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效应公式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3 10:51:41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光电效应方程是怎样的?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
由于逸出功W0指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所以如果用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即: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逸出功)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当光子能量等于逸出功时,电子动能为零。虽然电子会逸出但会停留在金属表面。
折叠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具有的动能大小不同。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逸出时动能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初动能。
折叠逸出功
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的向金属内部运动,有的向外运动,由于路程不同,电子逃逸出来时损失的能量不同,因而它们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初动能不同。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来的电子的初动能最大,这时光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所做的功叫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光电效应方程如下:
Ek=hv-W0
(h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入射光频率,W0为逸出功)。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及E=hv中的h叫做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

光电效应公式是什么?

光电效应共有三个公式,分别是:光子能量:E=hv;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v-Wo;截止电压:Ek=eUc。
光子能量:E表示光子能量h表示普朗克常量,v为入射光频率。这个方程是爱因斯坦,提出工是不允许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管子能量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每一份光子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表示普兰克常量,v表示入射光的频率,W0表示逸出功,这个方程求的是Ek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用入射光子能量减去逸出功等于光电子出来的正能量。
截止电压: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光电子出来会进入电路中,当外电路电压调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子就进不了电路中。那么此时电子走到负极所做的功。刚好就等于电子出来的动能。Ek表示光电子出来的动能。e表示电子的电荷量,Uc表示截止的电压。
光电效应 :
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1887年,德国物理学者海因里希·赫兹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电极上,可以帮助产生电火花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关于光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给出了光电效应实验数据的理论解释。
爱因斯坦主张,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光量子(光子),而这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这个突破性的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也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获颁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电效应的4个公式

光电效应公式是E=Hv-W。光电效应方程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光学(optics)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与光学工程技术相关的学科。狭义来说,光学是关于光和视见的科学,optics词早期只用于跟眼睛和视见相联系的事物。光电流: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释放出的光电子在外电路中运动形成的电流叫做光电流。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 Ek = hν - W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逸出功W,),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Ek = hν - W (其中,Ek表示电子的动能,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W表示金属的逸出功),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的4个公式

光电效应的公式包括:光电效应方程;最大动能公式;停止电压公式;波长与最大动能之间的关系。
1、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描述了光电效应中光子能量和电子动能之间的关系。公式为:E=hf-φ,其中E是电子的动能,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光子的频率,φ是金属的逸出功。
光电效应方程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逃逸原子核表面所做的功叫逸出功。
2、最大动能公式
最大动能公式用于计算光电效应中电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公式为:Kmax=hf-φ,其中Kmax是最大动能,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光子的频率,φ是金属的逸出功。
3、停止电压公式
停止电压公式用于计算光电效应中所需的停止电压。公式为:Vstop=(hf-φ)/e,其中Vstop是停止电压,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光子的频率,φ是金属的逸出功,e是元电荷。
4、波长与最大动能之间的关系
波长与最大动能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公式为:λ=hc/(eVstop),其中λ是光子的波长,h是普朗克常数,c是光速,e是元电荷,Vstop是停止电压。
拓展知识: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光电效应的公式是基于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结合,可以描述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爱因斯坦获得了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

爱因斯坦完美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公式是:hv=W0+Ek。
含义是: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能量克服逸出功后,转化为了电子逃逸出来的动能Ek。
光电效应用波动理论(普朗克常量),解释了光的粒子属性。
扩展资料:
爱因斯坦科学方面的后世纪念:
1955年8月,在爱因斯坦去世四个月之后,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Einsteinium),以纪念爱因斯坦的贡献。
1973年3月5日发现的小行星2001被命名为爱因斯坦。
1978年11月13日X射线观测卫星HEAO-2发射升空;1979年3月14日,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将HEAO-2用他的名字命名。

光电效应方程?

1/2mv^(2)=hν-A
m——电子质量
v(英文字母v)——电子速度
h——普朗克常量
v(希腊字母niu)——入射光频率
A——物质的逸出功,7,光电效应是指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要将电子从金属原子激发出来,需要足够的能量。刚好能将电子从某种金属中激发,1,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的方程式?

Ek
=

-
W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的物理意义

光电效应方程:Ek0=hν-W
其中Ek0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h是普朗克常量;ν为光的频率;W为金属的逸出功。
体现了光电效应中的能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