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步骤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7 08:26:08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步骤如下:
1、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隔热材料碎纸,盖板,温度计,环形搅棒,量筒。
2、药品:1mol/LHCI 1.1mol/L NaOH 。
3、大烧杯放碎纸,放上小烧杯,周围隔热材料碎纸。
4、量取50毫升HCI于小烧杯中,测温,记录。
5、量取50毫升NaOH,测温,记录。
6、在小烧杯中,小心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盖板,温度计,环形搅棒搅动,读取最高温度。
7、平行实验三次,计算均值。
注意事项:取平均值。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什么?

中和热:
1、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测定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碎纸屑),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下。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浓度的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反应,一般是一种反应物稍过量,通常用0 . 5 0mo l /L的HCl 溶液和0.55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使酸完全反应。
2、测定要准确,记录温度要及时,中和热是通过测定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的,要知道每一阶段溶液的准确温度,需做好温度数据的记录。
3、注意仪器使用,在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后,要用水洗净温度计上的少量酸液,带入到碱溶液中会由于反应放热而影响到碱溶液温度的变化,还应选用两支不同的吸量管分别量取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4、注意保温,温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测量必须在相对隔热的装置中进行,保证装置的隔热效果,在测量温度时,应该选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作为测定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和热

测定中和热实验步骤?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注意事项:
1、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
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
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同,所以中和热的值就不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答: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结合成H2O的反应,每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 57.3 kJ/mol。
3、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
答: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结合成水分子放出的热量来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
4、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
答:按照课本中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往往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仪器保温性能差。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
(2)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结果偏低;
(3)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18 J/(g·℃),密度为 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较此数大,所以也使结果偏低。
5、为何说保温效果差是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答:实验中温度升高得不多,所以烧杯、玻璃棒吸收的热量甚小,影响不大;而酸、碱溶液是稀溶液,实际密度对比热容与水相差甚微;所以此影响更微弱。因此说,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保温性能差,若能改进装置,比如用保温杯代替烧杯,使保温性能良好,就更能接近理论值。
6、离子方程式H++OH-=H2O代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否用此代表所有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将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以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所以弱酸、弱碱参与中和反应时应以分子的形式保留。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就应当写为:
HAC+OH-=Ac-+H2O
只有可溶性强酸强碱的离子方程式才可能如此表示。
7、为什么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能不能用过量的酸?
答:这是为了保证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H+与OH-相互接触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如果用等量的酸、碱,随着反应的进行, H+与OH-相互碰撞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可能有一部分 H+与OH-就不能反应,而在一种微粒过量的情况下,则大大增加了另一种微粒完全反应的机会。不能用过量的 酸,因为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酸过量就会有酸与碳酸盐反应导致中和热测定不准。
8 为什么 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不会有影响?
答 为了使反应充分.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使铁与酸反应放出热量而且铁丝传热快,使测量值偏低

中和热的测定

1.反应原理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得中和热。


2、实验说明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是确保HCl反应完全。若采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2)中和热的计算公式
ΔH= kJ/mol
(3)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酸(或强碱),因弱酸(或弱碱)电离出H +(或OH ?)需要吸收热量,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若用浓硫酸与强碱反应测定中和热,因浓硫酸稀释要放热,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4)要提高反应热测定的准确性,应注意“快”(实验操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散失)、“准”(准确测量液体温度和液体体积)、“稀”(浓度不宜过大,避免稀释放热,也要避免浓度过小)。



(5)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中,读出变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6)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铁丝代替,若用铁丝代替,会因铁丝与酸反应放出热量,且铁丝传热快而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7)对于定量实验,需重复实验步骤,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但相差太大的数据应舍弃。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如下:
1、反应原理: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得中和热。
2、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50 mL)两个、温度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盐酸(0.5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0. 55 mol·L?1)。
3、实验说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是确保HCl反应完全。若采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要提高反应热测定的准确性,应注意快(实验操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散失)、准(准确测量液体温度和液体体积)、稀(浓度不宜过大,避免稀释放热,也要避免浓度过小)。
4、注意事项: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中,读出变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铁丝代替,若用铁丝代替,会因铁丝与酸反应放出热量,且铁丝传热快而使测试结果不准确。对于定量实验,需重复实验步骤,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但相差太大的数据应舍弃。
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时,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放热,因而,Δ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
2、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Δ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正负符号。
3、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负号。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步骤有哪些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中和热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摩尔水时的反应热。
实验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量筒、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组装实验装置。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并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④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盖好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测量混合溶液最高温度,记入下表。
⑤数据记录和处理
⑥计算。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Q=mcΔt? ①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可通过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得到)因此,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V酸=V碱=50 mL。c酸=0.50 mol/Lc碱=0.55 mol/L。ρ酸=ρ碱=1 g/cmc=4.18 J/(g·℃)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位用kJ。Q=0.418(t2-t1)kJ ③注意: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水的反应热,而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中和热。中和热应表示为ΔH= kJ/mol。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中和热的测定环形金属搅拌棒

(1)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使测得的△H数值偏小;为减少误差,量取酸、碱用两个不同的量筒;反应的终止温度为最高温度; 故答案为:上下搅拌;金属的导热性很好,会导致热量的散失;2;最高温度; (2)稀盐酸和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热57.3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 2 O(l);△H=-57.3 kJ/mol; 故答案为:HCl(aq)+NaOH(aq)=NaCl(aq)+H 2 O(l);△H=-57.3 kJ/mol;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

(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b;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4)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5)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5℃+3.1℃+3.05℃3=1.036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1mol0.025mol=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

稀强酸和稀强碱中和热测定实验过程

(1)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
ΔH=-57.3
kJ/mol。(2)①由于需要测量溶液的温度以及反应还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②根据装置图可知实验中没有用硬纸板(或塑料板)盖住烧杯,这样就会导致热量的损失,实验测定结果会偏低。③氢氧化钠过量可以保证硫酸完全反应,从而减少实验误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溶液的温度,因此至少需要测量3次,即反应前酸和碱的溶液温度,以及反应后溶液的温度。④溶液的质量是100g,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100×4.18×(t2-t1)J=0.418(t2-t1)kJ。由于反应中有0.025mol的水生成,所以中和热=kJ/mol。(3)①要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除了测量时间外,还需要测定相同条件下生成氢气的体积。②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气体的压强和大气压是相同的,因此正确的操作是向下移动滴定管,直到两边液面相平。③由于锌粉的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即反应速率较快的是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