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后语

循规蹈矩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7 评论0
以下是一些与 “循规蹈矩” 相关的歇后语:
  • 火车走铁 —— 循规蹈矩。
  • 孙猴子守桃园 —— 自食其果(也可理解为不循规蹈矩的反例,与循规蹈矩形成对比)。
  • 老和尚念经 —— 千篇一律(可引申为一种循规蹈矩的状态)。
  • 瞎子走路 —— 不越雷池(有循规蹈矩,不偏离常规之意)。

歇后语

不借东西的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7 评论0
以下是一些与 “不借东西” 相关的歇后语,主要通过形容吝啬、不愿付出的形象来表达 “不借” 的意思:

1. 铁公鸡 —— 一毛不拔


最经典的歇后语,用 “铁公鸡” 比喻极度吝啬的人,连一根毛都不肯拔,自然不会借东西给别人。

2. 瓷公鸡,玻璃猫 —— 一毛不拔


扩展版的 “铁公鸡”,用 “瓷公鸡” 和 “玻璃猫” 这两种毫无毛发的形象,强化 “吝啬到极点,什么都不愿付出” 的含义。

歇后语

歇后语哪里方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4 评论0
歇后语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汉语地区的语言形式,并非专属于某一种方言,不过在不同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运用。
在北方方言区,如北京话中就有 “马尾穿豆腐 —— 提不起来” 等;东北方言中有 “窗户眼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 等。
在吴方言区,像上海话里有 “城隍庙的鼓 —— 鬼敲” 等。
在粤方言区,也有 “湿水棉花 —— 没得弹(谈)” 等歇后语。
可以说,歇后语在各地的方言中都有丰富的体现,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融合了各地的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同方言区的歇后语在语音、词汇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