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缺少承上启下的延续作用
- 2、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 3、朝代顺序表中的“唐宋元明清”,为什么辽金没有位列其中?
- 4、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 5、同样是我国历史,为何宋是正统朝代而金和辽不是?
- 6、宋朝最大的时候比辽金小,为什么还能列入正统的朝代列表?
- 7、金国才是占据中原的王朝,为何却不被视为正统?
- 8、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提到辽.西夏.金这三个朝代?
- 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会很少提到辽,西夏,金这三个朝代?
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缺少承上启下的延续作用
《辽史》和《金史》都列入正史了。
1、《辽史》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
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
2、《金史》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
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
了解历史朝代顺口溜的朋友知道,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是顺下来的,但是在期间并没有出现和宋朝同时期存在的辽金。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没有被编入年代顺序其实和朝代的延续有关。
有关学者认为朝代顺序列表中之所以没有辽金主要是从历史朝代延续性上来说的,宋辽金三国,辽国虽然先建立,但是宋朝存在时间最久,并且形成在唐灭亡之后,元朝建立之前,而且宋朝大体完成了对于农耕地区的统一。
如果说在唐后面接辽的话,好像有些不合理。另一方面辽国还未灭亡金国就已经存在,对于辽来说金国并不是它的继承,两者是单独存在于历史之中。
辽金的建立都不是在唐朝灭亡之后,后面也和元朝接不上,所以说这也是辽金和宋同时存在,但它们不能成为主流历史朝代的原因。
将宋朝作为正统历史朝代就很合乎情理,它完成了对于中国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稳定的局面。后来虽然北宋政权衰落,开始出现南宋,不过南宋也撑到了元朝建立才正式灭亡,所以说宋朝是始于唐朝灭亡,元代建立的一个朝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加正统一些。
宋朝虽然出现北宋和南宋,并不是说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只是说政权发生转移,历史朝代并未出现断层。宋朝注重文化的发展,唐宋八大家宋朝就有六位,更是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书法家,从文化传承上延续了唐朝的风格。这一点无疑是对于唐朝的继承,从文化风格来说宋朝也是代表正统主流的一个朝代,这是辽金两国无法做到的,它能够成为正统也是有道理的。
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辽史》《金史》是被明确列入《二十四史》中的正史。
《辽史》、《金史》是分别记述辽、金两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两书署名作者均为元丞相脱脱,实则以翰林学士欧阳玄等人出力居多。
《辽史》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记载辽代(907-1125)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辽朝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历史很长(共296年),但《辽史》记录简略,篇幅很不相称。此外,往往同一事实分见于纪、志、表、传,重复甚多;前人讥讽《辽史》编撰为“纵横舞剑”。不过,由于辽代的记载流传不多有关资料极少,因此《辽史》也就成为辽代的惟一史书。
《金史》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后附《金国语解》一卷。由于《金史》有比较完整的《实录》以及相关史著为依据,元初以来又经几次修撰,实际上是经营已久,与辽史仓卒成书不同,故在史之中号称最善。
《辽史》、《金史》都在书末附有《国语解》,内容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制、宫卫、部族等进行简略注释,以便让读者能明了其义。这是两史的独特之点,很有益处。
二史的署名作者脱脱是元代大臣、史官,字大用,蒙古族,清代乾隆时曾改译其名为“托克托”。曾任元顺帝朝大臣,至正元年(1341)任中书右丞相,主持“更化”。三年,脱脱主修辽、金、宋三史,任都总裁官,升任太师。后因位高权重为元顺帝所忌,至正十一年被削爵流徙,次年被毒死。但是脱脱只是三史修撰的最高领导,翰林学士欧阳玄才是其中出力最多者。欧阳玄是宋、辽、金三史修纂的主要总裁官之一,并且始终参与修史工作。后因修史之功而被越级提拔。
题主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准确的,辽和金这两个朝代都有它们单独的正史,只不过大多数史家没将它们视为华夏正统而已。
1、《辽史》和《金史》都是元代名相脱脱组织编纂的朝代史,在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眼里,辽和金都是与宋并无区别,都是正统朝代,所以分别独立列史。
2、明代开始强调两宋的华夏正统地位,辽和金的历史才开始被视为地方部族史。
3、清以后开始有了所谓《二十四史》的说法,《辽史》和《金史》都名列其中,虽然还不被视为正统,但已经承认它们的朝代地位。
宋史是汉史,辽金是外族史。后来为什么又列入了,是因为后来我们写的是华夏史。本来中国史就应该是一本地域史不应该以民族区分,如果按地域写(因为是写目前这块叫中国的土地上以前发生的事,那么久必须加入非汉族,)所以得加入金辽史,也就所谓的华夏史。
中国史是地域史,华夏史是民族史。
《辽史》和《金史》都列入正史了。
1、《辽史》《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2、《金史》《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扩展资料: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史
《辽史》和《金史》都列入正史了。
1、《辽史》《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2、《金史》《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扩展资料: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史
《辽史》和《金史》都列入正史了。
1、《辽史》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
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1124年~1218年)。
2、《金史》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1344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
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1068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166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
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史
朝代顺序表中的“唐宋元明清”,为什么辽金没有位列其中?
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中国朝代歌和顺口溜其实很多,如“夏朝开头接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但是往往忽略了“辽金”等国,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造成的。
⑴既然是朝代顺口溜,其实就是为了“记忆”,而记忆是为了考试,所以这类顺口溜一般都要记住相对重点的知识点,因此缺乏对非重点知识点的内容记载。这种情况几乎适用所有文科类知识点记忆类顺口溜。换句话说,此类朝代顺口溜跟真正历史没有直接关联,他们更多是为了解决“考试”的问题。
⑵无论是南北宋,还是辽金都没有“大一统”中华大地,而且这几家最终都没有统一全国,并且全部被大元朝给灭了,这就为后人出了一个难题到底这一历史时期谁才是“正统”。大元朝建国之后,忽必烈时期就开始讨论谁为正统,到底是独尊南北宋,还是将南北宋对辽金对峙定位为南北朝,一直没有结论,始终搁置。不过,从大元朝将南北宋、辽、金分别修了史书来看,就形成了三个正统王朝。
三个正统王朝到底谁做主呢?这也使得后人极为困惑,但是根据宋、辽、金三家的享国时间来看,南北宋享国319年,而辽享国209年、金享国120年,很显然用宋为主,可以方便叙事,不会出现断层,所以就出现了三个正统王朝,却以大宋为主的局面。
总之,之所以出现以大宋为主的情况,并不是一位辽、金不属于正统王朝,而是因为大宋享国时间较长,方便于史学家记载历史,而且容易建立相应的事件追叙线索,方便后人查看此类内容,“简单明了”也符合史学家的追求,所以出现了大宋为主的局面。
因为辽金和宋处于同时代,被宋给包括在其中。
宋辽金其实属于一个时代,当时宋朝并没有做到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宋朝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比其他两个朝代时间长,所以就选择了宋朝。
一方面是因为存在的时间很短,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不是朝代,所以没有列在里面。
因为辽金算不上朝代,所以没有列为其中。
朝代顺序表中“唐宋元明清”之所以没有辽和金在里面,是由于它们只是历史的一个过渡,对后面时代影响不是很大。在朝代的顺序表当中,只有那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或者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朝代才能够留在其中。一些小国或者是时间不是很长的朝代,直接会被忽略掉。
就比如说我们的宋朝他就不一样了,对于时代的影响力是十分大的。在宋朝的时候,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政治上面的一些策略都飞速的得到提升,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朝代。历史上的地位是辽金二朝远远不能相比的。所以很多的历史学家在列朝代顺序表的时候,就没有将辽和金列入其中。
辽国之后就是宋朝了,但是有一些不合理,因为我们的北宋成立于晚辽。拿辽朝和宋朝相比的话,我们的北宋曾经大统一过中国,占据了很多的土地。从中国史学传统观念来看的话,宋朝这个王朝篡改了前朝的历史,所以他能够留在朝代顺序表当中。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留下来的史料。我们的辽和金朝两国留下来的相关文献寥寥无几,朝廷中的一些制度礼乐都非常的陈旧。但是北宋就不一样,他们不仅为国家开疆扩土,而且还撰写了许多的史书。方便供给后世参考和学习,有了大量的史料之后,我们才可以在历史上承认这个朝代的重要意义。
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辽金的问题,辽金也算是很多人提得比较多的,但是大家或许也发现了,那就是这个辽金好像并没有列入这个正史,那么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两个也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啊,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一定别错过了,下面带来详细的解析,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1、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辽金入了正史啊,二十四史里面有辽,有金的。
2、为何会问辽金不列入正史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应该是被朝代顺口溜固化了思维了,一般人说这个朝代,那就是唐宋元明清,其中并不含这个辽和金,所以很多人都以为金和辽是不入正史的,其实这种是错误的,我们读书的时候学历史课,也都讲了辽和金了。
3、其他辽金不列入正史解读
也有人问了,那唐宋元明清之所以没有辽,金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和辽和金的存在时间和存在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大家也都知道,辽和金对于历史大的走向其实影响力不大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代表性意义不大,朝代时间也不算长,如此才没有入选这个顺口溜。
很多人说的这些朝代是不是太过于黑暗而不入选,其实真的没有那么一回事了,并非如此哦,其实就是一些认知的错误了。
同样是我国历史,为何宋是正统朝代而金和辽不是?
因为金和辽并非汉文化的主要传承者,相对而言宋朝占领的传统汉地也更多,所以被认为是正统朝代。
因为我国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 宋代的主体民族就是汉族,而金和辽都是当时远离中原大地的北方少数民族,直接与汉族为敌,所以不算正统朝代
因为宋朝当时占领中原,能够占领中原的朝代才会被视为正统,辽国和金国都不是正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可谓是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帝王将相,精彩绝伦的历史总是令人心生向往。
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这么一段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大历史,说的是一目了然。
而更简短的顺口溜,更是如同一句话一般,使人印象深刻,诸如:唐宋元明清,短短五个字就将中国最后五个朝代顺序说的清清楚楚。
关于这句“唐宋元明清”顺口溜,喜欢历史的朋友,肯定会有一个疑问,那便是宋朝虽然是正统王朝,但并非是大一统王朝,为何只提宋朝,而不提同时期的辽、金二朝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宋安之来说说宋朝所处的时期,属于是宋辽金西夏的大分裂时期,并非是中国大一统王朝时期。很多人误以为宋朝是大一统王朝,主要是因为北宋大致统一了中国,而且现在以宋朝为主流正统王朝来叙事,也就是说以宋朝为主体历史来叙事,所以会下意识认为宋朝属于大一统王朝,其实并非如此。
那么当时正统王朝到底怎么回事呢?
按理说,如果处于分裂时期,史书肯定以正统王朝来为主体历史叙事,那么宋朝身为正统王朝,肯定符合这个条件。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当时不只是宋朝是正统王朝,辽、金二朝亦是正统王朝,也就是说在当时大分裂的历史时期,宋、辽、金都是正统,这种三个正统王朝的划分,在中国历史上可并不多见。
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是因为这段大分裂时期以后,由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划分的。
元朝建国以后,自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就因为到底哪个王朝为正统讨论过不少次,是到底独尊宋朝呢,还是以将宋与辽金视为南北朝呢,一直没有盖棺定论,因此就一直搁置着。
直到元朝晚期至正三年(1343),丞相脱脱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法,拍板决定道:“三国(宋辽金)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为宋辽金三国都修史书,各为正统,因此形成了三个正统。
既然是三个正统王朝,为什么今天会形成只以宋朝为主流历史,并且朝代顺口溜中只带宋朝的情况呢,甚至有些人认为同样是正统王朝,辽金也是高度汉化的政权,而并非单纯的草原游牧政权,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历史呢,觉得不公平,极端者还将其上升到民族角度。
其实仔细捋捋那段大分裂历史,就可以看出原因,首先宋安之先以承上启下的角度来说说。
宋辽金三国,宋朝享国319年、辽国享国209年、金朝享国120年。
我们可以看看宋辽金大分裂时期形成于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之后,结束于元朝,中间持续了三百多年。
如果我们以辽国为主流正统王朝叙事,那么会出现断层,毕竟辽国只是享国209年,辽国国祚结束以后是该以宋朝为主流历史叙事还是以金朝来叙事呢?
辽国之后再以宋朝叙事,很明显不合理,因为北宋虽然成立晚于辽国,但北宋曾经大致统一了中国,占据了大部分传统汉地,先以辽国为主体叙事,忽略北宋,的确不太合适,而且这样一来显得宋朝是继承辽国,是下一个王朝了,不太合适。
再以金国来叙事,倒是合理一些,毕竟辽国亡于金国,金国占据了辽国曾经的版图,的确属于继承关系。
可问题同样来了,金国并没有承认自己继承于辽国,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来看,某个王朝纂修前朝的历史,就无异于承认本朝是前朝法统的继承者。
金国前期的确以辽国继承者自居,诸如《金史·完颜宗宪传》谓金初“朝廷议制度礼乐,往往因仍辽旧”。金人张棣亦说:“金虏有国之初,立法设刑,悉遵辽制”。
可金国两度纂修《辽史》,到了金章宗时期虽然修完,但“义例”并定,并没有彻底完成,不属于官方认定,也就意味着金朝并没有承认自己是继承于辽国。
而且就算以金国来继承辽国的话,可是金国国祚太短,亡国于1234年,以元朝成立的1271年来看,中间差了差不多30年,这段时期南宋尚在,又该如何说起呢?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辽国成立于916年,当时中国大地还处于五代十国乱世,如果以辽国为正统,那么五代十国的正统怎么算呢,五代十国到底是不是乱世,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所以很明显辽国并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以金国为主流正统王朝叙事呢?
其实还不如辽国,因为金国国祚太短,120年的国祚在漫长的300多年大分裂时期,是前不搭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乱世,后不搭元朝,更是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宋朝很明显符合这个条件,首先北宋不只是大致统一了中国,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使中国大地再度进入大致安稳时期,这点是辽金所比拟不了的。
而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一直抵抗元朝到亡国。南宋亡,元朝方才大一统中国。
可以说两宋自始至终贯彻了整个大分裂时期,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以这个观点来看,以宋朝为主流正统王朝,以此为主体历史叙事,还是没问题的。
说完承上启下的观点,我们再说说宋辽国三朝哪朝继承华夏文明最成功。
毫无疑问的是辽金虽然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的政权,但对于华夏文化还是接受和学习着,并非是一味的野蛮,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可以说是高度汉化的政权。
我们先来说说辽金二国的发展过程。
这两个国家虽然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但对于汉文明融合的很好,像辽国前期,契丹人以“蕃”自居,自外于“中国”。
到了辽兴宗以后,辽国开始汉化,以北朝自居。按照佛教的地理概念来说,中国属于是四大部州中的南瞻部洲,像唐宋石刻之中以南瞻部洲意指中原王朝的例子比比皆是,到了辽国中晚期的石刻中,也常见“南瞻部洲大契丹国”等说法的。
在辽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更是自称“辽为轩辕后”,可见辽国对于华夏文明是认可和接受的。
如果说辽国的文明,是一个逐渐接受逐渐学习的过程,那么金国比之辽国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
金国最初文明程度很低的,甚至被宋人评价为“夷狄中至贱者”。其实这个评价也名副其实,金国在对待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上面的确野蛮,而且更关键的是,亡北宋其国不说,还大规模挖掘宋帝陵,将宋哲宗的尸骨直接抛尸野外,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所为,给人一种丧心病狂的强盗之感。
不过自金熙宗改制以后,金国从此开始汉化,文明程度也开始发展起来,诸如之前金国为何两次纂修辽史呢,就是因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金国开始思考正统一说,并没有确定自己是继承于辽国,内部甚至还有人认为金国应该是继承于北宋法统。
像金章宗时期金国更是改金德为土德,俨然是一派中原王朝的作风,可见金国随着时间推移和发展,文明程度也变得高起来了。
说完辽金二国,再看看同时期的宋朝,其实宋朝更具有优势,如果说辽金二国是一个逐渐接受和学习,最后演变成为高等文明王朝的情况,那么宋朝根本不需要接受的过程,就是唐朝法统的继承者。
首先我们看看宋朝的优势,一是宋朝虽然分为两宋,但可谓是一脉相承,文化并没有断代。二是宋朝的文明程度很高,诸如陈寅格先生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像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就独占六席。三是自五代十国的《旧唐书》以后,宋朝又纂修了《新唐书》,等于是承认和继承了唐朝的法统。
因此以文化方面来看,宋朝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也是当时对于华夏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正统王朝。
最后总结来说,虽然在宋辽金西夏那段大分裂时期,有着宋、辽、金三朝正统,但无疑宋朝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化上也是登峰造极,成为主流正统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以宋朝为主体历史叙事,并且诸如朝代顺口溜中“唐宋元明清”也只是以宋朝为代表,属于是正常而合理的情况。
宋朝最大的时候比辽金小,为什么还能列入正统的朝代列表?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将其列入正统的理由,主要是民族与文化的认同,并非单单的领土大小一概而论。
大唐帝国奔溃后,天下群雄并起,出现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人民内心求稳定、求发展、求安宁,逐渐出现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一统趋势。于是,在唐王朝各地节度使割据、相互攻伐基础上,中国北方逐渐依次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政权,中国南方也出现了宋、齐、梁、陈、南唐等政权,被称为五代十国。
北方的后周实力较强,逐渐兼并和占领北方大部,周的大将赵匡胤在其他将领拥戴下,发动陈桥兵变,成了大宋政权。大宋政权,逐渐灭掉了周围其他的小国,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主体国家。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建立了辽国,其势力北控大漠,东至辽东,属地幅员辽阔。大宋在与辽的接触中,不能战胜之,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同时,作为唐朝后期的一至游牧民族,党项族也在中国宁夏、河套一带,完成了地域控制力的整合,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辽国内部,东北地区的女真民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摆脱辽的控制,建立了大金政权。金朝的发展很快,军事实力强大,先后灭掉了辽、宋,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辽的残余势力,西逃之后,在西域地区站稳脚跟,发展成地域强大的西辽政权,称霸西域。北宋王朝被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康王,南逃江南之后,在各地大臣支持下,建立了南宋政权。
虽然宋朝丢失了北方大片领土,但是政局稳定,人口数量众多,一直坚守到了与了与蒙古人的斗争。可见,民族认同、文化传承,是列入正统的重要因素。
因为宋代表着当时东亚的文明中心,当时不论辽,西夏,金甚至是后来的蒙古汗国,都是在国家制度上大力推行一定程度的汉制。从根本上说,他们的制度,以及汉化后的文化意识,都是源自于中原,而宋,正是中原王朝的继承者,所以宋是正统。
宋朝领土虽然小,但宋朝民风开放,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宋朝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宋朝的存在,意味着中华文化没有断裂,所以他列入正统朝代列表。
疆土面积只能从一方面反映国家的实力,宋朝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宋朝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称得上一个正统的朝代。
宋朝也是华夏文明,有了宋朝,华夏文明才没有消失,而得以延续。有骨气的宋朝武将和百姓一直认为:无论是西夏、辽、金还是蒙元,占据的土地,是我们的土地,那是我们固有而必须收复的家园。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存有疑惑,但是事实上这是没什么好疑惑的,仔细思考之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理解的。为什么宋朝可以列入正统的朝代,而金朝,辽等等却不能被列入呢。毕竟当时的宋朝,最大的时候,还没金朝的疆域大,最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比西夏,大理这些地方大了那么的一丢丢。在疆域上,宋朝可以说是完全没优势。
首先,就要从中国的历史说起了。中国的大一统是在秦朝的时候开始的,当时秦朝时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以后,大家都将秦朝那个时候的疆域认作是中国的疆域,况且,自古以来大多数的正统王朝,都是汉人建立起来的。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清朝了,除清朝之外的皇朝都是由汉人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是汉人才是正统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是正统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此外,在当时宋朝所处的那个大环境下,当时汉人建立起来的宋朝还是屹立不倒的,并且当时多个国家共同存在在曾经秦朝所打下的疆域范围内。在当时的人的心中就是这些国家占领的都是汉人的领地,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那些爱国诗人所写 的收复失地的诗词了,他们口中的失地就是当时被割据的各国。因此,在宋朝那个时代,金朝顶多就算是少数民族割据,所以最后还是宋朝占据正统地位。
但是,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疑问,为什么清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那为什么,清朝可以列入正统朝代中了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当时的清朝,虽然是满族人建立起来的,但是当时清朝的疆域不仅仅是延续了曾经秦朝所占领的疆域,甚至还有的现象,所以整个国家都被清朝所统一了,哪里还有什么正统之分了。
金国才是占据中原的王朝,为何却不被视为正统?
辽国灭亡后,南方的金兵继续剿灭北宋,甚至一度渡江,逼得刚刚重建宋朝的高宗皇帝逃往大海。然而,金兵最终选择了撤军,而南宋政权得到了发展和巩固。金建立于宋之后,死于宋之前。其实更像是割据政权。世人在谈论唐、宋、元、明、清诸朝的时候都忽略了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巾帼是由少数民族成立起来的起义军,然后占领中原,不被中国所拥有的人民支持,而且巾帼的治理措施也并不是那么的好,不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不被视为正统
消灭辽国后,金兵继续南下,将北宋也一同消灭,甚至一度越过长江,把刚刚重建宋朝的高宗逼得逃亡海上。不过,金兵最终选择撤军,而南宋政权则得以发展和巩固。金的建立在宋之后,灭亡在宋之前,其实更加像一个割据政权,世人在说到唐、宋、元、明、清时将其忽视,其实也并不奇怪。
从某个角度来说,由于两宋没能完成大一统,因此,有人认为,在两宋同时,中国的北方处于辽金时期。甚至时至今日,北京某些佛教建筑在其简介中,也提到建于辽朝某年,并将其称之为辽代建筑,而全真教著名学者丘处机,则被称为金代道士。
但是,金朝有一点和辽朝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是辽朝和北宋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成互相平等的两个朝廷。而金朝和南宋的关系则不同:南宋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向金朝称臣的。从法理角度上说,南宋在称臣期间并没有皇帝,而只有国主,南宋是金的附属国。
似乎,北宋之后,金才是正统,但是,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金朝并不被排列其中,这背后原因何在?
原因分析
个人感觉,之所以后人承认宋的正统,而不承认金的正统,原因如下:
一惯性。南宋的法统,传承于北宋。北宋掌握中原绝大部分地区,受主流认同——根据《宋史》记载,西域的国家,都不远万里到开封向大宋进贡。而南宋传承于北宋,因此南宋和北宋一样被视为正统。这一点,晋朝就是例子。晋朝经永嘉之祸后,退守江东,其版图一度和孙吴仿佛。但是,东晋因为西晋的缘故,被历来读书人奉为正统,甚至十六国时期,许多北方政权虽然强大,但也不敢使用皇帝称号,而只敢称天王,原因也和自认不是正统有关。因为东晋的关系,之后的南朝也被视为正统。
文化影响方面。在文化影响方面,不论是宋朝的文学,还是史学,对后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也间接让南宋的影响深入人心,相比之下,辽金两朝有过哪些文学家?流传有哪些文学著作(比如类似宋人笔记、宋代话本之类的著作)?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印象。因此,从文化影响方面,让很多人奉南宋为正统,而不承认辽金。
倾向性方面。南宋是汉人王朝,而辽朝是契丹人建立,金朝是女真人建立。而即便是在元清,知识界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儒生手里,儒生主流都是汉人。因此,对于汉人王朝南宋的倾向性,远非辽金可比。因此,导致金朝虽然占据中原,成为天下共主,依旧不被后世认可——甚至元朝那样的统一王朝,在明朝读书人的小说中,也被视为不适合汉人出仕的王朝,更遑论辽金。
民间文学传播因素。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戏台和说书人的嘴巴,算是最原始的自媒体。在过去说书人所宣讲的民间文学中——比如杨家将、精忠说岳等故事里,宋朝都是正派的一方,而不论萧太后还是金兀术,都被说成是妖精转世,祸害人间的形象。在民间文学开足马力的宣传下,民众对辽金又哪里会有一点好感?这也是金朝不被视为正统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提到辽.西夏.金这三个朝代?
辽、西夏、金都是在宋代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和金为当时的朝廷之一,而西夏为地方政府。并且辽金先后与两宋并立,而又以宋为正朔即主流为汉人,因此辽金西夏在历史上很少提及。
拓展资料:
1.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于916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
2.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3.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参考资料:
辽-百度百科
西夏-百度百科
金-百度百科
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其中辽和金属于正统朝代,西夏只能算是地方政权。又因为辽金先后与两宋并立,而又以宋为正朔,因此辽金西夏在历史上很少提及。
正统朝代,通常指作为一个朝代的统治政权被民众及后世所认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评价。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这三个是国家,三个政权,不是朝代,宋国也是国家,这几个国家处于同一时代,就是宋代。为什么要讲宋代而不讲金代、辽代或西夏代呢,一是因为宋国是汉人统治,其它三国包括大理、吐蕃等在内都是少数民族统治,二是因为宋国历时长,这是主要原因,宋国历史超过了其它所有国家的历史:
北宋 960-1127 汉族 汴京
南宋 1127-1279 汉族 临安
辽西夏金907-1234
辽(契丹)907-1125 契丹族 上京(今蒙古巴林左旗)
大理(南诏国)937-1254 白族 大理
西夏 1032-1227 党项族 兴庆府
金 1115-1234 女真族(后融入汉族,非满族)会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后迁都燕京,即今北京)
这些国家都包含在大中华之内,所以说宋、辽、西夏、大理、金都是中国宋代史的一部分
因为这三个王朝存在的历史比较短,再加上又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知道的人比较少。
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并且都是威胁汉人正统的大宋的政权,所以已汉人为文化主体的是较少提到的。
并且,他们也没有真正的统治过中华(不象蒙古人的元朝),所以对他们就更加边缘化了
西夏史籍毁于战火,夏蒙战争时,西夏抵抗激烈,成吉思汗也死在灭夏前线,故蒙古人没有为西夏著史。当时蒙古人继承中原法统,采用中原皇帝制度自认为是中国人,只有那些不肖子孙才不成认历史。
西夏的前身是大唐定难军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又称夏绥(银)节度使,唐朝贞元中分振武朔方二节度置夏州节度使,治夏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北。定难军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暴动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为李。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宋初,李继迁起兵反宋,大败宋朝从宋朝独立。并向辽国求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称帝,从此确立宋辽夏三国鼎立。
中国辉煌的历史成就,离不开历史伟人的开拓进取,更离不开华夏各族人民的伟大付出。
我不想赘述历史课本,契丹族创建的辽、女真族创建的金、党项族创建的西夏以及蒙古族创建的蒙古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都为创造华夏文明做出来突出贡献,促进了我国多民族融合的进程,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都是华夏文明的杰出体现。
因此无论哪个民族创建的政权,只有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就属于中国历史政权,就归属于中国历史,这是毋容置疑,无可厚非的事实。
1.外国人,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
2.无知,没有文化,对早已定论的历史事实一无所知;
3.极端分子,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极端狭隘至单一汉族意识,并且在试图传播这种极端;
4.分裂分子,通过分裂早已定论的历史事实,攻击共和国的合法性,在历史文化层面分裂国家。
辽国、西夏、金国都算是中国历史上强大鼎盛一时的政权,只是辽、西夏、金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辽国,民族是契丹,建立者是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机。西夏,民族是党项,建立者是一代暴君李元昊。金国,民族是女真族,建立者也是一代雄主完颜阿骨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会很少提到辽,西夏,金这三个朝代?
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并且都是威胁汉人正统的大宋的政权,所以已汉人为文化主体的是较少提到的。
并且,他们也没有真正的统治过中华(不象蒙古人的元朝),所以对他们就更加边缘化了
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其中辽和金属于正统朝代,西夏只能算是地方政权。又因为辽金先后与两宋并立,而又以宋为正朔,因此辽金西夏在历史上很少提及。
和五胡十六国一样,不是中原主流朝代
首先纠正你下 你说的这些并不是三个朝代~
只是三个国家~
你可以查一下中国朝代顺序 里面不会有这三个 他们只是国家 与宋朝处同一时期
不是很少提到,是你关注的不够多,在两宋时期,这三个政权的地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和宋朝旗鼓相当,所以你如果关注两宋历史的话,对这三个王朝的历史应该会关注多一些。
现在的影视作品都是一些人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内容,这和编剧的历史知识不全面,只知道一些比较“大”的知识有关,也误导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