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之跪,华沙之跪的历史事件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3 14:27:01 浏览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华沙之跪的历史事件介绍

  华沙之跪是指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那么你了解华沙之跪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华沙之跪的 历史 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华沙之跪的简介
  华沙之跪又称为勃兰特之跪,勃兰特之跪的事件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之跪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这一跪又有什么寓意在里面呢?勃兰特又因为什么而选择下跪的呢?

  勃兰特访问波兰,并且签订了华沙条约,至此之后达成互惠互利的局面,但对于1939年,德国法西斯下达的“灭绝犹太人”的指令感到愧疚。因此,勃兰特子此次访问期间还特意来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准备向那些遇难的犹太人献花仪表歉意和悔意,勃兰特走上台阶,面对青石纪念碑,那些石块、黝黑的人形,还有跟在身后的那些波兰人民,勃兰特一时间百感交集,这里曾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所在地,勃兰特自发的对着这些石碑致意,一瞬间,勃兰特的双膝弯了下去,勃兰特跪在了冰冷的阶梯上!

  就这样,这一举动成为勃兰特成就了德国的第一步。表情十分凝重的勃兰特相识在思考着什么,到底是在想什么才会作此举动呢。其实勃兰特作为联邦德国的第四任总理,可能罪不在他,但,历史就是历史,造成近四十万的犹太人遇难的事实不容逃避,勃兰特是在替德国历史赎罪,替那段历史的发生而表示深深地愧疚。五十七岁的勃兰特跪在纪念碑前的举动震惊了所有的陪同人员,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而附近的波兰民众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德国人不再是之前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不再双手沾满鲜血了。
  华沙之跪给德国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说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呢?勃兰特的“华沙之跪”有什么特别意义吗?针对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死难同胞纪念碑献花、下跪之举,引起世界各个 爱好 和平人士的一致称赞。德国人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了新的德国,不再是纳粹的时代,充满了和平和谐的气息,勇于直面历史罪责,着实让世界为他骄傲。

  至于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就是因为勃兰特在 国际 组织上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德国纳粹时代的历史做了虔诚的忏悔,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好感,因此,说勃兰特惊世一跪成就了德国一点都不为过。反观日本呢?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对亚洲人民优其是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但是在二战后呢,日本政府却迟迟不肯认罪,特别是在小泉政府上台后,竟然不顾各国人民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中摆放了众多甲级战犯灵位,就这样,日本在对我国造成“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后,不但不悔改,还肆意篡改历史教材,不敢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因此,中日关系一直都停止不前,日本表面上是个谦逊的国家,但是,在历史罪责面前,却选择了否认、逃避,这让很多国家人民都感到不屑。

  勃兰特用个人的下跪之举,赢得了该有的尊重,还让各国人民知道,正视历史是需要勇气,但更值得敬佩。
  华沙之跪的原因
  为什么说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呢?从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的行为来看,人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什么?勃兰特作为联邦德国的第四任总理,他其实可以不跪,但他站在德国的立场上来看,似乎又是有责任赎罪的,勃兰特的“华沙之跪”震惊世界。

  勃兰特为了民族所放下的罪行来忏悔,对犹太人死难同胞纪念碑下跪的时候,他,不仅仅需要的是勇于承担历史罪责的勇气,还需要一种人性上的升华,这种升华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勃兰特精神”。勃兰特说过,承认历史错误的时候,可以洗刷我们的良心,一个民族只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时候,才能坚定步伐走向未来,因此,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那么勃兰特下跪的举动缘由又是什么呢?

  追溯到二战时期,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特别是对犹太人的掠杀,更是使德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国家和民族的正确认识,反省自己的过错和罪行,这是一个国家的态度,是一个民族的责任。

  战后,德国政府对被害的犹太民族做出了巨额的赔偿,再加上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德国表现出来的真诚和歉意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勃兰特下跪赎罪也受到世界人民的称赞。这个举动承载了历史的重担,承载了正视历史的勇气,为勃兰特鼓掌。

猜你喜欢:

1. 初二话题作文范文4篇

2. 为何说勃兰特的一跪成就了德国

3. 话题作文范本5篇

4. 德国是怎么反思纳粹历史的

华沙之跪的介绍

华沙之跪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当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 勃兰特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你会道歉吗?你的道歉只不过是为了让对方闭嘴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向所有在法西斯战争中的遇难者表示忏悔,史称华沙之跪。华沙之跪,是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的道歉。跪下去的是德国总理,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人民。

国家尚且会犯错,何况个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之后如何道歉,则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错了,就是死不承认错误。他们认为道歉是对自我的否定,是在承认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其实,道歉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曾经看到一个学生讲述的一个故事。某节心理课,学生迟到了,准备偷偷溜进去,这时老师假装咳嗽,提醒学生我已经知道你迟到了。

无奈,学生只好说对不起。教授反问,你真的觉得自己对不起吗?学生回答说是的。教授再次反问,学生再次回答。如此反复三次后,教授说:如果我惹恼你了,我对我的行为表示抱歉。

教授解释说:我想听到的是你对你迟到的行为说对不起。单纯的说对不起,很容易无意识的把对不起跟自我联系起来,从心理上形成对不起因为我是我,而不是对不起因为我做了什么的认知。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承认错误,不是对自我的全盘否定。允许自己犯错,才有可能面对自己的错误,说声“对不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前段时间热播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讲述了李晓明在电影院开枪随机杀人后,李晓明家属、被害者家属、律师等不同角度的人所看到的世界。里面有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记者采访被害者家属时,被害者家属指责李晓明家属只是在事情发生最开始道歉后,就消失不见了。

可观众看到的是,李晓明的父母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不敢见人,不知道要怎么活着。他们已经把自己判了无期徒刑,活在无尽的自责悔恨中。他们只是不知道要怎么道歉。



被害者家属真的是想要李晓明的家人以死谢罪吗?更何况李晓明的家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不是的,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发泄的渠道跟对象。他们想要被人看见,被人理解。

后来在律师的帮助下,李晓明家人勇敢的走出来,跟被害者家属坐在一起。听被害者家属哭诉事件发生前后,生活所遭受的变化,内心所承受的痛苦。虽不至于抚平伤害,但至少平息了很多愤懑。

如果感到抱歉,即使不知道怎么表达歉意,也不要逃避,勇敢的站出来。一味的逃避,更加不可能找到道歉的方式,只会让事态持续恶化。直面错误,就是一种道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如果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在哪里,那么所有的道歉都是说给自己听的。

大家还记得前两年的江歌案件吗?刘鑫质问说:“我都已经道歉了,你怎么还不原谅我?”刘鑫之所以道歉,是因为生活被严重困扰了。她道歉是迫于舆论的压力,怎么可能被原谅。



很多人觉得道歉后,就万事大吉了。这类人最常说的话就是,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样。这类人的道歉只是为了息事宁人,让对方闭嘴。这样的一种道歉姿态,强行把困扰者打造成了一个无理取闹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勇敢真诚的道歉之后,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对方的情绪反扑。这种情绪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愤怒。无论何种情绪,请全盘接收。即便不能感同身受,也不要否定。否定对方的情绪,就是否定对对方的伤害,那么你的道歉对对方没有任何意义。 ?

姚晨主演的电视剧《都很好》,苏明玉被苏明成暴打至住院,所有亲人都替苏明成道歉。可是,她的害怕、愤怒,对自己亲哥哥能下如此重手的不解、委屈,想要把苏明成送进监狱报复的快感,所有的种种情绪,得不到一个亲人的理解和认同。她被指责为蛇蝎心肠,跟她妈妈一样是个狠毒的女人。



当男友石天冬支持她刑事起诉苏明成时,她反而放下了心里的仇恨撤诉了。她的情绪得到了理解,也就有了安放的地方。如果没有石天冬的支持,苏明成应该是真的进监狱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有行动的道歉,才是有效的道歉。接纳安抚对方的情绪后,应该采取行动,及时进行补救,不遗余力将伤害降到最低。亲密关系中,有行动的道歉尤其重要。

研究生室友跟我讲过一件事情。大学时,跟男友确定关系的第二天,禁不住室友们的八卦,在室友们的围观下,开始看男朋友的QQ空间。

很不幸,她在空间里看到了一条男友表达对前女友思恋的说说。看到的一瞬间,心仿佛突然被人死命拉扯,难受的喘不过气来。加上有人围观,又觉得尴尬难堪至极。

看QQ空间时,刚好在放五月天的《温柔》。从此以后,她特别害怕听到这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她的心都会难受,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

她把这件事讲给了男友听。男友特意找了一个没人的下午,把她带到他宿舍,陪她聊天玩游戏讲笑话,并且把《温柔》当背景音乐。他说他要改写她的记忆,让她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想到的是现在快乐温暖的时光。就这样她被治愈了。

如果他的男友只是道歉,什么也不做到话,那么这件事情会像一根刺一样,永远的扎在她心里。

丈夫常常责备妻子喜欢翻旧账,这个时候丈夫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当事情发生后,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行动,弥补了她对这件事的“耿耿于怀”。所有的翻旧账,都是当初偷的懒。

网上很流行一句话: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其实不是真的说道歉没有任何用处,只是如果能避免伤害,就不要让伤害发生。

就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乔安在李大芝提出辞呈道歉时,乔安说的:我最讨厌人家跟我说对不起,有本事就不要犯错误啊!是的,我们在一开始就应该避免伤害的发生,如果发生了,请认真陈恳的说声对不起,并拿出你的行动来。

华沙之跪的事件评论

在其后通过华沙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勃兰特说:死难者撕痛着我们的心,对他们没有人能不悲伤。他还说:对事实的回避会给人造成错误的假象。要面对历史就不能容忍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也不能容忍“秘而不张”……,我们必须将眼光放长,将道德作为政治力量看待;我们必须将不合理的链条剪断。为此,我们不是要砸碎某种政治,而是要建立一种理智政治。 这一举动引起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无可否认,华沙之跪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为此,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新东欧政策)的重要里程碑。据陪同者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回忆,当天晚上在就此事问勃兰特时,他曾经回答说 “ 我当时突然感到,仅仅献上一个花圈是绝对不够的”(Ich hatte pl?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而德国明镜杂志随后作了民众调查访问,48%的德国人认为这太出格,41%认为很恰当,11%中立。 “在德国近代史的压抑下,”勃兰特后来在谈到他的华沙之跪时说,“面对百万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语言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有外国评论家还这样写道:“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历史:勃兰特为什么要在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下跪?他的下跪说明了什么问题?

因为希特勒执政时期屠杀了大量犹太人
说明了德国为二战时期的行为感到抱歉,并且对所受韩国感到深深的致歉,加速了犹太人民与德国人民的和解程度
勃兰特是为了化解犹太人心中的仇恨,也是为了向世界宣告德国真诚悔过的决心,为德国赢得了新的国家形象和声誉,这说明了德国人开始真正的正视历史,有勇气正视当年所犯下的罪行,加快了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和解进程,从此,德国人逐渐挺直腰杆,从二战时期的加害国,二战后的战败国,变成了欧共体的创始者,乃至于今日拉动欧洲经济强力发展的一驾马车。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勃兰特的下跪为什么有巨大的影响

这一举动引起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无可否认,华沙之跪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为此,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新东欧政策)的重要里程碑。
因为勃兰特的这一跪标志着德国对于战争罪行的悔过,以及全世界人民对于和平的憧憬和对战争中牺牲者的缅怀。从他的一跪当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热爱和平的新德国,并且有理由相信德国此后将会同世界人民一起构筑一个和平的欧洲,因此原本对德国怀有怨恨、怀有恐惧的人们都表示了谅解,这对于后来以德法为中心的欧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自尊,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为此,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新东欧政策)的重要里程碑。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华沙之跪的历史背景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当年希特勒想要建立包括欧洲德意志人民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的野心,就是从东邻开始的。他先是在1938年12月将奥地利变成德国的一个省,又于1939年3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这时,在东边的邻国中,还没有归属德国的就剩下波兰一个了。1939年8月31日的午夜,一支德国党卫队化装成波兰军人,在德波边境上制造了一起所谓波军袭击德国事件。随即,德国电视台马上播出希特勒的讲话,希特勒声称德国受到了波兰的“侵略”,并以此为借口正式向德军下达了进军波兰的命令。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150万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波兰发起攻势。在德军闪电战术的袭击下,波兰的军事防线很快崩溃,波兰人民的厄运从此开始了…… 1939年年底,华沙约有居民131万,其中犹太人35万,占城市人口的1/4以上。当时他们多居住在华沙老城的西部,据说那时这里是世界上继纽约之后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地。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不久,盖世太保总头目海德里希发出了“灭绝犹太人”的指令,德军对犹太人的迫害随即升级。相继在东欧各地及德国本土建起众多的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1940年11月间,这块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周围也被围起了高墙,架上了铁丝网,1/4以上的华沙人就被圈进这片只占城市面积4.5%的土地上。此后,德军还将周边抓到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不断押解到这里,这里关押的人数最多时超过了45万。随后,纳粹军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隔离区内举行起义,遭到纳粹德军的残酷镇压,绝大多数犹太人都惨遭杀害。截止1943年底,围困在这里的近40万犹太人几乎全部遇难。犹太人隔离区也随即被德国军队夷为平地。 二战结束后,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在柏林设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对德国进行分区军事管制。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东西两德才重新以国家形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从那时起到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以第一任社民党总理结束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党)的执政史。又是20年过去了,其间,曾是满目焦土、百废待兴的联邦德国,早已走出战争的废墟,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起飞的奇迹”。 在对外关系方面,勃兰特的前任在获得西欧各国和美国的信任及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上,业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东欧各国人民对联邦德国的态度,却仍然冰封一面,没有什么变化。仇深似海,噩梦难消。要想与东欧修好,身为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1966年到1969年担任联邦德国外交部长期间,他更加认识到,要改变联邦德国在世界上被孤立的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德国的形象,已成为这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在那3年期间,他把握时机,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设了贸易代表机构,并与罗马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使联邦德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以来,勃兰特更是积极地、进一步地实施他的“与东欧修好”的新东欧政策。这就是要与昔日的被占领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要为祛除战争留下的冷战铁幕、融化凝结在东欧人心底的坚冰打开局面,让联邦德国重新走向世界。1970年8月,勃兰特先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消除边境武力的《莫斯科条约》,又马不停蹄,准备12月前往波兰,要在修好东欧的道路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鸠山由纪夫之跪和华沙之跪区别

据了解,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访问韩国期间,下跪为对韩国的殖民统治道歉,被日本雅虎推上首页,掀起了日本网民的满屏评论。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赞成,基本上都不敢用最污的语言辱骂鸠山。比如他们不认可他的所作所为,骂鸠山的民主党,甚至要求不准他去海外,甚至剥夺鸠山的国籍。他们觉得他的行为很可耻,基本上就是这样。
德国总理勃兰特下跪时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敬仰。鸠山由纪夫现在成为日本批评的目标并不奇怪。战后70年,日本还有这样一边倒的舆论,真的很可怕,很可悲。
二战过去70年,日本缺乏战争道歉意识值得我们关注,但更让我们警惕的是,在大多数人缺乏反省意识的情况下,日本社会是否会再次成为军国主义的温床。

正视历史吧


1.正视历史作文 那是一位经典政治家的经典之举。
他深深地弯腰,就在这一刻,他的双膝弯曲了,沉重地跪在青白色的大理石板上。华沙之跪,这是二战后德国联邦总理勃兰特的和谐之跪。
这一天,天色晦暗闷沉,毫无一丝阳光。波兰人民眼里凝着泪水,愤怒地接待敌国总理的来访。
面对巨大的犹太人被屠杀的历史纪念碑,勃兰特还是跪下了。这双膝,凝聚着千万犹太人的鲜血;这双膝,凝聚着波兰人民的悲伤,这双膝,凝聚着时代和谐的进程。

勃兰特本不该跪下,但他为那些本该跪下而没有跪下的纳粹分子跪下了。这是一代政治家为了和谐世界向被侵略国人民真诚的歉意。
修好东欧,从这和谐一跪开始。(二)张纯如,一位美籍华人女作家。
她那深沉的笑靥使每一位认识她的人记忆犹新,嘴角边浅浅的笑靥是对日本右翼分子严厉的指控。这一位弱女子以她那纤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民族的责任。
为了揭开南京大屠杀的真实面纱,她往返于中国、日本、德国,搜集了大量证据。她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汇集成《南京屠杀--被遗忘得大屠杀》一书,严厉控诉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历史不该被埋没,张纯如为了和谐感动了十几亿国人。(三)小泉纯一郎不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修改历史教科书……这一系列荒谬之举是日本企图否认历史,埋没对东亚地区人民的侵略,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
日本当局,你们难道没有注视到罪恶的历史仍在杀人吗?为何你们不以实际行动向亚洲人民赎罪呢?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四)正视历史,是华沙之跪的真诚;正视历史,是张纯如的责任感;正视历史,是中日友好的前提。那矗立在金色阳光下,闪烁着美丽光彩的大门不正是因正视历史而开启的和谐之门吗?让我们正视历史,共铸和谐安宁的世界吧。
2.寻找辩论高手 历史虽然是对过去的研究,但是,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学历史,看历史。。历史才能体现其真正作用!要做到正视历史,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有发展未来的想法,才能正视历史!虽然未来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但是有未来,历史才有其存在意义!
请问对方辩友,没有未来,历史又有何意义?
先正视历史?你连未来都不关心,怎能做到正视历史?
正确的发展观是先关注未来,再回望历史,最后,最终目的还是发展未来!请注意!最先要考虑的是未来,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发展未来!所以,要先发展未来才能正视历史!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的辩题是应该先发展未来还是先正视历史,而不是未来重要还是历史重要!我承认历史是重要的,但是没有未来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以没有历史,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未来!所以,哪怕我们顺着你们的思路,讨论一下历史和未来的重要性,也还是未来重要,所以,对方辩友的辩词恐怕有些苍白吧!
发展未来要比正视历史在前,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从逻辑上看,也是无可厚非的。研究历史的人,一定是对未来关注的人,因为研究历史最终还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请对方辩友注意,此处,发展未来再一次处在了正视历史的前边!
------时间匆忙,只来得及想出这些了,主要要注意扬长避短,从对方的言语中挑刺儿!祝你队完胜此场辩论!
3.请大家正视历史,不要带狭隘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民族~~~ 民族。

有些问题一扯到民族之类含义模糊的概念就有很多说头。个人觉得这种时候可以反过来用阶级之类的概念来分析。
至少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吧,民族冲突里受苦的都是老百姓;那前后的统治阶级,总有手段可以通过各种妥协来保护既得利益。比如蒙元,南方 *** 处境够差的,但是蒙古族流民也被四下贩卖,有些还被南方 *** 买去当家庭佣人。
在历史栏里就说些和历史有关的话: 1)新中国之建立,入股的不止汉族一家,分红时自然也不能由汉族独占。 2)所谓文字狱,说穿了就是以暴力牵制嘴皮子。
所以如果对方靠嘴皮子散布什么东西,我们就没必要动手动脚或者搞什么人肉搜索之类。 3)全社会的历史不是片段,所有能读到和不能读到的东西,都是古人们活生生过日子过出来的。
如果我们这些晚辈把别人的人生按自己的意愿切出一段来揉捏一下,很有些数典那个啥的。 4)按某条线索叙述的“历史”都是有片段构成的,因为一团乱麻——很不巧的是真实的历史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东西常人不容易理清;但同时,对片段的选择就会渗透者叙述者的主观立场。
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看来的东西都不那么真,别人告诉自己的则还要更假些。 5)汉族历史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其延续性,这种延续性不是靠排外来获得的。
所以现在如果靠强调差异来保护这个东西,近似舍本逐末。 至于“正视”、“和平/平等”之类,可能也就是在这里打嘴仗时才用的到吧。
对在下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要在现实生活里靠这些夸张的概念来决定如何待人处世,良心这一关就未必过的去。 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工作养家糊口或者想奔个好前程,目标在望的时候突然眼前下来道路障,说“民族归属不合格”。

如果认同这样的做法,那么“平等”之类是绝谈不上的。 套句老话:以直报怨。
如果心里不平衡,应对起来也该就事论事;事情当如何便如何,不要扯着不着边际的大帽子,为发泄怨气而肆意下口。

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

  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统治二十余年,战后德国分裂,东德自居为反法西斯国家,没有 历史 包袱;西德则在 法律 上继承历史上的德国,须面对纳粹这一历史问题。下面是我分享的德国 反思 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   1、战后十几年,德国人“集体失忆”,只将自己视为战争的受害者
  战后初期,在美占区还有18%的德国人“认为一个独裁者的政府能够创造强大的国家”;33%的人相信“犹太人本就不应该享有同等权利”,此外,在47%的人看来,“纳粹主义是一件办坏了的好事情。”
  因此,盟国确有必要在德国实行“非纳粹化”:解散纳粹组织,废除纳粹法律,逮捕纳粹罪犯。
  纽伦堡审判后,美、英、法 三国 又在各自占领区清查纳粹分子,涉及案件数百万起,但冷战爆发后,西方盟国急于建立一个稳固的德国,不愿再在非纳粹化问题上耗费精力,1947年11月,尚有64万人被定为“有严重罪行的人”,而在不断赦免后,至1948年5月,仅剩下2806名“死硬”纳粹分子待审了。
  图注:纽伦堡审判现场
  原本依照非纳粹化法令,1937年前参加纳粹的党徒一概不允许在政府、企业中任职,但事实上,为维持政府运作,大批纳粹分子被恢复岗位,以1950年的符腾堡—巴登州为例,其国务部有前纳粹分子936人,非纳粹分子249人;财政部有前纳粹分子1764人,非纳粹分子不过438人,阿登纳府的国务秘书戈罗布克,当年参与起草了迫害犹太人的《纽伦堡法》;1933年就加入纳粹,在希特勒政府中任职的库尔特·基辛格,甚至于1966年当上了西德。
  随着西德建立,非纳粹化行动草草结束,阿登纳对历史问题采用“实用主义”方针,既承认纳粹犯下的罪行,给予犹太人赔偿,但又强调德国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使西德人在整个五十年代都没能反思历史,只谈论盟军对德国的轰炸、东部领土的丧失,以及数百万被驱逐的难民、战俘,“集体失忆”大行其道。
  西德人当时还极力反对“集体罪责”的说法,用阿登纳的话说,“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
  2、60年代,西德人开始反省历史,但“华沙之跪”,仅获42%支持
  1959年,西德以全国中学 毕业 生为对象,做了一次关于 历史学 习的调查,调查发现,有57%的学生还没有讨论或学到纳粹历史,79%的学生没有讨论过魏玛共和国,改变西德社会对纳粹历史沉默的,是60年代成为西欧潮流的学生运动。
  没有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他们想知道,父辈们当初为何支持希特勒上台,又默许大屠杀的进行,很简单,“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在战争中您都做了什么’,揭开了老一辈人的伤疤,分裂了家庭”。
  如论者所说,“学生运动对纳粹历史的关注确实引发了重大改变……基本上改变了西德的 政治 与社会”,这种改变直接体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有关大屠杀的内容大幅增加。
  左翼的勃兰特出任后,更加积极地倡导“正视历史”,开始保护集中营等纳粹遗址,营建博物馆,组织纪念活动,1970年,勃兰特与波兰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随后他在华沙的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成为德国谢罪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当时的民调显示,只有42%的西德人觉得勃兰特的举动是适宜的,不少人指责他是“不要祖国的家伙”。
  勃兰特在华沙的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保守党的科尔上台,即改弦易张,主张解除德国与纳粹的捆绑,回归传统,使德国走向“正常化”,德国人不再因身份而羞愧,围绕这个论题,西德在1986年掀起一场所谓“历史学家之争”,并通过大众传媒,为公众所关注,这场争论最终以右翼史学家的失败而结束,奠定了西德人对纳粹历史的共识:“为了赎罪,有必要牢记”。
  两德统一后,推行了更多反思历史的举措,如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1995年,德国政府在柏林修建了“恐怖之地”战争纪念馆;2005年,柏林“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揭幕。
  纵观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固然与德国人的认知变化有关,但主要还在于政府基于外交政策的引导,西德建立之初,积极赔偿犹太人,是为了赢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则是为了实现西德与东欧国家的和解,从而被接纳进联合国,今天,德国已树立起勇于反省的形象,将沉重的历史包袱,转化为了现实的政治资产。 猜你感 兴趣 :
1. 德国是怎么反思纳粹历史的
2. 德国历史
3.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课文反思
5. 德国纳粹法西斯主义运动介绍
6. 纳粹德国的崛起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