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牛和儒艮,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0 20:21:5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海牛和儒艮是同一种动物吗,有什么区别

属类区别: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尾巴区别:海牛的尾巴又宽又大,没有分叉;儒艮的尾巴有分叉。皱纹区别:海牛皮肤粗糙,皱纹多;儒艮的皮肤则比较光滑,褶皱少。鼻孔位置区别:海牛的鼻孔距离头部上方较远,儒艮的鼻孔距离头部上方较近。趾甲区别:海牛前肢上有趾甲,儒艮没有。 一、海牛和儒艮是同一种动物吗 海牛和儒艮都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哺乳动物,生活环境是比较类似的,基本都在潜水之中活动。从所属的类别来看,海牛和儒艮都是哺乳纲、海牛目中的动物。从外观来看,二者也是比较相似的,而且体型也差不多。所以,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认为它们可能是同一种动物。其实不是的,二者指的并不是同一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很多方面都不太一样。
二、海牛和儒艮有什么区别 1、属类区别:海牛和儒艮虽然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不过它们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其中,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而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所以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不能将二者混淆。
2、尾巴区别:海牛和儒艮的尾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海牛的尾巴看上去非常宽,也非常大,并没有分叉;而儒艮的尾巴则是“丫”型的,有分叉,很像一些鱼类的尾鳍。
3、皱纹区别:海牛和儒艮皮肤上的皱纹是不同的。海牛皮肤比较粗糙,上面的皱纹比较多,有时候其中还附着一些海藻,看上去比较脏,也比较丑。不过儒艮的皮肤上皱纹比较少,看上去颜值更高一些。
4、鼻孔位置区别:二者鼻孔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具体来看是跟头部上方的距离不同。海牛的鼻孔离头部上方较远,儒艮的鼻孔更靠近它们头部的上方。
5、趾甲区别:海牛还有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它们的前肢上有趾甲,但儒艮则没有。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二者有区别,具体如下:
1、属类区别
海牛和儒艮虽然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不过它们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其中,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而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所以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不能将二者混淆。
2、分布区别
海牛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等地;儒艮国外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
3、习性区别
野生的海牛多半栖息在浅海,从不到深海去,更不到岸上来,每当海牛离开水以后,它们就像胆小的孩子那样,不停地哭泣,“眼泪”不断地往下流。
儒艮天生胆小,性格温和,白天躲在海底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儒艮主要见于印度洋及澳大利亚的近海水域,但由于过度捕措,其数量已经开始下降。

和海牛很像的动物

和海牛很像的动物是儒艮。
儒艮和海牛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从类别来看,二者是都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海牛目中的动物。不过,二者并不是同一种动物,儒艮并不是海牛。
儒艮和海牛的确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除了类别之外,它们的外观也比较类似,体型也相似,因此外观看上去非常像。而且,它们的习性也是差不多的。
一些人会因为它们的这些相似之处就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种动物。其实并不是,二者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儒艮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
儒艮和海牛的区别:
1、属类区别:
儒艮和海牛所属的门、纲以及目都是相同的,不过二者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儒艮属于儒艮科儒艮属,海牛则属于海牛科海牛属。
2、颜值区别:
儒艮和海牛的颜值是不同的,这一点体现在它们身体上褶皱的数量多少上。儒艮身体上的褶皱是比较少的,它们的皮肤看上去比较光滑,因此总体来看颜值就比较高。
不过海牛的身体上褶皱比较多,看上去就像是很多皱纹一样,这使得它们看上去比较丑。有时候这些褶皱中还依附着一些海藻,使得它们看上去比较脏。
3、尾巴区别:
儒艮和海牛在尾巴上的差异比较大。儒艮的尾巴分叉,看上去跟一些鱼类的尾鳍一样。不过海牛的尾巴则比较宽大,并且不会分叉。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儒艮和海牛是不是同一种动物

1、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
2、属类区别:海牛和儒艮虽然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不过它们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其中,海牛属于海牛科、海牛属,而儒艮则属于儒艮科、儒艮属,所以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不能将二者混淆。
3、尾巴区别:海牛和儒艮的尾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海牛的尾巴看上去非常宽,也非常大,并没有分叉;而儒艮的尾巴则是“丫”型的,有分叉,很像一些鱼类的尾鳍。
4、皱纹区别:海牛和儒艮皮肤上的皱纹是不同的。海牛皮肤比较粗糙,上面的皱纹比较多,有时候其中还附着一些海藻,看上去比较脏,也比较丑。不过儒艮的皮肤上皱纹比较少,看上去颜值更高一些。
5、鼻孔位置区别:二者鼻孔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具体来看是跟头部上方的距离不同。海牛的鼻孔离头部上方较远,儒艮的鼻孔更靠近它们头部的上方。
6、趾甲区别:海牛还有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它们的前肢上有趾甲,但儒艮则没有。

儒艮和海牛有什么区别

海牛和儒艮不同在于尾巴、面部、体型、趾甲。
1、尾巴
儒艮与海牛的体型相似,通过尾部形状可明显分辨两者;海牛的尾巴宽大而略呈圆形,儒艮则为Y形尾,近似于海豚的尾鳍。
2、面部
海牛的口鼻部比儒艮的小;鼻孔位置不同,儒艮的鼻孔比海牛的更靠近头部上方。
儒艮的皮肤较平滑,而海牛的皮肤有褶皱且会有海藻附着在头部及背部。儒艮有着一副天生的微笑侧脸、美人样,美萌美萌的,而海牛则长得有点儿“糙”,丑萌丑萌的(其实一点也不丑,就是皱纹有点多)。
3、体型
海牛的体型通常比儒艮大。(两个吃草的胖子,却一个比一个胖)
4、趾甲
海牛与大象是近亲,它们(除亚马逊海牛外)的前肢有趾甲,样子看起来与大象的脚很像,儒艮则没有。
5、饮食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与儒艮一样,海牛的食量也很大,一头成年海牛一天的食量通常是其体重的10%-15%,如此大的食量使得它们每天有7个小时左右都在吃吃吃中度过,除此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处于昏睡状态。它们吃草像卷地毯一样,一片一片地吃过去,故有着“水中除草机”之称。

海牛和儒艮这两种动物有什么区别

海牛(manatee)属于海牛目 Sirenia;sea-cows 哺乳纲的1目。通称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退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眼小,视觉不佳;听觉良好。 现代海牛目仅存两个科: 海牛科(Trichechidae)下有1属3种,即南美海牛(巴西海牛),分布在巴西亚马孙河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上游及中游,是淡水海牛;北美海牛,主要栖息在加勒比海沿岸,可到江湾中去吃水草;西非海牛,分布在西非海岸、浅湾、河流及乍得湖和喀麦隆湖中。 儒艮科(Dugongidae)仅1属1种——儒艮,分布自非洲东海岸,经印度洋至中国广东省和台湾沿岸。海牛类生活在浅海及河口,仅少数种类(如南美海牛)栖息在河流中。御敌能力不强,行动迟缓。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因而浅海和河口的航道很少被水草阻塞。
区分海牛和儒艮最显著的区别是,海牛的尾是椭圆形的,而儒艮的尾则是V字形的。这也是区分海牛科和儒艮科的特征之一。
儒艮(Dugong)与海牛皆为草食性动物,但栖息地不尽相同,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和海牛不同,儒艮的尾鳍近似于海豚的Y型尾,突出嘴外的长牙则近似其远亲大象。
具体请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31285.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43679.htm
一、科目不同
1、海牛:海牛科
2、儒艮:儒艮科
二、外观不同
1、海牛: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
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眼小,视觉不佳;高频听觉良好,低频则退化。
2、儒艮:最大体长3.3米,成体平均长约2.7米。体纺锤形,身体的后部侧扁。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头部较小,略呈圆形。上唇略呈马蹄形。嘴吻弯向腹面,其前端扁平,称为吻盘。通过吻盘的侧缘和后缘可以抓住植物送入口中。两个阀门状鼻孔靠近在一起,位于吻端背面,可以在潜水时露出水面呼吸。
潜入水中时,鼻孔被活瓣关闭。眼小。无耳廓,耳朵很小。鳍肢短,约为成体体长的15%,梢端圆,无指甲。尾叶水平,略呈三角形,后缘中央有1个缺刻。胸部每侧有一个乳房,乳头位于鳍肢后方的腋下。睾丸在腹腔内。雄性的生殖孔位在远后方,很接近肛门。成体背面灰白,腹面稍浅。幼体呈淡奶油色。
三、分布范围不同
1、海牛: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开曼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岛、多明尼加共和国、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
波多黎各、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维尔京群岛、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多哥。
2、儒艮: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非洲东部。
原生种分布(海域):澳大利亚、巴林、文莱、柬埔寨、中国、可可岛、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印尼、日本、约旦、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约特岛、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阿联酋、瓦努阿图、越南、也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艮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虽然它们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但它们的科和属是不同的。
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虽然它们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但它们的科和属是不同的。
儒艮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从不远离海岸。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儒艮和海牛是同一种动物吗

儒艮和海牛不是同一种动物,但它们都是哺乳纲和海牛目的,不过它们的科和属都是不同的。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海牛为海牛科海牛属哺乳动物,海牛外形呈纺锤形,颇似小鲸,但有短颈,与鲸不同。体长2.5-4.0米,体重达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储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体温;前肢特化呈桨状鳍肢,没有后肢,但仍保留着一个退化的骨盆;有一个大而多肉的扁平尾鳍;躯干基本无毛,仅嘴唇周围有须,头部有触毛;头大而圆,唇大,由于短颈,头能灵活地活动,便于取食;鼻孔的位置在吻部的上方,适于在水面呼吸;眼小,视觉不佳;高频听觉良好,低频则退化。

儒艮和海牛的区别,儒艮吃什么食物

儒艮和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尾巴,儒艮尾巴和鲸鱼尾巴相似,从中央分岔呈V形,而海牛的则呈蒲扇般的圆桨状。儒艮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藻类等为食。据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有时会披着海草,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雌性儒艮有时会抱着孩子在水面上哺乳,常被误认为是“美人鱼”。一、儒艮和海牛的区别儒艮和海牛都是草食性动物,二者属于海牛目下两科,曾经和大象共祖,是海陆变迁时再次进入海洋的陆地动物。儒艮科下的大海牛早在18世纪就已经灭绝了,目前只剩儒艮这唯一品种,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周边的西安海地区,现实世界上最接近美人鱼传说中的生物就是它,有时还会抱着孩子在水面上哺乳。儒艮和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尾巴,儒艮的尾巴类似于鲸鱼的尾巴,从中央分岔呈V形,而海牛的则呈蒲扇般的圆桨状。二、儒艮吃什么食物儒艮只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5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部分藻类等为食物,常吃整株植物。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儒艮一般在白天或晚上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大多在晚上寻找食物。每天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摄食用的时间很大。寻找海藻的动作像牛一样,一边咀嚼一边摇晃着头,所以有海牛之称。三、儒艮为什么叫美人鱼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中国古人在《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儒艮长期生活在海沟中,以海沟淹中没在海水中的海草为食,每隔30分钟出水通风,通常像人一样抱着小儒艮喂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有时披着海草,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因为雌性儒艮偶尔有抱孩子在水面上哺乳的习惯,所以儒艮经常被误认为是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