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全诗?
-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全诗?
- 3、一年好景君须记
- 4、苏东坡的《赠刘景文》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全文是什么啊?
- 5、一年好景君须记全诗
-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
- 7、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什么?
- 8、一年好景君须记后面一句
- 9、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
- 10、一年好景须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上一句是什么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全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
全诗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正是 一作:最是)
译文为:池中的荷叶已经败尽,再也不像夏天那样有圆圆的雨伞似的叶子了;菊花虽然也跟着残落,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但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正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通过赞颂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上进之感。
这首诗虽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但诗中用“傲霜枝”作比,含蓄的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全诗?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
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一年好景君须记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该句出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赠刘景文》,原文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苏东坡的《赠刘景文》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全文是什么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原文:《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背景: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一年好景君须记全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诗名为《赠刘景文》。
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未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它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它的意思是:“一年中的美好景色,君应该牢记在心,最美的时刻是橙黄橘绿的时候。”
这句诗描述了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景色,即橙黄橘绿的时候。橙黄橘绿指的是秋季的景色,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叶变得金黄、橙色和绿色。贺知章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秋季美景的赞美和推崇,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记住这些美好的时刻。
这句诗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寓意,暗示人们要珍惜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欣赏周围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生的经历,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珍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本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引申意思:表面上是写初冬景物,而实际上是称颂刘景文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曲尽其妙,意味深长。
【出处】宋 苏轼 《赠刘景文》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得的态度。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个人成就】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的美好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这句话比喻人到壮年,虽然青春已经逝去,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这句诗句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句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述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追求。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该诗的后两句,意思是:君主应当铭记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色,尤其是当橙黄和橘绿的时候。这里的“君主”可以理解为贤明的统治者,也可以泛指具有责任感的人。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美好的时光和瞬间,将这些美景记在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变幻。这也是一种对于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时间的思考和反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什么?
“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诗文如下:赠刘景文宋 ·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3)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4)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5)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简介
《赠刘景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前两句中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后两句议景,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橙黄橘绿”的初冬时节。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寓情于景,指出虽然人到壮年,青春已经流逝,但正是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全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一年好景君须记后面一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出自宋·苏轼的《赠刘景文 / 冬景》。下一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 冬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佳作。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一年好景君须记”下一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职时,赠送给友人刘景文的一首托物言志诗,勉励处于困境之中的好友。
1.下一句:正是橙黄橘绿时。2.出自于苏轼的赠刘景文。3.全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4.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5.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6.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荷花枯萎,连擎雨盖一样的荷叶也凋残了,开败了的菊花依然还有傲霜的残枝。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之中景色最好的时候,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借用残荷、残菊两种秋末冬初时的景物形成对比,荷花已经凋残不堪,菊花还有傲霜的残枝,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鼓励友人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
后两句直接劝慰友人,冬景虽然萧瑟凋零,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这比喻人生中的壮年,虽然不在年轻,但依旧是成熟,大有作为的人生阶段。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和乐观积极的人生心态。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
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直白的意思是: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但是这句诗其实是在借物喻人,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刘景文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出处】
《赠刘景文》—— 苏轼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1】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译文2】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译文3】
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塘荷,早已红消翠减,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只有那独立疏篱的残菊,叶子虽已枯萎,而那挺拔的枝干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中的好光景已经没了,您要记住啊,最美丽的景色,是在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初冬时节啊!
【关键词注解】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两浙兵马都监。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最:一作“正”。
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在新旧两党的夹攻之下,苏轼连上章疏,要求出任地方官,于元佑四年(1089)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刘景文是北宋名将刘立之后,却终身潦倒,甚至朝不保夕。苏轼很看重刘的为人,与已经五十八岁的刘景文一见如故,称他为“慷慨奇士”,诗酒往还,交谊颇深。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古代的文人墨客常有互赠诗文的雅好,赠诗的目的多种多样:或表达友情,或抒发抱负,或劝勉励志,或歌功颂德。这首《赠刘景文》,看似写景,实则句句切合刘的身世,意在赞扬对方的高尚志节,劝勉对方振作精神。
【作品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
诗的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诗人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对友人譐譐嘱咐,勖勉有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一年好景须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上一句是什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反残犹犹有有傲霜枝。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扩展资料:
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出一种悲伤的情绪。此诗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出勃勃生机,作者以乐观的心境给大家带来一种昂扬之感。
诗的前两句写景,以“残荷”、“残菊”为基础意象,充分渲染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氛围。“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既表现了荷花的残败,又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形象。
诗的后两句议景,说明深秋时节虽然萧瑟冷清,但它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却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这两句也揭示了此次赠诗的目的:勉励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