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 2、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 3、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的实验报告?
- 4、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 5、物理测超声波声速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是什么
- 6、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的方法
- 7、声速的测量误差分析
- 8、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以声速测定实验为例)
- 9、超声波声速测定实验的误差的主要原因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DS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掌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
粗略整*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与读数
(1)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精*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圆弧抛物线形状,使视线在照准方向精确水*。
(3)读数
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精*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精*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一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4)计算A、B两点的高差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改变仪器高度,由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再测,所测高差之差不应超过±6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dm)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3篇(扩展2)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3篇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打开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电源(一般一分钟即可达到工作温度),在这个期间对正换能器的两个压电陶瓷片。
将声速测定仪预设在 10\\sim 12{\\rm cm} 左右。
调节示波器到工作状态,调节函数发生器到 30{\\rm kHz} ,连接电路。
在示波器上调处稳定波形(需要按下 {\\times}5{\\rm MAG} ,扩大振幅来减小读数带来的相对误差),微调频率和换能器距离知道显示出一个谐振态,调节声速测定仪上的旋钮减小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得到一系列谐振态对应的距离 x_i,\\ (i=1, 2, 3, \\cdots) 。
与原理所说相同,在换能器距离很近时,谐振状态下示波器屏幕上的正弦波振幅会变得很大,一般已经无法显示全,于是再慢慢增大距离,得到另一组数据 x_i^{\\prime} (这次实验我没有这么做,可以看到结果基本和实际复合,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这样),这样做可以减小一定的误差。
注意在减小或增大距离时要消除回程差。
处理数据。
整理器材,关闭电源。
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实验内容1
测量实验开始时室温.2
驻波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接接收端.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通过示波器观察讯号幅度,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讯号极大的位置,在极大值附近应该使用微调,即固定移动尺螺丝,使用微调螺母调整.(4)从该极大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极大(波腹)时游标的读数,共12个值.3
相位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的CH1接在接收端,CH2接在发射端.选择CH1,CH2的X-Y叠加.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
通过观察李萨如图形,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图形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的位置.(4)从该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图形是斜率为正的直线时游标的读数,共10个值.4
测量实验结束时室温,与开始时室温取平均值作为温度t.收拾仪器,整理实验台.5
对上面两组数据,分别用逐差计算出l,然后算出声速v,并计算不确定度.与通过t计算出的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数据处理1
理论计算实验开始时温度23.0℃,实验结束时温度21.8℃,所以认为实验时温度t=22.4℃.根据理论值计算2
驻波法游标读数(mm)95.42100.50105.70110.66115.88120.90126.16131.34136.20141.44146.52151.60逐差=3(mm)30.7430.8430.5030.7830.6430.70相邻游标相减的2倍=i(mm)10.1610.409.8810.4410.0410.5210.369.7210.4810.1610.16标准差的A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n=11,P=0.95时,=2.26.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查表得,当P=0.95时,=1.96.所以的不确定度选取声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双踪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工作原理;
2. 学会利用双踪示波器观测电压信号;
3. 学会利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并利用其测量正弦信号的频率。
二、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探头。
三、实验原理
1. 示波器
2. 双踪示波器的原理
3. 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
如果在 YCH1 或 CH2 端口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 X 偏转板加上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当锯齿波电压的变化周期与正弦电压的周期相等时,则显示完整周期的正弦波形,如图 3 ,若在 YCH1 和 YCH2 同时加上正弦波,在示波器的 X 偏转板加上示波器内部的锯齿波,则在荧光屏上将得到两个正弦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
在示波器的 Y 偏转板和 X 偏转板上分别加上正弦波,当信号的频率比值为简单整数比时,得到李萨如图形。 fx 、 fy 为 x,y 偏转板上信号频率, nx 、 ny 为李萨如图形与假想水平线、垂直线的切点数目。
四、实验内容
1. 做好准备工作,设置好示波器;
2. 观察各种波形;
3. 测量正弦波的电压峰值、周期和频率,测四组数据。
六、思考题
1. 简述示波器显示电压——时间图形(即电信号波形)的原理。
答:高速电子撞击在荧光屏上会使荧光物质发光,在荧光屏上就能看到一个亮点, Y 偏转板是水平放置的两块电极, X 偏转板是垂直放置的两块电极,在 Y 偏转板和 X 偏转板上分别加电压,可在荧光屏上得到相应的图形。当然电压不同,周期不同,所得到的图形会不一样。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 测正弦波的电压峰值
次数 Vp-p 测量值( V ) Vp-p 真实值( V ) 误差( V )
1 3.68 4 0.32
2 8.56 10 1.44
3 13.3 15 1.7
4 18.8 20 1.2
2. 测正弦波的周期、频率
次数 T 真实值( S ) f 真实值( HZ ) f 测量值 (HZ) f 误差 (HZ)
1 1×10-2 100 100 0
2 1×10-4 104 10010 10
3 1×10-6 106 106 0
4 1×10-7 107 9.963×106 3.7×104
3. 利用李萨如图形测频率
李萨如图形 fx(HZ) ny nx fy= nx*fx/ ny (HZ) 实际测量值 (HZ)
90 1 1 90 89.9
90 1 2 180 180.1
90 2 1 45 45.2
90 3 2 60 60.7
六、思考题
1. 简述示波器显示电压——时间图形(即电信号波形)的原理。
答:高速电子撞击在荧光屏上会使荧光物质发光,在荧光屏上就能看到一个亮点, Y 偏转板是水平放置的两块电极, X 偏转板是垂直放置的两块电极,在 Y 偏转板和 X 偏转板上分别加电压,可在荧光屏上得到相应的图形。当然电压不同,周期不同,所得到的图形会不一样。
七、注意事项
1. 荧光屏上光点(扫描线)亮度不可调得过亮,并且不可将光点(或亮线)固定在荧光屏上某一点时间过久,以免损坏荧光屏。
2. 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上所有开关及旋钮都有一定的调节限度,调节时不能用力太猛。
3. 双踪示波器的两路输入端 CH1 , CH2 有一公共接地端,同时使用 CH1 和 CH2 时,接线时应防止将外电路短路。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实验内容1
测量实验开始时室温.2
驻波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示波器接接收端.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通过示波器观察讯号幅度,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讯号极大的位置,在极大值附近应该使用微调,即固定移动尺螺丝,使用微调螺母调整.(4)从该极大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讯号幅度极大(波腹)时游标的读数,共12个值.3
相位法(1)
将超声声速测定仪的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靠在一起,检查两表面是否水平.如果不水平将其调平.(2)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超声声速测定仪的发射端,的CH1接在接收端,CH2接在发射端.选择CH1,CH2的X-Y叠加.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正弦波,输出频率在300HZ左右,电压在10-20V.(3)
通过观察李萨如图形,调整移动尺改变测定仪两端的距离找到使图形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的位置.(4)从该位置开始,朝一个方向移动移动尺,依次记下每次图形是斜率为正的直线时游标的读数,共10个值.4
测量实验结束时室温,与开始时室温取平均值作为温度t.收拾仪器,整理实验台.5
对上面两组数据,分别用逐差计算出l,然后算出声速v,并计算不确定度.与通过t计算出的理论值计算相对误差.数据处理1
理论计算实验开始时温度23.0℃,实验结束时温度21.8℃,所以认为实验时温度t=22.4℃.根据理论值计算2
驻波法游标读数(mm)95.42100.50105.70110.66115.88120.90126.16131.34136.20141.44146.52151.60逐差=3(mm)30.7430.8430.5030.7830.6430.70相邻游标相减的2倍=i(mm)10.1610.409.8810.4410.0410.5210.369.7210.4810.1610.16标准差的A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n=11,P=0.95时,=2.26.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查表得,当P=0.95时,=1.96.所以的不确定度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声速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空气中的声速v=(350.99±1.20)m/s
(P=0.95)相对误差=3
相位法游标读数(mm)110.80121.04131.14141.36151.58161.72171.88182.02192.10202.26逐差=5(mm)50.9250.8450.8850.7450.68相邻游标相减=i(mm)10.2410.1010.2210.2210.1410.1610.1410.0810.16标准差的A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n=9,P=0.95时,=2.26.因为是用类似游标卡尺的仪器测量的,所以B类不确定度查表得,当P=0.95时,=1.96.所以的不确定度选取声波输出频率为34.3KHz,已知不确定度声速对,有不确定度传递公式:空气中的声速v=(348.57±1.09)m/s
(P=0.95)相对误差=误差分析:1
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和由于老化引起的误差.2
室温在实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3
无论是驻波法中在上找极大值,还是相位法在上找斜率为正的直线,都是测量者主观的感觉,没有精确测量.思考题1
固定两换能器的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答:不可行.因为在声速一定时,频率改变了,波长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无法同时测量出频率和波长,也就无法求出声速.不对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测声速的实验装置可以做温度计使用吗?如果距离L精确到0.002mm,在频率不变的条件下,能够测量的最小温度变化是多少?
在《空气中声速的测定》这一试验中,有一道思考题:如何得知信号源输出频率很简单的嘛!!!你保持两个超声转换器(一个是发射,一个是接收)的距离
声速的测量 思考题及解答
1.为什么需要在驻波系统共振状态下进行声速的测量
因为当驻波偏离共振状态时,驻波的形状不稳定且声压腹的振幅比共振时达到的
最大值小得多,当驻波系统处于共振,这时驻波腹出现稳定的最大振幅。
2.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示波器上正弦波形?
⑴示波器“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小数值档。
⑵移动接收器S2时,荧光屏上宽带的宽度应变化。如不变,可交换输入到示波
器的两接线柱位置,或交换输入到发射器S1的两接线柱位置。
⑶调节扫描频率即可调出正弦波。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椭圆或直线?
⑴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应从示波器“X输入”端输入,发射器S1信号应输入到示波器“Y轴输入”端,且“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大数值档。
⑵如果还不能出现椭圆或直线,可交换S1或S2两接线柱位置。
4.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严格按上述方法操作,还是调不出应有波形,怎么办?
此时可能是连接导线断路或接头接触不好,应用万用电表欧姆档对每根导线进行检查,确保每根导线无断裂,各个接头接触良好。
5.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改变S1、S2间距离时,压电换能器S1和S2两表面应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不平行会产生什么问题?
因为只有当S1S2表面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时,S1S2间才可能形成驻波,才会出现波腹和波节,S2表面才会出现声压极大值,屏幕上才会出现正弦波振幅发生变化,由此可测超声声波波长。
如果S1、S2表面不平行,则S1、S2间形不成驻波,屏幕上正弦波振幅不会发生变化,就能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故实验中必须使S1、S2表面平行。
6.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
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
7.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为什么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驻波?
因为驻波是在发射器S1与接收器S2间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个声压信号,在驻波波节位置,声压信号最强,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经X偏转板扫描,故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
8.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正弦波振幅为什么随S1S2间距增大而越来越小?
这是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波动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被空气吸收,波的
机械能会不断减少,波强逐渐减弱,振幅逐渐减少。
9.用“相位比较法”测声速时,为什么只有当李萨如图为直线时才读数?
因为李萨如图形为椭圆时,由于椭圆形状、大小不确定,接收器S2位置难以确定。只有当李萨如图形为直线时,图形直观唯一,容易确定S2位置。
10.测声速时,“驻波共振法”与“位相比较法”两种电路可交换吗?
不能。因为驻波共振法只把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观
察到的是正弦波信号。而位相比较法把接收器S2信号输入示波器X偏转板,发射器S1
信号输入到Y偏转板,观察到的是李萨如图形。
11.为何两种方法均测半波长值而不直接测波长值?
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有衰减,如果直接测波长值,测得数据个数少,由于衰减,
后面数据测不出来。而测半波长,数据个数多,又便于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减少
测量误差。
物理测超声波声速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是什么
分析测量精度,误差引起的原因。
一、实验目的
1.能够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 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接收方法。
3. 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二、实验仪器及仪器使用方法
(一)实验仪器
1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 示波器。
(二)仪器使用方法
1、连接测量电路。连线时鼠标选中接口,然后按住不放,拖到需要连接的另一接口后松开鼠标。如已有连线,则此操作将去掉连线。鼠标右键单击,弹出主菜单,选中接线检查,检查连线是否正确。
2、调整仪器。双击各仪器弹出其放大窗口,调整该仪器。
(1)示波器的使用与调整。请先调整好聚焦。然后鼠标单击示波器的输入信号的接口,把信号输入示波器。接着调节通道1,2的幅度微调,扫描信号的时基微调。最后选择合适的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开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需要观察的信号波形。输入信道的信号是由实验线路的连接决定的。
(2)信号发生器的调整。频率选择35KHz左右,幅度为5V的一个正弦信号。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微调旋钮,观察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是否为最大来逐步寻找换能器的共振频率。
(3)超声速测定仪的使用。1通过游标卡尺来测量左右换能器间的距离。2当把鼠标移动到右边的换能器上后,会出现“?à”标志,表明此时可以移动。按下鼠标左键向左移动,按下右键向右移动。移动的幅度可以通过“调节状态”的“粗调”和“细调”来控制。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1、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为
叠加后合成波为:
当x= ( n =0,1,2,3……)时为波腹,当x= ( n =0,1,2,3……)时为波节。相临波腹(波节)间距离为,故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其中l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p。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五、实验方法
驻波法
相位法
六、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 用驻波法测得声速v=358.37m/s ,误差为
用相位法测得声速v=363.52m/s ,误差为
2、误差分析
1、对于驻波法,调节波的振幅时,由于在振幅最大与最小附近变化不明显,因此可能读数时并非是处于振幅最大与最小处,导致求得的波长不准。
2、对于相位法,调节游标卡尺时,肉眼观察图案成为一条线时,实际可能没有完全重合,导致求得的波长不准。
3、建议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改进软件性能,使分辨率提高
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的方法
在空旷地上砌一堵墙
站在离墙垂直距离100m~500m处(记下准确距离s)
鸣枪(拍巴掌放鞭炮之类也行,但声音要短暂)同时计时
听到回声停止,记下t
多测几次
声速v=2s/t
奥赛中 准确的方法是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换能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2. 分别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二、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装置1台、信号发生器1台、示波器1台。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
(1) 按教材图7.2.1接线,将换能器间距离调整到约50mm。
(2) 寻找换能器谐振频率 :调节信号源输出频率并观察示波器上信号振幅,振幅最大时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即为 。
2. 驻波法测声速
逐步增大换能器间距离,记录每次所观察信号振幅为最大时的数据,连续测10点。
3. 相位比较法
按图7.2.2接线,调整换能器间距离约为50mm,信号源输出频率为 。
逐步增大换能器间距,观察相应的李萨如图形,选图形为相线作为初始状态,当出现与寝直线斜率相同的斜线时记录接收换能器的集团,测10个点。
4. 数据处理
(1)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声速。
(2)测量室内温度,并计算声速理论值
(3)比较实验值与理论值,并给出相应结论。
四、实验报告要求
用逐差法分别计算出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的声速值、不确定度。
计算声速理论值。
比较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五、注意事项
注意不要使信号源输出端短路。
http://pec.swjtu.edu.cn/LinkHtml/Image/示波器测声速.JPG
用示波器测 用波长等求得 ==给你具体步骤
声速的测量误差分析
声速的测量误差分析如下:
1、仪器误差:声速测量仪器的精度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换能器的性能和校准精度,以及传播介质中是否存在空气污染、杂质等都可能影响声速的测量结果。
2、温度误差:声波的传播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现象被称为声速温度效应。误差的产生主要源于测量时介质的温度与标准温度存在差异。为了减小这种误差,通常需要使用高质量的冷却器来控制空气温度,并使用热电偶等测量设备来监控和确保温度的一致性。
3、压力误差:压力对声速的影响也值得考虑。在实际测量中,应考虑环境压力对声速的干扰。如果介质中的压力与标准压力不一致,那么就需要进行压力补偿。
4、传播距离误差:测量两点之间的声波传播时间时,存在传播距离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可以在两个测量点上都使用相同的计时器,并确保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恒定。
5、测量人员的主观误差:测量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也会影响声速的测量结果。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应该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他们在测量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6、校准误差:对声速测量仪器的校准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如果校准过程不准确或操作不当,就会产生校准误差。
7、环境噪声干扰:测量环境中的噪声可能会干扰声波的传播,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测量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噪声的影响。
声速测量的意义
1、应用于大气污染扩散、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测量声速可以了解空气的状态,进而为污染扩散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重要的依据。
2、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声波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特性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的构造,例如地壳、地幔、地核的分布情况,这对于地震预测、矿产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3、用于声音成像技术。声波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特性可以被用于生成声成像,这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考古等领域,能够提供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4、军事应用。声速的测量和传播特性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探测潜艇、导弹预警等。
5、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声速测量也是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需要,对于声波传播理论、波动现象的解释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以声速测定实验为例)
物理系的人会有一本物理实验的教材,原理、步骤上面都有,提炼一下就可以了,格式跟楼上说的差不多,不过应该加上误差分析。还有实验器材应该写上
一.实验目的
写你通过实验能学到什么,或了解什么.
二.实验原理
写做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原理图和公式.
三.实验步骤
写做这个实验的关键操作步骤,具体情况参见物理实验的书籍.
四.分析实验(在实验完后做)
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把要填的表格填上,涉及公式运算的要有步骤.
五.实验心得(可写可不写).
基本上是这五步.就按这个格式写就行.
超声波声速测定实验的误差的主要原因
超声波声速测定实验中的误差的主要原因为:
1、在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之间不是严格的驻波场;
2、发射的有可能为球面波;
3、用接收换能器做反射面也会使误差增大;
4、调节超声波的谐振频率也会是误差增大;
5、判断最大值的位置不准确。
超声波测量是指测量频率超过16-20kHz的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扩展资料:
由于超声波的波长小,发射的定向性高。所以能精确地测定超声波传播速度。
主要用于测试室内岩石试件,在测定范围小于1m时亦可用来测定围岩破裂、松动范围等。它所用的仪器与声波测量相同,仅发射装置所激发波的频率不同。
测量频率为2-20kHz的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速度和衰减的方法。它可用以测量岩石动弹性模量、围岩的松动范围、应力的变化和岩体工程分类的有关参数等。用于测量岩体表面和声波测井的范围为5-10m。中国矿山常用于井下测定岩石声波传播速度的仪器有SYC-2和SYC-3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声波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