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 2、临渴掘井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3、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 4、?临渴掘井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 5、临渴掘井的成语意思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
- 6、临渴掘井的意思
- 7、临渴掘井
- 8、临渴掘井的意思
- 9、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语出] 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正音] 掘;不能读作“qū”。
[辨形] 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
[近义] 措手不及 临阵磨枪
[反义] 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40 成语 临渴掘井 注音 ㄌㄧㄣˊ ㄎㄜˇ ㄐㄩㄝˊ ㄐㄧㄥˇ 汉语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 等到口渴时才挖井取水。 比喻事到临头才着手准备,为时已晚。 #语本《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 「临阵磨枪」 典源 #《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1>夫病已成而后药2>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3>,不亦晚乎!〔注解〕(1)典故或见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2)药:投药治疗。 (3)斗而铸锥:要打仗了才铸造兵器。 比喻时机已丧失。 锥,音ㄓㄨㄟ,本是尖形铁器,此指兵器。 〔参考资料〕《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对曰:「不然。 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 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典故说明 「临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 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这篇〈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强调人应依据四时阴阳调整作息以养生的重要性,阐明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顺应节气就不会生重病,是养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疗,乱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铸造兵器,这样岂不是太晚了!后来「临渴掘井」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变而来,用来比喻事到临头才着手准备,为时已晚。 另外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也记载一则故事:春秋鲁昭公逃离自己的国家投奔齐国,齐景公问他原因时,他说:「我因为不懂得任用贤德忠心的人,又听不进谏言,导致身边都是奸佞小人,没有人可以辅佐我,因此失去政权。」 景公听了问晏子:「如果帮助鲁昭公回去鲁国,他会成为贤明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会。 溺水后才探水路,迷路后才向人问路,就像是面临灾难才赶紧铸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赶紧挖井取水,虽然紧急采取行动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气透不过来。 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会更明白。 书证 01.《太平经.卷七二.不用大言无效诀》:「行复为子说一事:今人掘井,所以备渴饮也,居当近水泉,所以备渴也;临渴且死,乃掘井索水,何及得也,已穷矣。」 02.明.杨胜柔《玉环记》第二四出:「我是个风流提领,惯要游山玩景,只因没了夫人,怎挨得冬天脚冷?夜来叫屈连天,恨不得临渴掘井,使了千钱万钱,不得亲事完整。」 03.《封神演义》第三五回:「一著空虚百著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04.《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05.《隋唐演义》第八回:「如今弄得衣衫褴褛,鹄面鸠形一般,却去拜他,岂不是迟了!正是临渴掘井,悔之无及。」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事到临头才着手准备,为时已晚,无济于事。 【使用类别】用在「临事行动」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种临渴掘井的作法,怎么能周全呢?<02>与其迫在眉睫才临渴掘井,不如早点准备,免得慌乱。 <03>劝你们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以免后悔来不及。 <04>暴雨来了才要修堤,乡公所还真是临渴掘井,怎么来得及?<05>平时不重视人才养成,到现在才来瞎抓,无异于临渴掘井。 <06>与其临渴掘井,乱成一团,不如早作准备,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 <07>资料得靠平日累积,素养得靠平日修练,临渴掘井如何成就好文章? 近义词: 江心补漏,斗而铸锥,临阵磨枪 反义词: 未雨绸缪,曲突徙薪,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辨识 请参考『辨识240』 参考语词 渴而穿井,临噎掘井,临渴穿井,临渴之掘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
—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类似的词语有: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
出处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临渴掘井: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出处: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就像渴了才去挖井,快打仗了才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
扩展资料
同义词:
1、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出处:宋 活本《错斩崔宁》:“魏生措手不及;通红了脸。”
译文:魏生没有准备,脸都红了。
2、临阵磨枪:到阵前要作战时才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拼音:lín zhèn mó qiāng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
译文:事到临头才做准备,已经没用了。
3、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促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译文:到老了才信佛,教妻子读黄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成语意思】: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成语注音】:ㄌㄧㄣˊ ㄎㄜˇ ㄐㄩㄝˊ ㄐㄧㄥˇ 【通用拼音】:lin kě jue jǐng 【拼音简写】:LKJJ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临渴掘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正音】:掘,不能读作「qū」。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 【英语翻译】:lack of forethought 【日语翻译】:のどがかわいてから井户(いど)を掘(ほ)る。〈喻〉 どろなわ 【俄语翻译】:на охоту eхать--собак кормить 【其他翻译】:<德>den Brunnen erst graben,wenn man Durst hat 【近义词】:措手不及、临阵磨枪 【反义词】: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成语例句】:一著空虚百著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临渴掘井的成语意思 临渴掘井什么意思
1、临渴掘井(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临渴掘井”的原义是到口渴时才去挖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3、出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临渴掘井的意思
临渴掘井的意思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读音:[lín kě jué jǐng]
出处: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例句: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近义:措手不及 临阵磨枪 江心补漏 渴而穿井 急时抱佛脚
反义: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未雨绸缪 曲突徙薪 防患未然
临渴掘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ín kě jué jǐng,意思是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相近词】措手不及、临阵磨枪
【相反词】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押韵词】虎生而文炳、捐躯摩顶、三六九等、圆冠方领、浮萍浪梗、立竿见影、消声匿影、不情之请、渺无踪影、无踪无影
【成语示列】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出处】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昭公被鲁国人赶出鲁国,他逃难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为什么把国王的位子给丢了,他说他没有任用忠良之材,只信任那些吹嘘拍马之辈。齐景公问晏婴鲁昭王能否重新做一个好国王,晏婴认为一个临噎而掘井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字面意思是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取水,比喻做事情不提前做准备,临时抱佛脚的意思
类似于临时抱佛脚的意思,指事情到眼前了才想解决的方法。
呵呵,个人意见
临渴掘井的意思
临渴掘井的意思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临渴掘井的来源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鲁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居下去.鲁昭公说:"我怎能抛弃周公的王业,长期居住在这里呢?"齐景公又关切地问:"可你这么年轻有为,为什么却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鲁昭公觉得齐景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正因为我年轻,缺少治国经验,一时疏忽,不能正确识别真伪,而铸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
齐景公慰他说:"难道不可以重新再来,挽回错误吗?"鲁昭公失望地长叹道:"晚了!"站在一旁的齐国正卿晏婴插话说:"是啊,一个人,已经掉到井里,才后悔自己为什么走路不小心.正像一个人,眼看就要渴死才想挖井取水一样,已经来不及了.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1 【成语】:
临渴掘井
【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解释】:
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出处】: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举例造句】:
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居下去。昭公说:“我怎能抛弃周公的王业,长期居住在这里呢?”齐景公又关切地问:“可你这么年轻有为,为什么却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昭公觉得齐景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正因为我年轻,缺少治国经验,一时疏忽,不能正确识别真伪,而铸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
齐景公安慰他说:“难道不可以重新再来,挽回错误吗?”昭公失望地长叹道:“晚了!”站在一旁的齐国正卿晏婴插话说:“是啊,一个人,已经掉到井里,才后悔自己为什么走路不小心。正像一个人,眼看就要渴死才想挖井取水一样,已经来不及了。”
临渴掘井的意思及故事2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意思: 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到口渴才掘井。
春秋时,鲁国的鲁昭公曾被逐出国,逃亡到齐国,投奔齐景公。齐景公对他说:“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怎么就把国君的位置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鲁昭公说:“早些时候,人们都对我很好,有很多人经常鼓励我,而我没有亲近他们,也有很多人经常劝诫我,而我也没有听信他们。因此,逐渐地内无心腹、外无群众,真正爱护我的人一个也没有,奉承我、欺骗我的人反倒很多。这样,励志人物,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表面枝叶似乎还很好看,其实根茎都已枯萎,秋风一起,于是连根拔掉了。”
齐景公听了,认为颇有道理,便把这番话转告晏子,并说:“要是现在有可能让昭公回鲁国去,大概他可以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了吧?”晏子说:“不会水过河而溺水的人,多半因为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况,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事先没有问清路径,等到他溺水以后才去探水,迷路以后才来问路,不是已经晚了吗?这好比‘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一样,虽然非常急切,可是怎么来得及呢?”意思是,临到战乱已经爆发时才急着铸造兵器;遇到吃东西干噎得想喝水时才急着去挖井,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