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蔡伦简介
- 2、蔡伦简介
- 3、蔡伦资料
- 4、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关于蔡伦造纸又有什么故事
- 5、蔡伦简介 蔡伦主要成就
- 6、蔡伦是哪个朝代的造纸术
- 7、蔡伦造纸的蔡伦简介
- 8、蔡伦出身在什么地方?到底是耒阳人还是桂阳人?
- 9、《蔡伦》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 10、蔡伦简单介绍
蔡伦简介
蔡伦
中文名称: 蔡伦
又名: 字敬仲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卒年: 62—121
相关事件: 改良造纸术
生平简介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东汉宦官,明帝时入宫,章帝时为小黄门,和帝时转中常侍。为人尽心敦慎,多次犯颜直谏。永元九年(97年)掌管监制御用器物。他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渔网、麻头、破布为原料,在淘洗、碎切、泡沤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还开始使用石灰对原料进行碱液烹煮,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这种纸造价低、原料广,易于普及,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简介
蔡伦(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中文名:蔡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东汉桂阳郡 出生日期:61年,一说63年 逝世日期:121年 职业:宦官,发明家 主要成就:发明造纸术
人物简介 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 蔡伦画像
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东观汉记》和《后汉书》均记载蔡伦为“桂阳人”,但其籍贯长期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桂阳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阳县人[2],一说为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人[3]。但据实考证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中记载蔡伦为“桂阳人”指的是“桂阳郡人”并非指的“桂阳县人”,由于在东汉时期耒阳县(今耒阳市)是桂阳郡的管辖地,所以记载蔡伦为“桂阳人”。在今耒阳市存在蔡伦众多物件与足迹,如“蔡子池”《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等;还有学术界名人陈寿群先生根据一些史记对蔡伦人生经历的描述,改编而成《蔡伦传奇》,其中描术了蔡伦与籍贯——耒阳一段奇缘经历,所以蔡伦是耒阳人更真实。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 位于蔡伦纪念园大门口的 蔡伦坐像
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传播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 汉代造纸流程图
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板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
蔡伦墓纪念馆(20张)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如果有人同意上述分析,那么他就得同意这样的结论:蔡伦和古腾堡是历史上中心人物之二。实际上把蔡伦排得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发明家还有另一个原因。大多数发明是其时代的产物,即使实际上不曾有那些发明者,那些发明也会出现。但是就纸而言,显然不存在这种情况。欧洲人在蔡伦以后一千年才开始造纸,而且其中的唯一原因是当时他们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就造纸而论,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甚至在看到中国造的纸以后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造出纸来。显然发明一种造纸技术是相当难的,它决不会出现在发达程度一般的国家里,而且需要有天赋的个人做出杰出的贡献。蔡伦就是个这样的人,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原始文献 [1](刘宋)范晔:后汉书,《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研究 文献 [2]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 [3]Pan Jixing:The history of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n Chin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1992. [4]Tsien Tsuen-Hsuin: Paper and printing, in Joseph Needham’s Science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V, Part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造纸 造纸方法
主要原料檀木,荛花(雁花),菠萝叶,草木灰,竹子,马拉巴粟树糊等。 一、取檀木,雁皮(荛花)等树皮,捣碎,加入草木灰等用蒸煮 二、再将蒸煮过的树皮原料,放于向阳山上,日晒雨淋,不断翻覆,让树皮自然变白 三、将树皮原料等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调和成浆 四、用抄纸器将捣好的纸浆,抄成纸张 五、将抄好后纸张,置于阳光晒干 造纸术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其实古籍中的已有记载,在蔡伦'发明'纸之前, 蔡伦画像
已经有人使用纸张。《后汉书·贾逵传》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这说明当时已用纸抄写书籍,这个时间早于蔡伦造纸近30年。《东观汉记》中只记有“蔡伦典尚方作只纸”,《东观汉记》的作者刘珍、延笃等人,都是蔡伦同时代的人,如果蔡伦发明了纸他们是不会不记载的。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蔡伦墓祠蔡伦墓祠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8公里的龙亭镇龙亭村,祠内古柏参天、殿宇栉比、碑石林立、 蔡伦祠
风景秀丽而幽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长眠在这里。墓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 墓园原占地25亩,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花木葱郁,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飘香,殿宇古朴典雅,塑像彩画栩栩如生。其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在今运城盐湖区王范村南鸣条岗有蔡伦墓与蔡伦碑,碑与墓之间的距离超过一百五十米,蔡伦碑,在当地的一个三叉路口,在路口边上有家蔡伦纸箱厂。 蔡伦纪念馆 蔡伦纪念馆位于耒阳市蔡侯祠内。蔡侯祠,原为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故宅,后人就其宅基建祠,纪念蔡伦。《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古朴典雅。占地面积408平方米,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三进两院,前厅三间单坡小青瓦顶,两侧有走廓,中轴为甬道有屋盖与中厅相连;中、后厅三间悬山顶,亦有走道、甬道相连。大门石额“蔡侯祠”,石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 蔡伦为什么有两座墓 蔡伦墓和祠在他的封地---陕西洋县龙亭铺,这是人所共 陕西蔡伦墓
知的事实。 然而湖南耒阳市也有一处蔡伦墓和蔡侯祠。 蔡伦为何一人有两墓?令人琢磨不定。 蔡伦死后葬于何地?洋县蔡伦墓和耒阳蔡伦墓,何为真墓?按常理说,蔡伦死于封地,当就近埋葬。洋县距家乡耒阳,远离数千里,时值东汉,交通不便,自是难以归葬家乡。所以洋县的墓似应为真。 那么,耒阳的蔡伦墓是假的?抑或衣冠冢?这也难说。尽管已有人传为衣冠冢,却都是从“封地遥远,难葬故乡”这一点派生而出,谁也没有真凭实据。 或许耒阳墓倒是真的呢,叶落归根,古人老死,希望归葬家乡的心情较为普遍,蔡伦难道不可以归葬耒阳?即使当时不可能,他的后人,哪怕不是直系的,是否又将他的墓葬迁移到家乡呢?如曹植墓、杜甫墓、成吉思汗陵等,后来都移位了。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设想。蔡伦一人有二墓,墓距数千里,孰为真? 蔡伦人物评价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的作者——美国麦克哈特,将造纸术的发 蔡伦像
[5]明者蔡伦列在排行榜的第六位,远远排在15世纪发明印刷机的德国人古腾堡之前。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人们对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上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其中大多数说法都忽略了我认为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解释。 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 历史贡献 公元105年,身为宦官头目中常侍并兼任尚方令的蔡伦,“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历尽千幸万苦终于琢磨出了一整套完善的造纸术,研制出了第一批用废麻和树皮做原料的植物纤维纸,从此天下莫不效仿。经过实践的检验,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作为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很快被皇族显贵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雅俗共赏,获得了朝廷的首肯和民间的普遍认同。“蔡侯纸”以其轻薄、光滑、洁白、便宜易得、便于挥毫为特征,将流行于世千百年的竹简木牍和丝质书写品尘封,一场书写材料的大革命摧枯拉朽。蔡伦就是这场大革命的领军人物。这场革命首先从中国东汉开始,3世纪时波及到朝鲜,日本。8世纪时,到了阿拉伯,十字军东征后到欧洲,最后到了美洲。这场革命,就全球而言,虽然过程缓慢,但效果显著,它推动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引发这场世界大革命的就是中国的最杰出的人物蔡伦,引发这场世界大革命的核心事物就是极具个性特点的无他物可以替代的植物纤维纸。世界震惊了—人们仰望着站在寰球峰巅上的蔡伦的英姿,对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的光环揣度着,并由衷地赞叹!中国的史书上讲,汉武帝批阅奏章,每次必须由两名大力士将奏章抬到龙案上去。这需要抬的奏章,就是由竹简编成的“册”。成语“学富五车”说的是战国时宋国的“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出门讲学访友,必带五牛车的书,后称某人有学问为“学富五车”。实际上,五辆牛车拉的全是竹简,它们合起来充其量不过几本长篇小说的体量。现在一个兜就背走了。此例足见无纸时代中国文化交流不易的程度。中国造纸术在西传之前,西方世界的思想交流、文化保存和传播也是极为艰难的,这种艰难的程度并不亚于中国的无纸时代。那时欧洲人主要是在经过加工的羊皮上写字的,人们称其为“羊皮纸”。这种羊皮纸虽然光滑耐久,但是价格昂贵而且容易起皱。在古埃及的文化史上,出现了尼罗河岸的芦草制成的“纸草纸”。印度则有棕叶制成的书写品——贝叶纸。“纸草纸”、“贝叶纸”均不便流传不便保管。所以美国的历史学家Michael Hart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像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历史是辩证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去探求,去总结,去吸取。尝过无纸之苦,我们就会倍觉有纸之甜。蔡伦的造纸术是从12世纪到14世纪之间先后传到欧洲诸国去的。欧洲从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使欧洲的文明程度迅速增高。请注意,文艺复兴的书写载体—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植物原料质地的纸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帮了大忙,使它如虎添翼。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始标志的欧洲中世纪是最野蛮的、人们思想被严重束缚的时期,这个保守落后的年代持续了千余年之久。世界历史告诉我们,正当欧洲千方百计捆绑人们手脚,大搞禁欲主义、大搞经院哲学和神学传统教条的时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国社会,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却正在大行其道,民族文化正在以其为载体促进着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这一时期中,不乏“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应该说“纸文化”功不可没。这一时期中,蔡伦发明的纸还惠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阿拉伯,对这些国家与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方的中国日益发达,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遥遥领先。西方的欧洲日益滞后,国家衰微。中世纪末期造纸术传到了欧洲,欧洲进步了,发达了,却将原本发达的领先于世界的东方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明清时期的文学贡献 如果对中国古代的非官方文学作品做一个普查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以明代蔡伦时期为一个分界线文学作品数量有明显的增长。其原因就是用于记录文学事物的必需品从奢侈品价位变成一个寻常百姓可以触手可及的价位。换句话说,早期用于记录事物的竹简和中期的绸缎变成纸了以后,有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记录该时期各种事件和物品。而这些是所谓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说那些明清文豪的传世巨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以明清皇族为故事背景的文学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时期;纵观华夏五千年,明清皇帝的野史最多。 史籍记载 《东观汉记》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为中常侍,有才学,尽忠重慎。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渔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天下咸称蔡伦纸。 《后汉书·宦者列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汉)家法,令伦监典其事。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 注释: 1、宫掖:整个皇宫 2、小黄门:低级宦官 3、中常侍:官名,出入宫廷侍从皇帝 4、帷幄:军中的帐幕,引申为机要的地方或事物 5、严颜:这里特指皇帝生气,表现在脸上有怒色 6、休沐:休假,指古代官吏休息休浴的例假 7、尚方令:官名,管理皇室工场,负责建造御用物器 8、秘剑:皇室用的刀剑 9、缣帛:丝绸和细绢。 东汉崔寔上汉桓帝《政论》(见《全后汉文》卷四十六) 传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旧时永平、建初之际,去战攻未久,朝廷留意于武备,财用优饶,主者亲躬,故官兵常牢劲精利。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后汉书·蔡伦传》部分译文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辖今湘南粤北地区)人。在永平(汉明帝年号)末年开始在内宫任职,建初(汉章帝年号)时期,担任小黄门(太监官职名)。到汉和帝即位,升任为中常侍(太监官职名),参与政事。 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当到了休沐的时间,都闭门不接待客人,(蔡伦会)走出宫廷到田野考察。后来升任尚方令(太监官职名)。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机械的方法。 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蔡伦竹海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地处衡阳耒阳市黄市镇,距离南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区90公里、耒阳城区38公里,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公平互道口12 公里,位于耒水风光带上游,公路、水路、铁路直通景区。地处京珠速、衡昆高速、衡大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永耒铁路等构成三角中心地带。为湖南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251”工程项目、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山地车训练基地。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位于耒阳市耒水风光带上游,北起耒阳市黄市镇的黄泥岗,南至黄市镇的大河滩,东始大义乡,西接公平镇,涉及黄市镇、大义乡及南阳镇共计18个自然村。竹海覆盖两百多个大小山头,依山势高低起伏,郁郁葱葱,面积达16万亩,为我国最大的连片竹海,素有“亚洲大竹海”之称。其中以楠竹为主的竹类品种达20余种,是中南六省唯一的大面积竹海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据专家监测,竹海区内每立方米含负离子15000个以上,堪称我国最大的天然氧吧。 蔡伦竹海除竹海景区外,遍布泉水、洞穴,还有观景楼、大河滩古街、周家大屋、紫霞禅寺等历史文化景区,化石遗址、古法造纸等历史遗迹景区,并有竹海三绝、大河滩喷泉、竹海石林、猴王游洞、水晶石宝藏等自然风景区,更有上堡电站的水上嘉年华、高峡平湖胜景。还有大理石、高岭土、锰、铁、硫铁、水晶、云石、锑、钨、煤、钟乳石等。 蔡伦纪念园 蔡伦纪念园位于耒阳市城区人民路蔡子池畔[7],占地116亩,是纪念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重要场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潇湘八景之一、国家3A 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8万人次以上。 蔡伦纪念园的前身是蔡侯祠,原为蔡伦故宅,又名“蔡侯庙”。建于南北朝时期,但公元1338年时耒阳知州陈宗义的《重修龙亭蔡侯庙记》里已有了记载。园内现由主大门、蔡伦青铜塑像、照壁、蔡子池、怀圣台、碑廊、香炉宝鼎、蔡伦造纸作坊、思侯亭、蔡侯祠、蔡伦墓、谷朗碑苑等景点组成,整体上体现了“弘扬蔡伦文化,缅怀蔡伦功德”的主题思想,极具古典雅致的江南园林特色,是国内外游人“寻访蔡伦故里,领略纸史文化”的绝好佳所。 蔡伦发明家广场 蔡伦发明家广场位于耒阳最繁华地带,,五环新城相邻,为纪念蔡伦才得以此名。 是耒阳最大的休闲广场。广场突出崇尚科学、传承文明的主题,白天参观旅游的客人,晚上有网吧,歌厅,溜冰场,大型屏幕电视. 广场中央有巨型的蔡伦雕像、标志着伟大发明家的光荣历史。 蔡伦奖 2010年10月19日召开的“国际制造创新节[8]”上,主办单位邀请“环球商会联盟”所有发起单位联袂主办、设立以“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名字命名的“蔡伦奖”。 每年举办一届的“国际制造创新节”,将对获得“蔡伦奖”的各国创新产品和为创新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进行表彰。 “中华蔡伦奖”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批准设立,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主办评审的全国纸业高端权威奖项,是我国纸业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高水准的象征。奖项由全国纸业权威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专家共同研究确立并经全国工商联批准。获奖者经社会及业界自荐、推荐、纸业商会备选以及专家评审委员会三次(初评、二评、终评)评选产生。
蔡伦(?—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家。
艰苦的仕途之路蔡伦出生于桂阳的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小时候的蔡伦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将他卖给了人贩子。而蔡伦在他约13至15岁时被选入洛阳宫中做了名小太监。但蔡伦生性聪明,天资很高,很快便熟知宫廷礼仪并能识文断字,通识典籍。
蔡伦约27岁时汉和帝刘肇即位,和帝欣赏蔡伦的才能,让他做中常侍。在这期间,蔡伦能大胆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和帝对他是非常的赞许,后又将他提升为尚方令,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
醉心于发明在古时,书籍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而当时的蔡伦所有的兴趣就是读书和研究民间的发明创造。一次,蔡伦在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时,深觉简牍笨重,读来费事。后来蔡伦又偶然发现一种灞桥纸又轻便又便宜,于是他购买灞桥纸研究,发现该纸张是用粗纤维制成。蔡伦遂产生造纸的念头。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于此,纸便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这时是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约43岁。
安帝年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
对后世的贡献后来蔡伦受窦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安帝以蔡伦诬陷宋贵人为由,命蔡伦向廷尉自首。蔡伦清楚安帝大权在握,廷尉为讨好圣心,一定会为难自己。他不愿受到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蔡伦为官能直言进谏,受宠于和帝却不玩弄权术;潜心研究锲而不舍,有了科技成果善于推广利用;面对宫廷斗争能审时度势,知道后果不妙还恬然赴死,其坦荡自若值得后人敬佩。
而正是蔡伦对纸的不懈研究,使造纸成了我国的伟大发明。在蔡伦的努力下,人们掌握了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鱼网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并使这种生产技术推广流传开来。后来人们沿用蔡伦生产纸的工艺,采用竹、藤、稻杆等其它原料,生产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纸,蔡伦总括出来的造纸工艺很快地随着纸张一起外传了。大约在公元285年传到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大约在唐朝,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至欧洲,影响世界。
在造纸术的外传中,世界人民都承认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蔡伦对造纸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使全世界的人民都铭记在心。
一分钟了解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蔡伦
蔡伦,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宦官。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蔡伦
蔡伦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蔡伦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为官46年,一度官尊九卿,地位显赫。在主管尚方期间,经常亲临现场做技术调查,极富创新精神,对发展当时的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但他的最大贡献主要还在造纸方面,是造纸技术革新者。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曾“监作秘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因此蔡伦成为促进东汉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蔡伦利用职务便利观察、接触生产实践,加上自己的聪颖创新,对发展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以及手工业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中国古代是靠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金石、缣帛来记录事物的,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5年)初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东汉定都洛阳后,蔡伦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他总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中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蔡伦的另一造纸术贡献是皮纸制造工艺的探索和推广。麻纸和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基本取代了落后的简帛而成了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元初元年(公元117年)蔡伦负责监典校订经书,校订完成后要将所抄副本颁发给各个地方官,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 *** ,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因此可以说蔡伦对造纸术的改革和推广传播普及都有一定的贡献。中国造纸技术起始于西汉,在东汉时期进行改进推广,蔡伦是这个历史阶段促进造纸术发展的核心人物,被称为技术革新者、组织者、倡导者和推广者,其历史地位应予肯定。蔡伦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古代科学家。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关于蔡伦造纸又有什么故事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关于蔡伦造纸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蔡伦简介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生平故事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根据蔡伦后人的传说,蔡伦是在18岁以后,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才进皇宫做了宦官。这一年,是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他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到汉和帝即位时(公元89年),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
汉和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蔡伦曾服侍过的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窦太后的同胞窦宪等四个兄弟都为显贵,擅威权,谋不轨,炎势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伦看不惯这些,便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乘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机,收窦宪大将军印,清除了窦氏专权的弊端,巩固了和帝的皇权统治。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后来担任长乐太仆(官职名)。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蔡伦怎么死的?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
蔡伦造纸的故事
在东汉的时候老百姓之间流行用飘絮的方法把曾的丝作成丝绵。第一,人们要先把蚕的茧子在水中先给漂洗了,然后洗完了之后水的上面就会留下一层薄薄得丝绒。这些丝绒在太阳晒过以后就会变成絮纸。蔡伦因为出生在农民的家庭,他的家境非常的贫寒。
小时候的蔡伦常常坐在了河边。这个妇女们在溪水中做这项工作。蔡不知不觉中,蔡伦就对造纸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就开始用自己所能找到的所有材料做实验。蔡伦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虽然都不是很成功,但是蔡伦却对造纸的材料有了很深的了解。
再后来因为家境十分的贫寒,蔡伦后来长大了以后,回去久就进了皇宫做了宦官,蔡伦不仅要忍受被阉割的痛苦,他还因此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和讥讽,蔡伦饱受了人世间的苦难,他发誓一定要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还在宫中蔡伦很快就升职了,他每天都活的十分的小心谨慎,起早贪黑的伺候着皇上和嫔妃,因为他只要稍一不小心就会丢了官职,又掉了脑袋。后来他终于被提拔了,这样就站稳了脚跟。
后来皇帝立的一个新的皇后,这个皇后非常的喜欢在纸上舞文弄墨,蔡龙为了讨好这个皇后,中申请做一个专门负责给皇宫制造宫廷用品的官员。这个地位虽不及他现在职位的待遇好,但是蔡龙却心甘情愿的委屈在这个职位上,这是因为当时这个掌管宫廷作坊里集中了全国最好的资源。
蔡伦简介 蔡伦主要成就
1、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2、蔡伦主要成就
(1)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2)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3)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5、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蔡伦是哪个朝代的造纸术
一、译文
蔡伦字敬仲,桂阳(蔡伦为东汉桂阳郡耒阳县人,即今湖南耒阳市)人。永元(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书籍大多是用竹简编成的,那些用来写字的绸缎布匹叫做纸。
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二、原文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三、出处
《后汉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二、作品赏析
《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使以后史家竞相效法。《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在这种体裁中如何统筹全局,详略得当地再现史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
三、作者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伦造纸
蔡伦造纸的蔡伦简介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约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生;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卒。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但他聪明伶俐,很会讨人喜欢。汉章帝刘旭(公元56~58年)即位后,常到各郡县挑选幼童入宫。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黄门(宦官中职务较低者)。此后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正宫窦太后无子,指使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并下懿旨令蔡伦“查实”,通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章帝于公元88年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窦太后卒,和帝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受到和帝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同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邓后再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为安帝。刘祜是清河王刘庆之子,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 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自尽而亡。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上升,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但他在兼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的发展,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的首肯。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主管尚方期间,曾“监作秘划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近代考古发掘的实物也证明确实如此。尚方令本来是少府属官,主管刀剑等各种宫廷御用器具的制造,与中常侍高位根本不相称,但蔡伦尽力讨好,凡是帝、后喜欢的器物,都在尚方精制。邓后喜欢文史和纸墨,曾令各州郡岁贡纸墨。蔡伦也正因此而成为促进东汉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由于职务上的关系,蔡伦得以有观察、接触生产实践的条件。每有空闲,他就闭门谢客,亲自到作坊进行技术调查,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聪颖创新,对发展当时的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及机械制造工艺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如当时的钢刀制造以炒铁为料,经多次锻打而百炼成钢。当时所制造的器物在质量、性能及外观上确实是精工制造,堪为后世仿效。 但是。蔡伦对工艺技术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造纸方面,大致可从三个角度来评述。第一: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第二:促进皮纸生产在东汉创始并发展兴旺。第三:因受命于邓太后监典内廷所藏经传的校订和抄写工作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关于蔡伦故居,至今可以找到最早的记载资料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一文:“耒阳,旧县也......西北径蔡州,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南朝宋盛弘《荆州记》载:“耒阳县北百步许蔡伦宅......县人今多造纸,盖蔡伦之遗业焉。”
蔡伦(?-121年[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2]。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2][3]。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2],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4]。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5]。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4],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6]。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4]。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7]。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中文名
蔡伦
别名
蔡敬仲,纸神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东汉桂阳郡(现地有争议)
热点关注
解读 蔡伦因造纸闻名,还是个有名的剑客,在宫斗中亡于非命
史书上的简略记载,和我们后人对造纸术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出入。更有一些偏激者,认为蔡伦不择手段搞宫斗,是个品行不端之人,值不得一提,还认为他造纸主要是为了讨好当权者,为自己谋利益。...
2019-12-31
人物生平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10] 。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10] 。
根据蔡伦后人的传说,蔡伦是在18岁以后,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才进皇宫做了宦官。这一年,是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10] 。
他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10] 。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9] 。到汉和帝即位时(公元89年),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11] 。
汉和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蔡伦曾服侍过的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窦太后的同胞窦宪等四个兄弟都为显贵,擅威权,谋不轨,炎势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伦看不惯这些,便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乘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机,收窦宪大将军印,清除了窦氏专权的弊端,巩固了和帝的皇权统治[10] 。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9]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7] 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10] 。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后来担任长乐太仆(官职名)。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12] 。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5] 。
主要成就
主管皇宫制造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最高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7] 。
查看更多
猜你关注广告
百科星图 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嘉兴市名人
全部
成龙
金庸
陆成刚
单不庵
查嗣庭
陈德荣
伍子胥
陈寅恪
蔡伦
褚辅成
搜索发现
蔡伦宾馆
蔡伦
蔡伦的故事
华硕b250mdragon主板
蔡伦是哪里人
笔袋多少钱
美媚直播
东方丽人美甲
我们爱历史 《我们爱历史》官方帐号
造纸术改进者蔡伦的另一面:一生历四帝二后,位列九卿却结局悲
争宠,以“厌胜之术”为由诬陷宋贵人,将其定案下狱,后宋贵人仰药自杀,一出宫斗剧以窦皇后的胜利而告终。蔡伦一生经历四帝二后,位列九卿,封得侯爵,但这些名号与他的造纸术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2017-12-08262阅读42298
眠眠冰室 知乎科普类作者
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最终为什么自杀身亡
19世纪后期,由英国来华的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中国古代发明中增加了造纸术
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1. 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 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 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5. 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干 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蔡伦(公元62 年—121 年) ,字敬仲,湖南耒阳人。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
根据蔡伦后人的传说,蔡伦是在18岁以后,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才进皇宫做了宦官。这一年,是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
他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 。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 。到汉和帝即位时(公元89年),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
汉和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蔡伦曾服侍过的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窦太后的同胞窦宪等四个兄弟都为显贵,擅威权,谋不轨,炎势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伦看不惯这些,便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乘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机,收窦宪大将军印,清除了窦氏专权的弊端,巩固了和帝的皇权统治 。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 [7] 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后来担任长乐太仆(官职名)。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
扩展资料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
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最高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晚蔡伦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他已成为兵器“品牌”。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蔡伦-百度百科
蔡伦出身在什么地方?到底是耒阳人还是桂阳人?
一、引言
蔡伦,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发明家和官员,被誉为“造纸术之父”。然而,他到底是耒阳人还是桂阳人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查阅真实资料,探讨蔡伦的籍贯问题。
二、蔡伦的生平简介
蔡伦(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时期人物。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被汉顺帝召为侍中。后来,他又被调入宫中,担任宦官。在宫中期间,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尤其是在冶金、农业、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公元105年,他因功被封为龙亭侯。
三、蔡伦的籍贯问题
关于蔡伦的籍贯问题,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蔡伦是耒阳人,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是桂阳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
支持蔡伦是耒阳人的观点主要来自《后汉书·蔡伦传》。《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耒阳人也。”此外,一些地方志书籍也提到了蔡伦的籍贯是耒阳。这些史料表明,蔡伦很可能是耒阳人。
然而,也有一些史料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例如,《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提到:“蔡伦者,桂阳人也。”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蔡伦可能是两地之间的流动人口,因此无法确定他的确切籍贯。
四、结论
综合来看,关于蔡伦的籍贯问题尚无定论。虽然《后汉书》等史书中明确记载他是耒阳人,但其他史料对此提出了质疑。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蔡伦到底是耒阳人还是桂阳人。不过
《蔡伦》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蔡伦】
【拼音:CAI LUN】
【字号:字敬仲】
【所属朝代:汉代】
【生卒年代:?—121】
【籍贯:桂阳(今湖南郴州)人】
【人物简介:东汉官吏、造纸术改进者。明帝后期入宫,历仕章帝时小黄门、和帝中常侍、尚方令,安帝长乐太仆,封龙亭侯,改进西汉以来用丝麻造纸术,用树皮、敝布、鱼网、麻头为原料,和帝元兴元年奏上,时称“蔡侯纸”。蔡伦像取自清同治修《河南始祖蔡氏通谱》。】
蔡伦简单介绍
1、蔡伦原本出生在湖南耒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山高皇帝远,根本和皇家不会有半点关系。可当时的汉章帝除了爱美女之外,还喜欢才貌双全的娈童。于是长相俊俏的蔡伦被选入宫中,咔嚓一刀做了太监,成为了一名宦官。很快,蔡伦当上了黄门侍郎,主管公文的传达工作,可以让他直接和贵妃命妇以及王公大臣接触。就是在这个时候,蔡伦得到了窦皇后的赏识。2、看来蔡伦与窦皇后的关系非常不一般,窦皇后嫉妒生下太子刘庆的宋贵人,蔡伦便充当马前卒,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就是借助歪门邪道迷惑皇上),逼迫她自杀,并将太子废为清河王。窦皇后还强行将尚在襁褓之中的梁贵妃的儿子刘肇带走,当成自己的儿子,并让皇帝立其为太子。3、公元88年,汉章帝早逝,10岁的刘肇登基为汉和帝,窦皇后成了窦太后。由于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哥哥窦宪,窦太后可谓是一手遮天,蔡伦也因此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被提拔为中常侍,步入他的人生巅峰。东汉后期大家不是熟悉“十常侍之乱”,而蔡伦就是东汉太监乱政的始作俑者。4、十年之后,窦太后撒手人寰。失去靠山的蔡伦从此要倒霉了,何况汉和帝也不怎么喜欢他,都准备收拾他了。但是英俊的蔡公公马上投靠了新主子——和帝的皇后邓绥,看来蔡公公在讨女人欢心上很有一套。邓皇后是个才女,喜欢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同时她又是一个喜欢节约,不尚奢华的人,所以她非常需要一种比帛纸省钱,质地又好的纸张来写字画画。从小就聪明伶俐的蔡伦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他自告奋勇兼任主管御用器物制作的尚方令,专心改进造纸技术。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利用树皮、破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心制造出优质纸张,受到皇帝皇后的嘉奖,造纸术也因此在东汉全境得以推广。没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脚步将要放慢许多。但历史玩笑的是,这项伟大发明的动机竟然如此龌龊——一个宦官为了向自己的主子献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