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6 04:42:16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万历是哪个皇帝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在位君主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号禹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_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万历皇帝是谁

万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死,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做皇帝,是为明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为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主要功绩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尽管中间多年不上朝,历史上有许多评价。但万历年间,明朝持续向前发展,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官僚体系精简,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其主政期间最大的功绩是由他主导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鲜之役,分别平定了蒙古、苗疆,为明帝国边境的安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年间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哱拜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明廷特调副麻贵驰援,四月 ,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 。明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3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六月,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朝鲜之役
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廷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万历年间是哪个皇帝

万历年间是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间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明神宗执政后期,28年不上朝,而王朝依旧可以运行如常。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赴各地掠夺民财,多次激起市民反抗。晚年因立嗣酿成党争,后患非浅。而且此时东北的建州女真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神宗征调精锐部队赶赴辽东,企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但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从此明军转为守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万历年间是哪一皇帝

  1、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2、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3、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

  4、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5、万历十二年(1584年)——朱载堉出版《律吕精义》。

  6、万历十二年(1584年)——定陵开建。

  7、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8、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9、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明朝万历皇帝简介

1、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或称万历帝,为明朝第14任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_的第三子(实际上的长子),生母李贵妃。 2、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九岁的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3、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在首辅兼帝师张居正的领导下明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万历中兴,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万历三大征,保护藩属,巩固疆土。在张居正死后始亲政,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机器运转近乎停滞,征矿税亦被评为一病。 4、万历年间走向活泼和开放,利玛窦觐见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但同时朝廷内东林党争开始萌芽、塞外又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在其晚年占领了明朝东北大部分地区,使明朝退守山海关,终在气候变迁下,明朝连荒自乱走向灭亡的局面。 5、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6、驾崩: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失陷,神宗郁郁寡欢,焦劳国事。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皇后王喜姐病逝,明神宗在众大臣的催促下,已无心思为皇后操办葬礼。 7、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神宗皇帝驾崩于紫禁城弘德殿内,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遗诏指出大臣应勉以用心办事,以及废矿税,起用建言而得罪的官员,并要求册封郑皇贵妃为皇后等。 8、一国为此举哀。皇太子朱常洛立即发内帑(皇帝私房钱)百万犒赏边关将士。停止所有矿税,召回以言得罪的诸臣。 9、不久,再发内帑百万犒边。八月即位,改元泰昌,是为明光宗,光宗即位后,内阁先是为神宗拟上庙号显宗、谥号恭皇帝,后来,朝臣认为谥号的“恭”是晋恭帝,隋恭帝两位末代皇帝的谥号,先帝圣谟不可殚述,而帝尧运乃神之德,于是后改成为其上庙号神宗,谥号显皇帝。 10、九月,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明光宗便在红丸案之中暴毙。因光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即告驾崩,孙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于十月丙午(10月27日)葬神宗于定陵。

万历年间是哪个皇帝?

明朝神宗万历帝,是指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文渊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
万历年间是明神宗朱翊钧,启用张居正变法,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年间是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为政举措:
万历初年的政治改革主要措施是“考成法”,是万历元年(1573年)推行的。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
明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其特点是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科,六科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
六科和部院原是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它们变为受内阁制约,听从内阁指挥,实有悖于祖宗旧制,实质上是将一部分皇权转移到内阁。这是张居正对明代官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万历皇帝简介 万历皇帝的相关知识

1、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2、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3、朱翊钧亲政后,不常视朝,大事营建,挥霍无度。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起,派遣宦官到各地任矿监、税监,搜括无厌,激起人民反抗。

4、明万历朝铸行之铜币。万历四年(1576年)始铸。有金背、火漆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镟边钱,每文重一钱三分。初定金背八百文,火漆、镟边各一千文抵白银一两,后因钱价增高,金背五百文即抵银一两。后命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南钱轻薄,价低北钱三之一。

介绍一下万历皇帝

明亡于崇祯 实亡于万历
神宗朱翊钧病逝,十月葬于定陵。300多年以后,他的坟墓定陵被发掘。1958年,在考古学大师夏鼐的指挥下,神宗的梓宫(棺椁)被开启。在厚厚的龙袍下面,掩藏着神宗的尸骨
1586年,郑贵妃生下儿子朱常洵。由于万历对王恭妃和郑贵妃的待遇不同,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由此揭开了帷幕
万历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是谁

万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在首辅兼帝师张居正的领导下明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万历中兴,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万历三大征,保护藩属,巩固疆土。在张居正死后始亲政,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机器运转近乎停滞,征矿税亦被评为一病。
明朝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明朝

万历皇帝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 万历 。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万历十年六月,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亲政,初期勤于政务,曾着布衣率群臣步行至天坛祈雨。中期,亲自谕旨主持“万历三大征”,平定了\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藩属国朝鲜击败丰臣秀吉的侵朝日军。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皇帝。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后期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和身体原因而不临朝勤政,而学明世宗后宫暗操国家政权。由于国本之争 ,迟迟没有让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从而埋下大明王朝的灭亡的祸根。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燕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稍稍将东北局势扭转。女真人自此在中国东北崛起,逐渐成为大明帝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1620年7月21日,万历皇帝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明神宗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0岁之前为皇太子;   10岁到20岁,小皇帝时期,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   20岁以后,亲政时期。亲政前期,勤于政务;亲政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派出李如松等将领率明军在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挑起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打败日军,是一位具有民族英雄气质的皇帝。   晚年,由于国本之争,迟迟没有让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从而埋下大明王朝的灭亡的祸根。    皇帝早年经历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八月二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裕王朱载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相信术士“二龙不可相见”之说,朱翊钧之父裕王不受待见,连名字也不给朱翊钧起。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万历中兴   明神宗在位初之十年尚处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是为“万历中兴”。    执政晚期   酒色的过度,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万历十四年(1586年),24岁的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初一,神宗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曾因为病情加剧,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从这些现象看来,神宗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神宗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神宗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所以,神宗荒怠的情形,还真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一阶段是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   但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 *** 的惟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整个文官 *** 的运转就可能陷于停顿。到十七世纪初期,由于神宗不理朝政,官员空缺的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3名、侍郎10名;各地缺巡抚3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66名、知府25名。按正常的编制,南、北二京六部应当有尚书12名,侍郎24名,这时总共缺了近三分之一。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十一月,南北两京缺尚书、侍郎14名。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时必须由一个县的知县兼任邻县的知县。由这样的情形,可以想见万历后期 *** 运作的效率。御史袁可立趁雷震景德门之际上了一道奏疏,直接指责神宗:“若郊视不亲,朝讲久废,章奏之批答不时,宫府之赏罚互异,叙迁有转石之艰,征敛有竭泽之怨。是非倒置,贤奸混淆。使忠者含冤 ,直者抱愤,岂应天之实乎? ”随后被震怒的神宗罢官为民。时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神宗的荒怠造成的。    与世长辞   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神宗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位,九月驾崩。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评价   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主持“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后期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祸根。1620年7月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葬于明十三陵定陵。 相关文章: ·万历皇帝为何只是个“牌位”?(03-10) ·万历皇帝临幸宫女引发的故事(09-05) ·万历皇帝处决杀人太监(09-05) ·驼背皇帝万历的醉梦之期(10-13) ·万历皇帝大婚之后(09-05) ·万历三大征(09-05) ·张居正对万历无微不至(10-13) ·万历皇帝北斗七星葬式揭秘(04-14) ·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怕被群臣骂(12-11) ·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 (04-06)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