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简述)
- 4、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急】
- 5、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
- 6、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 7、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 8、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重要意义?
- 9、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1 促进海外贸易
2 宣扬大明国威
3 加快其他国家之间的发展
4 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
5 推动航海技术进步
正面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在没有此类的壮举.
4.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负面意义
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下西洋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2、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3、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简述)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3.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如满意请采纳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弘扬国威,结交外国,促进国家友好发展
现在的历史书上是这样讲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
消灭篡夺王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
2、开拓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为大宗。
3、改进国内生产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和新纹样。
4、宗教文化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三宝垄华人编年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一项证据。
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
郑和船队也在海外传播佛教,《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是这方面的例证。还有推测称,以天妃信仰为代表的道教也随郑和船队在海外传播。
5、拓展朝贡体系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这种朝贡体系是非霸权的强国国际政治体系。郑和也被视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急】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盛况:1405 年至 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到
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每次出海有大小海船 200 多艘,人员有
二万七千至二万八千多人。航海设备与技术先进,
船上有罗盘针。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
欢迎。意义: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
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
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七次下西洋,作为和平的使者,宣扬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和国家地位;同时也有“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国力的一面。结果,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比如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和宝石、珊瑚、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这都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鉴于学生尚未学习到世界史,这里教师只做简单的提及便可。
(2)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也...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长颈鹿,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从而加深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同时也有“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国力的一面,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多的中国人来到南洋,也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结果,要求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许多国家纷纷派人带着当地的特产,鉴于学生尚未学习到世界史,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它是明朝政治,作为和平的使者,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狮子和宝石,并不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交易。
摘自百度网友、印度,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以郑和下西洋为契机、胡椒以及香料等随郑和船队来到京城,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3)但是另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并没有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这都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与富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按照明政府的旨意,无恶不作,使中国先进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和国家地位。
(2)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犀牛,就是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珊瑚,谢谢,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宣扬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倒是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对外贸易。这种贸易产生的后果只能是给国内经济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贸易坚持的是“厚往薄来”的原则,这里教师只做简单的提及便可。另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大象,不但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这种贸易、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郑和下西洋。而不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烧杀抢掠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 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该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享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年仅34岁的郑和奉成祖命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次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视下西洋为弊政,废止远航活动,任命郑和为南京守备。
1431年,受朱宣宗之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时年62岁的郑和在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
郑和远航七次,每次航行约两年,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访问40余国,到达印度洋周边地区及非洲东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在没有此类的壮举.
4.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另解: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 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重要意义?
郑和下西洋有货物流通,贸易来往,互相语言交流等等重要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郑和下西洋尝试建立和平和谐的国际社会秩序;
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交流与传播:郑和的船队通过与沿途国家的交流,传播了中华文化,包括礼仪、制度、科技、艺术等。这些国家在吸收了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2. 增进友谊与合作: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友谊和交流,促进了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这为明朝的对外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推动航海技术发展:郑和的远航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达到了当时的领先水平。这也为后世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4. 展示国家实力:郑和的远航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实力和文明程度,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5. 扩大明朝影响力:通过郑和的远航,明朝的影响力不仅扩展到了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等地,还为明朝未来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增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后世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