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冷凄凄惨惨戚戚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1 22:33:30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全诗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全诗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历史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全诗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扩展资料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凄凄惨惨戚戚完整诗

   全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到处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寂静,我不由得感受到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两杯淡酒怎能抵御心头的悲伤呢、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院子里的黄花掉落堆满了地面,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声声慢》是作者在历经了靖康之变家破人亡所写的一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全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章背景: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都名列第一。“
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这是黄庭坚称赞当时的他和张耒就像司马迁、班固一样,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却一生潦倒,功名蹭蹬。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
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
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
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
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
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
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
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
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
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
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
“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
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
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
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
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
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
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
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
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
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
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
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
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
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
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
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
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
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
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
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
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
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
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
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
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
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
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
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
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是?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出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扩展资料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是什么?

“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是凄惨悲戚,这里用的是叠词的手法,形容一个人忧愁苦闷的样子。
拓展资料:1、 “凄凄惨惨戚戚”语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3、注释译文
⑴寻寻觅觅:意谓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凄凄惨惨戚戚完整诗词是什么 凄凄惨惨戚戚原文内容翻译

1、《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易安的哪首词?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冷凄凄惨惨戚戚什么意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是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风来抵挡?北雁南飞飞过楼,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人花共消瘦,有谁来怜赏?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听见黄昏细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淋透我心上。这一天桩桩件件怎么能一个愁字表明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