海, 不产化合物果实而盛产珍珠。 那里百姓需要的粮食, 多从隔邻交趾郡 运来,两地经常有商贩往返以合浦珠宝交换交趾粮食。 怎知在孟尝未出任合浦太守之前, 那前任太守却是个贪得无厌之辈。 他命令采珠的老百姓, 凡采到珠宝, 全部要送到太守衙门, 为他所有,他只把少许次等的珠宝还给采珠的人维持生活。说也奇怪, 自从太守命令下达之后, 那里的蚌逐渐减少, 自然地迁移至交趾郡边界。 由于海里的蚌迁移了地方, 合浦一带变为一无长物,行旅商贩当然不会再到, 没有粮食,百姓饿死的不知多少。 孟尝到任后, 首先革除先前那贪官的不合理法规, 处处为民求利。 不到一年,那些迁移而去的蚌又重回合浦, 百姓便过实安乐的生活。
合浦还珠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404 成语 合浦还珠 注音 ㄏㄜˊ ㄆㄨˇ ㄏㄨㄢˊ ㄓㄨ 汉语拼音 hé pǔ huán zhū 释义 义参「合浦珠还」。 见「合浦珠还」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合浦珠还」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据《艺文类聚.卷八四.宝玉部下.珠》引)孟尝1>为合浦2>太守3>。 郡境旧采珠,以易4>米食。 先时二千石5>贪秽6>,使民采珠,积以自入7>。 珠忽徙去8>,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9>。 孟尝行化10>,一年之间,去珠复还。 〔注解〕(1)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人。 策孝廉,举茂才。 任徐县令,迁合浦太守。 后因病去官,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桓帝时屡被荐举,终不用。 (2)合浦:汉代郡名。 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北,濒廉江东岸,南临东京湾,沿海古产珠。 (3)太守:职官名。 秦设郡守,管理一郡政事,秩二千石。 汉景帝时更名太守。 (4)易:交换。 (5)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太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 此指之前的太守。 (6)贪秽:贪污。 秽,音ㄏㄨㄟˋ。 (7)自入:将财产据为己有。 (8)徙去:迁移至他处。 (9)盈路:遍地都是。 (10)行化:推行教化。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孟尝》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合浦珠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时合浦郡内产珍珠,居民从海港中采集珍珠,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米食为生。 之前在此任职的官吏,大多贪污不法,将人民采集的珍珠,几乎据为己有,也因为滥采,珠蚌后来都迁移到别处。 导致合浦郡再也没有生产珍珠,人民因此无法维持生活,于是,路上到处都可看见因为饥饿而死的人。 后来孟尝到此任职,一改之前的弊端,推行教化,端正风俗,一年之后,珠蚌再度回来,合浦郡又恢复盛产珍珠了。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合浦珠还」,比喻物品失而复得,亦用于比喻人离开而复返。 书证 01.元.王举之〈折桂令.簿书中暂驻行车曲〉:「赋温润荆山进玉,吐宫商合浦还珠。」 02.明.谢觉《四喜记》第三六出:「合浦还珠喜不胜,小星恰合古人情。」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合浦珠还
合浦还珠的典故
合浦还珠出自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这个典故。
成语出处:
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成语故事:
《后汉书·孟尝传》: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解释:
孟尝到任后,革易先前的敝政,求民病利。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反回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
后遂用“合浦珠还、合浦还珠、珠还合浦、还珠合浦、珠归合浦、珠还、还珠、珠去复旋”。等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
合浦还珠有关的诗句:
王维《送邢桂州》诗: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陈陶《题赠高闲上人》诗: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吴均《赠王桂阳别三首》之二:无因停合浦,见此去珠还。
陈毅《满江红·雷州半岛》词:看今朝,合浦果珠还,真无价。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错囊充牣,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
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诗: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诗: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文言文合浦珠还的翻译
合浦珠还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 未逾岁;去珠复还……
释义:“还”,返回。合浦的珍珠又回来了。比喻人去而复回,或失物而复得。
故事: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
故事: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升迁为合浦大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门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奸商滥采珍珠,珠贝无法生存,都迁往交址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百姓中有不少人饿死路边。孟尝到任后,革易先前的敝政,求民病利。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反回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
质量有保障,不是敷衍,给我分吧
汉朝有个孟尝。做了合浦地方的太守官。合浦这一郡地方。是沿着海的。向来没有生产五谷食物。可是海里却有珠宝产生出来的。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多贪婪的。责成别人去采求珠宝。贪心无餍。所以海里的珠子。渐渐地迁徙到交趾地方去了。
这样一来。别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来了。于是境里贫穷的人。因为没有生计可做。很多在路上饿死了的。孟尝到任以后。就把以前的积弊。统统革除了。果然不到一年。迁去的珠子又回来了。百姓们渐渐地恢复了从前的职业。商贾依然来来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说孟尝和神明一样的。
原文:
汉孟尝、为合浦太守。郡不产谷食。而海出珠宝。先是宰守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渐徙于交趾。由是行旅不至。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除前弊。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渐反其业。商贾流通。称为神明。
扩展资料:
孟尝的人物一生:
年轻时在会稽郡任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任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令,有政绩,升为合浦(今广西北海)太守。合浦盛产海珠,由于前任郡守责人滥采,致使珠源渐渐枯竭,当时认为“珠渐徙交趾郡界”,导致合浦商旅不至,市场萧条。
孟尝到任后除弊兴利,对采珠业进行了修生养息。未曾逾岁,合浦一带又变得有珠可采了,原来靠采珠为生的百姓又有了活命的生计,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
后称病告归。归时,合浦百姓攀车挽留,孟尝只得在夜间乘民船离去。孟尝隐居到乡下后,即有一百多户人家因敬仰他的品格而迁来与他为邻。年七十卒于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浦珠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尝
合浦还珠文言文
1. 合浦珠还文言文翻译 孟尝被派到合浦做太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买卖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们大多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巧立名目让老百姓去采集珍珠,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珠贝于是都迁往交趾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百姓没有钱财,有不少人饿死在路边。
孟尝到任后,革除更换先前的敝政,为民众谋求利益。还没有超过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回到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百姓)称誉是神明之人。
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近义词:物归原主、合浦还珠。
尝:孟尝
迁:升迁,指官位调动
徙:迁移
比境:接界
易:更换
贸籴(dí):买卖粮食
贪秽:贪婪秽浊
诡人采求:巧立名目让老百姓去采集珍珠。
记极:极限
行旅:往来的人
至:到
人物无资:百姓没有钱财
逾:超过
为:是
2. 合浦还珠出自那本书中 合浦还珠:出自{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地处海边的合浦郡,是一个盛产珍珠,经济富裕的好地方.由于官吏们残暴凶狠,贪得无厌,人民生活极为艰苦.因此,有的人逃往他乡,有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人甚至饿死在路旁.一个好端端产珍珠的合浦被糟蹋得一片萧条. 后来,孟尝到合浦做太守,他决心恢复着里原来的繁荣景象,于是大刀阔斧地革除过去的弊端,使合浦又开始繁荣起来.远走他乡的百姓,见到形势有所好转,都迁回合浦来,各安其居,各乐其业.不到一年,合浦的珍珠又发展起来了.当时人们高兴的说:"珍珠又回到合浦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合浦还珠,用来比喻物之失而复得,或人之去而复返. 注:合浦:今广东合浦县境内,以产珍珠出名。
3. 合浦珠还的具体译文 合浦珠还 ( hé pǔ zhū huán ) 【解 释】 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而~,君幸足矣,穷问何为?” 【近义词】 物归原主、合浦还珠 【典 故】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
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
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
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4. 合浦珠还的译文 【成语】:合浦珠还
--------------------------------------------------------------------------------
【拼音】:hé pǔ zhū huán
【zdic 汉 典 网】
【解释】: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出处】:《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示例】: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五回
【近义词】:物归原主、合浦还珠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5. “合浦还珠”故事的来历 “合浦还珠”的典故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由于盛产珍珠,远近闻名,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渔民都以采珠为生,然后将卖珠的钱向邻郡种粮的百姓交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贪官污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盘剥采珠的渔民。
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违背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采集捕捞。 结果,大珠蚌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捞到的珠蚌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
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举家搬离甚至因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郡太守。
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于是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苛捐杂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
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合浦还珠 读音:hé pǔ huán zhū。
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引证:明代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例句: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合浦还珠,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物归原主 解释: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读音:wù guī yuán zhǔ。 引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引用:老舍《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 例句:我把这个东西给你也算得上是物归原主了。 2、原璧归赵 解释: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
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读音:yuán bì guī z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