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虚怀若谷 什么意思
"虚怀若谷"这个词语的含义深邃而富有哲理。它的核心意思是,一个人的胸怀如同山谷一般深广无边,形容其极度谦虚,能够接纳并包容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一表达源自《老子》中的一句话:“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直译过来就是,此人的品性如同未经雕琢的纯粹,心胸开阔如同高山空谷。
在用法上,"虚怀若谷"属于主谓式短语,常常被用作谓语、宾语或状语。它含有深深的褒义,表示对某人谦虚态度的赞美。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当像老李那样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此外,"虚怀若谷"的反义词包括:
一、自高自大
这是一个描述某人自以为是、过于自视甚高的词语。源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文中提到有人读了几本书便自视过高,对长辈轻忽,对同辈轻视。这个词体现了过度的自我夸大和对别人的轻视。
二、妄自尊大
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于狂妄地夸大自己,认为自己非常重要,而轻视他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一表达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十四回中出现过,北静王水溶虽然礼节周到,但并未妄自尊大,待人接物都以世交平起平坐。
虚怀若谷的意思解释
“虚怀若谷”,这一充满深意的成语,源自先秦·老子的《道德经》。其字面意思为像山谷一般,寓意内涵丰富,胸怀广阔。这里的“虚”,指的是谦虚的态度;“谷”,则象征着山谷的广阔与深邃。整个成语用以形容人的心态十分谦虚,能够容纳并接纳他人的意见,拥有如山谷般辽阔的胸襟。
这一成语的结构主谓式,含有褒义。在句子中常作为谓语、宾语或状语出现。其背后的寓意深远。老子曾言:上德若谷,即真正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地位崇高,但在人群中却表现出谦逊的姿态,如同深谷一般容纳万物。广德的人常常自我反省,看似觉得自己的德行仍有不足,保持谦虚的态度。那些真正行善积德的人,不会四处宣扬自己的善举,他们内敛且深沉。
就如最大的方形不显露其角落,最佳的器具经过长时间的千锤百炼方成,最响亮的声音却少有声波外泄,最大的影像无迹可循。道隐微且无名,但它善于施予并成就万物。人类的智慧虽能洞察世间万物,却难以看清自我。因未能认清自己,故可能自命不凡、性情狂妄、逃避现实,更可能因未能认清自己在何处跌倒。唯有明确自我定位、理解个人角色,才能避免迷失方向。
在宋朝时期的一段逸闻趣事里,苏东坡曾去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石正在休息,苏东坡被管家徐伦引至东书房享用茶点。在徐伦离开后,苏东坡环顾四周,见书橱紧闭并上锁,书桌上仅有一方绿色端砚和笔砚。正当苏东坡准备掩上砚匣时,不经意间发现砚匣下露出诗稿的一角。他取出来一看,原来是王安石的《咏菊》诗,仅两句未完成。苏东坡朗读起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首诗稿仿佛与虚怀若谷的意境相得益彰,都展现了两位文人的谦虚与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