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12 条)
-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自掩苦处(第 7 回・焦大)
比喻有苦难言,只能暗自忍受。 - 坐山观虎斗 —— 坐收其利(第 16 回・王熙凤)
形容旁观者利用矛盾获利。 - 千里搭长棚 —— 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 26 回・红玉)
感叹世间无常,相聚终有离别。 - 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歹(第 25 回・彩霞)
指误会善意,恩将仇报。 - 丈八的灯台 —— 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 19 回・李嬷嬷)
讽刺人对别人严苛,对自己宽松。 -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 —— 扣了环了(第 30 回・王熙凤)
比喻事情陷入僵局,难以脱身。 - 小葱拌豆腐 —— 清的清白的白(第 74 回・王夫人)
形容是非分明,不含糊。 - 可着头做帽子 —— 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 75 回・鸳鸯)
比喻精打细算,不留余地。 -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 —— 就只你大(第 88 回・贾母)
调侃某人自视过高,鹤立鸡群。 - 含着骨头露着肉 —— 吞吞吐吐(第 88 回・王熙凤)
形容说话不直率,有所隐瞒。 - 焦了尾巴稍子 —— 绝后(第 117 回・众人)
委婉指家族后继无人。 - 贾宝玉的丫环 —— 喜(袭)人(第 3 回)
巧用 “袭人” 名字谐音,双关语。
二、《西游记》(13 条)
- 蛇头上苍蝇 —— 自来的衣食(第 28 回・妖怪)
比喻送上门的好处。 - 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民间衍生)
形容处境尴尬,两面不讨好。 -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 —— 心腹之患(第 59 回)
比喻隐患藏于内部。 - 唐僧看书 —— 一本正经(第 37 回)
形容态度严肃,不苟言笑。 - 尖担担柴 —— 两头脱(第 57 回・猪八戒)
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 吃了磨刀水的 —— 秀气在内(第 67 回・孙悟空)
指人外表平凡,内心聪慧。 -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 汤里来,水里去(第 81 回・猪八戒)
形容财物来得快去得快。 - 和尚拖木头 —— 做出了寺(事)(第 83 回・哪吒)
谐音双关,指惹出麻烦。 - 猪八戒背媳妇 —— 舍得花力气(第 18 回)
形容做事不惜体力,实则动机不纯。 - 孙悟空的毫毛 —— 随变(便)(第 44 回)
谐音双关,形容变化多端。 - 白骨精一计未成 —— 又生一计(第 27 回)
形容诡计多端,反复无常。 - 沙和尚挑行李 —— 义不容辞(民间衍生)
强调责任所在,不可推卸。 - 如来佛捉孙大圣 —— 易如反掌(第 7 回)
形容力量悬殊,轻易成功。
三、《水浒传》(14 条)
- 贼去了关门 —— 迟了(第 5 回・周通)
比喻事后补救,为时已晚。 - 瓮中捉鳖 —— 手到拿来(第 18 回・刘高)
形容事情稳操胜券。 - 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第 26 回・作者)
形容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 林冲上梁山 —— 官逼民反(第 11 回)
指被迫反抗压迫。 - 梁山的军师 —— 无用(吴用)(第 16 回)
谐音双关,讽刺人无实际用处。 - 李逵升堂判案 —— 乱打一通(第 74 回)
形容办事鲁莽,不按章法。 - 武大郎开店 —— 不容大个儿(民间衍生)
比喻排挤才能高于自己的人。 - 武松打虎 —— 艺高胆大(第 23 回)
形容本领高强,无所畏惧。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 好大的力气(第 7 回)
形容力大无穷,超出常人。 - 潘金莲熬药 —— 暗地里放毒(第 25 回)
比喻表面和善,暗藏杀机。 - 杨志卖刀 —— 英雄末路(第 12 回)
形容处境艰难,无奈变卖财物。 - 时迁报警 —— 贼喊捉贼(第 46 回)
比喻自己做坏事,却诬陷他人。 - 孙二娘开店 —— 谋财害命(第 27 回)
指以开店为名,行抢劫杀人之事。 - 李逵打宋江 —— 过后赔不是(第 73 回)
形容先冲动后认错的行为。
四、《三国演义》(15 条)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 46 回)
比喻双方心甘情愿,互相配合。 -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第 46 回)
形容利用智谋轻松获得成功。 - 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第 41 回)
指用虚伪手段笼络人心。 - 张飞穿针 —— 大眼瞪小眼(第 1 回)
形容因紧张或惊讶而不知所措。 - 关公赴会 —— 单刀直入(第 66 回)
比喻说话或行动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 72 回)
形容事物无价值却难以舍弃。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第 119 回)
指野心明显,人所共知。 -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第 36 回)
形容沉默不语,不参与意见。 - 黄忠射箭 —— 百发百中(第 53 回)
形容技艺高超,精准无误。 - 董卓进京 —— 来者不善(第 3 回)
指怀有不良企图的人到来。 - 马谡用兵 —— 言过其实(第 95 回)
形容人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能力。 - 蒋干盗书 —— 上了大当(第 45 回)
指因轻信他人而受骗。 - 阿斗当皇帝 —— 软弱无能(第 114 回)
讽刺人能力不足,无法担当重任。 -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民间衍生)
强调集体智慧的力量。 - 关公面前耍大刀 —— 自不量力(民间衍生)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经典延伸
- 谐音双关:如 “贾宝玉的丫环 —— 喜(袭)人”“梁山的军师 —— 无用(吴用)”,利用谐音增强趣味性。
- 人物特性:如 “林黛玉葬花 —— 自叹命薄” 体现多愁善感,“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凸显笨拙滑稽。
- 情节典故:如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林冲上梁山 —— 官逼民反” 直接源自原著经典情节。
这些歇后语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更是四大名著人物与故事的活化石,在口语表达和文学创作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