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剧李二嫂改嫁全集,吕剧李二嫂改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1 00:22:51 浏览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李二嫂改嫁的简介

舞台编剧:刘梅村、张斌、王照声、靳惠新、刘奇英电影剧本:刘梅村、张斌、刘国权摄影:郭镇铤美术:刘金鼐编曲:张禹田、张斌录音:黄力加剧务主任:牛景纯演出:山东省吕剧团舞台导演:尚之四音乐伴奏:山东省吕剧团乐队 李二嫂眼含泪 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 暗暗伤心十七岁我把这李家大门进穿破衣吃剩饭谁拿我当人我只说总有那出头之日谁料想我丈夫早丧青春风里来 雨里去 谁管谁问回家来孤孤单单举目无亲狠狠心跳出这万丈古井跺跺脚离开这李家大门我和那六兄弟性情相近看起来他倒可配我终身又一想要改嫁也不容易我还要细思想多加小心六兄弟虽说是待我蛮好怕只怕我有意他却无心有心去找主任出个主意这件事又怎好说出口唇但愿的有人来拉我一把早日里见晴天拨开乌云

李二嫂改嫁是什么

《李二嫂改嫁》
中国吕剧作品。作者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1954年由山东省吕剧团首演。据王安友同名小说改编。描写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农村年轻寡妇李二嫂,爱上了本村农民张小六,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嘲讽和婆婆的阻挠。经妇女会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终于改嫁,与小六结为终身伴侣。通过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会激发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揭示出传统礼教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观众心灵里引起激荡。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1957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
《李二嫂改嫁》剧照(郎咸芬饰李二嫂)

吕剧李二嫂改嫁哪里可以免费下载

辛培网络资源网可以下载吕剧 评剧 豫剧 京剧 黄梅戏等等
都已经上传到百度网盘了,
百度网盘下载方法
1.下载百度网盘资源需要先免费注册一个百度账号.
2.打开下载链接,勾选需要下载的文件,然后点击“保存到我的百度网盘”或“保存到网盘”(如果提示容量不够,请先转存一个压缩包)会自动弹出转存位置选择,选择后点击确认.
3.保存文件成功后,点击网页右上角的“客户端下载”,电脑上安装需要下载PC版,安装客户端。
4.打开安装后的百度网盘客户端,登陆账号,选择下载的文件,就可以下载了.

吕剧李二嫂改嫁

吕剧李二嫂改嫁扮演李二嫂的叫什么

郎咸芬
希望给个满意回答
扮演李二嫂的叫郎咸芬
朗咸芬
吕剧《李二嫂改嫁》是改编自王安友的同名小说,由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编剧。吕剧《李二嫂改嫁》是1954年开始由当时的山东省吕剧团(现山东省吕剧院)排练演出的,至今已经演出两千多场,舞台上的李二嫂至今历时六代演员,分别是:第一代:林建华;第二代:郎咸芬;第三代:吴萍;第四代:高静;第五代:吕淑娥;第六代:杨晓梅。电影版的吕剧《李二嫂改嫁》是由郎咸芬主演的。

二嫂为人真不差原唱

郎咸芬,根据查询哔哩哔哩官网可知。1、二嫂为人真不差原唱是郎咸芬,二嫂为人真不差改编自吕剧李二嫂改嫁,作者是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于1954年在山东省吕剧团首演。2、《李二嫂改嫁》讲述了鲁中南解放区农村年轻寡妇李二嫂,爱上了本村农民张小六,与封建旧俗抗争的故事。

谁有能下载吕剧的网址啊,急急急急急急!!!!!!!!!

给你提供一个在线能直接欣赏吕剧视频的网站:
传统吕剧<借年>精彩选段视频欣赏: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971008
山东传统吕剧《李二嫂改嫁》选段:关房门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971978
吕剧《姊妹易嫁》选段“姐姐光把脾气发”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023022
吕剧《姊妹易嫁》:郭丰慈(济南市吕剧院)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166337
吕剧《王小赶脚》:郭丰慈(济南市吕剧院)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166340
山东吕剧<都愿意>视频选段-黄河水甜又甜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256996
山东吕剧(泪洒相思地)选段_--视频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259882
著名传统吕剧《小姑贤》选段:李氏女在偏房(视频)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637426
吕剧《逼婚记》选段“月被云遮花无影”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768107
山东传统吕剧《逼婚记》选段“本县一阵犯疑猜”“不做官的盼做官”(视频欣赏)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e/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687186
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部分吕剧获奖作品视频欣赏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圣贤楼》山东博兴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478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拾玉镯》山东邹平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446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卷席筒》(下)山东邹平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419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卷席筒》(上)山东邹平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409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庵堂认母》山东邹平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301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信用人家》山东龙口市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297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孝子董永》山东博兴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287
吕剧视频在线欣赏:《听新房》山东阳信县艺术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4274
吕剧视频欣赏:巧配鸳鸯(上)山东邹平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6121
吕剧视频欣赏:巧配鸳鸯(下)山东邹平县吕剧团
观看地址:
http://8181000lg.16789.net/s-helpSit/index.aspx?ActionX=ReadArt&NewsID=776125

想下载吕剧《 李二嫂改嫁》、《借年》、《小姑贤》。MP3格式没有这个格式谁有下载地址

先用QQ邮箱发一些全剧mp3,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剧。
QQ邮箱中还有一个TXT文档,给你发我网盘上的戏曲目录,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剧和选段。
由于邮箱容量有限、网友众口难调,而且邮箱文件需要不断更新上传才能保证网友顺利下载,所以不提倡通过邮箱接收我的戏曲。如要求不高,建议接收我邮箱中的近2G戏曲。
如需超多戏曲,建议注册网盘,并加我为网盘好友,才能传给你。我在115网盘上的名字叫拉尔修,注册网盘并加我为好友后,在网盘上给我发个消息,将你的百度提问链接复制到给我的网盘消息里,我就可以给你分享权,你接收文件只需一分钟就能把我的戏曲变成你的。整出的打包的全剧mp3和选段近20G。
邮箱方式和网盘方式,希望大家只选一种,因为我邮箱中的文件都是我网盘上的,希望大家和我都不要做重复劳动。要求不高用邮箱,要求高用网盘。用网盘的就不要让我再用邮箱发了。(如果发现你要的资料邮箱中没有,你又非要不可,建议用网盘方式,一定在网盘上。)
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理解。由于工作量大,不希望总是回答一些无厘头的追问。
衷心祝愿大家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给115网盘号
你下载一个酷狗音乐,在里面下就行
前几天,我刚下

山东吕剧有哪些,吕剧经典目录列表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

  早期剧目
  早期剧目有《王小赶脚》、《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王天宝下苏州》、《白蛇传》等。早期的班社,为时殿元组建的共和班。之后,相继组成的有文明书社、黄家班、高家班、张家班、车里班、顺和班等化装扬琴班社。

  长期活动在广饶、博兴、利津、滨县、惠民、无棣、阳信、张店、博山、章丘、潍县和胶东一带的城镇农村。通过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吸收学习了一些表演程式,在唱腔上由曲牌联缀体逐步转为以唱[四平]、[二板]为主的板式变化体,并扩充乐队,配搭行当,化装扬琴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1918年,广饶县车里村张凤辉等组班进入济南风顺茶园演出。早期表演艺术家有时殿元、孙中新、谭明伦、崔心庆、薛金田等。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发展迅速,李同庆、时克远、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着名表演艺术家出现,吕剧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1951年,山东省鲁声琴剧团成立。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开始演出《小姑贤》《拾玉镯》《王小赶脚》《刘海砍樵》等剧目。

  1954年,吕剧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一炮打响。1955年,吕剧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吕剧艺术家郎咸芬和京剧艺术家程砚秋代表中国戏曲界随团出访东欧六国。1957年,吕剧《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上映,影响了大半个中国。1963年,吕剧《姊妹易嫁》被香港拍摄成影片,被东南亚人民称为“笑宝”,并被全国80多个剧种移植。

  1965年,《两陇地》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为电影。1966年3月,《沂河两岸》、《两陇地》等剧参加广交会演出,并赴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这一时期,《逼婚记》、《搜书院》、《龙凤面》等剧目也在全国很有影响力。1976年,吕剧《半边天》、《管得好》分别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为电影。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吕剧获得新生,出现了吴萍、郭爱琴、董家岭、刘玉凤、高静、李萍、杨春梅、荆延国、李肖江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画龙点睛》、《石龙湾》、《苦菜花》、《补天》、《百姓书记》、《回家》等等诸多剧目都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得到领导和戏迷的一致认同。

吕剧的简介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迄今有100多年历史,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
吕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2]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吕剧的角色行当体制是按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的。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
吕剧是山东地方曲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目录
  吕剧简介
  名称由来
  传统剧目分类
  源流沿革
  艺术特点
  吕剧历史介绍
  已出版的吕剧作品
  角色行当生行
  旦行
  净行
  丑行
  传统剧目《李二嫂改嫁》
  《补天》
  《龙凤面》
  《借亲》
  吕剧知识板式
  曲牌
  吹打曲牌
  乐器
  行当
  声腔
  服装
  早期重要艺人
  当代吕剧名人吕剧简介
  名称由来
  传统剧目分类
  源流沿革
  艺术特点
  吕剧历史介绍
  已出版的吕剧作品
  角色行当 生行
  旦行
  净行
  丑行
  传统剧目
  《李二嫂改嫁》 《补天》 《龙凤面》 《借亲》吕剧知识
  板式 曲牌 吹打曲牌 乐器 行当 声腔 服装早期重要艺人当代吕剧名人展开   天津市吕剧《李二嫂改嫁》
  编辑本段吕剧简介
  [1]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的。起源于山东以北的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子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2007年10月中旬,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在吕剧的故乡——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德州市吕剧团
  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   二、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三、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   四、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五、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于是定名为吕戏(吕剧)。
  编辑本段传统剧目分类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小说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吕剧、200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25个分团
  编辑本段源流沿革
  [1]吕剧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北京市吕剧团
  清代中叶,山东南部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洋琴(洋琴),故又称“扬琴”、“洋琴”。历史上扬琴曾广泛流行于古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东北的个别市县。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并逐渐向北(济南及惠民地区)、向东(青岛、烟台)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各自叫法也不尽相同,如东路琴书艺人商业兴自称本路琴书为“改良扬琴”;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自称“文明扬琴”。到一九三三年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音时,才定名山东琴书。   光绪初年,广饶县(旧称乐安)北部一带的农民,为躲避灾荒,常随身携带坠琴、节子板等乐器,外出卖艺求生。开始以唱琴书小段为主,或顺口编些有趣的故事,边耍边唱。后来,他们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来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如东寨村的张兰田、张志田兄弟俩,就曾去安徽风阳拜师学艺。当地流行的凤阳歌对琴书的表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人们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追求新的艺术形式。一些擅长唱工的艺人,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唱腔特点。如广饶县西商村的艺人商业兴和妻子关云霞,长期在烟台、青岛一代演唱,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形式,成为东路琴书艺术的代表人物;而擅长人物表演的艺人,则致力于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冬,以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尝试着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用竹、纸、布扎成驴形,加以彩绘,一演员身绑彩驴,做骑驴状;一演员执鞭赶驴;另有艺人操坠琴、扬琴、竹板等乐器伴奏,演员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此种表演形式别开生面、生动活泼,初次演出便获成功。由于《王小赶脚》首次采用驴形道具,群众又称此类戏为“驴戏”。此后,时殿元又陆续将一些琴书篇目改为化妆演出,所到之出,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在常年的流动演出中,化妆扬琴艺人经常和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班社在同一集镇演出,甚至出现“两合水”、“三合水”(两个或三个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情况。这种演出方式对促进化妆扬琴在剧目、表演、唱腔、舞台装扮、音乐等方面与其他剧种的借鉴融合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逐渐从简单的化装演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演出的剧目也从“对子戏”、“三小戏”扩大到本戏和连台本戏;演出的场所也由盘凳子到进入茶园、剧场。1917年(民国六年),由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此后,不少剧班也纷纷进入济南城表演。有的班社还经常到烟台、青岛甚至东北的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演出,进一步扩大了该戏的影响。当时较有影响的班子有黄家班、父子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剧种陷入困境。原在济南城演出的剧团也因演出每况愈下,导致班社萎缩,艺人生活难以为继。多数艺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一个“义和班”维持演出,勉强度日。抗战胜利后,演出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加萧条。“义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艺人被迫改行,另寻出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化妆扬琴剧种获得了新生。从1950年起,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组织对本省地方戏曲艺术进行了发掘、整理、试验、推广,并以化妆扬琴作为改革的重点,选择《小姑贤》为实验剧目。此后,艺人们向山东梆子学习,演出了《蓝桥会》。在学习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又将现代题材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演出。这期间,由义和班改组成的济南化妆扬琴剧团也编演了《张大有被骗》、《王秀鸾》等戏,打开了吕剧现代戏的大门。这些改编剧目的上演使化妆扬琴的影响日益扩大,并涌现出郎咸芬、林建华、王俊英等一批著名演员。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继续进行剧目的改革创新工作,先后整理加工了《姊妹易嫁》(《逼婚记》)等传统剧目,编演了《光明大道》等现代戏。1954年,在华东区戏剧观摩会演上,《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分别获奖。《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于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黑白影片;《两垅地》于1965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半边天》于197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逼婚记》于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张王李赵》于1982年获全国剧本奖。   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外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东营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 (如李渔、郎咸芬) 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2]。

吕剧海派第三代传人

第一代:林建华——我从1951年开始扮演李二嫂,演到1958年。我跟李二嫂是有缘分的,她走到今天依然有人喜爱她,我也感到高兴啊!
  第二代:郎咸芬——《李二嫂改嫁》改变了吕剧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第三代:吴萍——我是从文革后期恢复吕剧《李二嫂改嫁》后开始演的,一直演到退休吧。现在听说对这部戏进行压缩了,我觉得很好。好戏曲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四代:高静——《李二嫂改嫁》,每一句唱词,每一个旋律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那么动听,那么美!看来我这辈子离不开吕剧了!
  第五代:吕淑娥——14岁那年,我给林建华老师写信,说:“如果我能见到你,如果我能学习吕剧,那该多好啊”,时至今日,唱了二十年,选择吕剧我不后悔。
  第六代:杨晓梅——演“李二嫂”这个角色是我的幸运,我会努力把她演好。如果可能的话,以后我也想做老师,带学生,把吕剧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让吕剧事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