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北周灭北齐之战
- 2、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朝北齐是被谁推翻的?
- 3、北齐被谁所灭
- 4、北齐被谁所灭
- 5、南北朝的北齐是被谁推翻的?
- 6、北周灭北齐之战
- 7、北齐被谁所灭的呢
- 8、北齐的实力比北周还要强 为何北齐会被北周所灭?
- 9、北齐是怎么灭亡的?
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周灭北齐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万大军包围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杯律光、段韶救援洛阳。 最终北齐少胜多。
公元564年9月,突厥决定在塞北集中兵力,与北周联合攻击北齐。 北周宇文护招募内外诸军20万东进。
十月,宇文护派尉迟迥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洛阳。 12月,宇文护派兵截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为了切断齐国的援军。 但齐兵力微薄,北周轻敌,齐认为必须出兵迎战,故放松警惕,不严加戒备。
北齐派出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杯律光前往洛阳救援,但他人因害怕周军兵力强大而不敢前进。于是高湛决定和并州都督段韶一起从晋阳南下,亲督诸军决定拯救洛阳。
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杯律光部为右军,周军突然冲入齐军,军心不稳,仓皇上山迎战,与段韶交战,并诱敌深入。
周军在越南战争中疲惫不堪,齐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使周军大败。 周军全线崩溃,被迫撤退。这是一场关系北齐生死存亡的战斗,又称邙山之战。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在河阴(今河南杯津尔)地区与北齐军作战。
年北周帝乘北齐淮南兵败,主陷昏政之乱时,采纳骠骑大将军韦孝宽的建议,向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向东出击北齐,北齐闻之知,增建守备。 7月,宇文邕派出10多万士兵,分六路进攻北齐。
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分别挂靠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技分别挂靠后三军总管。
齐王宇文宪率兵2万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 隋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臼渭河入黄河; 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两万人守太行道阻断北齐并、冀州、殷、诸州援军。
申公李穆率伝3万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和洛阳的联系; 常山公以冀率2万出陈、汝、南防陈军掩护主力右翼。
周武帝率领主力前后六万人前往河阴。 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赢得民心,禁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者以军法从事。 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诸军攻占河阴大城,宇文宪攻下武济。
进入周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攻占东、西两个城市,烧毁黄河浮桥。
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由永桥(今河南武陟西)增援河阳,因浮桥断裂,遂攻陷中澧城(今河南杯津西南黄河中),北周军攻占河阳南城后,包围中潼城不能下车20多天。
北齐洛州刺史孤永业扼制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武帝攻打未能克服。 9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胥率军南援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兵河阳(今河南孟县)。
北周军在屯兵金墉和中潼城下,久未能进攻,北齐援军来了,宇文邕阵中患病,拔城三十余座,烧舟回国,只留下汉正守王药城(今河南济源境),掩护撤退。平阳之战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攻击北齐)。
其作战进攻晋州,堵塞北齐咽喉,吸引北齐主力大军救灾,再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欲攻灭北齐。
根据这一图谋,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以宇文俭、洞泰、丘崇为左三军,以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亲自率军进入汾曲,将各立要地,阻击北齐援军,以辛韶率五千人命令内史王谊督诸军保障后方安全,攻击平阳城。
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率10万大军从晋阳南下救援平阳。 宇文邕亲自督战平阳城,北齐降服侯子钦、刺史崔景嵩。
二十七日,北周让段文振率数十人入城,以尉相贵和甲士8000人为俘虏,北齐守将北周军占领平阳。 同时宇文宪攻占洪洞,成为永安二城。
十一月,北齐援军已入平阳,宇文邕为避其锋,立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守平阳。 率军撤退到玉璧一带,在宇文宪率兵6万驻扎,返回长安。 北齐援军、昼夜围攻平阳,梁士彦坚守。
十二月,宇文邕得知平阳紧急,先派宇文宪率部前往平阳,后有亲戚到达,召集诸军八万,东西二十余里,与北齐军对峙。 北齐军包围平阳的时候,北周援军突然到来,恐在城南挖沟堑,经乔山去汾水。
北周军至即与北齐军对峙,周军越过开沟进攻,齐军防守严密,战斗一日难分胜负。 齐后主听从幸臣的意见,命令齐军填平隔阂进入。 这正合周武帝的意,率军迎战。战斗非常激烈。
齐主将带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见齐军东翼稍退,以为齐军已败,因不听劝,仓皇后退,北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军资甲战如山弃。
公元580年(北周象二年)八月,杨坚平尉迟迥之战,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今安阳北郊,临漳西南)平定了相州总支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
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
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
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
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东淄博)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北周灭北齐之战
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万大军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遣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段韶救援洛阳。最终北齐以少胜多。公元564年9月,突厥在塞北集结兵力,决定联合北周攻打北齐。
北周宇文护于是征集内外诸军20万东进。10月,宇文护派尉迟迥率10万大军进攻洛阳。12月,宇文护派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断齐国援兵。但是,因齐国兵力甚微,北周轻敌,认为齐国必须不敢出兵迎战,于是放松警惕戒备不严。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但他们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
高湛于是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周军越战越疲,齐军趁势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被迫撤军。这是一次关乎北齐生死存亡的战役,又称邙山之战。
河阴之战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带领军队在河阴地区与北齐军进行了一场战斗。北周帝乘北齐政局混乱、兵败淮南的机会,决定集结兵力准备东出击北齐,北齐得知后也加强了防御。七月,宇文邕率领十余万大军,分兵六路进攻北齐。齐国的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负责勾结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招负责勾结后三军总管。
齐王宇文宪率领两万人的军队前往黎阳,隋公杨坚等人率领三万人的水军通过渭河进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两万人守太行道,封锁北齐并、冀、殷、定诸州的援军,申公李穆率领三万人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与洛阳的联系。
常山公于冀率领两万人出陈、汝以南,保护主力右翼。周武帝亲自率领六万人的主力军直奔河阴。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赢得民心,宇文邕下令禁止砍伐树木和践踏庄稼,违者将受军法制裁。
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军队攻占了河阴大城,宇文宪攻陷了武济,进围了洛口,并攻克了东、西两座城市,还焚毁了黄河上的浮桥。北齐的永桥大都督傅伏从永桥增援到河阳,但由于浮桥已被烧断,只能进入中潬城,北周军攻克了河阳南城后,围攻中潬城二十余日仍未成功。
北齐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守住了金墉,武帝也未能攻下。九月,北齐的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率领军队南援洛阳,来到了河阳。北周军在金墉和中潬城设置了兵力,长时间攻打未果,而北齐援军已经到达,再加上宇文邕生病,只好放弃攻打的30多座城市,焚烧船只回师,只留下韩正守卫王药城,掩护撤军。
平阳之战
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进攻北齐,其作战目标是攻击晋州,控制住北齐的要冲地带,吸引北齐主力大军前来援救,然后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最终攻灭北齐。根据这一计划,宇文邕安排了如下的军事部署: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翼的三支军队,以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翼的三支军队,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
宇文邕亲自率领各支军队前往汾曲,让各位将领据守要地,阻击北齐的援军。他还派遣辛韶率领5000步兵和骑兵守卫蒲津关,确保后方安全,并命令内史王谊指挥各支军队攻打平阳城。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自率领10万大军从晋阳南下,试图援救平阳。宇文邕亲自率军守住平阳城下,并指挥作战,结果北齐将领侯子钦和刺史崔景嵩投降。
二十七日,北周将领段文振带领几十人进入城内,俘虏北齐的守将尉相贵和8000名士兵,北周军占领了平阳。与此同时,宇文宪攻占了洪洞和永安两座城池。十一月时,北齐的援军已经抵达平阳,为了避免正面交战,宇文邕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领精兵万人守卫平阳。他自己则率领大军撤退到玉璧一带,并派宇文宪带领6万兵马驻扎那里,自己则返回长安。
北齐的援军围攻平阳,进行了昼夜不停的攻击,但梁士彦顽强地进行着抵御。十二月,宇文邕得知平阳的局势紧急,先派宇文宪率领部队前往支援,随后亲自赶到,集结了8万军队。宇文邕部署军队东西两侧排列长达20余里,与北齐军对峙。
北齐军围攻平阳时,为了防止北周援军的突袭,他们在城南挖掘了沟堑,从乔山一直延伸到汾水。当北周军队到达时,与北齐军在沟堑的南北两侧对峙,北周军队渡过沟堑展开进攻,北齐军进行抵抗,双方战斗了一整天都没有决出胜负。
面对此情此景,北齐后主听从幸臣的建议,命令北齐军填沟堑而进攻,而这恰好符合了周武帝的计划。于是,他亲自率军迎战,战斗异常激烈。北齐后主携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当看到北齐军的东翼稍稍退缩时,便误以为北齐军已经战败,不听劝阻,赶紧将军驻地后方。北齐军由于这一举动,大败亏输,死伤的士兵超过了一万人,而且他们丢弃的军资和装备成堆。
邺城之战
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今安阳北郊,临漳西南)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
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
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东淄博)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朝北齐是被谁推翻的?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齐是在公元550年由高欢建立的。北齐存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于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灭,南北朝结束。在衰亡期,北齐由于政治腐败和内部冲突,领土逐渐萎缩,权力旁落。随后,北周的宇文邕趁机发动了进攻,为了孙伏伽的复仇,他借口为南梁国报仇,攻入南梁的领土,后继攻打了北齐,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且清剿北齐残部直至灭亡。因此,北齐是被北周武_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公元550年至577年,是由北魏宗室元仁宗所建立的。北齐的政治制度包括了宗室割据和地方割据,国家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之中,导致国力衰败。其后,在北齐之内,贵族建立地方政权,使得封建权贵体系更加复杂。北周于西魏时即已开始策划推翻北齐,经过数年准备,最终于公元577年攻陷了北齐的都城邺城,结束了北齐的统治,开始了北周的历史。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朝代,由高欢建立,其历史大约为37年。北齐被隋朝所取代,是由隋朝统一北方结束南北朝时期而结束的。隋文帝杨坚在消灭分裂势力后,于581年宣布天下统一,建立隋朝。隋文帝消灭南北朝分裂的局面,结束了北齐、北周时期的单独存在局面,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时,隋朝也开启了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新篇章,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北方政权,其存在时间为公元550年至577年,由高洋建立。北齐统治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其战争、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在其存在的27年中,先后被周、北周所灭。在公元557年,北周发动了对北齐的战争,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和压迫,北齐皇族被逐渐消灭,在577年时正式被北周所灭,至此南北朝时期结束。
北周。北周武帝后期的雄才,还有就是齐后主的昏庸。这个内部的伤害就是北齐的统治者——齐后主。齐后主相当昏庸,他的荒唐事迹不胜枚举。例如,他非常喜欢声乐,于是,就让很多戏子优伶做了大官;他也非常喜欢养宠物,竟然让自己的猫狗莺鸟也做了大官。这样的脑洞,即便是在昏君当中也不多见。
另外,齐后主还沉溺女色。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非常香艳的成语——玉体横陈,这个成语讲的就是齐后主和他的宠妃冯小怜的故事。据说齐后主相当宠爱冯小怜,以至上朝的的时候都要把冯小怜搂在怀里,还时不时做出亲昵举动,令大臣十分无语。
可想而知,当北周军队打过来的时候,齐后主将会如何迎战。
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覆灭。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的时期,北齐是其中的一个朝代。北齐是由高欢在439年建立的,由他的儿子高洋继位。北齐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使得北齐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然而,在55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北周是由宇文邕在557年建立的,他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征讨北齐的战争,最终攻陷了北齐的都城晋阳,并俘虏了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高纬,结束了北齐的统治。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在征服北齐后,也没有能够维持多久,随后又被隋朝所取代。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分裂,最终在隋朝的统一下得到了结束。
北齐被谁所灭
北齐被北周所灭。
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四年至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齐被谁所灭
被北周所灭!!
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575)至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周建德四年七月,周武帝宇文邕乘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政乱、内叛外离之机,出兵攻北齐。以柱国宇文纯、荣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同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共6万人,由周武帝统率进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又令齐王宇文宪领兵2万趋黎阳(今浚县东北),隋国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自渭河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2万守太行道,以断北齐并、冀、殷、定诸州援军;申公李穆率众3万守河阳道,切断北齐军与洛阳的联系;常山公于翼率众2万出陈、汝,以为策应。出征前,众臣对先攻河阳皆有异议,主张出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左氵右单)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左氵右单)城,二旬不克。至九月,宇文宪、于翼、李穆等所向皆捷,降拔30余城。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于是撤军西返。
五年九月,周武帝认为,河阴之役,仅拊北齐之侧背,而未扼其喉;晋州(治平阳,今山西临汾)乃北齐重镇,攻之,彼必来援,我严军以待,击之必克;再乘势东进,定能灭之。遂于十月复攻北齐。以宇文盛、杞公宇文亮、杨坚为右二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恭、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周武帝率军至晋州,驻于平阳南的汾曲,派宇文宪、宇文纯、达奚震、大将军韩明等分守险要,以阻齐援军;遣内史王谊监诸军攻平阳。北齐行台仆射尉相贵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北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和北城守将崔景嵩相继请降。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乘夜登城,呼号而进,齐军大溃,遂克平阳,擒尉相贵及士卒8000人。武帝以梁士彦率军万人镇守平阳。
十一月,北齐后主率援军至平阳。周武帝见齐军兵盛,遂引军西还长安以避其锋。齐军围平阳,昼夜攻击。梁士彦督励士卒坚守。周武帝遣宇文宪领兵6万屯涑川(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支流涑水河),声援平阳。又下诏调集诸军。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阳,时诸军聚齐,达8万人,遂于城外列阵20余里。周军奋力进击,大败北齐援军,斩万余人。齐后主败退晋阳。周武帝乘胜追击,齐后主欲奔突厥受阻,仅领数十人逃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六年正月,周武帝率军继续追击,至邺城,齐后主领百骑东遁。周武帝入邺城,遣将追齐后主至青州(今属山东)南邓村,俘其父子等。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南北朝的北齐是被谁推翻的?
南北朝的北齐是被 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 推翻的
历史回顾: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宇文邕亲率诸军攻破晋阳,疾趋邺城。高纬退至邺城后,禅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时年八岁。六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齐军战败。高纬率百骑东走。周军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纬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降。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陈朝,在南邓村被周军俘获。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灭亡。
北齐是被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灭亡的,末代君主是高纬。
北周灭北齐之战
北周灭北齐之战
战争背景
北齐因为内乱,势力大为削弱。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实力上对北齐形成优势。同时,北齐曾南下夺取南朝的淮北之地,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北伐北齐。不久,陈朝在淮南战胜北齐,夺取淮南之地。
北齐失去淮南之地后,北周打算趁北齐衰弱之机,与陈朝订立和约,安心地灭亡北齐。
河阴之战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齐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长安出兵攻北齐。出征前,众臣主张走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郡(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潭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南下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周军撤军西返。
平阳之战
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进军晋州,驻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的汾曲,遣内史王谊监督诸军攻平阳。北齐守军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乘夜登城,齐军大溃,遂克平阳。十一月,北齐后主高纬率援军至平阳。周武帝以梁士彦镇守平阳,遂引军西返长安以避其锋。齐军围平阳、昼夜攻击,周军坚守。
周武帝下诏调集诸军增援平阳。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阳,时诸军聚达8万人,遂于城外列阵20余里。周军总攻,大败北齐军。齐后主败退晋阳,周武帝乘胜追击。齐后主欲奔突厥,军阵溃烂,后率数十人南逃邺城(今河南安阳与河北邯郸之间)。退至邺城后,齐后主禅位于八岁皇太子高恒即齐幼主。
邺城之战
建德六年正月,周武帝率军追击至邺城,齐后主领百骑东遁,幼主传令禅让给叔祖父任城王高湝,但禅位诏书并没有送达高湝处。周武帝入邺城,遣将追击齐后主至青州南邓村(今山东临朐西南),俘其父子(齐后主与齐幼主)。
北齐灭亡
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今河北冀县),俘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北齐灭亡。北齐文宣帝子范阳王高绍义逃到突厥,被其扶植。
战争影响
通过这场战争,北周统一了北方,对南方的陈朝形成绝对优势,中原统一指日可待。不久,北周从陈朝手中夺取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相关人物
后来建立隋朝的杨坚曾参加了这场战争,但不是主攻将领。
北齐被谁所灭的呢
北齐被北周所灭。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由高洋建立,公元550年-577年存在。北齐在高洋和高澄的统治下,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较快,还制定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法令政策。但是,北齐的统治者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好大喜功、荒淫无度等,这导致国家的政治稳定性较差。
随着北齐的衰落,周围的国家开始对其发起进攻。其中,北周最终灭亡了北齐。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朝代,由宇文邕在公元557年建立。北周虽然比北齐成立的时间晚,但是在北齐灭亡后的统一中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周的灭亡和北齐的衰落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政治腐败、军队弱小、内部分裂、外部压力等。但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可能是北周的军队实力较强,而北齐的军队在长时间的战争中已经疲惫不堪。此外,北周的统治者宇文邕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政治稳定性。
总之,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在其统治下国家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内在问题,最终导致了其灭亡。而北周的崛起和灭亡,则是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北齐的实力比北周还要强 为何北齐会被北周所灭?
北魏分裂为了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为高欢和宇文泰两位权臣所掌权,这两位都是为了富强自己的国家而进行了各种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北齐和北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两国建立之后,北齐的国力一直都凌驾于北周之上,尽管不是一边倒,但北齐总比北周强一点,这跟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大部分,还有北齐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密不可分。
建国之初的北齐王朝,并不是后人所说的“禽兽王朝”,也是很正常而且强大的一个朝代。首先,北齐尚未建立前,高欢和高澄父子先后掌握东魏实权,在两人的掌权下,东魏在军事上对抗西魏一直都是胜多败少。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后,继承了东魏一切的北齐自然在军事上也是打压取代西魏的北周。
其次,北齐面前三位皇帝是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高洋长子)、孝昭帝高演(高洋弟弟),都是北齐一代英主。在位前期的高洋英明神武,向北征服柔然、突厥等异族,向南夺取南朝长江以北的地区,北齐国力在他统治下比高欢、高澄时期的东魏更加强大。虽然在位后期的高洋好像患了精神病一样,突然变了个人,不仅沉迷酒色,而且嗜杀,但对于此时强大的北齐来说,根本没有多大影响。
废帝高殷继承了父亲高洋的皇位之后,基本延续高洋的统治成果,而且高殷的性格宽厚仁爱,很关心百姓疾苦,北齐国力在高殷统治下依然强大。可惜高殷在位时间只有一年多,就被自己的皇叔高演废杀。孝昭帝高演的皇位虽然是抢来的,但他是北齐最贤明、最出色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齐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更为完善的改革,北齐国力在高演的统治下达到了极盛。
所以在高演之前的北齐,先不说会被北周灭掉,甚至反过来灭掉北周都很有可能,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北齐被北周所灭。
其实国力更强的北齐反被北周所灭,罪魁祸首是北齐第四位皇帝武成帝高湛。之前热播的《陆贞传奇》中,北齐武成帝高湛被塑造为一代明君英主,陆贞也被塑造成一代名相,但事实上,高湛是北齐最为荒霪残暴的皇帝,陆贞在历史上叫陆令萱,也是奸相小人。
高湛是高欢的第九个儿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弟。公元561年,孝昭帝高演临死前,因为害怕自己死后,儿子高百年会遭到跟高殷同样的命运,所以他临时废掉高百年的太子之位,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希望高湛做了皇帝能善待高百年。
只可惜高湛继承皇位后,马上就显露出他荒霪残暴的本性。首先高湛违背跟高演的诺言,随便找了个理由杀掉了高百年,然后把一些认为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的高氏皇室宗亲杀了个遍。其次,高湛好色成性,早已垂涎哥哥文宣帝高洋美艳动人的皇后李祖娥,强行纳为妃子,并下令全国各地向他进贡美女。第三,高湛不理朝政,宠信奸臣和小人,特别是女官陆令萱和近臣和士开,两人在朝中大肆培养党羽,高湛在这些奸臣和小人的迷惑下,杀害了很多忠臣良将。
如此荒霪残暴的高湛统治下的北齐,从此国势由盛转衰,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五人打下的强大北齐基业不复存在,与北周的差距逐渐缩小。北周到了武帝宇文邕在位时,国力终于超越了北齐,最终完成了对北齐的灭国战。
所以,原本国力比北周强大的北齐,之所以最终反被北周所灭,罪魁祸首就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他的荒霪残暴导致强大的北齐逐渐衰弱,埋下了北齐被北周灭掉的祸根。
北齐是怎么灭亡的?
被北周所灭。
北齐是高氏父子夺东魏所立。实际确立者是北魏权臣高欢,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他有一个鲜卑名字叫做贺六浑。高欢在北魏六镇起义中显露头角,被当时北魏权臣尔朱荣赏识,最终的到尔朱荣的信赖,尔朱荣死后其弟尔朱兆对高欢极其信任,后高欢反水尔朱兆,最终宰制朝堂。
到最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宇文泰在北魏西继续支持魏孝武帝。从此,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齐是北朝后期的鲜卑化政权。北齐诸帝大多昏庸,荒淫无耻。而上行下效,朝廷出现了一大批奸佞小人,如穆提婆、和士开、高阿那肱等人,专权弄事,加速了朝政的腐化。
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扩展资料:隆化元年(576年),北齐帝高纬于平阳战败后,退至晋阳。周武帝率军乘胜追击。北齐高阿那肱率军1万镇守高壁。宇文邕率军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
十二月,宇文邕与宇文宪在介休会师。逼降北齐守将韩建业后,向晋阳和北朔州急进。高纬欲奔突厥,随员多散,乃回奔邺城。宇文邕亲率诸军攻破晋阳,疾趋邺城。高纬退至邺城后,禅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时年八岁。六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
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齐军战败。高纬率百骑东走。周军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纬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降。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陈朝,在南邓村被周军俘获。
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齐
北齐是被北周攻打灭亡的。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割据北朝的一个政权,由东魏时期比较有权势的一个大臣高欢的第二个儿子所建立的,定都在邺城。
因为北齐时期的皇室成员里面有很多人都姓高,因此也被叫做高齐,北齐一共经历了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和幼主高恒六位帝王。
从北齐的后主高纬开始北齐的国力日渐衰退,在高纬刚即位的时候北齐的腐败政权就开始飘摇不定,但是高纬并没有想要振兴国力的想法,自己仍然荒淫无道。
在公元576年高纬因为在于北周的战役中被打败,所以逃到了赢州,在到了赢州以后高纬禅位于高恒,到了二月二月,周军攻下信都。
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灭亡享国二十八年。
扩展资料:
北齐的建立者高洋是高欢的第二子。高洋小时候智商还是蛮高的。一次父亲拿出一些丝团让儿子们解开,只有高洋一刀将丝团砍成数段,从而创造了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可是,高洋的智商随年龄的增加却在不断地退化,本来就相貌奇丑,还整天流着两抹鼻涕。
高洋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李祖娥,哥哥高澄时不时就当着他的面凌辱她,高洋也一声不吭。高澄笑话他说:这个傻子要是能成器,算命的人都得丢掉饭碗。当高澄志得意满、扫清障碍就要称帝之时,却被他的厨子所杀。
消息传来,高洋突然擦掉挂在脸上的两抹鼻涕,又拿出昔日“快刀斩乱麻”的劲头来,迅速平息叛乱,又逼迫孝景帝禅让大位,从而成功登顶皇帝宝座,开创了北齐王朝。即位之初,这位皇帝还算合格,可好景不长,其酗酒淫暴疯癫的本性开始暴露。
高洋酗杀成性,他在院子里特别制造了大锅、长锯、锉刀、石锥等刑具,每次醉酒后都要亲手杀人,杀了之后,还要割下四肢,或投到火中焚烧,或投到水里喂鱼。有时兴起,他会到百官中随意叫出一人当场斩首。
一次酒后把他的亲生母亲娄太后摔个半死,还有一次酒后一箭穿透他岳母的腮帮子,并用马鞭抽打一百多下。他一次行至已故重臣崔暹家里,问崔暹的妻子:你想他吗,崔妻答:结发情深,当然想念。
高洋说:若想念,我送你一路。言毕,一刀把李氏脑袋剁下,掷于墙外。薛贵妃是高洋的宠妃,但她原是高洋堂叔高岳的妃子。一日高洋忽然念及此,起身便剁下美人的脑袋随手揣在怀里,然后坐车去大宴群臣。
席间,高洋突然取出人头放于食案之上,大臣们惊魂未定之际,高禽兽又唤人拿来薛氏尸首,亲自动手肢解,并剁下大腿做了个肉琵琶,安上弦柱自弹自唱起来。连饮数杯后,忽又潸然泪下,叹息佳人难再,命人把薛氏装棺,他在后散发步行,大哭不止,为其送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齐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率军攻北齐,因病班师。次年十月,复攻北齐,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率军至晋州,驻于汾曲,命宇文宪领兵2万守雀鼠谷,宇文纯率步骑兵2万人守千里径,宇文盛率步骑兵1万人守汾水关,达奚震率步骑兵1万人守统军川,以阻遏晋阳的齐军南下;命韩明率步骑兵5000人守齐子岭,尹升率步骑兵5000人前往鼓钟镇,以阻遏河内的齐军北上;另派辛韶率步骑兵5000扼守蒲津关,以保证后方的安全;命宇文招率步骑兵1万自华谷攻打北齐汾水以西诸城,派内史王谊指挥主力进攻平阳城。北齐海昌王尉相贵据城固守。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向晋州进发。宇文邕从汾曲到晋州城下督战,北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城降周。北齐晋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见无后援,请降于北周宇文邕令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应之。王轨遣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为先遣,在崔景嵩接应下,首先登城。俘尉相贵及士卒8000人。北齐兵溃散,北周军占领平阳。十一月,齐帝高纬率援军至平阳。宇文邕见齐军兵盛,引军西还以避其锋。北周诸将皆认为不可撤军,宇文邕权衡利弊得失后,将主力撤出晋州,留兵一万,命梁士彦坚守。齐军追击西撤的周军,周军后卫宇文宪、宇文忻等,在阻击中斩齐骁将贺兰豹子等,齐师乃退。宇文邕命宇文宪率军6万屯于涑川,声援平阳,并留诸军于河东,自返长安。周军退走后,齐军包围平阳,昼夜攻之,梁士彦激励将士奋勇抵抗,以一当百,多方固守,击退齐师。宇文邕回长安后,得知北齐军攻平阳甚急,又率军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复至平阳。周军集结约8万人,近城列阵,东西20余里。周军奋力进击,大败北齐援军,斩万余人,齐后主败退晋阳,周军乘胜向晋阳进军。
隆化元年(公元576年),北齐帝高纬于平阳战败后,退至晋阳。周武帝率军乘胜追击。北齐高阿那肱率军1万镇守高壁。宇文邕率军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风而逃。十二月,宇文邕与宇文宪在介休会师。逼降北齐守将韩建业后,向晋阳和北朔州急进。高纬欲奔突厥,随员多散,乃回奔邺城。宇文邕亲率诸军攻破晋阳,疾趋邺城。高纬退至邺城后,禅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时年八岁。六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北齐军战败。高纬率百骑东走。北周军攻入邺城,北齐王公以下官员皆降。高恒在济州遣人持玺绂至赢州,禅位于任城王高湝,高纬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迟勤追击高纬和高恒至青州,齐将高阿那肱降。高纬、高恒率十余骑仓促南逃,欲奔陈朝,在南邓村被周军俘获。二月,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北齐是被北周攻打灭亡的。
北齐在公元550年由东汉时期魏国的权臣,高欢的第二个儿子高洋建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割据北方的一个政权,在邺城定都。
因为北齐的皇室成员全部姓高,所以也被叫做高齐,北齐一共经历了文宣帝、废帝、孝昭帝、武成帝、后主和幼主六代帝王,在公元577年,被长期以来的敌对势力北周攻打至灭国,享国二十八年。
扩展资料:
北齐的建立者高洋是高欢的第二子。高洋小时候智商还是蛮高的。一次父亲拿出一些丝团让儿子们解开,只有高洋一刀将丝团砍成数段,从而创造了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可是,高洋的智商随年龄的增加却在不断地退化,本来就相貌奇丑,还整天流着两抹鼻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帅哥辈出的时代,高氏家族一个个也都是如花似玉,偏偏他就是个另类,所以经常遭到兄弟们的嘲笑甚至欺侮。高洋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李祖娥,哥哥高澄时不时就当着他的面凌辱她,高洋也一声不吭。
高澄笑话他说:这个傻子要是能成器,算命的人都得丢掉饭碗。当高澄志得意满、扫清障碍就要称帝之时,却被他的厨子所杀。消息传来,高洋突然擦掉挂在脸上的两抹鼻涕,又拿出昔日快刀斩乱麻的劲头来,迅速平息叛乱。
又逼迫孝景帝禅让大位,从而成功登顶皇帝宝座,开创了北齐王朝。即位之初,这位皇帝还合格,可好景不长,其酗酒淫暴疯癫的本性开始暴露。高洋酗杀成性,他在院子里特别制造了大锅、长锯、锉刀、石锥等刑具,每次醉酒后都要亲手杀人。
杀了之后,还要割下四肢,或投到火中焚烧,或投到水里喂鱼。有时兴起,他会到百官中随意叫出一人当场斩首。一次酒后把他的亲生母亲娄太后摔个半死,还有一次酒后一箭穿透他岳母的腮帮子,并用马鞭抽打一百多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