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是什么意思?
-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 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全文?
- 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麽意思啊?
- 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 7、“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 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哪里
- 9、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的意思
- 1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是什么意思?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意思是: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由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天气开始转凉.到九月天就冷了,该发寒衣,要多穿衣裳了.十一月北风呼呼响,十二月寒气刺骨寒.粗麻衣服没一件,怎能熬过腊月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毛 传中写道“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扩展资料
1、授衣可以作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2、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参考资料
七月流火--百度百科
授衣--百度百科
完整地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结束。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颗名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
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
授衣:分发寒衣。一说女工裁寒衣。)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句子,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到八月都还未结束,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不过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叙述的是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α星,蝎心 ,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时,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
数日过后,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全文?
这是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两句话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毛 传中写道“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扩展资料
1、授衣可以作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2、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参考资料
七月流火--百度百科
授衣--百度百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麽意思啊?
1、“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八月未央”是八月份尚未结束。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
”九月授衣“是指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2、授衣: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
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宋 陆游 《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2)、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3)、谓廷赐锦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月》:“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
3、流火:“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即仲夏夏至前后)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故称“流火”,时暑热开始减退。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这里的夏历并非“夏时”的历法,实际上夏历、殷历、周历等古六历均为战国时期所成,诗经年代杂用三正,《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扩展资料:
七月流火的误用: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于是,报刊杂志上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尽管有人对《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质疑,但长期以来古人的确都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在现代中国采用阳历纪年以后,人们逐渐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炎热,虽然不断有人指出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采用天热说法的依然越来越多。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众所误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而不知道诗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阿尔法星。
二是历法的不同。“七月“, 指的是夏历的七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另外要说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阴历,那时七月即今八月。今若想观察,要到阳历九月才行。
参考资料:七月流火 百度百科 授衣 百度百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火:星座名,即 心宿 ,每年夏历 六月 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 逐渐 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八月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结束。
“九月授衣”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扩展资料:
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
特别指出的是,这颗名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现代天文学中天蝎星座中的三颗星星,属于东方气宿的第五宿。“流”是指下移,到农历七月黄昏,已经移到了西边天空,所以成为“七月流火”。
“未央”一词取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未尽”、“不尽”。
授衣:分发寒衣,一说女工裁寒衣。
参考资料:《诗经》-百度百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哪里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
2、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的意思
“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 :
刚在网上浏览新闻时读到一段文字,说是“七月流火”是说“天要凉了”,而不是说“天真热”,我大惊,我愕然!赶紧在狗狗上搜来《诗经》上这一首诗来读: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
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
春日载阳. 春天太阳暖洋洋
有鸣仓庚. 黄鹂叽咂枝头唱
女执懿筐. 姑娘手提深竹筐
遵彼微行. 沿着墙边小路旁
七月里大火星儿想西流
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三春太阳暖样样
黄莺儿欢唱在枝头
姑娘们手挽深竹篮
沿着小路想前走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
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
春日载阳. 春天太阳暖洋洋
有鸣仓庚. 黄鹂叽咂枝头唱
女执懿筐. 姑娘手提深竹筐
遵彼微行. 沿着墙边小路旁
完整的: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
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
一之日觱发. 十一月北风呼呼吹
二之日栗烈. 十二月寒气刺骨凉
无衣无褐. 粗布衣裳都没有
何以卒岁. 怎样过冬心悲伤
三之日于耜. 正月农具休整好
四之日举趾. 二月下地春耕忙
同我妇子. 关照老婆和孩子
饁彼南亩. 送饭南田充饥肠
田畯至喜. 田官老爷喜洋洋【方舟子按:应译做“田官来喝酒赏光”】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
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
春日载阳. 春天太阳暖洋洋
有鸣仓庚. 黄鹂叽咂枝头唱
女执懿筐. 姑娘手提深竹筐
遵彼微行. 沿着墙边小路旁
爰求柔桑. 采呀采那嫩柔桑
春日迟迟. 春天日子渐渐长
采蘩祁祁. 采蒿人儿闹嚷嚷
女心伤悲. 姑娘心里暗悲伤
殆及公子同归. 就怕公子看上把人抢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
八月萑苇. 八月割草好收藏
蚕月条桑. 三月动手修桑树
取彼斧斨. 拿起斧头拿起斨
以伐远扬. 高枝长条砍个光
猗彼女桑. 攀着短枝采嫩桑
七月鸣鵙. 七月伯劳树上唱
八月载绩. 八月纺麻织布忙
载玄载黄. 染成黑色染成黄
我朱孔阳. 我染红的最漂亮
为公子裳. 为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秀葽. 四月远志结子囊
五月鸣蜩. 五月知了声声唱
八月其获. 八月庄稼要收割
十月陨蘀. 十月落叶随风扬
一之日于貉. 十一月把那貉子打
取彼狐狸. 狐皮剥下洗清爽
为公子裘. 好给公子做衣裳
二之日其同. 十二月大家聚一起
载缵武功. 继续打猎练武忙
言私其豵. 留下小猪自己吃
献豜于公. 大猪送到公府上
五月斯螽动股. 五月里蚱蜢弹腿响
六月莎鸡振羽. 六月里蝈蝈抖翅忙
七月在野. 七月蟋蟀野地鸣
八月在宇. 八月屋檐底下唱
九月在户. 九月跳进房门槛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十月到我床下藏
穹窒熏鼠. 打扫垃圾熏老鼠
塞向墐户. 泥好大门封北窗
嗟我妇子. 累完嘱咐妻和子
曰为改岁. 眼看就要过年关
入此室处. 赶快住进这间房
六月食郁及薁.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
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里煮葵烧豆汤
八月剥枣. 八月把那枣儿打
十月获稻. 十月收割稻米香
为此春酒. 把它酿成好春酒
以介眉寿. 祝贺老爷寿命长
七月食瓜. 七月采瓜食瓜瓤
八月断壶. 八月葫芦吃个光
九月叔苴. 九月麻子好收藏
采荼薪樗. 采些枯菜砍些柴
食我农夫. 是咱农夫半年粮
九月筑场圃. 九月筑好打谷场
十月纳禾稼. 十月庄稼要进仓
黍稷重穋. 谷子黄米加高粱
禾麻菽麦. 栗麻豆麦分开放
嗟我农夫. 叹我农夫命里忙
我稼既同. 大伙庄稼刚收完
上入执宫功. 又要服役修宫房
昼尔于茅. 白天出外割茅草
宵尔索綯. 晚上搓绳长又长
亟其乘屋. 急急忙忙盖物顶
其始播百谷. 开春要播各种粮
二之日凿冰冲冲. 腊月里凿冰冲冲响
三之日纳于凌阴. 正月里送进冰窖藏
四之日其蚤. 二月里取冰行祭礼
献羔祭韭. 献上羔羊和韭菜
九月肃霜. 九月天高气又爽
十月涤场. 十月扫清打谷场
朋酒斯飨. 捧上两壶清香酒
曰杀羔羊. 宰了大羊和小羊
跻彼公堂. 踏上台阶进公堂
称彼兕觥. 高高举起牛角杯
万寿无疆. 同声高祝寿无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什么意思?
意思: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出自:《国风·豳风·七月》先秦·佚名
原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_彼南亩,田_至喜。
翻译: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扩展资料《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提及:“昔后稷封_,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根据上面的描述,这篇文章应该写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文章的作者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个侧面都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