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局势,利比亚军事打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8 18:32:47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利比亚,一个位于北非的国家,近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之中。自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以来,该国政权多次更迭,各种政治派别和武装势力争夺权力,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和分裂。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冲突原因、国际干预、局势发展等方面对利比亚局势进行分析。
历史背景
利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和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该国一直存在着政治和宗教上的分歧。20世纪初,意大利殖民统治下的利比亚经历了长期的抵抗战争,直到1951年才获得独立。然而,独立后的利比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国家统一,政权更迭频繁,国家治理一直存在问题。
冲突原因
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主要源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矛盾。首先,利比亚的政治体系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解决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使得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各种反政府力量得以抬头。
其次,利比亚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政府的不透明和腐败,石油收入并未真正惠及民众。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国际干预
面对利比亚的混乱局势,国际社会也加大了对利比亚的干预力度。2011年,北约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干预,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然而,随后利比亚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势,各种武装势力和政治派别争夺权力,导致国家分裂。
此后,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利比亚的问题,举行了多次和谈和调解会议。然而,由于各方利益的复杂性和矛盾的加剧,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局势发展
利比亚局势的发展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武装势力和政治派别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民众的生活困境。国家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经济陷入停滞,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利比亚局势的关键是找到各方的共同利益点,推动政治和解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利比亚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利比亚建立有效的政府机构和治理体系,推动国家的重建和发展。
结尾

利比亚是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利比亚到这个地步,原因很复杂,有西方的原因。卡大佐自己也难辞其咎,但根本原因还是西方用铅笔和圆规随意创造了这个国家的边界,后来又极其不负责任的推翻了这个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据说在二十世纪有一个法国的外交官曾经这么评价利比亚,他把几块不同的牛排切剩的碎屑堆在一起,嘲笑地说道“看,这就是利比亚”。
他说的话固然刻薄,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古以来并没有一个叫利比亚的国家,这个地方其实就是土耳其和意大利把不同的部落拼凑成的一个行政区域。而且这个行政区域的南部还是二战时期才从英国殖民地划到利比亚的。
甚至利比亚这个名字,也是意大利殖民者赐予的,这个地方古代被模糊的叫做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或者叫的黎波里塔尼亚。是意大利人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该地后,觉得自己武功堪比罗马祖先,就把罗马一个行省的名字利比亚赐予了这块土地。
土耳其统治时期的利比亚,注意此时利比亚还叫的黎波里塔尼亚。
今日的利比亚,在南部多了一大块土地。这块地是二战初期,英国为了讨好墨索里尼,让他不参加二战,保持中立,而割让给意大利的。
殖民者用圆规和铅笔随意的创造了这个国家的边界,自然也造成了这个国家本身凝聚力和认同感薄弱。这个国家的几个部落文化并不相同,语言也有区别。互相有利益冲突,这就导致利比亚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而卡大佐的上台并没有改变这个情况,增加国家的认同感。卡大佐这个人心怀大志,利比亚在他眼中只是个小小的舞台。他的梦想是统一阿拉伯世界或者整合非洲。卡大佐曾有名言“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我们这个小小的共和国在未来也会扮演这个角色”。
这就导致了卡大佐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花在了整合阿拉伯与非洲大陆的方面,而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让利比亚人民有国家的认同感,这一本该执行的任务被无限期延迟了。
卡大佐的泛阿拉伯主义和非洲门罗主义也得罪了世界列强,他们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或者某个团结的非洲。这样他们无利可图也会面临一个现实的地缘威胁。因此便有了八十年代美国的空袭行动和西方的制裁,最后西方发动了利比亚战争,推翻了卡大佐。
而西方人最草率的就是,完全推翻了卡大佐,而不是留下一个奄奄一息,没有威胁的卡大佐继续统治利比亚。因为卡大佐纵然千般不是,他也是一个主张现代化世俗化的进步领袖,他领导的国家在妇女解放,国家世俗化去宗教影响,和引进西方文明方面颇有成果。
卡大佐被贸然推翻后,利比亚几十年世俗化的成果也被摧毁殆尽,一种影响更大的传统力量左右了利比亚的局势,利比亚从此走向了战乱和外国干涉,朝部落混战和保守主义的方向大步迈进,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
总之,利比亚的教训可以告诉我们,西方的思想是多么荒唐,他们满以为卡大佐死了,利比亚会全面走向西方民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西方文明的影响在利比亚是薄弱的,卡大佐其实还是一个西化派。西方人在铲除大佐的同时,也把利比亚西化的可能铲除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域本身就有自己的特性和历史,贸然试图改变它打造它,其结果正好适得其反。

利比亚是哪个洲的国家

利比亚是非洲的国家。
利比亚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
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但由于局势动荡,利比亚石油出口锐减。
利比亚新政权建立以来,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利比亚新政权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坚持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国家属性,强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

利比亚局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不出兵吧,应该不会的
没影响
木影响
目前形式:利比亚目前的形式很糟糕,卡扎菲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处于胶状状态,目前双方都避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局势进展缓慢。
内战原因:卡扎菲排除异己进入关键时候,反卡扎菲联盟与卡扎菲家族进入权利的最后争夺,如果卡扎菲胜利,利比亚进入家族式独裁统治;如果反卡联盟胜利,利比亚将继续采用松散的联盟统治,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想看到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卡扎菲的身体在下降,估计在卡扎菲死后,其家族将受到利比亚各方势力的联合剿灭,所以在生前卡扎菲不得不做最后的部署——排除异己。
欧美国家和联合国介入的原因是:卡扎菲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成功的把“欧美”树立其国家的标准化敌人,所谓的途径就是宗教信仰,而集约型统治同时也不符合欧美的利益,所以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非实质性干预行动。
法国和利比亚的瓜葛是以前的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早在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地方就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这里很幸运的被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最终由联邦建国,但法国的影响依兰存在,许多部落联邦都是亲法的,但是卡扎菲改变了这一切,由于其是从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物上台的,所以与偏法国势力有着本质的冲突和对立,如果不是底层民众支持卡扎菲,这哥们早玩了。
中国的立场很简单,利比亚的战略很重要,欧美不会让中国插手,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干瞪眼。
未来局势很清楚,现在利比亚的民众两级分化严重,支持反卡联盟的以普通民众为主,且占到优势,还有欧美支持;卡扎菲联盟虽占有战略武器,但其内部统治复杂,最终卡部统治将结束。

利比亚战争全过程

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战争进程
  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起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对利比亚的侵略战争。   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卡扎菲军队的一部军车开火,对利比亚实施首次空中打击。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法国“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又进行了3次空袭,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共有20余架法国战机参与了空袭,行动在晚间还将继续。不过法国外交部长朱佩在当晚接受国家电视2台采访时说,法国不会展开地面行动。英国首相卡梅伦确认,英国战斗机也参加了法国空军对利比亚的第一波打击行动,但没有说明行动的具体内容。美国海军19日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部署的防空系统发动导弹攻击。美国用“战斧”式导弹摧毁利比亚防空系统的行动意在确保西方能有效维持“禁飞区”。加拿大6架F-18战机飞往意大利备战利比亚.挪威空军19日宣布在下周将出动6架F16喷气式战斗机和100多名空军人员参加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据挪威通讯社报道,挪威空军19日已接到命令,6架F16喷气式战斗机和相应空军人员将于下周一开始飞往设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北约空军基地,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以此减轻北约在利比亚投入军事力量产生的负担。北京时间3月22日早上,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对英国军队参加对卡扎菲军队的军事打击表示支持。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已经被摧毁,禁飞区已经建成。他强调,利比亚不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对于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有限度的。法国媒体报道:法国航空母舰“戴高乐号”(Charlesde Gaulle)已启程驰援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将在24小时内抵达利比亚海岸。该航母配备了“阵风”(Rafale)和“超军旗”(SuperEtendard)舰载飞机。尽管“戴高乐号”在24小时内可抵达目的地,但需要更多时间给20架舰载飞机进行着陆训练。法国航母战斗群抵达利比亚沿岸以后,即将对利比亚政府军采取新一轮的军事打击,甚至法国军队将登陆利比亚国土,与反对派一起并肩作战,直至卡扎菲无条件下台!   利比亚国内冲突升级 反对派成立临时政府   2011年3月24日利比亚最新局势报道,利比亚反对派已任命经济学家马哈穆德·吉布里勒(Mahmud Dschibril)为临时政府总理。反对派表示,将致力于一个没有卡扎菲的统一的利比亚。过去数周内,吉布里勒曾同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在内的多国政要进行过谈判。   与此同时,效忠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部队星期三向利比亚西部和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发起进攻。亲卡扎菲的部队继续攻击反政府武装占据的西部城市米苏拉塔和津坦。目击者称,亲政府部队与反政府武装在东部城市艾季达比亚爆发激烈战斗。   随着冲突持续进行,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联军行动的范围将扩大,目前最先参加行动的是美国、英国和法国。北约各国的大使们23日就如何继续行动进行辩论,美国表示希望尽快交出领导权,但是目前仍不清楚谁将继续领导这次行动。
利比亚最新战况
  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数天之后,当地形势依旧不明朗。英国军方一名发言人23日称,利比亚的空军力量已被摧毁,地对空防御设施也受到重创,盟军飞机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飞行。   负责指挥英军战机在利比亚上空执行禁飞区任务的英国空军副总司令巴格威尔表示,卡扎菲的空军“作为一支战斗部队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现在开始对利比亚军队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美军高级官员23日连线五角大楼一个新闻发布会说,随着禁飞区在利比亚的建立,多国部队已开始集中力量打击利比亚的地面部队。   最近数天,西方联军战机对利比亚执行了300多次轰炸任务,发射了162枚战斧巡航导弹。   正在萨尔瓦多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仍有信心,美国可以在几天内将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挥权移交国际掌控。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3月29日报道,据英国路透社消息,利比亚政府军扭转了该国西部战局,重新夺回苏尔特东部120公里处的小镇瑙费利耶。报道指出,没有多国部队空袭行动的援助,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无法固守阵地或向前推进。   报道说,在过去5天中,多国部队的空袭行动摧毁大量卡扎菲部队的坦克,利比亚反对派占领艾季达比亚之后,历时2天向西部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推进300公里,不过最终被卡扎菲的支持者阻挡在苏尔特80公里之外。   随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的皮卡先是遭到政府军的埋伏,之后又遭到侧面包抄。目前反对派武装已经停止向西推进,利比亚政府军已重新夺回苏尔特东部的瑙费利耶镇。   [1]   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4月7日表示,可能考虑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会同可能的国际地面部队,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持。   北约6月4日称他们在利比亚首次使用武装直升机打击了卡扎菲部队的军用车辆和军事设施。 北约在声明中称:“在北约的指挥下,武装直升机于2011年6月4日首次在针对利比亚的行动中使用。”   声明称武装直升机的打击目标包括军用车辆、军事设施和地面部队,但没有指出武装直升机实施打击的具体地点。[2]

利比亚现状?

萨科齐想做一件大事、让自己在明年的大选中捞一点选票。
其实美英法一直在争北约的主导权、 美国在阿富汗脱不了身。
法国人看见机会了。
 利比亚开火的原因第一,针对利比亚国内的混乱局势,国际社会通过了表决(中国投弃权票),决定干预利比亚局势,北约的空袭自然顺理成章。。
  第二,利比亚政府,确实不得人心,杀害平民,,国际社会谴责。。
  第三,但是不要忘记,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国家会为了什么正义人道,去动用军队。。利益是国家领导人考虑问题的唯一真理。。。如果再考虑到利比亚的石油资源,,也许北约有这方面的考虑。。、
  第四,美国一直自诩为世界警察,利比亚局势,美国牵手的北约插手是必然,以人道的名义插手别国,更可以表现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
  总之一句话,,北约空袭利比亚,肯定是有利益的,,这是不变的真理,不管是国际形象,还是资源,,都是和国家利益起息相关的。。。那就是利比亚盛产石油,而且一直对西方态度不太友好!

利比亚军事打击

自本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未来的预测
西方多国的参与势必加剧利比亚的局势,中国已在安理会弃权,但现在又为什么不停地发表论文,我认为中国的退出将是一种沉默,我们在利比亚的投资找谁去要。既然现在还在攻击反对派那就是还要继续的意思。动嘴皮子和实际行动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周以前停火的话明显是叛军占的地方多,而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卡扎菲的重装备受到联军空中力量的限制实际上用轻武器和技术车和叛军巷战也不会占优势。不过现在用平民当肉盾的话联军即便用SDB这样的武器也很难进行CAS。基本上这个决议的条件也是没有地面上的介入,所以除了监视和收集情报的特种部队以外叛军在地面战斗里获得不了什么实质的协助。如果以实质的分裂结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毕竟现在叛军的装备太有限了。
反过来联军也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就停止行动,毕竟实际动作和这个声明完全背道而驰。实际上联军在利比亚能采取什么行动完全要看叛军有什么样的要求
这是老卡的一个阴招,也是他一贯风格,如果说老萨是一头凶恶的狮子那么老卡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间而言之,整个中东革命风暴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加深对已控制的国家的控制,对没有控制的国家纳入控制之中。看清了这点就很容易看清楚卡扎非为什么停火了,因为西方国家并不想真的对卡扎非动武,他们清楚利比亚是一个泥潭,不想陷进去,好多事他们没干呢,他们没钱也没精力去打利比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一个傀儡政府,卡扎非正是看到了这点,所以他不想过分逼迫西方国家,因为如果西方真决定对卡用武,后果不是卡能够承受的,至于利比亚未来的局势应该还会持续的僵持。手机打字好辛苦,加点分吧!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根据决议,有关国家可以单独或通过地区组织及其他安排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但其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然而这几日政府军继续用飞机对反对派阵营实施轰炸,所以法、美、英、西班牙、意大利才要军事干预(挪威、比利时、荷兰、丹麦、加拿大、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表示要派飞机),目标是利比亚的机场、飞机、坦克,这些重型武器 。
我仅以此希望热爱和平的民众为利比亚的和平而放声呐喊,尽快恢复那里人民往日的笑容!
打吧
  美国国防部表示,美军已应北约的要求将参与对利比亚空袭行动的时间延长至4日。美军原计划于2日将空袭任务完全转交给英国和法国执行。
  利反对派处下风
  据悉,美方将继续动用A-10“雷电”攻击机和AC-130“空中炮舰”这两种可低空慢速飞行飞机来有效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目标。
  北约2日宣布,由于过去几天的天气状况不佳,联军在未来48小时需要出动更多战机来轰炸利比亚政府军地面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请美军参与实施轰炸任务才能确保攻击效果。北约希望能通过未来48小时的猛烈空袭活动,帮助利比亚反对派击退政府军的不断反攻。
  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成员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在过去几天军事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官兵装备差,训练不足,外加缺乏统一军事指挥。分析人士推测,卡扎菲军队的前高官们在投靠反对派后,可能因争夺领导权产生内讧,结果造成反政府武装陷入混乱状态。
  目前,利比亚反对派虽然得到了西方各国空军的大力支持,但依然在与政府军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双方正在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展开反复拉锯战:城市被政府军控制,反对派在该城东北部的高速公路上集结兵力。北约期望能在未来48小时内帮助反对派占领这座重镇。多名美国国会议员指出,白宫必须首先弄清楚利比亚反对派的组成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予其军事援助。
  卡扎菲特使访问希腊
  希腊外交部长德鲁察斯4日证实,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3日晚间在雅典会见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特使、代理外长奥贝迪。
  希腊外交部长德鲁察斯说,奥贝迪转达的信息是,“完全遵守和执行联合国决定,立即停火,结束暴力和敌对,尤其是针对利比亚平民的活动”。
  促停火是多国部队军事打击利比亚的目标之一。利比亚官方先前两次宣布停火,都没有得到长时间维持。
  德鲁察斯说,利比亚当局正寻找化解当前危机的途径。奥贝迪打算离开希腊后,前往土耳其和马耳他。
  德鲁察斯说,希腊政府一直支持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解决利比亚问题。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连日来相继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通电话,就利比亚局势等问题交换意见。
  奥贝迪1日说,利比亚方面试图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讨论化解危机的途径。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稿件)

利比亚战争作文400

这是一片飘香的土地,山清水秀,芳草依依; 这是一片创业的土地,梁邹子女,竞造天地;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沉淀昔古,迎接晨曦,但因美国,利比亚被袭击,美好的家园就这样毁灭了。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最后利比亚输了。
和谐生活不好么,为什么要硬气战争?
今天,我们的利比亚同志全死光了,为什么呢???????????????????????????????????????X400
家基金基金基金
  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突尼斯等国相邻,大部分国土是沙漠。1912年,它成为意大利殖民地。此后,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成为一个王国。18年后,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其与欧洲隔海相望,周围又是四个讲法语的国家。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当局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法国政府因为石油利益,只能先同在利比亚首都黎波里的卡扎菲政府断交,后又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这就可以理解为何法国高调宣称要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因为法国在利比亚主要的石油设施,都集中于利另外一大城市班加西中(反政府武装控制范围内)。
  经济因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据美国网站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央视评论认为,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欧盟之疾
  去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欧盟成员国遭受重大经济打击。好不容易通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整,慢慢步入恢复阶段之时。国际油价,特别是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路狂飙,使得大部分使用北非石油的欧洲国家,面临着输入型通胀的风险。这在我《中纤财评:石油/棉花 美国操控下的资本大挪移》中以有所介绍。
  美国从经济角度上考虑,战略目的非常明确,搅乱北非局势之后对欧洲输入通胀,然后打压欧元提振美元。以德法为首的欧盟自然不甘示弱,在对付美国“软刀子”的同时,一方面欧洲银行积极构筑金融防火墙,另一方面也在利比亚局势上借着美国战略“顺水推舟”,干脆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持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届时法国在利比亚将大幅提升能源方面的利益。
  本来日本大地震,暂时打压了国际油价,对欧盟真还算是利好。没想到华尔街分析师们,没隔几天竟然视日本大地震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不顾,调转笔头一致对准利比亚局势,强行拉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加上美国为应对日本盟友的大地震“殚精竭虑”,无暇顾及卡扎菲同志,致使利比亚政府军大有重新掌控局面的趋势,为此利比亚战局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之中。看起来欧盟又被美国摆了一道。作为欧盟两巨头之一,德国肯定是不会率先出兵干预(二战战败国),因此法国没办法了只能被逼出头和利比亚现政府撕破脸皮。
  美国——“软实力”终极体现
  美国之疾
  日本9级大地震之后,最急的莫过于美国。为什么?当然他不是为日本着急,而已由于美元指数横盘过久,好不容易找到在76一线做底反弹的机会,一次超级大地震导致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从而又一巴掌把美元打了下去。急得美国昨天强组西方七国集团(G7)召开紧急磋商,联合干预日本汇市。有趣的是英国财政部和法国央行昨日先后承认干预了日元,德国也央行证实在干预市场,而欧洲央行却拒绝置评,这很值得玩味一下。
  而在利比亚问题上,美国政府则含糊其辞。这和美国外交一向跑在最前面的强硬对外政策相左。为什么?很简单,利比亚无论是政府军胜,还是反对派赢了,对美国都无利可图。只有让利比亚局势、北非局势继续乱下去,才会对美国有利。别看美国军舰20日对利比亚发射了100多枚“战斧”,人家主要是先“清库存”,然后拉动一下国内军火制造业的内需而已,就业岗位就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
  他美国人就从未指望利比亚局势能立马搞定。因为美国的石油利益在中东、在沙特、巴林这些国家(沙特、巴林最近发生反政府示威活动,美国马上力挺沙特出兵镇压,沙特政府“剿匪”那是相当的给力),而不在北非。且利比亚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3%主要供应欧洲,且近几年产量都在回落。
  因此,目前美国在利比亚没有明确的利益目标存在,相反利比亚不过是美国人的一步楔子,对付欧盟的楔子。所以,看似以欧美为主流的国际社会,都支持军事上打击利比亚的行动。而背后的实质和西方集团不同利益诉求,必将让后期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化。

利比亚怎么了? (详细解答下)

由于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外国侨民25日继续争相撤离利比亚,一些外国驻利比亚大使馆也开始撤离人员。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5日在首都的黎波里的绿色广场面对1000多名支持者发表讲话,呼吁支持者“作好准备,保卫利比亚,保卫石油、尊严和独立”。
有消息称,支持政府的军队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以东城市米苏拉塔和以西城市扎维耶进行了激战。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承认,政府军在一些地方遇到了“麻烦”,但他称有关政府军采取暴行的报道是“谎言”。在的黎波里附近地区,忠实于卡扎菲的军队进一步加强了安全警戒。近日,又有一些利比亚驻国际组织代表和驻外大使宣布辞职。
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签署行政命令,冻结卡扎菲及其家人、利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利比亚政府、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
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2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很快会针对利比亚局势作出反制措施,白宫正在考虑出兵利比亚,并采取禁运等制裁措施。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25日在匈牙利说,欧盟正在考虑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加拿大总理哈珀当日也宣布,加拿大已经准备“与国际伙伴一道对利比亚实施制裁”。
法国总统府24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与法国总统萨科齐通电话,交换了对利比亚局势的看法。
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说,萨科齐宣布法国将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利比亚形势。萨科齐向奥巴马介绍了法方就利比亚形势所准备的计划在欧盟框架内提出的动议,奥巴马也向萨科齐介绍了美方对利比亚局势所打算采取的措施。

美国为什么要侵入利比亚

利比亚人民要民主,独裁了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很不爽,杀了几千人,几十万人逃离国家(连外交部部长都跑了),剩下的就组织反政府军抵抗他。
他还放下话:"人民如果还不投降,我就放火烧了整个利比亚."
联合国警告他停止攻击平民,卡扎菲一口答应了,结果第二天就反悔,继续进攻平民区。。。
现在联军就开始空袭制裁他了,这次他一个小儿子被炸死了,全利比亚人民都到大街上欢庆!
至于卡扎菲做过脑残的事 :公开绞刑反对他的学生,政治家,曾经3小时杀了1200人,并让电视重复播发处决过程,威慑人民
(没派出地面部队,只是空袭)
因为美国想得到利比亚的石油
一切为了利益
为石油,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利比亚是有十分丰富,排世界第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通过表决(中国弃权)决定干涩利比亚局势,北约空袭顺理成章。
第二,利比亚政府,确实不得人心,杀害平民,国际社会谴责。
第三,但是不要忘记,国与国只有利益关系,没有哪个国度会为了什么人道正义,去动用国家军队,利益是国度领导人考虑问题的唯一标准,如果再考虑,也许北约有这个考虑。
第四,美国一直自诩为世界警察,世界局势,美国牵手的北约插手那是必然的,以人道名义插手别国,更可以表现自己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五,师出有名,卡扎非是变态者加变态色魔,支持恐怖主义,国际名号极差,现在国内也反对他。
第五,利比亚有石油,打利比亚可以得到利益。
第六,利比亚没有大国支持,打了也没有人出头,表面上是利比亚不听劝告不停止内战的军事制裁,实际上是为了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总之一句话,北约空袭利比亚肯定是有利益的,这是不变的真理,不管是国际形象,还是资源,都是和国度利益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