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历史角度分析,黎巴嫩为什么这么乱
- 2、黎巴嫩为什么是高危国家
- 3、黎巴嫩战争是为何爆发的?造成了多少平民沦为难民?
- 4、黎巴嫩经济持续低迷,为何突然深陷困境?
- 5、黎巴嫩金融时尚行业都非常发达曾号称“中东瑞士”,后来为什么走向了没落?
- 6、黎巴嫩首都的游行示威活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7、目前中东地区为什么那么乱
- 8、黎巴嫩与以色列发生过多次剑拔弩张的冲突,为何它们双方关系会如此之差?
- 9、黎巴嫩怎么和伊斯兰组织打起来了?黎巴嫩不是伊斯兰国家吗
历史角度分析,黎巴嫩为什么这么乱
说起黎巴嫩这个国家,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经常会在国际新闻当中听到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战争、贫穷和无政府等等都是对黎巴嫩的印象。黎巴嫩位于西亚地中海沿岸,被称为黎巴嫩共和国。独立于1943年,如今总人口大约600万人,其面积有着1.04万平方千米。虽说再国际新闻当中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国家再西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
自1943年黎巴嫩建国初期开始,黎巴嫩有过几任总统。几十年来,国内政局还算是比较稳定,人民能够吃得饱饭。然而,自1975年4月13日以来,由于宗教原因,黎巴嫩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从那以后,内战开始了。直到现在,国家仍然处于混乱之中。由于国内各大势力关系复杂,一方不服另一方,派系分歧很大。因此,黎巴嫩每年都会举行总统选举,有时一年还会举行好几次。
黎巴嫩宪法法规规定,总统必须得到三分之二选民的支持,因此很难在40多年内选出一位得到所有派别认可的总统。既然没有公认的总统,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政府,这将极大地影响黎巴嫩的生活。很多国家建设项目无法进行,各项事业发展缓慢。2008年5月,在阿盟等八国调解下,黎巴嫩各派达成《多哈协议》,选举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总统。直到那时,内战才得以解决。
说到黎巴嫩的经济,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基本上依赖旅游业。黎巴嫩有许多古老的景点和历史遗迹。由于经济不发达,城市建设差,这些景点和历史遗迹倒也是保存相对完好,具有独特的原始和简单的风格。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小巴黎的美誉。
黎巴嫩为什么是高危国家
黎巴嫩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由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里一直是各种冲突的焦点。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黎巴嫩就成为了叙利亚各方势力的角力之地。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难民涌入黎巴嫩,使得本已脆弱的社会秩序雪上加霜。此次枪击事件发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个繁华商业区。据目击者称,一群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一家餐厅,向里面的人群开枪射击。枪声四起,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这起事件造成了数十人受伤,还有数人不幸丧生。
黎巴嫩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人民生活水平始终徘徊在贫困线附近,社会治理水平低下,国家始终处在混乱的状态下,曾经的“中东明珠”早已黯淡无光。
嫩巴黎简介
黎巴嫩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多为北欧和阿拉伯人混血。另外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和英语。通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黎巴嫩人指居住在黎巴嫩的居民。黎巴嫩古代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黎巴嫩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讲闪米特语的腓尼基人,以及来自西方的爱琴部落(即海上民族)和来自叙利亚的胡里特人。黎巴嫩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多为北欧和阿拉伯人混血。另外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少数民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嫩巴黎
黎巴嫩战争是为何爆发的?造成了多少平民沦为难民?
在黎巴嫩的南部边境上驻扎着一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最初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在1978年3月份所设立的,用以证明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恢复国际和平状态,并且协助黎巴嫩主政府恢复对该地区的有效统治。这批部队成立时兵力还不到3000人,但是由于当时黎巴嫩政局内部不稳定,而且还冲突不断,联黎部队本授权的6个月一再延长,截止目前已经过去了41年,成为了联合国派出的任务期限最长的维和部队。目前这支部队已经是由31个国家出兵的组成的1.19万兵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度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面积10452平方公里,是一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因其独特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被称为 东方小巴黎,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可惜连年的战乱,让黎巴嫩成为中东冲突的热点地区。
1968年以来,黎以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就有6次。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色列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无数次的战争给黎巴嫩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黎巴嫩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部分公民游离于海外的国家。据统计,黎巴嫩有1200多万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在首都贝鲁特,许多地方是人去楼空,很多建筑上都布满了枪弹孔,剩下许多断垣残壁和许多被炸毁的房屋、桥梁,在大街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但在街上人声鼎沸,车辆川流不息,城市广场上有无数和平鸽盘旋,气氛十分详和安宁,置身这里,有一种时光交错一起的感觉。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诚实的许诺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随后进行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并逐渐加大空袭力度,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
2006年7月25日当地时间晚7时30分,北京时间26日凌晨零时30分,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南部希亚姆镇进行了空袭,中国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正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任务,希亚姆观察哨周边是黎以双方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以色列飞机投下的大当量航弹将哨所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楼房整体贯穿,三米多深的地下掩体也被炸坍塌,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以身殉职,遗体直到10天后才被全部找到。
在由轮换下来的同事于悲剧发生的前一天拍摄的录像带上,憨厚朴实的杜照宇留下的灿烂笑容,令每一个看到的人心酸落泪。黎巴嫩人民为了缅怀这位牺牲的中国军人,为杜照宇烈士树立起纪念碑。此后,每一批来黎巴嫩维和的中国军人,都会前来祭奠。摆上水果点心,点上4支烟,再倒上3杯酒,祭奠这位把鲜血和魂魄留在了异域的中国军人,传达着中国对对维护人类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坚定信念、追求和承诺。
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2010年8月3日10时15分,黎以边境地区一个名叫阿达伊萨的小村庄爆发武装冲突。事件的起因是双方边境的一棵树。以色列士兵想要砍掉这棵位于黎巴嫩境内的云杉,原因是它的枝叶挡住以军的监控镜头,以军决定用起重机将它清除掉。但问题来了,没人说得清楚这棵树到底长在哪一方境内,因为谁也不清楚黎以边境线究竟在哪。
2000年,联合国曾在黎以边界划定了一条蓝线作为双方的分界线,但这条蓝线并不是黎以的国界线,只是标示着以色列从黎巴嫩领土的撤军界线。在黎巴嫩看来,双方的边界是以色列竖起的一道由铁丝网、电网和沙土路(一旦有人翻越,就会留下脚印)构成的技术性围墙。而以色列方面则表示,那棵树位于以色列境内。当黎军看到以色列起重机越过围墙上清除这棵树时,他们开始向以色列人鸣枪,要求退后。必须强调的是,以色列的技术性围墙并不一定在蓝线上。根据黎巴嫩的说法,以军也开了枪,不过他们不是朝天开,而是朝黎军士兵开。很快,黎巴嫩一家报纸的记者马上跑来报道这件事。不久以军一架直升机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火箭弹,炸死了这名记者和三名士兵。黎军奉命回击,打死一名以色列中校军官,双方各有数人受伤,从而爆发了两国自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被世界舆论成为一颗树引发的战争。
恐怖袭击不知何时降临
除了战争,这个遍布地雷和1.19万维和部队的国家,形势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和多变。黎境内政局不稳,恐怖袭击不断,真主党高级领导人不时被暗杀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同时针对联黎部队的未遂恐怖袭击也不断增多,针对维和部队的恐怖袭击活动也时有发生,路边炸弹、恐怖袭击像潜伏多年的战乱毒瘤一样,你不知道毒瘤在什么时候发作,不知道停在路边的哪一辆汽车、哪一辆摩托车、哪一块伪装成路边石头的炸弹会突然爆炸。
2011年5月27日,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一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在黎南部港口城市赛达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当时,这支意大利维和部队分乘4部车辆行驶在贝鲁特至赛达的公路上,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在爆炸中遭受重创,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爆炸还造成2名黎巴嫩平民受伤。类似遭遇的不明袭击,使联黎部队的安全级别立即升为红色警戒,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一村跨两国奇特生存
在黎以边境上有一处著名的战略重地——盖加村,该村地势平坦,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十分繁华。因为双方相互争夺,加上蓝线穿村而过,盖加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跨两国,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的村庄。说它奇特是因为,这里是黎巴嫩的土地,居民却大多是叙利亚移民,而每个人持有的却都是以色列护照。由于两国的国界线穿村而过,村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就频繁穿梭于两国之间。
学校和医院都在以色列境内,因此,学生们每天要穿越蓝线,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上学,放学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家。病人看病也要越过边界从黎巴嫩到以色列,看完病后再从以色列返回。沿蓝线走进村里,全村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笼罩着,只见蓝线两边的以色列士兵和黎巴嫩政府军在各自的巡逻车上警惕的监视着路人的一举一动。不过沿着那条贯穿全村的分界线,依然能看见两边忙碌穿梭的人们。不过,据说在战争紧张时期,两国边境关闭,常常能看见位于黎巴嫩一边有人站在高高的铁丝网边大声喊,同样位于以色列一边处于同样铁丝网下会有人应答,双方隔着几米宽的铁丝网共同交谈着,原本是一家人,因为战争近在咫尺却无法团圆。
黎巴嫩经济持续低迷,为何突然深陷困境?
第一是由于有太多利益冲突的老板,第二造成黎巴嫩现在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是因为系统性的重建还没有开始。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交通枢纽的位置,自古以来这个位置向来就是兵家之争,因为这里所关乎的利益,很多历史上在这里,不仅造船业很发达,航海业商品贸易在这里都非常的繁荣,在有了武器的今天,黎巴嫩的命运就从之前的繁荣变成了现在的坎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黎巴嫩就成为了法国的附属品。
因为黎巴嫩的经济持续低迷,已经非常严重,而且还发生了爆炸事件,所以会陷入困境。
目前尼巴的面前有非常多的卡需要他跨过,不仅此次的新冠疫情还没有度过,而黎巴嫩大爆炸所带来的人民抗疫,粮食危机,医疗物资短缺等等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而现在黎巴嫩的党派斗争也越来越明显,经济陷入了持续性的低迷,那么为什么黎巴嫩会陷入这一种困境之中呢?
第一是由于有太多利益冲突的老板,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交通枢纽的位置,自古以来这个位置向来就是兵家之争,因为这里所关乎的利益,很多历史上在这里,不仅造船业很发达,航海业商品贸易在这里都非常的繁荣。在有了武器的今天,黎巴嫩的命运就从之前的繁荣变成了现在的坎坷,第1次世界大战之后,黎巴嫩就成为了法国的附属品。
所以尽管之后黎巴嫩已经独立,在这一次爆炸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了黎巴嫩,结果黎巴嫩人民对待自己本国的总统和对待法国总统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就可以看出黎巴嫩的大多数人民对于法国有一种油然而终的亲近,其次黎巴嫩在政治文化甚至是宗教方面,都呈现了分裂的局势,因为黎巴嫩的土地面积虽然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但是他们各自信仰的宗教却各不相同,里面的国家权力因为分配所产生了剧烈的矛盾,从而在1975年的时候黎巴嫩产生了内乱。即使是现在黎巴嫩已经有了总统开始有了表面上的和平,可是他们长期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第二,造成黎巴嫩现在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是因为系统性的重建还没有开始,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开始,新的启程,起码又有最基础的公共建设,要有系统性的建设,在内战结束之后,黎巴嫩人们终于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园,但是由于国家之前一直是附属品,之后独立了之后人们矛盾又很严重,所以根本就没有人和钱才能够拿出来建设黎巴嫩的系统性建设,国家的工业基础一直非常薄弱,连农业都不发达,所以这个局面在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这也是为什么黎巴嫩这一次的粮仓被炸之后就出现了粮食危机。
黎巴嫩金融时尚行业都非常发达曾号称“中东瑞士”,后来为什么走向了没落?
中东许多国家包括黎巴嫩,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经济发展和商业往来都会受到影响。
因为黎巴嫩接受了大量的难民,导致经济失调,曾经繁华历史悠久的城市被活活地走向了没落。主要还有收到以色列的打击,导致这个和平的城市越来越,落魄衰退,
黎巴嫩金融时尚行业都非常发达曾号称“中东瑞士”,后来之所以走向了没落,主要是中东太乱了。
黎巴嫩位于中东地区国家,属伊斯兰国家,宗教纷争,派系林立,一个局势不稳的地方,如何让人安心发展啊。
因为国家动乱造成的民民不聊生,使得一些很发达的行业都没落了。
因为黎巴嫩接受了大量的难民,导致经济失调,曾经繁华历史悠久的城市被活活地走向了没落。主要还有收到以色列的打击,导致这个和平的城市越来越,落魄衰退,黎巴嫩这个和平的决定使得自己经济倒退也是令人唏嘘。
黎巴嫩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城市,其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它的工业也非常发达,在中东范围内算是最富有的国家了。一个位于亚洲西南,地处地中海东岸的国家。这里和叙利亚、以色列相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黎巴嫩政府的一个决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即接纳1万难民进入国内。而这些难民不同于普通人,而是巴解游击队。
这些难民进入黎巴嫩以后,引起了太多的不满,以争议,其主要原因还是游击队的身份引起了以色列的打击,黎巴嫩人民苦不堪言。这场内战一直持续了16年之久,带来的灾难可以说是毁灭性的。黎巴嫩从此变得落魄、动荡不安,国内经济一度衰退,和1970年前的盛况判若两样。
经过这一系列的影响,黎巴嫩开始衰退落魄,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因为是当年黎巴嫩接收的那一万难民,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给巴南政府没有接收那些难民,或许黎巴嫩发展到今天,可能会成为整个中东所以繁荣,最富有的国家。
黎巴嫩首都的游行示威活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由于放置了6年没有被妥善处理的2700顿硝酸铵,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引发了大爆炸,这场大爆炸引起了强烈伤亡,这件事作为导火索,激发了黎巴嫩人民们对于国家腐败的政治环境和越陷越深的经济问题的不满,因此开始游行示威。
是因为港口发生的大爆炸引起的,因为此次爆炸让很多人遇害,政府也无作为,所以民众开始示威游行。
贝鲁特港口爆炸引起的,这一事件爆发后,人们对政府不再信任。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严重爆炸。黎巴嫩总理证实,是2700余吨硝酸铵发生了爆炸。爆炸已造成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另有数十人下落不明。爆炸还造成约30万民众无家可归。根据黎巴嫩媒体的报道,爆炸事故发生于港口处的一间仓库,原本是发生火灾,随后火势蔓延引起了硝酸铵爆炸。
目前,爆炸已经导致城市多个街区严重受损,到处可见破损的建筑物和散落的玻璃碎片。就连距事发地点10多公里的总统府建筑也不能幸免。根据黎内政部长法赫米的说法,港口仓库内的化学品硝酸铵在2014年即存放于此,距今已有六年之久。
爆炸事件发生之后,黎巴嫩的经济与政治局势开始紧张。黎巴嫩人对已经被民众视为腐败与无能的政府开始不信任,民众开始在首都贝鲁特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更有人称大批示威者已经闯进黎巴嫩国家级政府部门,同时还破坏了黎巴嫩银行协会的办公室。参与示威的人群表示,黎巴嫩的政客应该辞职谢罪,更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中还有人将棍棒与石块向警察投掷,而警察则使用橡胶子弹与催泪弹进行还击。一名警察在与示威者发生冲突之后死亡,当示威者向冲进黎巴嫩议会街道时,警察还向示威人群发射了实弹,但警方目前并未查明是谁对民众射击了实弹。
示威者趁乱进入大楼,其中还包括退休军官在内的示威者,烧毁了他们认为制造黎巴嫩当前混乱局面的总统米歇尔奥恩的雕像,并大声呼喊“总统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实际上,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对安全措施的疏忽,尤其是在明知有风险的情况下,多一些谨慎,才会多一些安全。如果能尽早对这批硝酸铵进行处理完全可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但也正是由于政府的疏于管理和侥幸心理,没能及时处理,才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目前中东地区为什么那么乱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在地区上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中西运输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中东地区素有“三洲两洋五海”之称。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一方面为中东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一方面又大大方便了中东与其他各国的联系。再加上中东地区拥有的丰富石油资源,石油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自然在中东地区引发一系列的资源分配问题。正所谓“狼多肉少”,这么“肥美的羊肉”哪个“狼”不想分食一口。因此中东地区丰富的物质资源也是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东地区地域辽阔,包含众多国家如埃及,中东,伊朗,伊拉克,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等等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的宗教文化差异与民族冲突更是中东地区长期残留的历史问题。其中“巴以矛盾”是关于伊斯兰教的“圣城”之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矛盾是伊斯兰教内的派别之争,也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宗教民族矛盾。这些遗留的历史问题也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在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和争夺造成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像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恐怖主义势力等等。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东那里有着一大票人为制造的国家。
整个中东,真正有历史渊源的国家寥寥无几。伊朗是古代波斯过渡而来,土耳其(如果算作是中东国家的话)是奥斯曼帝国过渡而来。这两个国家的纷争就相对小一些。
其他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创造出来的国家。他们的边界划定,并不是依照地理和族群,因而在划定时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如果我们揣测一下,当时划定边界的那些宗主国,大概心里想的并不是要让这个区域长治久安,而恰恰是要它混乱,才好把手伸进来吧。这个道理就好像苏联当年划分中亚各加盟共和国边界时,从来不把一个族群完全划入一国,总是混搭,说白了就是防止闹独立。
我们来说说看伊拉克吧。伊拉克是个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但是自从殖民时代起,这个国家就是逊尼派来执政。这是很典型的,以小吃大殖民方式中,任用当地少数派执政的手法。以小吃大的殖民,往往要任用少数派来执政,这是因为殖民国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管理被殖民国,而采用被殖民国的多数派来执政,如何能保证多数派不私相授受、发动革命,把殖民者赶出去呢?任用少数派,它们在该国一开始是弱势,往往必须依赖殖民国才能掌握政权,这就比多数派更值得信任。一般这种殖民地,在独立之后都会产生强烈的种族矛盾。逊尼和什叶这就有相当大的矛盾了。再往下看,伊拉克还有不小的一片库尔德人聚居地。一个人为制造的国家,没有一个长期占绝对主导的种族,各种族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最后往往就会闹出族群分裂。这国家也就很难免于战乱。伊拉克内部,什叶、逊尼和库尔德人这三只力量就闹得不亦乐乎。
而相反,伊朗方面就相对安宁。
同样,叙利亚打的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叙利亚长期的执政者是阿拉维派,它是当地的少数派。这还是当年殖民的孑遗。
这就更不要说以色列这种阿拉伯人心中的永痛。
所以,中东很多国家从边界划定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会有严重的内部纷争。
然后就是冷战,双方都想影响这片区域,就各出奇招,支持不同的派别。而冷战结束后,乘石油收益之利,宗教派别之间的斗争又迅速兴起。
所以中东各国内部、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历史上的原因,民族宗教积怨很深,近代由于那里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西方势力不断干预,都在当地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更加剧了矛盾,致使冲突不断。
黎巴嫩与以色列发生过多次剑拔弩张的冲突,为何它们双方关系会如此之差?
个人认为,这个一方面可能是和历史的发展史实多多少少都是会有一些影响,其次可能就是国家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冲突
因为历史积累的原因,黎巴嫩是什叶派穆斯林,以色列是犹太人,这两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就有很多冲突,一直在不断的积累
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以利益冲突为主的冲突类型,根本问题还不就是资源掠夺,中东不安分了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为了那些小蝇小利嘛。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之间爆发的误会和矛盾实在是太多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一样,两个国家靠的又非常近,边界线很多,造成相互产生摩擦的机会也较多。在1996年黎巴嫩的平民被以色列埋置在边境线附近的地雷意外炸伤,由此引发了两国的军事冲突。黎巴嫩主要以真主党作为领袖党派,他们对于以色列是相当敌视的,当即发射火箭进行报复。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以色列自然也不甘示弱,很快发动反击,对真主党许多基地进行了空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双方仇恨逐渐加深,又加上没有协调和谈话,造成了战事的升级。不久之后外界各方势力又插手其中,才将这次事件慢慢消化,整个局势有所缓和。不过这也给两个国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之后的时间当中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1982年的时候爆发了大规模的黎巴嫩战争,甚至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贝鲁特大屠杀,两国的关系也多次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到了2006年,两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如此多的矛盾和军事冲突,也使得两国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或许和平确实无法降临在两国的土地上。黎巴嫩作为阿拉伯国家,持有的是阿拉伯世界的立场,而我们知道阿拉伯和以色列互相又不对付,两国的纷争也是必然的。
两个国家所要涉及到的利益冲突实在太多了,因为互相紧邻,所交错的边界线又十分绵长,爆发矛盾的机会也非常多。而国内又是由支持哈马斯的黎巴嫩真主党一手当权,对于两国和平的友好期盼只是一个泡影而已,但愿他们能够迎来最终的和平吧。
黎巴嫩怎么和伊斯兰组织打起来了?黎巴嫩不是伊斯兰国家吗
黎巴嫩有一部分是信基督教的,而且基督教徒大部分住在城市,掌握政权,所以黎巴嫩并不是整体的伊斯兰教国家,
你看看,黎巴嫩的真主党与以色列打仗的时候,政府军在一旁袖手旁观,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以色列打的是穆斯林,而不是黎巴嫩政府
他们为了争夺伊斯兰圣地耶路萨冷
分成两个派了吧,为了各自的利益
你打我,我打你的……没完没了
有意思吗?
这是政治问题,不是宗教问题
对的,黎巴嫩怎么和伊斯兰组织打起来了,黎巴嫩不是伊斯兰国家,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是扼守欧、亚两大洲的咽喉要道。在黎巴嫩,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而且,黎巴嫩党派、武装林立,2013年有260多个党派、30多支较大规模的民兵武装并存,这使得黎国内长期战乱频仍,局势十分不稳定。
叙利亚危机以来,贝鲁特、的黎波里等一些主要城市及边境地区,频频发生汽车炸弹袭击、火箭弹袭击、绑架人质、武装冲突等暴力事件。
“伊斯兰国”为何会盯上黎巴嫩这个小国?从“伊斯兰国”的发展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其理念中的辖区范围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而“黎凡特”意即“大叙利亚”,指的就是叙利亚和黎巴嫩。
可见,黎巴嫩早就被“伊斯兰国”纳入了势力范围。从宗教层面看,叙利亚危机爆发后,严重激化了中东的教派斗争,黎巴嫩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上真主党不断做大,逊尼派丧失了原有的政治特权并受到压制,于是自视为“遭难者”四处宣泄愤怒,其中不少激进分子开始支持“伊斯兰国”。
在的黎波里,“伊斯兰国”的支持者为极端组织的攻城略地而上街游行叫好,大量流离失所者和外国难民被极端组织招募,黎政府对此却视而不见。
从地理位置看,黎巴嫩大部分国土与叙利亚接壤,来自叙利亚卫星电视台的报道显示,两国边境线长达356公里,多数被叙政府控制。2014年以后,“伊斯兰国”逐渐向黎巴嫩渗透并在其国内建立据点,向叙利亚运送武器和人员。因所啸聚的山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武装分子可进可退,黎政府的军事打击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