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炎简介_司马彦简介_炎之蜃气楼简介
- 2、司马炎是谁的后代?
- 3、司马炎是谁???
- 4、司马炎怎么读
- 5、司马炎简介
- 6、司马炎简介
- 7、司马炎简介
- 8、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 9、历史上的司马炎是谁
- 10、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_司马彦简介_炎之蜃气楼简介
更新时间:2019-02-24 12:09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本名:司马炎
别称:晋武帝
字号:字安世
所处时代:魏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236年
去世时间:290年5月16日
主要成就: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太康盛世
籍贯:河内温县
在位时间:265年―290年
庙号:世祖
谥号:武皇帝
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陵墓:峻阳陵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泰始二年(266年),立妃杨艳为皇后。
泰始三年(267年),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泰始四年(268年),司马炎的母亲皇太后王元姬去世,葬于崇阳陵;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伊洛满出河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泰始六年(270年),立寿安亭侯为南宫王;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带领他的部队投降,担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
泰始九年(273年),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泰始十年(274年),吴国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投降;同年,凿开陕南山,决了黄河,
掌权篡位,建立晋朝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司马炎简介,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登上帝位,国号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曹魏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司马炎简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晋武帝时候,太医司马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头上的毛织成的毛衣,司马炎命令把这件衣服在殿前烧掉,并宣示全国,从今以后不许再贡献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装异服。
司马炎嗜围棋,常在宫中与中书令张华、侍中王济下棋。《忘忧清乐集》中保留了《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折入宫时,晋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折,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棋盘对面的张华见状,起身拱手呈词:“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
父亲:晋文帝司马昭
母亲:文明皇后王元姬
◆弟弟
齐献王司马攸
城阳哀王司马兆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
乐安平王司马鉴
燕王司马机
司马永祚
乐平王司马延祚
◇姐妹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后宫超过万人,但留下记载的仅是少数。
武元皇后杨艳,生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武悼皇后杨芷,杨艳堂妹,生渤海殇王司马恢
左贵嫔左棻(也作左芬)
赵夫人赵粲,赵虞之女,皇后杨艳的族人。
中才人王媛姬,生晋怀帝司马炽,早逝,追尊为皇太后。
毗陵悼王司马轨(武元皇后生)
晋惠帝司马衷(武元皇后生)
秦献王司马柬(武元皇后生)
城阳怀王司马景(审美人生)
城阳殇王司马宪(徐才人生)
楚隐王司马玮(审美人生)
东海冲王司马祗(匮才人生)
始平哀王司马裕(赵才人生)
淮南忠壮王司马允(李夫人生)
新都怀王司马该(庄保林生)
清河康王司马遐(陈美人生)
长沙王司马乂(审美人生)
汝阴哀王司马谟(诸姬生)
成都王司马颖(
《晋书·帝纪第三》
《资治通鉴·晋纪》
司马炎是谁的后代?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后代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司马昭本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于咸熙二年(265年)。册封司马炎为晋国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中风猝死后,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扩展资料:
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
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三国演义》中说:“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
司马炎在篡位方面理重演了前代主君曹丕的旧戏,但是这个成就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司马炎自己的成就是三国归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炎
司马炎是谁???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在曹魏嘉平年间封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后来在东武阳县迎接常道乡公曹奂入继帝位,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汉族。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浚等伐吴,280年三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允许诸王自选长吏和按等置军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
[编辑本段]【司马炎年表】
公元23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出生。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王位,并于当年篡位称帝,建立晋朝。
公元280年,晋派大军伐吴,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三国鼎力的局面。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享年55岁。
[编辑本段]【晋武帝年号】
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编辑本段]【武帝登基】
公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炎(韩青饰)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年12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禅位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昭也同样让魏帝以禅让的手段获取了帝位,曹魏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公元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编辑本段]【历史贡献】
击灭东吴 统一全国
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晋武帝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晋武帝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4/7,蜀、吴合占3/7。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而被他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晋武帝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发展经济 太康繁荣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占田制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一条法令。晋武帝时,对人口年龄进行了分组:男女16岁~60岁为正丁;13岁~15岁、61岁~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占田制规定:丁男一人占田70亩,丁女占田30亩。同时又规定:每个丁男要缴给国家50亩税,计四斛;丁女缴20亩税;次丁男缴25亩税,次丁女免税。
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这一制度规定:“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纳布一匹,远的纳布一丈。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同时也有为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一个“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无限制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出现。此制度规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对于庇荫户,“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的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实行户调制的诏书发布之后,遭到了豪门世族的抵制。他们或是隐田不报,或是反对农民占有耕地。
尽管晋武帝的户调式遭到了种种阻碍,但这一制度从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武帝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五千多顷,郡内的粮食很快富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由于数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经济遭到极为惨重的破坏,人口也大减。晋武帝的故乡河内郡温县,人口也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为此,晋武帝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他下令,17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灭蜀之后,招募蜀人到中原,应召者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20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10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20年。
公元268年,晋武帝还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维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晋武帝一再责令郡县官吏,要“省徭务本”,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由于晋武帝采取了这样一系列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国家赋税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仅平吴之后不到三年时间,全国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
晋武帝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共有人口1616.3863万人,每户人数6.57人,增长率为-1.00%
[编辑本段]【武帝时弊端】
倡导奢侈之风
从曹魏明帝时开始,当时的社会逐渐蔓延开一种奢侈腐化的风气。司马炎在奢侈风气中又起了带头作用。司马炎在女婿王济家吃饭时,有一道菜时乳猪,非常好吃,司马炎就问王济是怎么做的。王济偷偷告诉他,乳猪是用人的乳汁喂养大的,做的时候又用人的乳汁烹制,所以很好吃。司马炎听了不高兴,觉得女婿超过了自己,结果宴席还没有结束他就借故走了。
斗富风气中最有名的是石崇和王恺。石崇是渤海南皮(即现在河北南皮)人,官职升到了侍中,后来又出任荆州刺史,他靠搜刮过往的客商致富。王恺则是司马炎的内弟,也是豪富无比。石崇的屋子华丽异常,房子上挂满了缎带,饰有翠玉。王恺不肯认输,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帷帐来炫耀,石崇就做了个五十里的来和他比。
司马炎常帮女婿王恺来斗富,赏赐给他珊瑚树,高有二尺,世所罕见。王恺请石崇去看,石崇却用铁如意将珊瑚打碎,王恺很心疼,说石崇嫉妒自己。石崇却说我马上赔你,然后让手下人都去拿珊瑚树,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个,这次比得王恺脸上很是无光。
后来,两人斗得离了谱,石崇开始造假来骗王恺:他的牛车跑得快如飞鸟,原来他故意把车辕弄歪,让牛卡得疼痛难忍,就跑得快了。造假的目的是占点上风,可见当时这些富豪的生活何等奢侈、无聊。后来王恺知道了石崇的把戏,便如法炮制,牛车竟跑得比石崇的还快。石崇知道是有人泄密后,便将泄密的人杀死了。
在请客人吃饭喝酒时,石崇经常让美女劝酒,如果客人喝不完酒,他就杀掉这个美女。有次王导和王敦(司马炎的女婿)兄弟俩去他那吃饭喝酒,王敦总不喝完,使石崇连杀三人,一直尽量喝干的王导埋怨王敦不通人情,王敦却说石崇杀自己人,不必着急。
石崇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就是厕所也建得极为华丽,比过了正式的寝室。有的大臣去他家做客,去厕所时竟见里边有几个侍女,屋子里也用绫罗绸缎装饰得很豪华,他以为是闯进了人家的闺房,赶忙退出来,给石崇赔礼。石崇笑着说那就是厕所,不必惊慌。
卖官肥私也有理
大臣们见司马炎变得昏庸荒淫,便找机会劝谏。一次,司马炎和众人去洛阳郊外祭祀,完了他得意地问司隶校尉(当时京城地区的监察官)刘毅:"你说我能与汉朝的哪个皇帝相比?"司马炎觉得他肯定会说高祖刘邦、武帝刘彻以及光武帝刘秀之类有名的皇帝,没想到刘毅却说他只能和桓帝、灵帝相比。司马炎很不高兴,因为这两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东汉政局最混乱的时候。司马炎不甘心地问:"我怎么会和他们一样呢?"刘毅直言不讳地说:"当年桓帝时也有卖官的事,但桓帝让人把钱都归入了国库,陛下您现在卖官所得的钱却都进了自己的腰包。"司马炎无法狡辩,只好讪讪地替自己找个台阶说:"爱卿所言极是,不过在桓帝时却没有你这样的直言之臣,但我身边却有,这说明我还是比他们好一些啊。"
[编辑本段]【武帝时内政】
大封宗室
司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使诸王中涌现了许野心家。
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因而其家族家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罢州郡兵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宋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东汉末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公元三0一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
君臣赛富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晋武帝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胡贵嫔传称:晋武“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司马炎怎么读
司马炎拼音:sī mǎ yán
司马炎的生平简介
司马炎少时曾经出任中抚军一职,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后,属意于次子司马攸,但众臣反对,于是在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了相国与晋王之位。彼时,通过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与父亲司马昭的奋斗,朝中的政权已牢牢地握在司马氏的手中。
公元266年,魏元帝曹奂被迫禅位,司马炎登基称皇,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同年,司马炎册立妃子杨艳为皇后,立二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公元275年,司马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庙号高祖,伯父司马师为景帝,庙号世宗,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庙号太祖。同年,洛阳出现瘟疫,人口死亡过半,公元279年至280年,司马炎派兵攻打吴国,吴国战败投降,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结束。
司马炎在位期间,对治国的措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颁布《秦始律》,依法治国,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又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三项内容,注重荒地开垦,兴修水利,使西晋的经济逐渐繁荣,创造了太康盛世的景象。另外,司马炎也比较重视文化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但司马炎晚年逐渐怠惰政事,变得荒淫无度。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咸熙二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咸宁五年,司马炎命杜预、王_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并颁行户调式。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司马炎简介早年经历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登基为帝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泰始二年,立妃杨艳为皇后。泰始三年,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泰始四年,司马炎的母亲皇太后王元姬去世,葬于崇阳陵;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伊洛满出河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泰始六年,立寿安亭侯为南宫王;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带领他的部队投降,担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泰始九年,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泰始十年,吴国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投降;同年,凿开陕南山,决了黄河,使黄河往东注入洛水,以使漕运通畅。咸宁元年,追尊宣帝司马懿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为世宗,文帝司马昭为太祖;发生瘟疫,洛阳人口死亡大半。咸宁二年,立杨芷为皇后;吴将邵凯、夏祥带领七千余人投降。咸宁三年,将扶风王司马亮改封为汝南王,东莞王司马_改封为琅邪王,汝阴王司马骏改封为扶风王,琅邪王司马伦改封为赵王,渤海王司马辅改封为太原王,太原王司马_改封为河间王,北海王司马陵改封为任城王,陈王司马斌改封为西河王,汝南王司马柬改封为南阳王,济南王司马耽改封为中山王,河间王威改封为章武王;立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发生大风将树拔起的事件,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五个郡国降霜,伤害到了谷物。咸宁四年青楼72房,阴平、广武连续发生多次地震;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为由禁止雉头裘传播,并在殿前烧毁了它;吴国昭武将军刘翻、厉武将军祖始投降。咸宁五年与太康元年,晋派大军伐吴,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太康元年,河东、高平、三河、魏郡、弘农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伤害到了庄稼。太康二年,淮南、丹阳地震;东夷五国内附;郡国十六下了冰雹,大风拔树,破坏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发生洪水,流亡的人口有三百余家;上党又遇到了暴风冰雹;有彗星出现在张和轩辕附近。太康三年,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打败鲜卑慕容_,杀伤数万人。太康四年,多王去世,发生日蚀,衮州、河南及荆州、扬州发大水,_柯獠二千余落内属。太康十年,慕容_投降晋朝。司马炎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司马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去世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太熙元年,司马炎病重,没有将国家大事托付给重臣,开国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无计可施。而国丈杨骏排斥公卿大臣,亲自在司马炎左右伺候,并趁机随意撤换公卿,提拔自己的心腹。司马炎病情稍有好转,见杨骏所用之人不当,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给中书下诏,让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杨骏恐怕失去权柄与宠信,从中书那里借来诏书看,并把诏书藏起来。中书监华_恐惧,亲自找杨骏要诏书,杨骏终究不给。过了两天,司马炎病危,杨芷奏请让杨骏辅政,司马炎点了点头。于是杨皇后便召华_与中书令何劭,口头传达司马炎的旨意,让他们作遗诏。遗诏写成后,杨芷与华_、何劭共同呈给司马炎,司马炎看了以后不说话,于两天后驾崩,享年55岁,葬于峻阳陵。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晋朝的开国皇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人。司马昭长子。在位二十五年。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太康元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惩曹魏无屏藩以致孤立而亡,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分润租调而不治吏民,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灭吴后,裁减州郡士兵。但诸王拥有军队,有的又出镇州郡,总绾军民,以致司马炎死后,形成割据局面,爆发八王之乱,而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全国重又分裂。西晋统一全国后,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叶绿杀猫慎入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三年,西晋户数上升到三百七十余万,比初行占田制时增加了二分之一。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司马炎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所上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掖庭将近万人。统治者贪暴奢侈,上行下效,司马炎去世不久,政局即已不可收拾。在位年。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 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司马炎简介,曾出任中抚军;但是 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 265 年五 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 55 岁。司马炎继承昭 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 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 。史称西晋。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 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泰 始九年(273 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 千名宫女纳入后宫司马炎简介,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 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 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胡族徙居中原,造 成胡族与 *** 的冲突。太熙元年(290 年)晋武帝长期纵欲过度, “极意声色,遂 至成疾” ,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 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胡族内迁问题, 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与司马炎相关的历史人物 司马懿 司马炎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西晋开国皇帝,老婆最多的君王 司马炎儿子 西晋皇帝:司马炎之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不是 *** ? 司马衷简介 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司马衷生平 司马玮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始平王司马玮生平 晋文帝司马昭简介 灭蜀汉,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司马炎司马昭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是谁? 王恺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龙骧将军王恺生平 晋宣帝司马懿简介 三国的终结者,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炎最新文章 骄奢淫逸的司马炎:为选妃竟然禁民间婚配!解密: 晋武帝的皇后是如何控制住丈夫司马 炎? 晋朝轶事: 从司马炎羊车猎艳到司马邺坐羊 车投降 帝王之路: 晋武帝司马炎夺取帝位有哪四大 优势? 晋朝开国后为何司马炎的开国第一策是封 建诸侯? 晋武帝司马炎竟派宠幸过的宫女为儿子开 导启蒙 正史中司马炎代魏建晋真相揭秘: 司马家族 的崛起 孙皓为何敢对司马炎口出狂言?孙皓何来 的底气 助司马炎一统天下的三位名将:羊祜 王濬 杜预 西晋初年的那些荒唐事: 司马炎倡导的全民 炫富 司马炎称帝之后: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 封诸王 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为何不给灭蜀名将邓 艾 *** ?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之谜: 为何立公认的傻子 司马衷 司马炎与司马攸:谁是“八王之乱”罪魁祸 首? 西晋名将: 帮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 将是谁 晋武帝司马炎如果传位兄弟司马攸可免八 王之乱?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为何会选了个饭桶当 太子? 晋朝时期司马炎的美艳贵妃“二”到竟无人 能敌? 揭秘: 晋武帝司马炎一人如何玩转上万名的 美女? 杨艳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 传奇人生 杨芷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芷的传奇一 生 司马炎因什么成为晋国继承人?手长过膝 而胜出 晋武帝司马炎怎么死的? 司马炎纵欲过度而死: 晋武帝司马炎是怎么 死的? 晋武帝立傻子为太子: 司马炎为啥立傻儿为 太子?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是 谁? 西晋皇帝: 司马炎之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不是 *** ?司马衷简介 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司马衷 生平 司马玮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始平王司马 玮生平 王恺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龙骧将军王 恺生平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西晋开国皇帝,老婆最 多的君王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司马炎为司马昭的儿子。
司马炎出生于公元236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武帝,晋朝开国皇帝。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本是司马昭额长子,但是司马昭却无意让他继承自己的位子,而是有意让司马攸继承皇位,不过在众臣子的反对下,司马昭还是立了司马炎为太子。在公元265年的时候,司马炎世袭父亲爵位,过了几个月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建都洛阳。
司马炎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发展生产,废除了屯田制,还为州郡编户,使得太康年间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在这期间,他还消灭了东吴,结束了分裂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成为了继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
不过在灭了东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并且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不过这些宗室野心勃勃,所以在晋武帝死后出现了八王之乱的情况。
历史上的司马炎是谁
姓名:司马炎
个人资料
字 安世 终属 西晋
籍贯 [司州]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招贤镇]
容貌 发委地|手过膝
官至 晋皇帝 谥曰武皇帝
生卒 236 — 290(5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司马昭 母亲 王元姬
配偶 杨艳 杨芷 左芬 胡芳 诸葛婉 杨粲
子女 司马轨 司马衷 司马柬 司马恢
兄弟姐妹 司马攸 司马兆 司马定国 司马广德 司马鉴 司马机 司马永祚 司马延祚
相关人物 何曾 王沈 贾充 裴秀 荀顗 司马望 何桢 石苞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西晋
司马炎 - 简明历史传记
晋武帝、文帝司马昭长子。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迎常道乡公于东武阳,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及晋国建,立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咸熙二年五月,立为晋王太子。八月辛卯,昭崩,太子嗣相国、晋王位。下令宽刑宥罪,抚众息役,国内行服三日。十一月,魏主禅位,炎初以礼让,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固请,乃从之。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大赦,改元。纳羊祜遗言,平吴,天下定。炎治国,多有成绩。太熙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夏四月己酉,炎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司马炎 - 简明演义传记
晋武帝、文帝长子。司马昭为晋王,以炎为世子。及昭崩,嗣。咸熙二年,逼魏主降诏禅位,炎初以礼让,魏朝公卿固请,乃从之。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大赦,改元。羊祜病危,炎亲往视之,及薨,纳其策,起兵平吴。
司马炎 - 历史评价
何曾:“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晋书·武帝纪》:“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马隆西伐,王浚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尚转难,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司马炎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 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 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司马炎画像集锦(20张)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太康元年(280)灭东吴,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成为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其人还是有些韬略,不过从他将皇位传给他的那个傻儿子,就知道他也不过如此。加上他以为用司马家族的力量与贾家相平衡,取得国家的平稳,不想贾南风把他儿子当猴耍,这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司马炎从这些里可见他的一斑了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被封为晋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太熙元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扩展资料: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公元268年,司马炎在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