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7 12:17:50 浏览7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分析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
物理系最出名的课莫过于四大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分析力学。这四门课是本科物理的核心课程,构成了物理学理论体系最为基础的框架。也正因此,四大力学每门课程都整合了大量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因其极大的难度而成为物理系学生们的噩梦。
有时一道题就要推演好几页,甚至有的系友在毕业十几年后,谈到过去的课程,依旧不能忘记被四大力学支配的恐惧,尤其是其中他们曾经经历的在电动力学考试自带干粮一直考到教学楼关门的痛苦。
化学不涉及原子核,仅仅涉及原子核外面电子的偏转和转移,涉及的是电子势能的升高和降低。核物理,原子核内部的变化,不涉及电子,涉及的是原子核里面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都会改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也就是元素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元素。
量子力学基本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方面的物理现象的,任何微粒即是粒子又是波,微观的不确定性到宏观的可确定性的概率论方面的研究学科。

土木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统计力学比较难。因为要学的东西比较多。统计力学(又叫统计物理学)是研究大量粒子(原子、分子)集合的宏观运动规律的科学。统计力学运用的是经典力学原理。

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量子力学。
四大力学是指理论物理从四大组成部分,分别为《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理论物理四大力学是本科生在普通物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而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物理系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理论物理本身具有概念抽象、数学工具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其中理论力学以分析力学为核心,以完美的理论体系描述了粒子的机械运动,同时也为学习其它理论课程铺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凝聚态理论的基础理论,热力学总结了物质的宏观热现象(如压强、温度、体积的变化,物体间的能量转换等),而统计物理则从微观的观点(即认为物质由原子、分子组成,这些粒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对宏观热现象作出了解释。
电动力学以麦克斯韦方程为核心,以简洁的理论形式,高度概括了与电和磁相关的物理现象(包括电磁波的传播)。而量子力学讲述支配微观世界的规律,由于在21世纪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如对生物过程的研究)将更多、更深入地在微观的层次进行,量子力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你认为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量子力学统计力学难懂,做题肯定是电动力学难,主要是涉及高等数学中比较高深的部分,如张量,复变函数等,这种做题对于一般大学生非常困难。
专业就业前景光明可以学
嗯简单的看了上边的回答,都是胡说八道的,虽说我的文化水平直到大学,接触的力学也仅仅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但是我知道物理上的四大力学是什么,四大力学分别是电动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下面我们对这四个力学进行分析。
我觉得最难学的就是热力学,也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统计力学,因为这个学科是物理力学中最为特别的一门,简单地说让一群物理学家讨论这个晦涩难懂的统计学本身就很难,而且哪怕是数学家哲学家对于统计中的一些问题都是有争议的。
对物理学家而言,概率和统计方法一直使他们非常苦恼。统计方法是造成玻尔兹曼自杀的因素之一,保罗·厄仑菲斯的自杀也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即使到了今天,量子力学中猜不透的谜也在于核心部位的概率在作祟。
统计力学与热力学在物理四大力学里边是归到一类的,但是这两门课又是有着不同历史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发展史。其中他们的中心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热力学讲究你试验的模型跟你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没有关系的,这一点我都完全不能理解。既然都没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用他做试验啊?这可能只是一个小白的理论吧。
哪怕是那些历史中的物理学家哲学家对着这门课都很头疼,甚至对其中一些问题到今天还是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可想而知以我们的水平来学习这些有多么的难,所以我认为这个热力学是最难学的。

你觉得四大力学哪个最难学?

统计力学。
虽然统计是当年四大里分数最高的,但是是学了之后感觉最虚的一门。因为实在是太抽象了; 而且经典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他们在统计力学中都有分支涵盖。可以说,前三大力学是统计力学的基础也不足为过。统计力学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工具。虽然其数学形式/技巧不如量子力学fancy, 几何对应没有经典力学那么先进,可视化效果没有电动力学那么强烈,但他对人的物理直觉,理解纵深,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当然,更主要的是国内对统计力学名词的翻译,让人心醉。
分析力学主要看老师覆盖的范围,想讲难的可以讲的很难,但是大多数人必需的那部分应该是四大里相对来说最容易的。量子当年遇到好老师,听得比较爽。电动力学的主要问题在于题难做,倒不算是特别难懂,毕竟第一性原理的方程就那么四个,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给定边界条件或参数解方程。
确实是都挺难的。不过我想特别说一下「热力学」,虽然也包含在四大力学里面,但通常只占了统计物理课的 1/3 左右的内容。学的时候容易不觉得难,毕竟很多内容是在重复热学里面学过的内容,但其实这个是真的最容易被忽视、通常普遍实际掌握程度最不好的一个课程。
在我看来,学好热力学(而不用统计物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像会不列方程解小学奥数题,也像不用代数和解析几何解初中几何题,或者是在学微积分之前解决某些高考数学压轴题——甚至比这些更难,因为它突如其来就要求一个人对一大堆物理概念形成直观的感受,并且了解在各种情况下它们的变化情况。
当然,或许有的时候解题什么的还比较简单,例如大家也提到了勒让德变换之类的,但是会用那个真不代表懂了热力学,就像会解薛定谔方程也不代表懂了量子力学一样。
个人认为统计力学比较难学。统计力学中,数学家的操作方法是同E.T. Jaynes 的信息论方法相似的。诚然,这种方法经过几代杰出教育家的拼搏已近完美,不过我承认这种方法并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当然这种方法或许只是得到结果的一种权宜之计,但是就我内心深处而言,还只是模糊的理解而已。真正理解是物理学家殚思竭虑的目标。相比之下,T.L. Hill 等学者的系综形式不但非常清晰而且物理含义明确。有人或许发现系综太形式化了,我却认为它十分迷人。第二个结构问题是统计力学与热力学这门较老的学科的关系问题。它们应当各自独立地发展呢,还是用一种统一的办法来处理更好呢? 朗道坚决支持后一种看法,我本人几乎被他的论据所征服。在大学本科阶段,这一哲学观点得益于Reif的重要阐释(他在伯克利物理丛书的《统计物理》一书中同样有此类解释)。这种观点很可能对当今职业物理学家中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也必定为研究朗道和栗弗席茨的书奠定了理想的基础。但不管怎么说,经典热力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模型与其结果无关。热力学的抽 象形式多少有些令人生畏,的确,它的深层逻辑体系确实有些模糊不清。从Zemansky多次再版的热力学教科书中可以看到,热力学的逻辑体系逐步地转为 Caratheodory 的观点,那段时间里,经典热力学的逻辑结构已经相当清晰并经过Callen的条理化处理,但对大学本科水平的学生来说,要深入理解这种逻辑结构恐怕是不恰当的。所以统计力学真的很难。

四大力学哪个最难

物理四大力学由传统的《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组成,四大力学各有各的难,既然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我来说一说我当时学四大力学的历程吧。
一般来说物理系都是理论力学(分析力学)和数理方法放在同一个学期上的,所以这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理论力学没有多难,连数理方法里的微分方程的知识都用不到。当时我学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套路,各种求偏导,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是求偏导,哈密顿正则方程是求偏导,泊松括号是求偏导,反正一路求到最后总能把问题求出来,当时我学完理论力学考完试之后,都没觉得它有什么“物理”的地方,感觉就是别的几门课的数学工具,比如说泊松括号到了量子力学里就是对易式,哈密顿量到了量子力学里变成了哈密顿算符,拉格朗日量被用到了电动力学里,勒让德变换被热力学拿过去了,什么欧拉角,旋转群,协变张量,逆变张量又是个什么东西......大概就是这样的感受吧,不过后来就真香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学的电动力学,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被数学支配的恐惧(当然后来发现那些数学其实不算什么),矢量代数的各种符号、各种等式快把人算秃头了。好不容易习惯了那套语言,解静电场静磁场的问题还好,后面还要算电磁波、电磁辐射和运动电荷的电场,当时真的是深感无力,以至于我电动力学的期中考都没及格(当然后来因为期末考得好老师就网开一面了)。最要命的是,当我们好不容易习惯了三维空间的那些矢量代数,我们就上到狭义相对论了,又花了好大的功夫习惯四矢量和洛伦兹变换......电动力学让我在学四大力学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难,真的难,难在一个新的数学语言还有其复杂的计算,这对于当时的我是真的很难适应,我记得直到期末考试前,我才慢慢学会了矢量代数那一套,然后算是理清了电动力学的解题思路,成功应付过了考试。
下一门课是量子力学,其实当时我没觉得量子力学有多难,因为当时我们上课用的教材是Griffith那本《量子力学概论》,这本书本身就讲的很简单且通俗易懂,再加上当时我们的老师讲的特别好,推导极其清晰,在经过电动力学的摧残之后的我,对于这种一维的薛定谔方程和三维球对称下的方程的求解简直不要太得心应手,我当时真的是把这门课当作数学简化版的电动力学来上的,考试也是各种解微分方程的思路去做,以至于考完了也就觉得,量子力学不过尔尔。后来等到我真的需要学习后续的比如固体物理,量子场论这些课的时候,我发现我贫瘠的量子力学知识不够用了,这时候才跑去看了Sakurai的《现代量子力学》和费曼的《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真真正正地去了解了量子力学的思维方式,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我们看量子世界的角度,和我们看经典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相当于要重新接受一种思维方式,这才是量子力学最难的地方,它需要我们用一种反直觉的语言去处理物理体系,所以我真的觉得,理解量子力学是一种长期修炼的过程。
最后一门是统计物理,我觉得统计物理难在接受它的思想,但是一旦接受了这种思想,其实它的数学、物理部分都没有特别的难。我人生中有若干个最美的时刻,其中有一个就是,我自己按着玻尔兹曼的思路,用统计的方法推出了玻尔兹曼分布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很震惊,原来这么复杂的体系的规律,居然可以从一个这么简单的假设(系统各个态出现的概率相等)出发,通过统计规律导出,我震撼得无以复加。从此我明白了,统计物理的核心是研究物理体系在统计规律主导的情况下其呈现出来的规律,在接受了这一套思维之后,不论是之后的巨正则系综,量子统计,还是德拜T3律,相变理论等等,都很易于理解,它们的数学不算难,物理也相对清晰。所以我个人认为,统计物理的难就在于接受它的基本思想,这在一开始会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导出以后,对于复杂的体系,不过是一个更复杂的计算的问题,不曾想,复杂体系自己就会有自己的规律,这就是统计物理的核心与难点。
说完了我学四大力学时的感受,我稍微总结一下我觉得最难的是哪一门课吧,如果单从上课和考试的角度,我觉得是电动力学,因为它的数学最复杂,考试难度也一般是最大的那一个。但如果是从物理思维的角度,我觉得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平分秋色。量子力学的难,我之前已经讲过了,在于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而理论力学的难,在于用一种高度公理化的方式来认知我们的现实世界。我最近刚刚重温了一遍理论力学,用的是David Tong的理论力学的讲义,这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理论力学它不是别的几门物理课的数学工具,它其实是在用一种数学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冥冥之中的天意:大自然从不做多余的事——不论是最小作用量原理,还是诺特定理告诉我们的一条守恒律对应一种对称性,又或者是哈密顿正则方程的辛对称性,理论力学里的一点一滴都透露出了一种宇宙的简洁和优美,这种纯粹有时候会让我们误以为了它是没用的,是一种工具,而实际上如果你真的深入去思考,会发现它其实代表了一种指导思想,一种对宇宙本质的信仰,相信宇宙的一切都是最高效最优美的,别的物理都是顺着这样的思想发展起来的,这才是理论力学真正在物理上难的地方。我真的难以想象,这是几百年前的那些物理学家比如拉格朗日,哈密顿他们在没有什么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思想总结出来的,或许他们真的不只是物理学家,而是哲学家,他们或许真的看到了宇宙的真谛。
不管怎么说,四大力学都很难,也都很有用,都代表了一套思维方式,加油吧同学,学完了它们你会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的力量,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所遵循规律的理解给你带来的自信和坚定,相信你会爱上这种力量的,就像那么多人爱上了物理一样。

三大力学哪个最难???

你说工程力学专业吧,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一般来说弹性力学最难
应该是四大力学吧,分别是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最难的是量子力学。

大学四大力学?

这个要看你的思维形态,要是抽象思维不够强大的话,那量子力学比较难,因为量子力学没有物理图像,这是南京大学很火的李俊老师说的哦。还有么就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处理比较多了啦,相对而言电动力学和理论力学是比较简单的,祝开心,呵呵。
力学是研究物质的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物质有许多层次,从宇宙学的宇宙系统、宏观天体和常规物体、微观粒子、纤维和晶体,到微观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一般来说,对力学的理解侧重于对自然或人造宏观物体的研究。力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态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如何运动,不讨论物体与力之间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的运动和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力学也可以分为三个分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形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固体力学可分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机械振动、声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分析等等。流体力学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力学等。根据对物体建立的不同模型,力学也可分为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
连续介质通常分为固体和流体。固体包括弹性体和塑料体。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从力学中分离出来后,剩下的就构成了一般力学。一般力学通常指以质点、质点系统、刚体和刚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力学,有时也以抽象动力学系统为研究对象。
普通力学不仅研究离散系统的基本力学规律,还研究与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一些新兴学科的理论。在一般力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三大分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象或模型的不同,出现了一些分支和研究领域。一般力学包括理论力学(狭义)、分析力学、外弹道、振动理论、刚体动力学、陀螺力学、运动稳定性等;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等;流体力学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分支的组合:早期阶段的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在21世纪,有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等分支。
都难学。“四大力学”课程,具体来说就是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4个力学课程,是学生从感性物理上升到理性物理的必备过程,所以在物理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都是基础的课程,也是很多专业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比如说机械、电子技术、土木建筑等相关的专业,都要涉及到这些力学的课程。
本科物理一般是不会分专业的。本科学的物理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经典力学、光学、经典电磁学、热学与统计力学、量子力学。
扩展资料
在中国的高校历史上,我国曾经有两位天才,“四大力学”课程均获得满分,在物理的研究方面可以说是有着特殊的天赋,曾经被寄厚望,可惜后来的去向却是让人心痛。这两位天才分别是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庄小威,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的胡耀文。
这两位天才都是有着很特殊的地方,庄小威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成员,从小就有着非常高的物理天赋,物理成绩一直都是保持班级里面第一,在大学本科阶段选择的是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到美国的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

土木工程三大力学哪个最难

结构力学最难。结构力学需要大量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知识,结构力学晦涩难懂,天书一样,如结构力学的主要计算方法有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土木工程三大力学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