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茵陈蒿 啥是茵陈蒿
- 2、荫陈蒿长什么样
- 3、茵陈在农村叫什么?
- 4、什么时候是种植茵陈蒿种子的最佳时间?
- 5、茵陈蒿的读音茵陈蒿的读音是什么
- 6、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 7、猪毛蒿和茵陈蒿的区别是什么?
- 8、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 9、什么是茵陈蒿?
- 10、蒿蒿菜的学名叫什么
什么是茵陈蒿 啥是茵陈蒿
1、茵陈蒿是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木质,茎单生或少数,高可达12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
2、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通常细直,头状花序卵球形,有短梗及线形的小苞叶,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花序托小,凸起;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花冠管状,花药线形,长三角形,瘦果长圆形。
荫陈蒿长什么样
形态特征半灌木状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茵陈蒿,菊科蒿属的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香;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花黄色;瘦果长圆形;花果期为秋季。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亦称茵陈蒿,故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的说法。茵陈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在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广泛种植;生于路旁、河边、海滨沙地、低山坡较潮湿处;耐寒,喜光,生长强健;对土壤要求不高,尤耐盐碱。茵陈蒿繁殖采用播种繁殖或分株繁殖。据《本草经》记载,茵陈蒿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多食用茵陈蒿亦能起到一定防病、保健作用。鄂伦春人会将新鲜的茵陈蒿与各种野兽的骨头肉、肥肠及新鲜血烩炖,做成昆毕汤。观赏价值方面,茵陈蒿适合不同环境条件的景观布置应用,可用作软化硬质景观的地被材料或庭院花境景观布置。
茵陈在农村叫什么?
茵陈在农村别名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也叫藜蒿。其别名有藜蒿、藜蒿、牛至、艾蒿、艾蒿、茵陈蒿、茵陈蒿、细叶蒿、安陆草等。茵陈在农村地区很常见。茵陈在农村称为藜蒿、青蒿、白芨、牛至。茵陈蒿在河南省称为藜蒿、茵陈蒿。人们在春天开始采摘茵陈,这是吃茵陈的时候,茵陈鲜嫩。茵陈产地茵陈喜欢生长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一般生长在山坡向阳或低洼处,一般生长在农村路旁、山坡、树林、草地。茵陈产于陕西、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甘肃、宁夏、浙江、江苏等地区。茵陈蒿一般适合在3月份种植。茵陈样子茵陈包括棉茵陈、藏茵陈、茵陈、茵陈。它的植株无毛,茎有点木质,分枝很多。它的叶子呈线形,细长光滑,叶子翠绿芬芳。
什么时候是种植茵陈蒿种子的最佳时间?
茵陈种子种植时间茵陈蒿是多年生植物。其种子播种后3天左右即可发芽,生长周期约3个月。一般在春季的3-4月种植茵陈蒿种子比较好,因为此时的湿度和温度比较适合茵陈蒿的生长茵陈种子种植方法1.一般种植前要选择合适的茵陈种子,需要用一些健康的、籽粒饱满的种子。2.选好种子后,在水中浸泡一天,就可以种植茵陈的种子了。3.种下后需要浇水,然后等它的土壤干了再下一次浇水。茵陈种子收集茵陈一般7月开花,11月可以采种。采集的时候可以摇一摇它的植株,种子就会掉下来。茵陈种子的样子茵陈蒿的种子一般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种子。它的颜色是黄褐色,重量一般比较轻。是一种常用中药,药用价值很高。
茵陈蒿的读音茵陈蒿的读音是什么
茵陈蒿的读音是:yīnchénhāo。茵陈蒿的拼音是:yīnchénhāo。注音是:一ㄣㄔㄣ_ㄏㄠ。结构是:茵(上下结构)陈(左右结构)蒿(上下结构)。茵陈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即茵陈。二、引证解释⒈即茵陈。参见“茵陈”。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茵陈蒿》_释名_引陈藏器曰:“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三、国语词典茵陈的别名。参见「茵陈」条。四、网络解释茵陈蒿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3mm;叶柔软皱缩,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关于茵陈蒿的成语飘茵随溷飘茵落溷丙驭吐茵堕溷飘茵居不重茵桑弧蒿矢簪蒿席草陈陈相因坠溷飘茵飘茵堕溷关于茵陈蒿的词语簪蒿席草伤心蒿目茵席之臣居不重茵飘茵落溷杀人如蒿飘茵堕溷桑弧蒿矢蒿目时艰丙驭吐茵关于茵陈蒿的造句1、结果发现,茵陈蒿汤水萃取物可以显著地清除急性肝炎患者全血中的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但以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较明显。2、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能有效去除豚鼠胆色素结石,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有效保护肝功能,尤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3、结论:茵陈蒿汤乙醇提取物的抗肝损伤效果优于水提取物。4、墙角长着不少茵陈蒿,如果需要可以随便摘。5、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茵陈药材的滨蒿内酯含量。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茵陈蒿的详细信息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3mm;叶柔软皱缩,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那么,小编为您介绍一下,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一、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1、茵陈蒿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2、茵陈蒿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茵陈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3、茵陈蒿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病原性丝状体,以及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茵陈蒿怎么做好吃1、茵陈蒿荷叶粥茵陈蒿25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茵陈蒿、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成。此粥色淡绿,质浓,清香甘甜,具有健补脾胃、利胆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的作用。2、茵陈蒿炒肉丝茵陈蒿嫩茎叶250g,猪肉100g,葱花10g,姜末5g。将茵陈蒿洗净,入沸水锅焯片刻,捞出挤干水分,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放入碗内,搅匀成调味汁炒勺加油烧热,下入肉丝偏炒至发白,倒入调味汁,炒至肉丝入味,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勺即成。此菜酱红透绿,嫩爽韧香,具有健脾益胃、和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不欲饮食,小便不畅等症状。三、茵陈蒿的营养价值茵陈中的香豆精类成分有平喘作用;对羟基苯己酮有间接促进灰黄霉素吸收的作用。茵陈精制浸液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茵陈煎剂对人型及牛型多种杆菌、球菌、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多种钩端螺旋体、猪蛔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陈中的挥发油类物质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营养成分居多。四、茵陈蒿的食用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止服用。茵陈蒿对于人们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很适合日常生活食用,而且茵陈蒿的功效很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猪毛蒿和茵陈蒿的区别是什么?
猪毛蒿和茵陈蒿都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它们在外形和生长环境等方面有所差异,茵陈蒿比猪毛蒿更为广泛分布,应用更加普遍。
详细解释:
猪毛蒿和茵陈蒿都属于菊科植物,共同特征是体型较小,叶形相似,外形蓬松。具体来说,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形态:猪毛蒿高度一般在15-60厘米之间,茎基部木质化,茎上多生出侧枝;茵陈蒿高度一般在30至70厘米之间,顶端稍稍凸起,下部常呈匍匐状。
叶子形态:猪毛蒿整个植株被短毛密覆盖,叶狭长披针形,中脉稍微隆起,叶子比较密集;茵陈蒿叶子也有些许细毛,在形态方面可以更加接近于实心三角形,花语教育孜孜不倦,中脉十分明显。
生长环境:茵陈蒿分布范围更广,既可以在野外生长,也可以人为种植,猪毛蒿则更多生长在山坡或者较为湿润的地区。
应用价值:茵陈蒿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对肝、胆、肺等具有保健功能;而猪毛蒿则主要用于制作粗纱绳。
总结:
虽然猪毛蒿和茵陈蒿都属于同一个科,但它们在形态、环境和应用等方面仍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使用其中一种类型的植物,应该并非只看相似的外貌,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简介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 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 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海滩、沿海河边或近海地区的山坡上。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凉。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煎水洗。
茵陈蒿的禁忌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蒿的选方
1、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2、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3、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5、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扩展阅读:茵陈蒿的做法指导
1、 湿热熏蒸之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可与大黄、栀子配伍,以清热利湿退黄。
什么是茵陈蒿?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菊科蒿属的半灌木状草本植物,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亦称茵陈蒿,故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的说法。植株有浓香。据《本草经》记载,茵陈蒿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多食用茵陈蒿亦能起到一定防病、保健作用。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在春天,多食用茵陈蒿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与其它野菜一样,春季服食茵陈蒿方法很多,可蒸食,可凉拌,也可在煮粥时把茵陈蒿直接放入锅中同煮,茵陈蒿粥味道也比较鲜美。
茵陈主要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陕西、浙江、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等省份,一般长在地势平坦的庄稼地里,草坪上,缓坡上,或丘陵地带,以及一些灌木丛中,阔叶林里等等,喜欢阳光照射的地方。
具有利胆、清热利湿、降压等功效。1、利胆:茵陈蒿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还可以促进胆固醇溶解,对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可以起到预防作用。2、清热利湿:茵陈蒿属于一种性微寒的中草药,因而具有解热作用,适宜体内有湿热的人群食用。3、降压:茵陈蒿具有降压和安宁的作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的状况。4、保肝:茵陈蒿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茵陈蒿性微寒,味微苦,野菜也性凉,二者一起食用,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引起肠胃不适。茵陈蒿和螃蟹都属于寒凉性食材,二者一起食用,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引起肠胃不适。
食用方法
熬汤 先取适量的水,加入茵陈蒿、大枣煮熟,水开15分钟后,把茵陈蒿捞出,打入荷包蛋煮2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作用。
凉拌 将茵陈蒿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切碎放盘中,食时添加适量白糖、麻油拌匀即可,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
泡茶 将茵陈蒿用温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温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后即可饮用。
蒿蒿菜的学名叫什么
蒿蒿菜的学名叫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
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幼苗多卷曲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3mm;叶柔软皱缩,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省。
扩展资料:
蒿菜又称同蒿、蓬蒿、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拉丁文名为Chirstysanthemum coronarium L。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茵陈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