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一个''猴''字一个月亮打四字成语
- 2、什么子救月成语
- 3、疯狂猜成语一只猴子尾巴勾在树上去捞水里的月亮是什么
- 4、四字成语猴什么什么月
- 5、疯狂猜成语一只猴子在捞月亮答案
- 6、打一成语 猴子捞月,水(井)中捞月,力不从心,同心协力,劳心费力,都
- 7、猴子捞月是成语吗
- 8、猴子捞月是成语吗?猴子尾巴卷在树上,倒悬着在一汪水中捞月,是个什么成语?
- 9、猴子捞月用成语形容:猴子真得会捞月吗
一个''猴''字一个月亮打四字成语
今天带来的这张图片,是疯狂猜成语里的关卡,一只猴子的尾巴勾住了一截伸出来的木枝,两只手准备伸进水里捞黄色的月亮,它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道题的答案就是: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呀,这么简单
海底捞月
水中捞月
谜底:猴子捞月。
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例句】
(1)侦探们在此处守了整整两天;却如~;未有结果。
(2)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徒劳无益的。
什么子救月成语
成语:猴子救月。
猴子救月 成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水底捞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海中捞月:比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例句:
1、中秋到了,月儿圆了,一群猴子捞月去。
2、中秋到,月儿圆,一群猴子捞月去。
3、爷爷一听就乐了,说:猴子捞月亮。
4、元宵祝你心情如猴子吃汤圆般猴美猴美,心气儿象猴子捞月亮似猴蹦猴跳,心空好比猴子打灯笼一样猴亮猴亮。
5、你千方百计想拥有那轮明月,于是人间有了你的传说猴子捞月。
6、中秋到了,月儿圆了,一群猴子捞月去,一会从下往上捞,一会从上往下捞,一只小猴在偷懒,拿着手机看短信。
7、猿猴取月:和猴子捞月一个意思,比喻愚昧无知,干一些白费力气什么也得不到的事情。
8、猴子捞月,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罢了,即使费劲心思想要去捞,终究也只是沉入海底而已。
疯狂猜成语一只猴子尾巴勾在树上去捞水里的月亮是什么
水中捞月 [ shuǐ zhōng lāo yuè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 处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根据你的谜面提示,
水中捞月
就是这个成语。
猴子捞月
【解释】:“竹篮打水”。都表示白费力、一场空的意思。
解析:这是很久之前的一个故事啦,相信大家都有看过或者听过,一只猴子头向下去捞月亮,但是那只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答案就是猴子捞月。
四字成语猴什么什么月
1. 什么猴捞月四字成语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释义]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语出] 明·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作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访西问;那有消息;正是:‘水中捞月何曾有;海底寻针毕竟无。’”
[正音] 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 竹篮打水 徒劳无益
[反义] 立竿见影 行之有效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大海捞针”(205页)。
2. 有猴有月的成语 猴年马月
“猴年腊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误传,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泛指未来的岁月
成语出处
“等到猴年闰腊月吧!”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得到。意思是指,对于想办成一件事情或者实现一种愿望,似乎是没有多大的指望。那么,究竟有没有“猴年闰腊月”这一天?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咱们要知道什么是闰月,为什么会有闰月。[3]
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这样一个变化的周期内就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内,月亮的圆缺变化有12次,月亮每圆缺一次为一个月,12次圆缺就是12个月,12个月就是阴历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2个月中,有时有6个大月,6个小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共354天;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6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归年短了10多天。这样,三年的时间就短了30多天。为了和气候的变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7个小月)或者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
可是,古人发现,即便3年添加了一个月,也并不能完全解决月份与气候相吻合的问题。因为阴历的3年要比回归年短了33天左右,而增添一个闰月也只有29天或30天,仍然短3天左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采用了19年闰7月的方法。这样,19个阴历年和19个阳历年的天数就基本上相等了。因为19个阴历年是228个朔望月,如果再加上7个闰月,就正好等于19个回归年中的235个朔望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就调和好了,月份与气候变化也就大体一致了。
关于阴历闰哪一个月,这与24节气有关系。24节气共有24个数字,凡对应的奇数称为“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等;凡对应的偶数称为“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等。每年中有12个中气,阴历就是把12个中气作为12个月的标志的。例如,把雨水所在的月作为正月,把小满所在的月作4月,把霜降所在的月作9月等。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而一年中只有12个月有中气,所以就得有一个月没有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无从得名,就只好跟着它的前一个月再加上一个“闰”字,就得名了,这就是闰月。例如2014年9月,次月本应该是10月,可是因为它没有中气(小雪是在11月初一),所以,它就以9月再加一个“闰”字,因此,这一年就是闰9月。
那么,什么时候是闰腊月?据专家统计,从1701年到2000年的300年间,闰2月出现9次,闰3月、闰6月各出现16次,闰4月出现19次,闰5月出现23次,闰7月出现13次,闰8月出现7次,闰9月、闰10月各出现3次。而闰11月、闰腊月、闰正月还从来没出现过。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型的,在近日点时运动较快,在远日点时运动较慢。这就造成了两个中气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近日点的时候较短,而在远日点的时候较长。腊月前后的3个月在元旦左右,这几个月的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距离较短,较难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就难以出现闰月。由此可见,出现闰腊月似乎是很难的事情。猴年闰腊月这一天更不可能出现!所以,咱们常常听到的“等到猴年闰腊月”就是指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3. 猴的成语四字成语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
杀鸡哧猴。杀鸡骇猴,而无其实,形同傀儡猴字开头的成语: 像猴子那样好动: 腮。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
也比喻白费力气,戴帽之猴: 比喻调皮捣蛋。尖嘴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第四个字是猴的成语。猿猴取月: 猴头猴脑: 沐猴。
猴头猴脑,瘦面颊、马:戴帽子。比喻滥厕禄位,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面颊。
杀鸡儆猴。第二个字是猴的成语。
同“沐猴而冠”: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第三个字是猴的成语: 乘轩之鹤,究竟不是真人。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轩鹤冠猴:十二生肖之一: 比喻虚有其表。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土龙沐猴。同“杀鸡骇猴”,形同傀儡,形容行动浮躁。
猕猴骑牛。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徒有虚名。
泛指未来的岁月: 传说猴子怕见血,形容行动浮躁:猕猴。弄鬼掉猴。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宰鸡教猴;冠。猴子穿衣戴帽: 猴年马月、虚有其表的人: 比喻愚昧无知: 杀鸡给猴子看: 猴: 杀鸡吓猴。
沐猴衣冠。尖嘴猴腮。
4. 一个''猴''字一个月亮打四字成语 谜底:猴子捞月。
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例句】
(1)侦探们在此处守了整整两天;却如~;未有结果。
(2)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徒劳无益的。
5. 关于猴子的四字成语 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猴头猴脑 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尖嘴猴腮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杀鸡吓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沐猴衣冠 同“沐猴而冠”。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 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疯狂猜成语一只猴子在捞月亮答案
水中捞月
【近义】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释义】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用例】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
猴子捞月
hóu zǐ lāo yuè
【解释】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出处】《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作聪明
【近义词】猴子救月
【例句】猴子捞月等于杞人忧天。
【成语故事】古时伽尸国有座波罗奈城,在人迹稀少的树林中生活着500只猕猴。一次猕猴在一棵尼俱律树下,见月影在井里的水面摇晃。他们担心世界夜晚会失去光明,就一只一只倒挂连接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由于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落水。
打一成语 猴子捞月,水(井)中捞月,力不从心,同心协力,劳心费力,都
猿猴取月:【基本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拼音读法】:yuán hóu qǔ yuè
猿猴取月的解释: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来 源: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语 法:
作宾语、定语;指白费力气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猴子捞月是成语吗
猴子捞月 不是成语 是一篇课文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释义]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语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监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缉捕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到别处去了。”
[正音] 捞;不能读作“láo”。
[辨形] 捞;不能写作“涝”。
[近义] 徒劳无功 海底捞针 枉费心机
[反义] 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用法] 用于难以实现的事情。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据我所知应该不是,猴子捞月只是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寓言,告诉人们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意思,我在成语词典上查找了,没有这个,所以不是成语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释义]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
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猴子捞月属于成语。
出处:《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
启示:这群猴子太傻了, 竟干出如此不切实际的事。然而世上也有类似的人,他们凭幻想办事,其结果能不与猴子一样吗?
寓言故事:
从前有五百只猕猴,在林中游走。一起到大树下.树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现.这时猕猴的首领见此月影,对众猴伴说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月亮落在井中,应当一同捞出它,不要让世间的长夜变得黑暗。大家一起议论道:说说有什么办法能捞出它来?这时猕猴首领说:我知道捞出它的法子。我抓住树枝,你抓住我尾巴。经过许多手脚相连接,就可以捞出它。这时众猕猴,就按照首领的话,许多手脚相连接。树脆弱枝折断,所有的猕猴跌落井水中。
猴子捞月是成语吗?猴子尾巴卷在树上,倒悬着在一汪水中捞月,是个什么成语?
猿猴取月 [ yuán hóu qǔ yu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uán hóu qǔ yuè ]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 处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水中捞月”才是一个成语,“猴子捞月”只是一个故事寓言的名字。
这个成语是水中捞月
[释义]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近义] 竹篮打水 徒劳无益
[反义] 立竿见影 行之有效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猴子捞月不是成语
猴子捞月 不是成语,含 捞月 的成语有6个——海底捞月、海中捞月、寒底捞月、井底捞月、水底捞月、水中捞月。
1、水中捞月
【拼音】: shuǐ zhōng lāo yuè
【解释】: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 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拼音代码】: szly
【近义词】: 竹篮打水、徒劳无益、水底捞明月
【反义词】: 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力气
【英文】: make vain efforts
2、水底捞月
【拼音】: shuǐ dǐ lāo yuè
【解释】: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却如水底捞月。”
【拼音代码】: sdly
【近义词】: 海底捞月、水底摸月
【用法】: 作宾语;指白费力气
猴子捞月用成语形容:猴子真得会捞月吗
猴子捞月
猴子是捞不到水中的月亮的。
可以用如下成语来形容:
竹篮打水:【拼音】:zhú lán dá shuǐ【释义】: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出处】: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