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罢黜怎么读,罢黜读音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2 18:00:20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罢黜怎么读

罢黜 [bà chù]。
释义:
1.废除排斥。
2.罢免;去官。
引证:
1.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赈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2.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先王之学,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意。”
近义词:
一、撤职 [chè zhí]
释义:撤消职位。
引证:
1.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
2.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因为私自减了 喜富 的赔款, 刘广聚 由区公所撤职送县查办。”
二、罢免 [bà miǎn]
释义:免除官职。
引证:廖仲恺 《三大民权》:“这一试真利害, 北京 根深蒂固的几个大官也就罢免了,政府对于欧洲和会的约也不敢签了。”

罢黜读音是什么

罢黜拼音:
[bà chù]
1. [belittle and reject]:贬低并排斥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2.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dismiss from office]:免除[官职]
是:罢黜[bà chù]
1、贬低并排斥。
2、免除(官职)。
罢黜的近义词:撤职[chè zhí]
撤销职务。
引证: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在一次工程局党委扩大会议上,老阎揭发了张孔一件严重的错误,张孔被撤职。”
扩展资料
罢黜的反义词:
一、任用[rèn yòng]
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二、雇用[gù yòng]
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
引证:邹韬奋《萍踪寄语·伯纳夫教育专门学校》:“她因忙於学业,特雇用了一个女仆照料这孩子和整理房间。”

罢黜怎么读

罢黜读音:bà chù。
词典解释:
①罢官;免职。
②贬低;排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belittle and reject]∶贬低并排斥。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
(2) 即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dismiss from office]∶免除[官职]。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贬低:
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对这部电影任意贬低或拔高都是不客观的。
排斥:
①排挤斥逐:排斥异己|排斥众说。
②见“吸引与排斥”。

罢黜拼音

罢黜拼音介绍如下:
罢黜读音:bà chù。词典解释:①罢官;免职。②贬低;排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思想。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
武帝即位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儒家的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思想领域,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实行改革。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史,率先揭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罢黜怎么读

罢黜怎么读,罢黜的读音是bà chù。
罢黜是什么意思。罢黜意思:废除排斥;罢免,去官。
出处:汉书·武帝纪赞》等。
第一废除排斥。《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宋曾巩的诗词《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
宋朝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先王之学,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意。”
第二罢免;去官。《汉书·孔光传》:“ 哀帝罢黜王氏,故太后与莽怨丁、傅、董贤之党。《后汉书.卷五七.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时张说、杨瑒、皇甫璟、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昔先元帅以曋为无勇,罢黜不用。今日曋请自试,非敢求录功,但以雪前之耻耳。”清,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赈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相关介绍
罢黜百家,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赞》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儒学大师董仲舒在上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
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开始在长安设太学,专讲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起用大批儒生作官,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罢黜的读音罢黜的读音是什么

罢黜的读音是:bàchù。罢黜的拼音是:bàchù。词性是:动词。结构是:罢(上下结构)黜(左右结构)。注音是:ㄅㄚ_ㄔㄨ_。罢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罢黜bàchù。(1)贬低并排斥。(3)免除官职。二、引证解释⒈废除排斥。引《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⒉罢免;去官。引《汉书·孔光传》:“哀帝罢黜王氏,故太后与莽怨丁、傅、董贤之党。”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时张_、杨_、皇甫_、杨相如皆以为不便,而相继罢黜。”清刘大_《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_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三、国语词典贬抑、排斥。四、网络解释罢黜1、贬低并排斥。2、罢黜百家,废弃不用。【出处】:1、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关于罢黜的近义词罢免解雇撤职解任关于罢黜的反义词聘用起用任用关于罢黜的诗词《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章罢黜行至温汤作此》关于罢黜的诗句都罢黜关于罢黜的成语崇雅黜浮罢黜百家关于罢黜的词语黜奢崇俭黜邪崇正黜衣缩食罢黜百家黜幽陟明誓不罢休赏罚黜陟考绩黜陟崇雅黜浮进贤黜恶关于罢黜的造句1、时势造英雄,先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圣策。2、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3、大一统归于思想层面主要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虽有汉董仲舒罢黜百家,但巫医鬼事,《史记》中连篇累牍,俯拾即是。5、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法得一时,儒统盛世;但结果是经典流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罢黜的详细信息

罢黜百家怎么读 罢黜百家的读音介绍


1、拼音[bà chù bǎi ji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3、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罢黜百家拼音怎么读

罢黜百家拼音怎么读介绍如下:
【罢黜百家 bā chù bǎi jiā】: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相似词:罢黜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百战百胜 百发百中 百分之百 百依百顺 罢休。
造句如下:
1. 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统思想。
3. 大一统归于思想层面主要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
5.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6. 时势造英雄,先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圣策。
7. 而且中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是等级严明的宗法社会,整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是信封儒教,尊崇孔子至圣先师。
8. 虽有汉董仲舒罢黜百家,但巫医鬼事,《史记》中连篇累牍,俯拾即是。
9.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法得一时,儒统盛世;但结果是经典流失。
10. 九流并起,这里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家思想在这里碰撞,孕育着一个不一样的人间。
11. 罢黜百家之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13. 后汉室有武帝,自幼尚武尊儒,有经世之才,依狂生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 在中国先秦社会的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各种思想争锋交错,三教九流随着群雄神州逐鹿起伏跌宕,我心向往之!怎奈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读音是什么?

bà chù bǎi jiā,dú zūn rú shù。
1、罢:声母是b,韵母是a,读作第4声。
2、黜:声母是c、h,韵母是u,读作第4声。
3、百:声母是b,韵母是a、i,读作第3声。
4、家:声母是j,韵母是a,读作第1声。
5、独:声母是d,韵母是u,读作第2声。
6、尊:声母是z,韵母是u、n,读作第1声。
7、儒:声母是r,韵母是u,读作第2声。
8、术:声母是sh,韵母是u,读作第4声。
影响作用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