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0 21:05:04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

不自量力
[成语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译文]不敢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说骄傲的话。
[ 近义词 ]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螳臂挡车
[成语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典故出处]白桦《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近义词]螳臂当车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不自量力
[成语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典故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译文: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近义词]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螳臂挡车
[成语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典故出处]白桦《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近义词]螳臂当车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不自量力的拼音和意思

问题一:不自量力的拼音和解释 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近义词: 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解释: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问题二:不自量力的意思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问题三:不自量力和自不量力的意思及区别? 这两个成语是一个意思,写法不同而已。
1、自不量力
【拼音】: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问题四:自不量力和不自量力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成语是一个意思,写法不同而已。
1、自不量力
【拼音】: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问题五:自不量力和不自量力有什么区别吗? 这两个成语是一个意思,写法不同而已。
1、自不量力
【拼音】: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不自量力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请采纳。

问题六:慑服怎么读音是什么 慑服拼音:
[shè fú]

慑服
[释义] 1.因恐惧而屈服 2.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不自量力什么意思?不自量力怎么读?

不自量力什么意思?不自量力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简 拼:bzll

成语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成语例句: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不自量力的近义词:螳臂挡车 同“ 螳臂当车 ”。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武汉 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

蚍蜉憾树

不自量力的反义词:妄自菲薄 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老残游记》

自知之明 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真是个毫无自知之明的、狂妄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朕当量力而行,然定可否。唐· 吴兢《开元升平源》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do sth.beyond one's ability or strength

俄语翻译:переоцéнивать свои силы

日语翻译:艖(み)のほどを知(し)らない

其他翻译:<法>se surestimer

成语谜语:螳臂挡车;蚂蚁缘槐夸大国

读音注意:量,不能读作“liánɡ”。

写法注意:力,不能写作“立”。

歇后语:螳臂挡车

“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

[ 自不量力 ] zì bù liàng lì
解释: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示例: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妄自谈文。——《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不自量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ì liàng lì,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解释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来自百度词典~(~ ̄▽ ̄)~)
不自量力其实还有一层意思:不考虑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为了得到利益冒险去做坏事。也就是“利令智昏”。
一个人因为参与聚赌被警察抓住,罚款拘留教育释放后,不思悔改又去赌博。钱输光了就去偷东西,又被警察抓住了进了拘留所。
警察问他:你还是不是个人?为什么屡教不改?他的回答是:正因为我是个人,所以我每次手头拮据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两边一对比,我心里就难过,就想过那种富人的日子。我赌博偷东西就是为了致富……
这家伙完全钱迷心窍了,为了得到钱不计后果。他只想到过富人日子,就没想到自己的能耐。你去赌博可不可能每次都赢?你去偷东西可不可能不被警察抓住?
意思:量:估量。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也作“自不量力”。
1、出处:
先秦·左氏《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意思是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2、成文用法:
“不自量力”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比喻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该成语自身结构是动宾式,在句子当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多含贬义。
不自量力的典故:
春秋时,在现今河南省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起战争。虽然看上去郑国和息国都是小国,但实际上,郑国的人力和物力都要强于息国。在军事实力上,息国也不是郑国的对手。最终息国被打败了,其国力也大为消耗,变得更加衰弱。
此时,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人分析后认为:息国即将灭亡。他们的理由有这样几个:其一,息国不注重自己国家的德行;其二,息国过高地估量了自己国家的实力,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军事实力;其三,息国没有处理好与自己亲近的国家间的关系。
其四,息国没有阐明出兵郑国的原因;其五,息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失败以及由谁负这个责任。息国犯了以上这五条错误,由此推断它会面临亡国的境地,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吗?这些人的预言果然变为现实。没过多久,楚国向息国发起攻势,一举吞并了息国。

不自量力什么意思?(不自量力的意思怎么解释)

1、不自量力什么意思?。
2、自不量力是什么意。
3、自不量力的什么意思。
4、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

1.不自量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zì liàng lì,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2.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3. 示例:小刚打乒乓球不太好,但一次乒乓球比赛上,小刚却主动提出要和上届冠军挑战,同学们都说他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不自量力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不自量力】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不自量力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是则系国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岂可不自量力。”
[正音] 量;不能读作“liánɡ”。
[辨形] 力;不能写作“立”。
[近义] 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反义] 妄自菲薄 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用法] 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
[英译] do sth。beyond one’s ability or strength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成语资料
? 成语出处
? 成语示例
? 成语典故
? 成语故事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资料[回目录]   不自量力
发 音   bù zì liàng lì 释 义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量:估量。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近义词   自不量力 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反义词   妄自菲薄 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成语出处[回目录]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成语示例[回目录]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成语典故[回目录]   古文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其丧(sànɡ)师也,不亦宜乎!
  ——《左传·隐公十一年》
  注释:
  (1)郑、息:春秋时代二国名。违言:以言语相违恨,即在言语上有不和的地方。
  (2)息侯:息国国君。春秋时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息属侯爵,故称息侯。伐郑:攻打郑国。此事发生在公元前712年。
  (3)郑伯:郑国国君。郑属伯爵,故称郑伯。竟:地名。
  (4)君子:旧指有地位的人,“品行好”的人。是以:以是,因此。
  (5)不度(duó)德:不考虑(郑伯的)德望(高)。度:忖度,计算。
  (6)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力量(弱)。因为郑国强大,息国弱小。
  (7)不亲亲:不亲近同姓的郑国。因为郑、息两国同姓姬(jī)。第一个“亲”字当“亲近”讲,第二个“亲”字指同姓的郑国。
  (8)不征辞:不对证言语不和(的实际情况)。征:证验。
  (9)察:仔细看,调查研究。
  (10)韪(wěi):是,对。
  (11)丧(sànɡ):丢掉,失去。
  (12)宜:应该,应当。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开头几句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几名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这六句诗很有名,常为后人所引用。韩愈在这里,对李杜的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给予了辛辣的讥斥。
  成语“不自量力”便是从“不量力”和“不自量”两种说法演化而来的,同时又都可单独使用,又作“处不量力”,意思都是自己不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人们多用来讽刺那种自高自大,不量力行事的人。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则是从故事中“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扩展变化而来。冒:犯,不顾。天下:普天之下,泛指全世界。大不韪:最大的不是。意思是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现在多用以指公然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而干坏事。
成语故事[回目录]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288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

拼音:bù zì liàng lì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例句: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不自量力的意思 不自量力是什么意思


1、不自量力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2、出处:刘向两汉《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3、译文: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

不自量力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1、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2、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3、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4、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5、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其丧(sànɡ)师也,不亦宜乎!
(翻译为: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出息国快要灭亡,难道不应该吗?)
扩展资料
成语不自量力是从“不量力”和“不自量”两种说法演化而来的,同时又都可单独使用,又作自不量力,意思都是自己不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人们多用来讽刺那种自高自大,不量力行事的人。
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开头几句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韩愈对李杜诗歌成就作极高评价,同时对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予辛辣的讥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