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作人,周作人的简介以及他和鲁迅的关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3 16:06:33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想知道周作人是谁?

想知道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等。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周作人的经历
1885年1月,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绍兴都昌坊口。周作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1903年(18岁),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在校间,根据“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改名为作人,号朴士。毕业后,留学日本。
1906年(21岁),到达日本后先补习日语,后攻读海军技术,最后攻学外国语。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相互结下友谊。

周作人的结局

周作人的结局:胜利后,被国民逮捕,1949年1月被保释出狱。建国后从事翻译工作。1966年“”中遭受冲击,于1967年5月7日病死。
周作人,男,(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代表作《周作人随笔集》《现代日本小说集》等。

周作人和周树人的关系

周作人是周树人的二弟。周作人和周树人(鲁迅)是亲兄弟关系,他们共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周作人和鲁迅的出生地都在浙江绍兴,这使得他们从小就对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成长过程中,两人都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艰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1、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出生,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櫆寿,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等。2、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等。所以周作人和周树人是兄弟。

周作人和周树人是什么关系

兄弟。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鲁迅,本名周树人,是家中长子,二弟叫周作人,周作人的年龄比周树人小4岁,周树人和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的文学大家。

周氏三兄弟分别是谁

周氏三兄弟分别是周瑜、周泰和周仓。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将领,以其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周泰是周瑜的亲信将领,勇猛无畏,曾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周仓则是刘备的亲信将领,忠诚勇敢,为刘备效力多年,为他立下了许多战功。
周氏三兄弟分别是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1、周树人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不过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周树人的笔名鲁迅。周树人的名字已经伴随着作品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思想中。这位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位,在课本中时常能看到周树人的文章,《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祝福》等。
2、周作人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16日,原名周櫆寿。周作人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小品散文,另一个是翻译。发表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3、周建人
周建人原名周松寿,生于1888年11月12日。周建人更多的还是研究生物学,偶尔从事著译工作。也发表过一些文章。
周树人的作品推荐:
1、《狂人日记》
是作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2、《阿长与《山海经》》
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鲁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周建人

周树人与周作人的关系

周作人与周树人的关系是兄弟。
周树人是周作人的哥哥,他们两个是兄弟关系。周作人是周树人的二弟。周作人,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周作人跟周树人的代表作品
1、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 《周作人散文全集》 《秉烛谈》 《苦竹杂记》 《看云集》 《苦茶随笔》 《艺术与生活》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谈虎集》 《知堂书话》 《药味集》 《药堂杂文》 《雨天的书》 《永日集》 《立春以前》 《域外小说集》 《书房一角》 《周作人日记》 《过去的工作》 《苦雨》等。
2、周树人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作品有《周作人作品集》。
《周作人作品集》第二辑包括《知堂文集》《周作人书信》《苦雨斋序跋文》《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以前》《过去的工作》《知堂乙酉文编》《希腊女诗人萨波》《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鲁迅的青年时代》《木片集》《知堂回想录(上、下)》《知堂杂诗抄》《饭后随笔上、下》,共二十种二十二册。包含了周作人作品中的散文(杂文)、书信、诗歌、译著、序跋文等各类经典,是对已出版的《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的补充。
第二辑出版后,周作人的作品集全部出版完成,《周作人作品集》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本套书依旧遵循锺叔河先生当年出版此套书的初衷,力求:定价最便宜、装帧最大方、校订最精审。
周作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与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多种及译作、文学史料集多种。

周作人的简介以及他和鲁迅的关系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以后,周作人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着述。
主要着作有散文集多种,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论文集多种译作,文学史料集多种。
扩展资料: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散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
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作人

周作人这人物是谁?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作家。
周作人是鲁迅的亲弟弟,他虽名气不如哥哥,但也算作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周作人最出名的成就是散文小品,他的作品有一种特色,能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写的既有趣还生动,犹如轻纱罩于眼前,给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感受。
人物特点:
周作人擅长散文、小品文。其文笔清新淡雅,风格平和冲淡,整体清隽幽雅,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
他的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这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生命所在,它正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而这种难以言传的情调或者境界,就是“物哀”。

周作人是谁?

买买啊!是鲁迅的哥哥(鲁迅原名周树人),他们的关系不好!
鲁迅原名周树人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吧
周作人,鲁迅的亲弟弟,也是一位作家,与鲁迅先生的关系很僵,
他与鲁迅同样留学日本,不过最后当了汉奸
鲁迅原名周树人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吧
鲁迅的胞兄
鲁迅原名周树人
周主席吧
买买啊!是鲁迅的哥哥(鲁迅原名周树人),他们的关系不好!
鲁迅的胞兄
鲁迅原名周树人
哥哥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浙江绍兴人。原名遐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1901年秋入南京水师学堂,始用周作人名。1906年赴日本留学,与鲁迅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1911年夏回国后,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第五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参加发起文学研究会,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主持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是《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起草《文学研究会宣言》,并撰写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明确提出“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谈虎集·思想革命》);积极提倡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纪录研究”的“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人的文学》),和“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的“平民文学”(《艺术与生活·平民文学》),反对“违反人性”的“古代礼法”、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歌颂“才子佳人”,宣扬“迷信”、“黑幕”、“色情狂”、“奴隶”哲学的“非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人的文学》)。周作人同时以极大的热情介绍了俄国、日本、希腊文学以及波兰、匈牙利等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并用自己的散文和新诗创作(代表作《小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和同时代不少寻求道路的先行者一样,他的社会思想和文学观念相当庞杂:“托尔斯泰的无我爱与尼采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雨天的书·山中杂信》)。但总的说来,资产阶级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五四”时期,他正是以此作为主要的思想武器,投入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并且在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都有着较大影响。
  “五四”以后,周作人一方面作为“语丝”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写了大量着重“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散文,继续批判封建旧道德旧文化,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并参加了反对甲寅派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与封建隐逸思想有了发展,进而提倡“以表现个人情思为主”的文学(《文艺的讨论》),1922年1月30日《晨报副刊》,提出“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的口号(《雨天的书·生活之艺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周作人虽然仍有“对于现状的不平”(鲁迅1934年5月6日致杨霁云书,1981年版《鲁迅全集》12卷),但更对人民革命斗争满怀忧惧,思想逐渐远离时代的主流,公开鼓吹闭门读书,以苟全性命于乱世。在理论上也倒退到根本否定“五四”新文学的彻底革命性质,把它看作是明末公安派文学运动的再现,同时提倡闲适小品,把文学作为“供雅人”“摩挲”、“抚慰和麻痹”的“小摆设”(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南迁,虽经各界人士的多次劝说敦促,周作人仍留在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北平,不久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督督办、东亚文化协会会长、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等伪职。日本投降后,以叛国罪于1945年12月入狱,1949年1月保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写作有关鲁迅的回忆资料外,主要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无“卖智与□学”之嫌(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却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药味集·谈俳文》)、《立春以前·〈文载道文抄〉序》),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文字表达上则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平和冲淡的境界,同时注重适度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风格的《碰伤》、《卖汽水的人》、《乌篷船》、《谈酒》、《吃茶》等名篇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20年代在周作人影响下,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以“冲淡”、“清涩”为主要特色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很有权威的流派”(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在稍后的李广田等人的散文作品中,也隐现他的影响。30、40年代,随着思想的演变,周作人的散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闲适和性灵,沉湎于“草木虫鱼”,结果只能如他自己早就说过的那样:“只见苍蝇,不见宇宙”(《知堂文集·苍蝇》)了。不但取材越来
  越远离时代,风格也“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趋缩小。
  周作人一生著述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在民俗学研究、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希腊及日本文化研究、性心理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