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新闻联播》片头的地球上,撒哈拉沙漠中间的蓝色区域代表哪个湖泊?
- 2、乍得湖成为渔场的原因
- 3、非洲的乍得湖为何面积越来越小?
- 4、非洲的乍得湖的成因是大陆局部地区断裂下陷还是海迹湖
- 5、1963年乍得湖湖盆的总体地势特点
- 6、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 7、乍得湖水位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 8、乍得湖属什么类型的湖?a海迹湖 b断裂陷落湖 c流水侵蚀湖 d冰碛湖 最好还有解析 拜托!
- 9、非洲的乍得湖为内流湖 区域内蒸发旺盛 为什么是淡水湖
- 10、乍得湖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说明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新闻联播》片头的地球上,撒哈拉沙漠中间的蓝色区域代表哪个湖泊?
《新闻联播》片头的地球上,撒哈拉沙漠中间的蓝色区域代表哪个湖泊?
正确答案:乍得湖
新闻联播的开头,有个大地球在那里转。仔细看,地球上撒哈拉沙漠的中间有一块蓝色,那就是乍得湖,挺大的一个湖。
然而随着环境变化,现在的乍得湖已经大大缩小甚至面临干涸的危险,四十年间湖面萎缩90%以上。在地球那么大的比例尺下已经根本看不见了。新闻联播这个片头应该是七八十年代的产物,一直没有修改过。
曾经有央视内部人员,向总编室提过意见,但无果而终。在卫星中,中间那一抹不规则的绿色,就是曾经的乍得湖。
乍得湖成为渔场的原因
问题一:乍得湖成为优质天然渔场的原因 乍得湖面积大,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人类活动影响小。
问题二:乍得湖的自然环境 乍得湖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是一个天然渔场。尽管它和其它水系隔绝,但是,所产的鱼种几乎和周围的水域没有两样。湖区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鱼、尼罗河鲈鱼、鲶鱼、河豚、虎形鱼等。湖区周围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靠捕鱼为生。漫步湖畔,只见渔民们驾着小舟用刺网、鱼笼或布置钩线的办法捕鱼,劳动的场面既紧张又热烈。有些渔民凭借一个特大的葫芦,浮游水中,用鱼叉叉鱼,百发百中,真是原始而又有趣。这些渔民虽然分别属于四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但他们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湖东部通常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和布都马岛。湖中水产资源丰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盛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雨季可航行轮船。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消失的湖水 1963年,乍得湖的面积还有2.5万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一年之内要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每年的6月雨季到来的时候,湖面上升,湖水漫过低平的湖岸,向四周扩展,湖区面积达到2.5万平方公里,淹没的土地大部分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两国境内。而当11月旱季到来的时候,乍得湖的湖面便渐渐缩小,变成一个长方形的湖泊,其长度约200多公里,宽度约70公里,湖水面积约为1.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在乍得境内。乍得湖海拔283米,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不过12米上下,湖边长满芦苇和纸草,像沼泽一样。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也没有如期伸展,面积始终不到2000N2。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
问题三:乍得湖的水文特征主要有哪些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是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由于这里炎热少雨,蒸发量又极大,地下水就成为周围干旱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
问题四:怎么用电脑合成照片? photoshop 是最常用,功能最强的图片处理软件。
非洲的乍得湖为何面积越来越小?
公元前3400年左右,我国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乍得湖面积如海洋,约有40万平方千米。时间距离现在越近,乍得湖的面积越小,但也保持在几万平方千米。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刚进入夏朝时期,乍得湖的湖水还能漫溢到贝努埃河,从而东流入尼罗河,成为非洲最长河流尼罗河的源头之一。
1960年,乍得湖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失去了非洲第一大湖的称号。2.6万平方千米是指雨季的面积,每年11月开始,乍得湖开始变小,旱季时面积被太阳吃掉了一半。除了阳光,由于地处撒哈拉大沙漠南部,沙漠干燥的气候也容易吸收乍得湖的水分。
1986年,乍得湖遇上千年不遇的旱季,面积萎缩到史上最小的279平方千米。
2020年,乍得湖面积约1540平方千米,水量约6.3立方千米。
乍得湖平均深度只有1.5米,湖面周围遍布沼泽地,因此一场大雨都有可能导致湖面积大幅增加。
乍得湖边原本土地肥美,长满芦苇,是各种鸟儿的栖息地,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渔民和农民增加,种地需要大面积浇灌,再加上砍木材建房屋渔船以及生火做饭,再肥美的水土也经不起过度开发。植被少了,乍得湖的保护层就消失了,乍得湖只会越来越小。
乍得湖地跨四个国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乍得、喀麦隆、尼日利亚、尼日尔。
乍得这个国家得名乍得湖,面积约128.4万平方千米,放在我国可排在第二,仅次于新疆。
乍得湖最大水源是沙里河,乍得湖95%的水源来自这条河。沙里河长约949千米,从南往北注入乍得湖,干流主要在乍得境内。乍得大多数人口,生活在沙里河及支流河畔。随着人口增加,沙里河流域淡水需求量增加,修建了不少水库作为灌溉和生活用水,乍得湖水源进一步减少。
现在乍得湖的面积和水量在非洲已经排不到前列了,非洲第一大湖是维多利亚湖,面积约6.88万平方千米;非洲第二大湖是坦噶尼喀湖,面积约3.29万平方千米;非洲第三大湖是马拉维湖,面积约2.96万平方千米。
乍得湖的面积减少趋势没有改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拯救,也许用不了多久,乍得湖就会完全消失。或许几十年以后,人们只能从以前的地图上来感受乍得湖曾经的美丽了。
乍得湖在亚洲有个难兄难弟,咸海曾是世界面积第四大湖泊,1960年时有6.8万平方千米。但是到了2008年,咸海变成了数个小湖泊,总面积约3300平方千米。咸海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后来面积缩小,形成北咸海与南咸海两个部分,南咸海又分成东咸海与西咸海。
非洲的乍得湖的成因是大陆局部地区断裂下陷还是海迹湖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据地质学家们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乍得湖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变幅0.6~0.9米。
1963年乍得湖湖盆的总体地势特点
1963年乍得湖湖盆的总体地势特点是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1963年乍得湖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湖滨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它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
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向外渗流,带走很多盐
追问:用水循环的知识如何解答
追答:就是最后一点
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的气候区,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补给丰富;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较多;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湖水盐分低,成为淡水。
水的成分中含有盐物质,判断一个湖流是否为咸水湖,淡水湖,
咸水湖,大多为内流湖,有河流注入,盐量也注入,但没有往外流的河流排泄,所以,随着湖水的蒸发,水量虽然减小了,但盐类仍保存了下来,因此盐度加大,例子:咸海
淡水湖,有河流注入,但同时也有河流为其排泄,所以盐度比较稳定,达不到很咸的那个程度,从而为淡水湖
乍得湖水位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1)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是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湿季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水位下降.
(2)乍得湖面积变化的原因是人口不断增长;发展渔业、畜牧业;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3)面对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其依据是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故答案为:
(1)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湿季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水位下降;
(2)人口不断增长;发展渔业、畜牧业;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3)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乍得湖属什么类型的湖?a海迹湖 b断裂陷落湖 c流水侵蚀湖 d冰碛湖 最好还有解析 拜托!
乍得湖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以外,还有许多不同于热带非洲其它大湖的独特之处。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水位常随季节变化。雨季到来后,大量雨水经过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乍得湖,使湖水猛涨,湖面伸展开来,最大时面积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湖水经蒸发、下渗后逐步减少,湖水面积最小时仅约1.1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砍伐森林以及进行大规模灌溉,湖水面积在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该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流——洛贡河和沙里河,也称为沙里·洛贡河。这条河流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补给,剩余的水量补给来自库马杜古·尤比河。
乍得湖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但却没有一个出水口。一般没有出水口的湖泊就是一潭死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蒸发强烈,盐度必然增大,最终往往形成盐湖或咸水湖。而乍得湖的西南部全是淡水,其他区域的湖水也只是略带咸味。夹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和世界上奇热地带之一——苏丹热带稀树干旱草原之间的一座巨大的内陆湖,湖水居然是淡的,
B
乍得湖属于海迹湖
大约1万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区是一个很大的内海地区。据考证,在过去的12000年到5000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5400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积为30~40万平方公里,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后来,地壳运动,沧桑变迁,内海悄悄地消失了,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
非洲的乍得湖为内流湖 区域内蒸发旺盛 为什么是淡水湖
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地面,这就是非洲大地上著名的博得累盆地。盆地最低处海拔是155米,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水中的大量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在流动过程中,经过沙层的过滤,到达博得累盆地时已所剩无几了
乍得湖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国交界处,发育在非洲大
陆中部乍得盆地中央,属内陆凹陷洼地型湖泊。面积在 10,360~25,90
平方公里间(干季小、雨季大),为非洲第四大湖;湖面海拔240米,湖水
很浅,平均水深1.5米,最深时可达4~11米;湖边长满纸草、芦苇,象是
一片沼泽。乍得湖周围气候干旱,降水很少(200~500 毫米),蒸发很强
但因有大量河水注入(其中95%来自沙里河),故湖水的含盐量很低,最大
不超过 1‰,是周围地区居民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这是地处沙漠区内陆
湖的一大特征。乍得湖所以成为一个淡水湖,主要是雨季时湖水能顺一干河
谷——加扎勒河往东北流入海拔仅155~200米的博德累盆地,使乍得湖的水
变成活水,使之成为一个淡水湖。
乍得湖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点?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说明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乍得湖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雨季在夏季,旱季在冬季,湖泊面积变化大的原因应该和气候关系大,主要是气候引起的降水差异,降水多,进入湖泊的水量就多,湖泊面积就增大,反之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