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克己慎独是什么意思?
- 2、克己慎独是什么意思?
- 3、克己慎独守心明性出自哪里?
- 4、克己慎独的含义是什么
- 5、当克己,当慎独什么意思
- 6、当克己,当慎独是什么意思?
- 7、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什么意思
- 8、克己慎独的意思
- 9、克己慎独什么意思?
- 10、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出自《中庸》吗?
克己慎独是什么意思?
克己: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克己慎独是一个联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拓展资料:
克己: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汉书·王嘉传》:“ 孝文皇帝 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慎独: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出自《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克己慎独是什么意思?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词语分字解释:
克(kè)。
克(克) kè(ㄎㄜˋ)。
(一)、能够:克勤克俭。
(二)、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三)、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四)、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五)、消化:克食。
(六)、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七)、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己(jǐ)。
己 jǐ(ㄐ一ˇ)。
(一)、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慎(shèn)。
慎 shèn(ㄕㄣˋ)。
(一)、小心,当心:谨慎。不慎。慎重( zhòng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二)、姓。
独(dú)。
独(独) dú(ㄉㄨˊ)。
(一)、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二)、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三)、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四)、〔独孤〕复姓。
(五)、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造句:
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独,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诚难能也。
克己慎独的意思是言行、行为要谨慎。在没人监督提醒的时候,要克制私欲,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尊则。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近义词
严于律己
拼音:yán yú lǜ jǐ。
释义:严:严格。律:约束。己:自己。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译文: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却要有所作为;心怀子民,作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克己慎独守心明性出自哪里?
完整为: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出自《礼记中庸》。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纳百川,严于律己。
对慎独的解读:
慎独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操守的君子:如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宋代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只因“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体现。
克己慎独的含义是什么
克服自身的缺点不足,独处时一定要严格自律,坚定一颗善良的心,诚心待人做事。
克己是用功在自己身上做修身的功夫,克有为善去恶的意思,根据修身体悟的不同阶段,对克己的功夫也有不同,初期可以用规矩来帮助自己,遵守一些教条,一些积极的客观的正能量。克己主要我觉得是认识自己不足的地方改过向善。
慎独这个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慎是功夫独是本体。慎独也不是一般大家理解的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忘记用功。儒家的一些功夫归拢来都可以说是慎独(慎其独也),这个独等于说是仁体,每个人都有上天赋予没有丝毫后天刻意掺杂的本体,所谓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慎就是不要掺杂这个喜怒哀乐进中里面。这是需要一定的体悟才会明白。
明善诚身,明白如何使自己的这个仁体,明白自己时时刻刻都在,知道一切事物,知香知臭,知美知丑,知是知非的这个是什么,认识这个超脱善恶的至善就知道了怎么修身,不被善恶的各种观念捆住,知道如何是真正的自己才是明善诚身。程明道先生说:学者须先识仁,识得此仁以诚敬存之,不须防检,不须求索。识仁就是明善,识得此仁以诚敬存之就是诚身。
扩展资料:
所谓克己慎独就是从自身做起,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严格的控制自身修养,从内涵上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宽以待人就是说对待别人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宽容,要有足够的气度容纳他人。这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在自省。
自省的意思,从字面上来说,就是要自我反省,从思想以及行事作风,还有言行举止上面,对自己进行一个完整的反省,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在哪里。所以,自我反省是很理智的一种做法,也是一种智慧,让自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在根本上提升个人的品质。
当克己,当慎独什么意思
克己慎独的意思: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克己是指克制和约束自己,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
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监督时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是对个人潜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提醒自己时时保持正念,提高自己的自觉性。
克己慎独的现实意义:
我们只是一般人,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你自己要说服你自己,你要接受这个事实。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
我们永远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投入不切实际的期待,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因为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为了迎合生活,我们已经失去了本心。
“当克己当慎独”的意思是说:
做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即使是独自一人,没有人监督时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分别来理解一下
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è jǐ,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也指旧时商店自称价钱公道,不多赚钱。
慎独,汉语词语,读音为shèn dú,意思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要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这句话的出处是
《礼记·中庸》
原文是这样的,大家参考一下
《礼记·中庸》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
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纳百川,严于律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
在私有制社会里,人人都有私字,为名、为利、为地位,有各种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都是很正常的。但在得到这些好处时,首先应该考试是否合“礼”?该不该得?这就要用一种道德观念约束自己。能以克制自己的所欲,符合礼的标准,就是仁者。
慎独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我国指此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操守的君子:如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此唯源迅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体现。
最后的小结
人生很长,我们只走过漫漫人生路的一小角,在长八十多年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严于律己,少犯错误,自觉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信念的走下去!前路艰险,克己慎独;乘风破浪,终到彼岸。
当克己,当慎独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坚持做好工作内的事,不懈怠,但有时间也也能享受闲暇带来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当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深受影响,我开始告诫自己,人生和生活都是自己的,不是给他人展示的表演,所以尽管做好自己,并不为别人看到或者没看到。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学习,人生也许不轻松,但也希望快乐前行吧!
“当克己当慎独”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即使是独自一人,没有人监督时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è jǐ,意思是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也指旧时商店自称价钱公道,不多赚钱。
慎独,汉语词语,读音为shèn dú,意思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这句话用来警示世人,要严于律己,时刻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
扩展资料:
克己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他认为“克己”是实行“忠恕之道”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人的先决条件。要克制凡事专从自己利益出发的行为,而应该考虑别人的利益。只要严格遵循“礼”所规定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一一合乎“礼”的规范,通过这样,就可以达到最高的伦理道德境界—“仁”。
同时,孔子还把“克己”作为“复礼”的条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革命领袖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无数革命前辈,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独立作战,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
大致自己个人理解,就是人生旅途漫漫非常的漫长,但是要克制住自己的一些词语和他念,即使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一定的控制和提高的要求,应该时刻的。谨慎控制自己的私欲,然后思想保持端正,不要产生邪念。是对自己在行为和思想上都比较高的一种要求吧,而且是秉承着一生的信念去执行的。
大概的意思就是:人生的道路很长,要时刻约束和克制自己,在独处的时候谨慎不苟,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坚持自己的信仰。
克己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他认为“克己”是实行“忠恕之道”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人的先决条件。要克制凡事专从自己利益出发的行为,而应该考虑别人的利益。只要严格遵循“礼”所规定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一一合乎“礼”的规范,通过这样,就可以达到最高的伦理道德境界—“仁”。同时,孔子还把“克己”作为“复礼”的条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观点。
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的意思是: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无数革命前辈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
“前路漫漫,当克己,当慎独”意思是:人生路很长,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要克制和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这句话用来警示世人,要严于律己,时刻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
原文:《礼记·中庸》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
翻译: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纳百川,严于律己。
克己:所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
在私有制社会里,人人都有私字,为名、为利、为地位,有各种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都是很正常的。但在得到这些好处时,首先应该考试是否合“礼”?该不该得?这就要用一种道德观念约束自己。能以克制自己的所欲,符合礼的标准,就是仁者。
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慎独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操守的君子:如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体现。
人生很长,我们只走过漫漫人生路的一小角,在长八十多年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严于律己,少犯错误,自觉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信念的走下去!前路艰险,克己慎独;乘风破浪,终到彼岸。
克己慎独的意思
克己慎行的解释克己: 克制 自己;慎: 谨慎 。 约束 自己,小心做事。 词语分解 克己的解释 旧时商店 自称 价钱 公道 ,不多赚钱要价 特别 克己详细解释.谓克制 私欲 ,严以律己。《汉书·王嘉传》:“ 孝文皇帝 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陛下 敬畏 天命,克己修身, 慎行的解释 行为谨慎检点。《孝经·感应》:“宗庙 致敬 ,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唐 孟郊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诗:“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明 方孝孺 《求古斋记》:“ 慈溪 孙君 元礼 笃学
克己慎独什么意思?
意思如下: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并且保证自己应该有的原则,我们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份真诚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且好好的要求自己,我们不可以随便的放任自己,我们才能把生活变得更好。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克己慎独守心明性的意义:
有的人为了占一时的便宜,会做出一些违背道理破坏道德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时占了上风,得了好处,殊不知内心惶恐,隐隐不安,总感觉受到某种良心的谴责,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很多时候只在意表面的感受,然后长时间地又去经受内心的煎熬,这是很多人的通病。
处事遵循道德要求,没有亏欠别人和自己内心的人,他的心态是稳定的,笃定的,底气也中足的,他无愧于人和事,内心是充盈的,正如俗话说的“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人求来求去,不就是求得内心的宁静吗?如果本末倒置,那就太可惜了。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出自《中庸》吗?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出自《中庸》。出自于古代的中庸,它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克己慎独明善诚身出自的含义
克己很好理解,意思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