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后语

燕子上钩的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6 评论0
关于 “燕子上钩” 的歇后语,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说法。不过,结合燕子的习性和常见的歇后语结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进行解读或创作:

一、基于燕子行为的逻辑联想


燕子是典型的食虫鸟类,主要在空中捕食飞虫,而非水中的鱼类。因此,“上钩” 这一动作与燕子的自然行为存在矛盾。若强行将 “燕子” 与 “上钩” 结合,可能需要借助谐音或双关:
  1. 燕子上钩 —— 空欢喜
    (燕子本不食鱼,鱼钩对其无效,比喻因误解或意外而白高兴一场。)

歇后语

西湖游记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关于西湖的歇后语,既有与景点、传说直接相关的,也有融入杭州方言智慧的表达。以下结合西湖文化、历史传说和地域特色,为你整理出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歇后语,并附详细解析:

一、景点篇:西湖十景的趣味表达


  1. 断桥相会 —— 有缘千里来相会
    源自《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相遇的经典情节,比喻缘分天定。断桥作为西湖标志性景点,其 “残雪” 景观与爱情故事交融,成为民间创作的灵感来源。

歇后语

四大名著歇后语54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4 评论0
以下是四大名著中经典的 54 条歇后语,按作品分类整理,每条均标注出处或相关情节,兼具趣味性与文学性:

一、《红楼梦》(12 条)


  1.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自掩苦处(第 7 回・焦大)
    比喻有苦难言,只能暗自忍受。
  2. 坐山观虎斗 —— 坐收其利(第 16 回・王熙凤)
    形容旁观者利用矛盾获利。

歇后语

基层好办事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关于 “基层好办事” 的歇后语,目前公开资料中直接对应的传统或流行说法较少,但结合基层工作特点和政策导向,可以整理出以下几类具有时代特色的表达:

一、反映基层服务高效的表达


  1. "村干部办事 —— 重规范"
    源自黑龙江省桦南县东双龙河村的实践。过去村民用 “村干部办事 —— 看着办” 调侃村级事务不透明,如今通过权力清单、代办站等改革,群众将其改为 “重规范”,体现基层治理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

歇后语

商场里失火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关于 “商场里失火” 的歇后语,目前没有非常经典且广泛流传的固定搭配。不过可以根据场景逻辑创作一个贴合的歇后语:
商场里失火 —— 烧的是 “货”(祸)
(利用 “货” 与 “祸” 的谐音,既指商场里的货物被烧,又暗含 “灾祸” 之意,符合歇后语的双关特点。)
如果需要更直白的表达,也可以是:
商场里失火 —— 财物精光
(描述失火后财物被烧毁、损失殆尽的场景。)
这类歇后语可能因地域或使用习惯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上为结合情境的合理创作。

歇后语

不开花的歇后语怎么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关于 “不开花” 的歇后语,虽然直接描述 “不开花” 的固定歇后语较少,但可以结合常见意象和逻辑进行归纳,以下是一些相关表达:

1. 铁树开花 —— 千载难逢


(注:虽字面含 “开花”,但常借 “铁树不易开花” 形容罕见之事,反向可引申 “铁树不开花 —— 本性难改”,不过非固定搭配,需结合语境理解。)

2. 石头开花 —— 没指望


(用 “石头” 本不会开花,比喻某事毫无希望,虽含 “开花”,但核心是 “不可能发生”。)

歇后语

火的爆笑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以下是一些与 “火” 相关的爆笑歇后语,既有传统的俏皮话,也有结合现代生活的网络热梗,保证让你笑出腹肌!

🔥 传统经典篇


  1. 火钳子修表 —— 没处下手
    🔥 笑点:火钳子是烧火的工具,用来修精密的手表,简直是 “专业不对口”,比喻面对难题毫无头绪。
    (出自)
  2. 火盆里栽牡丹 —— 不知死活
    🔥 笑点:火盆里高温干燥,牡丹娇嫩,硬要在里面种,纯属 “找死”。形容人做事不顾后果。

歇后语

刘备摔孩子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6 浏览5 评论0
刘备摔孩子对应的歇后语是: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 “长坂坡之战” 的情节:赵云为救刘备之子阿斗(刘禅),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最终将阿斗安全救出。刘备接过孩子后,却将其摔在地上,说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表面上是心疼赵云,实则是通过这一举动笼络人心,展现对下属的重视。后来人们用 “收买人心” 来概括这一行为,形成了这句歇后语,多用来形容通过某种手段获取他人的好感或拥护,略带讽刺其动机并非完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